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初二下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178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历史初二下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历史初二下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历史初二下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优学堂 冀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老状态里。(和平建国VS内战独裁)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 害怕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 并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4、叙述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动,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团结教育了人民。*5、中共在谈判中所表现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在哪里?原则性:坚持要求国民党当局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灵活性: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主动让出八个根据地(不论是原则性还是灵活性都体现出中共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6、最能表现中共和平诚意的是什么?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主动让出八个根据地,表现出了中共和平诚意(此外,在谈判地点和人选上作出让步也可看出中共的和谈诚意。)。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时间:1946.6;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8、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意图将中国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二战后,“扶蒋反共”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中共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原则、作战方法、战略方针。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方法: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战略方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2课 转入战略进攻1、叙述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的时间、对象。时间:1947.3; 对象:陕甘宁(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2、中共中央为何主动放弃延安?敌我力量悬殊,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战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因此为保存实力、避敌主力主动放弃延安。*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依据有哪些?a、地理位置优越;b、延安是红色革命的中心。群众基础好;c、留在陕北,在战略上可以以较少兵力吸引和歼灭敌人大量主力部队,支援其他战场;d、直接指挥西北野战军作战;e、鼓舞全国人民胜利的信心。4、述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主要事迹(指挥、重要战役)。指挥:彭德怀;主力:西北野战军;用时:5个月;歼敌:2万余人; 战术:蘑菇战术。 主要战役: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5、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指挥、主力、意义。时间:1947.6-8; 指挥:刘伯承、邓小平; 主力: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意义:a、迫使将军回援,支援了陕北、山东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将战争引向国统区,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6、全国性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第3课 战略大决战*1、战略决战为何首先从东北开始?A、兵力对比: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B、敌我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东北军装备良好,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C、东北物资: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物质力量雄厚;D、战略意义:避免敌人主力会合;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2、淮海战役是围绕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展开的。*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4、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A.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B.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C.不战而屈敌之兵 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5、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又是如何实现的?基础:完成了对张家口、北平、天津的分割包围,截断了国民党的退路;实现过程:先打两头的张家口、天津,而后和平解放北平。6、傅作义的最大贡献是使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7、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何在?略,见9题表。8、和平解放的城市:长春、北京。9、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主力、特点、主要战役、歼敌数量、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9-111948.11-1949.11948.11-1949.1指挥林罗刘邓、陈粟谭林罗、聂主力东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特点攻锦打援,关门打狗围点打援,各个击破分割包围,围而不打,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主要战役锦州、黑山塔山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张家口、天津歼敌47万55万52万意义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军数量上开始占优势。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于解放军面前,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中国革命的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叙述渡江战役的目的、时间、指挥、战线、结果。目的:尽快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统治,消灭长江以南国民党军队; 时间:1949.4.21; 指挥:邓小平; 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 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23。2、解放南京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覆灭。(渡江战役的意义)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为了干净彻底的消灭敌人,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4、向全国进军的结果如何?1949.9 除西南中南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5、全国解放战争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的时间:1950.6*6、人民解放战争为何三年多就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a、中共中央军事思想的正确指挥是快速取得胜利的关键(主要原因);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援助是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根本原因)!第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参加者。时间地点:1949.9,北平。 参加者: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2、共同纲领的内容、职能。 内容:a.规定了国家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b.规定了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规定了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各级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 职能:临时宪法(代宪法)。3、政治协商会议的其他内容、会议作用。其他内容:a.确定国都-北京,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公元纪年法;b.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周恩来、陈毅等56人;c.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准备。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 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b.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历史纪元。6、西藏和平解放的有利条件、时间、标志、意义。有利条件: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 时间:1951年;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意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7、开国大典:时间,主要过程(了解),知道28响礼炮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第6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1、抗美援朝原因、目的、指挥者、主力、起止时间、结束标志、意义。原因:A、美国出兵朝鲜,轰炸我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B、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C、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捍卫民族独立,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和平保家卫国。指挥:彭德怀; 主力:中国人民志愿军; 起止时间:1950.10-1953.7; 结束标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a、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b、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c、捍卫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自身的安全与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被国内人民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3、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海军包括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4、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成立不久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以英勇无畏、敢打敢拼取得辉煌战绩。5、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结束时间、政策、内容、意义、目的。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的时间: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政策:分批推进;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但是直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才消灭了剥削制度);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土地制度及不合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7、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原则、意义。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 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建国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了哪些斗争?(五项)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1、新中国自成立第一天,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过程:a.1953.12,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印度代表团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4.6,周恩来应邀访问印缅两国,并同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影响。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4、万隆会议的时间、特点、背景、主要议题。时间:1955.4; 特点: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没有帝国主义参加。 背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是在一个充满希望与危机的背景之下召开的:一方面,二战后,亚非出现一大批民族独立的国家,他们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美国对亚洲一些地区的进一步卷入,使亚洲局势变得错综复杂。主要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5、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是什么?什么是“万隆精神”?基础:共同的历史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在近代都普遍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愿望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刚刚获得民族解放,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万隆精神:独立国家要求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6、50年代外交成就:中苏建交、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1、一五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意义?一五计划的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主要成就: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无缝钢管厂、武汉长江大桥、华药等。 意义:一五计划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机构及其核心内容、性质。时间:1954年9月; 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核心内容:a.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规定了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规定了国家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时间、内容。1953年。 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的含义: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5、为什么必须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造的途径及主要形式是什么?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途径和形式:改造途径:走集体化道路;改造的主要形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途径及主要形式是什么?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途经: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全民所有制。 主要形式:以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赎买。7、三大改造的实质?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为公有; 基本完成时间:1956年底。 历史作用(意义):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势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我国逐渐确立;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8、1953年以前,侧重于政权巩固、经济恢复;1953年起,侧重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国历史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10课 建设之路的探索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确定的国家主要任务、意义。时间:1956.9。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主要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八大最突出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再次证明八大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是正确的)。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严重后果。时间:1958.5;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严重后果:大跃进运动和人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八大二次会议成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直接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是其发动的根本原因。)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表现、严重后果、教训。“左”倾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大肆泛滥;严重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教训: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国民经济调整的目标、八字方针、结果。目标:通过对工农业生产指标、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工业内部的关系、城乡人口比例等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以改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第11课 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1、“艰难年代的创业英雄”中的“艰难年代”是指哪一段时期?1956年1976年,包括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十年和文革时期的十年。2、艰难年代的创业英雄“两弹元勋”、“杂交水稻之父”、“铁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战士”分别是指谁?分别有什么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邓稼先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中做出巨大贡献。袁隆平1973年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王进喜大庆石油会战,为制服井喷用身体搅拌泥浆。焦裕禄忍着病痛带领兰考人民种植泡桐(焦桐),治理“风沙、盐碱、内涝”三害。雷锋发扬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分忧解难。3、铁人精神: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克服困难、奉献为民第12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原因、危害、结束的时间和标志、评价。原因: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形势做出错误判断的结果,也是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标志:1966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另外注意相关两文件)。 (危害略,见P83小字,了解即可。)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76.10,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评价(实质):“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内乱。2、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基本史实。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3、归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中出现的成功探索和几次严重失误,谈教训和启示。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教训和启示:要尊重科学,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力;一定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关键是政治、思想建设。4、1967年1月,上海市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党政机关大权全面内乱开始的标志。5、文革中也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说明什么?文革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种种罪名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破坏。6、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1、原子弹研制过程。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何也要研制原子弹(目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有何意义?过程:1955年1月,作出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西北的罗布泊)。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目的:打破核垄断 战胜核讹诈 提高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争取世界和平。意义: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这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颗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1966年10月,核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我国提出了“863计划”,“863计划”取得一系列成果,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领域军有较大成就:航天领域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2005年10月12日,载人飞船“神州六号”发射成功。3、二炮是指什么部队?何时组建?组建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1966年7月,由周恩来命名;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兵种,共和国拥有了一支高科技装备的武器力量。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4、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博士娃娃”的理论物理学家,在1963年完成原子弹设计方案。*两弹元勋”(原子弹、氢弹);“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大力协同”(大力配合,协同作战)。5、人造卫星制造过程、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1966年初,卫星设计院正式成立,正式命名卫星。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播放了东方红);意义:从此,茫茫宇宙中有了中国人的地球卫星,我国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6、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意义。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育;1970年他在海南岛发现野生稻;1972年,被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1974年试种获得增产;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增产效益,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水平发展低的现状,具有重大的意义。*7、1999年11月20日“神一”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五”成功。8、什么叫“两弹一星”精神?(结合9记忆要点)“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就是我国科学家们在面临困难的国际环境下,依靠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刻苦攻关、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求新、勇于探索的坚忍意志和科学精神,成功实现了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历史性跨越。9、该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什么?自力更生、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和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主义精神。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的是什么?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制原子弹)。第14课 登上国际舞台*1、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如何?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长达20年之久,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不承认、孤立;经济上:禁运、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中国也鉴于当时美苏“冷战”争霸对峙的世界局势,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为何说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是中美双方的共同选择(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 在美国方面看来,美苏对立是它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美国要尽快消除越南战败后造成的影响并挽救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的中落,要对付苏联的挑战,就需要改善通中国的关系。而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又使这种设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而就中国方面来讲,要着重对付苏联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恢复与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实现通美国的和解。因此,中美关系正常化使双方共同要求和努力的结果。3、中美建交的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特别注意两个标志性事件)。1971年初,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会谈,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1978年12月,中美两国经过多次谈判,双方发表了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起,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4、长期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性问题是台湾问题。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5、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对“两阿提案”进行表决,通过2758号决议,中国重返联合国。*6、中国为什么能够重返联合国?主观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同时也是根本原因);客观原因:美霸权地位下降;第三世界兴起;中美关系缓和。7、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不懈努力。*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增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8、中国为什么要加入联合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代表。9、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中美建交、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9、1972年9月,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交。10、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小球转动大球”比喻什么?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小球”转动“大球”用来比喻通过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打开了20多年来中美交往的大门。说明:1、“*”为了解性内容;“*”为理解性内容;“”及加粗字为记忆并能默写内容,且须达到灵活运用层次;无标记内容为必须记忆内容。2、题号前标有符号的,即整道题特别;题目中标有符号则指自标号至句号特别。第15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时间: 1978年12月。地点:北京。主要内容:思想路线: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伟大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表现在那几个方面?a.中共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从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相似?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大决策。*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有哪些相似之处?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6、农村的改革之路原因、内容、概况/改革过程、作用、意义。原因(人民公社制有哪些诟病):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概况:1978年,安徽四川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的方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全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优越性、优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7、“小岗村”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会得到农民的支持?改革:从此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支持原因(略,即优势、意义)*8、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经历了四次变化: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生产合作化(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人民公社化(1958-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9、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过程、格局、特点、作用。目的:通过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过程:197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将”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决定在深圳 珠海 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不久,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正式成立。1984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 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中央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层层推进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格局。 *作用:这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0、近代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何不同?前提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国力增强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目的不同。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结果不同。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11、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的意义(作用、影响)?答: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加强了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功探索,其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12、对外开放的的意义(作用、影响)?加强了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使改革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1、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背景: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使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法制健设的重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新宪法:时间:1982.12;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其它重要法律: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4、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果:以1982年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民主与法制有怎样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民主需要法制,因为没有法制,民主就不能巩固;但法制更需要民主,因为没有民主,法制最终会成为“人治底下的法制”,成为专制的工具而已。7、恢复高考的时间,中断原因,意义。时间:1977年;中断原因:文化大革命。*意义:它调动了广大青年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对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推动。8、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自1985.3,颁布文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我国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9、高等教育规模的历史性变化高校扩招:1995,关于加速科学技术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0、我国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构成/内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11、“863”的含义、所涉及的领域。1986年3月,科学家王大珩等人提出关于追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采纳并于同年11月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及“863”计划;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8个领域15个主题项目,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研究的重点。 12、鼓励科技创新: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间:2000;首届获奖者:袁隆平,吴文俊。*13、如何理解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肃清封建宗教迷信思想,促进人们更新观念,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坚持以教育为本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住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第17课 体育事业的繁荣1、建国后促进科学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分别是什么?“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列举出不同时期我国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列举时期、成就)文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改革开放后:文学创作方面设立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设立中国专业艺术最高奖“文华”奖;电影界设立金鸡奖、百花奖;戏剧界设立梅花奖;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设立“五个一工程”奖; *3、青春之歌(作者杨沫,小说根据作者自身经历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时期,女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由个人奋斗投身革命的人生征途)红旗谱(作者梁斌,小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下,以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讲述了朱、严两家三代人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对以冯老兰父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前赴后继的曲折斗争过程。)创业史(作者柳青,小说围绕梁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规模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党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呼应。许云峰、江雪芹是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发展:改革开放后,提出文学艺术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与“双百方针”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保证。4、设置奖项背景目的领域奖项名称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学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奖励优秀的作品创作,国家相关部门设立了多种奖项。文学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有力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梅花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专业艺术文华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5、五个一:质量上乘的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的影片、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一篇或几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理论文章。 大决战(革命年代故事片)日出东方(电视连续剧)林则徐开国大典抉择(故事片)丝路花雨(大型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戏剧片)千手观音(舞蹈)6、体育事业1952年6月,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群众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列举建国以来的体育成就,并谈谈你的认识(三个“世界第一”):1959.4,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容国团荣获男子单打冠军;1981-1986女排五连冠;1984.7,26届洛杉矶奥运会实现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手枪慢射),该次比赛中共夺15枚金牌,居第4。2001年7月13日,我国获得2008年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本次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本次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感想:全民素质提高、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7、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运会上金牌总数第一;1981,36届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全部比赛冠军及各个单项冠军;27届奥运会金牌总数第3;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得六枚金牌。第19课 春潮涌动1、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南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衡量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D.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E.经济发展要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F.发展经济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G.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有何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改革开放的高潮在中国大地上再次涌起。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在哪一年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5、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6、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有何特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7、你知道哪些国企改革的成功范例呢?邯郸钢铁总厂。8、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9、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它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历史性理论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10、邓小平理论有怎样的重要地位(意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历史性理论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的光辉旗帜,中国人民将高擎这面旗帜迈向新的征程。11、20世纪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两次历史性飞跃指什么?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2、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13、我们学过哪些与邓小平有关的史实?A.1947.6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B.曾在1948.11-1949.1与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一道指挥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C.指挥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D.曾在文革期间主持中央工作,抵制左倾错误。E.1977年,高度重视恢复高考。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F.1978.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G.1979.1访美写下了中美建交史上重要的一页。H.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依据中国国情形成了邓小平理论。I.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J.针对王大珩等科学家提出的追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建议迅速批示。第20课 变革中的社会1、我国的就业制度在建国后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a.“统包统配”的计划性就业政策;b.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针;c.劳动合同制打破了大锅饭的积弊;d.以个人择业为主,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多渠道的就业方针。*2、就业体制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使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就业被人们普遍接受,竞争环境促进了人才优化;就业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劳务市场越来越发达;跳槽成为普遍现象;打破了固定工作制度中存在的“铁饭碗”;推动了失业保险等事业的发展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4、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情况。a.1984年,我国在国有企业和大部分城镇集体企业中推行养老金社会统筹以及职工缴费制度;b.1991年,国家民政部着手进行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c.1995年,国务院决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5、社会保障制度被人们称为社会的安全网,为什么?我国实行的市场取向的改革,市场经济在公开公平的经济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劳动者被迫退出或者暂时退出劳动岗位,由此会带来本人及家庭经济和生活困难。社会成员在年老、体弱、疾病、伤残、遭遇灾害等情况下也需要国家提供物质帮助或者给予救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旨在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公平和市各阶层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因此社会保障制度被人们称为社会的安全网。6、你了解哪些信息技术产品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它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互联网、电脑、数字家电产品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改善了社会信息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边界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往,缩短了人们交往的时空距离,为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计算机网络发展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8、你还能说出我们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略)第21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一国两制”首先是根据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为争取和平解决台外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法是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提出9条方针政策;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2、“一国两制”利在哪里?答: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港澳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虽然最初是针对台外问题提出的,却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解决。):殖民国声明时间回归时间长官香港英国1984.121997.7.1董建华澳门葡萄牙1987.41999.12.20何厚华4、港澳回归的重要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5、港澳回归的原因: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