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8248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的起源与特点教学目标1、 通过整体阅读、圈划、质疑等方法,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丰富提升自己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2、 深入文本,品味学术性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3、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瑰宝“词”的自豪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说明: “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文章学术性比较强,学生初读时会感到枯燥。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学生会认为没有什么看不懂的。高二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一些词,对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认知,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教材的新鲜度不够。教学这样的文章难度比较大。因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求知过程不可懈怠,体会探究的愉悦。不是简单的知晓文章的结论,而是丰富提升已有的认知,并关注思考一些文学现象。语文课要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必须加强语言的品味,从根本上改变浅尝辄止的低效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词的起源伴随着新乐的大量传播发展,词原本是“草根文化”,经过了文人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努力,最终为这种文学创造了八百七十余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的培养不能生硬说教,而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文章中有关“词”的三次表述;(2)词的三方面起源;(3)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2、 难点:(1)对词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可供学生质疑。(2)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说明:只有抓住了词的本质特征,探讨词的起源才会有依据,研究词的特点才能水到渠成。词的特征中第一、第二、第四这三点很简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清楚,点到即可。第三点涉及知识很专业,不宜过多展开。第五个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有帮助,故重点讲。鼓励学生质疑,质疑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学会围绕观点选择文中的依据,为我所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不少词。最近,我们又学习了宋词四首,什么是词,词有哪些特点你能否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呢? 2、大家的表述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有些不足。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深化知识的过程。几年前,我看了“大家小书”丛书唐宋词欣赏,“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从容缜密,举重若轻的行文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先生是大方之家,但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毫不晦涩,篇幅虽小,但学术价值却大。词的起源与特点也有类似的特色,相信大家的观点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词,会很有帮助。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领悟,自由发表。(可以把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 1、学生对“词”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概括描述,有助于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出于三点考虑,一尊重学生的理解。二能激发兴趣,比较自然地引入这篇相对枯燥的文章。三通过比较,可以彰显作者的观点,使文章重点鲜明突出,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开阔思路深化思维。2、教师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走近“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减少一些心理隔膜,静下心来读学术性较强的文章。从标题入手,整体把握,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1、从题目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但是,大家要注意题目中的中心词“词”,起源和特色都是围绕“词”的,分两个部分只是为了条理清晰,实则为一个整体。2、关于“词”,学术界有很多种表述,请大家通读文章,划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概括词是怎样起源的。 2、学生通读文章,划出关键句:(1)词是一种抒情诗体,使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2)词不是直接从前代的乐府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3)词在形式上和唐代的近体诗有着显著的不同,和古体诗当然亦多不同,这是因为它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核心意思接近,但是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第一次写在文章的开头,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次写在第二自然节,是对观点的阐释,并且自然地引发出词与音乐的渊源,起到过渡作用。第三次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词的特点的开头,“协乐文学”点明了词这种文体的实质,是对前两次观点的照应,使文章的两个部分成为一个整体,又自然地引出了词的五个特点。 学生概括,明确:词的起源首先是伴随宴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中国西部各兄弟民族的音乐,以及中亚细亚和印度音乐)的传入和兴盛而新兴的。从时间上说,最早产生于隋代。从范围上说,最早产生于民间。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面对纷繁的信息能迅速地找到核心关键。 、 2、培养学生筛选、提炼 信息的能力。体会彰显观点的语句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所起到的作用。通读文章不只是找到作者的观点,浅尝辄止,而是研究文章的章法,沉入文本,读出真意。 深入文本品读关键字句,进行质疑比较。1、在论述词的起源与音乐的关系时,能否找到一个关键字?这个关键字对你有什么启发? 2、关于词的起源时间,存在争议,主要还有这样几种看法:(1)溯源到诗经、汉乐府的长短句(2)起于中唐诗人“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等调(3)六朝时梁武帝作江南弄、上云乐,沈约作六忆诗等等中,句法、韵位也很像词,就是词的鼻祖.。(4)胡适考词的起源,断定是在中唐,说:“至早不得过西历第八世纪的晚年”(唐德宗时)请你根据文章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相关内容不局限在第6自然节中) 3、词的五个特点都是和诗在形式上进行比较得到的。而且紧扣词这种体裁的本质,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探究词的起源问题时,作者首先论述的是它伴随宴乐这种新兴的音乐产生。 4、作者论阐述的产生最早还起源于民间。论述严谨,请自读79自然节,圈划出阐述严谨的字、词。词最早源于民间,后经文人之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你能举出与之相似的文学现象吗?1、学生找关键字“新”燕乐是新音乐,它划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词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词的产生和创作,其大部分都是为了配合新乐的曲调。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可以联系曲的起源发展等) 2、学生找文章中相关的内容,对这五种看法发表质疑。(主要依据是:(1) 词的概念表述(2) 宴乐大量传入并普遍流行的时间。(3)文献资料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他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他把隋炀帝和王胄作的纪辽东列为“近代曲辞”之首。碧鸡漫志说隋代已有词,杨柳枝和河传两个习见的调子就是最好的证据。漫志说杨柳枝是“亡隋之曲”,又隋书音乐志也说炀帝命白明达创斗百草、泛龙舟等曲,现在犹存其辞。这可见隋代已有了词调。乐府诗集里的“近代曲辞”部分,仅载忆江南、调笑、三台等数曲,郭氏似乎还不承认隋、唐词在“近代曲辞”里的主要地位。但是他把隋炀帝和王胄的几首纪辽东等在开头,却极有意义。郭氏也许不承认纪辽东就是词,但它的句式、字声、韵位一一和词无异,这是无法否认的。所以我们即使退一步依郭氏的说法,以为纪辽东不是词,但必不能否认在隋炀帝的时候,的确已经有和词同形式的诗歌了。 4、学生自读,圈画字词,进行交流。(论述严谨表现在措辞的分寸感很强,如:第7自然节:大都、可能、绝大多数、有的、大部分,还表现在关联词运用准确,使语言的逻辑感很强。)学生讨论1、词的起源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方法,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让语文课充满求知的快乐,研究过程,优化学习方法,找关键词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文学是在创新中起源、丰富、发展的,和其他艺术门类是息息相通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2、根据文章的内容,对其他几种看法进行质疑,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能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相关内容不局限在第6自然节中,培养学生选择依据为我所用的能力。 4、语文课要利用规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增强语感,体会语言的准确、得体、严谨。语言训练应该强化。 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从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中总结发现规律。 温故知新拓展延伸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宋词四首,请大家以其中的一首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加深对词的特点的理解。1、学生通过已学的李清照的声声慢,来体会词的特点。可请朗诵好的同学范读。词声配合的问题: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字,一开头的一连串叠字,加强刻画女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心情。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有意以这种声调表达心中的忧郁和惆怅。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1、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合学过的宋词,温故知新。(第一、第二、第四这三点很简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清楚,点到即可。第三点涉及知识很专业,不宜过多展开。)第五个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有帮助,故重点讲。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做出取舍。) 小结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说:“词的发展虽然是过去了,但它遗留下来的两万多首作品,还是一个大可发掘的宝藏。我们祖先累积了艺术劳动的业绩,为这种文学创造了八百七十余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这在世界各民族格律诗的形式创造上可说是空前的。他们继承诗、骚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整部文学史上应该有其崇高的地位。他们的精神和业绩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永远珍视的。 引用作者,一个为词学穷尽毕生精力心血的大家的话,作为结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词研究词的内驱力。布置作业 1、 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2、 查阅资料,请为课文下的注解补充4条注释。(令词、中调、慢词,敦煌曲子词)3、 自选一首词,分析文字的声调是怎样来配合乐谱的声调的。4、 你认为词的起源除了作者所论述的三点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完成作业,交流讲评。1、 通过学习,完善提升自己对词的认识。2、要求学生收集信息,积累必要的读词常识,文史常识。 3、自选作品加深理解。 4、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学术问题不宜只采信一家之言。 思路点拨教学设计还可以大气一些,教师预设可以减少,让学生在通读几遍文章之后进行质疑,自习自研。教学设计还可以尝试围绕“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这个关键句展开,请学生通读文章,分析新阶段、光辉成就体现在哪里,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展开研读。练习举隅1作者在表述词在形式上的第一个特点中说: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称为词调。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请查阅资料,积累常见的词调如梦令、水调歌头、沁园春是如何定句、定字、定声的?2、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请选择你所学的一首词,谈谈作品是怎样通过音律的美感来增强抒情效果的。3、作者认为词的起源在民间,后经文人的努力,宋词得与唐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但是在这同时,民间词也随着被忽略甚至被埋没了。对此,你持怎样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