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嘉积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测试 语文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689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测试 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测试 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5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测试 语文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大测(五)语文科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多点“求异”思维江曾培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1. 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 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D对学术研究来说,“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辄遣使祠焉 祠:祭拜 B.诸葛亮寇天水 寇:侵犯C.未可卒平 卒:最终 D.而犹案甲养士 案:通“按”,压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B.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C.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D.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B. 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C. 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D. 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5分)(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 野 步宋 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8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5分)9这两首诗的第三、第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盲厨师俄国巴乌斯托夫斯基冬天的傍晚,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盲眼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花园里堆满了被风吹落的腐朽的树枝,一条带链的狗像主人一样奄奄一息,衰老得不能吠叫了。几年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眼睛后,和18岁的女儿玛利亚住到这里。小屋里只有一张床,几条跛脚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一个布满裂缝的洋磁罐,还有一架非常古旧的翼琴。玛丽亚替父亲擦洗身子,穿上干净的衬衫,老人说:“我不能叫牧师,但死前我要洗净自己的灵魂。”“那怎样办呢?”玛丽亚问。“到街上去,”老人说,“请求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来听临终者忏悔。他不会拒绝。”“我们这条街这样荒凉”玛丽亚喃喃地说,披上头巾出去了。街上空旷无人,风把落叶吹刮得满街跑,阴霾的天空下着冰冷的雨点。玛丽亚长久地等待着。有人沿着围墙走来,她走上去把父亲的请求说出来。“好吧,”那人说,“我不是牧师,但是也一样。”他们进了屋子。身材瘦削矮小的陌生人把淋湿的斗篷放在凳子上。烛光把他的黑坎肩、透明的钮扣和饰有花边的衣领照得闪闪发亮。陌生人很年轻,顽皮地摇晃着脑袋,很快把凳子移近床边。“您说吧!”他说,“我不借上帝的权力,用我从事的艺术的力量,使你在生命最后获得轻松,并卸下心灵重负。”“我干了一辈子活,直到眼瞎,”老人喃喃地说,“妻子玛尔达得了肺病,医师开了各种贵重的药,我没钱,就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卖了。现在回想起心里很难受,我向女儿隐瞒着:教她不要动别人桌上一点点小东西。”“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谁为这件事吃过苦头吗?”陌生人问。“没有。”老头哭了起来,“如果知道黄金对玛尔达没有帮助,我何必偷呢!”“你叫什么名字?”陌生人问。“约翰梅叶尔,先生。”“约翰梅叶尔,”陌生人说,“你做的这件事不是罪过,不算是偷窃,相反,算是你对爱情的功劳。”“阿门!”老头喃喃道。“阿门!”陌生人重复道,“现在告诉我你最后的心愿吧!”“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我来照顾。你还希望什么?”“我想再一次看到玛尔达,就像年轻时遇见她的样子。想看见太阳,看见花园百花齐放的春天。”“好吧,”陌生人站起来,走近翼琴。突然间急速的声响在小屋内散开,仿佛千百颗玉珠被抛到地板上。“听吧,”陌生人说,“听吧,看吧!”他弹起来了。烛火的光焰在他发黑的眼睛里摇晃。翼琴多年来第一次放声歌唱,声音充满了小屋,响彻整个花园。那只老狗从窝里爬出来,轻轻地摇着尾巴。“我看见了,先生!”老人欠起身,“我看见和玛尔达相会的那天,她因为慌乱打翻了一罐牛奶。这是冬天,在山上。天空像深蓝色玻璃般透明,玛尔达笑了,她笑了。”“你看见了吧?”陌生人边弹边说,“黑色的夜变成蓝色,又成了蔚蓝;温暖的阳光射下来,古树已开放白花。苹果树的花,像大朵的郁金香。阳光射在石头院墙上,把墙烤暖了,冒着热气。天空更高、更蓝、更加壮丽,一群群鸟儿从维也纳上空飞向北方。”“这些我统统看见了。”老人喊了一声。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先生,”玛丽亚说,“这些花不像郁金香,是苹果树,今夜才开了花。”“打开窗户吧,玛丽亚。”老人请求道。玛丽亚打开窗户。冷空气冲进来。陌生人弹奏得轻柔而缓慢。老人倒在枕头上,贪婪地呼吸着,手在被子上摸索着。玛丽亚向他扑去。陌生人停止了弹奏。他凝然不动地坐在翼琴旁,好像被自己的音乐迷住了。玛丽亚大叫一声。陌生站人了起来,走到床前。老人喘息着说道:“我像许多年以前那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我不愿意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我叫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陌生人回答道。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着地,深深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行礼。当她直起身子时,老人已经去世了。朝霞在窗外显得通红,红光下呈现出铺满了雪花的花园。(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叙写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音乐帮助他实现了最终的愿望。B.盲厨师为了给妻子治疗肺病,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他一直对女儿隐瞒着这件事,担心因为这件事让女儿看不起自己。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比如第一段就写到狗,写狗的“奄奄一息”,写狗“衰老得不能吠叫了”,用以衬托其主人生命垂危,即将逝去。 D.小说十分擅长描写人物,尤其重视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并能在人与人、人与景的鲜明对比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文字简洁,“翼琴更庄严地歌唱着,好像千百个人在欢呼”,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出莫扎特琴技的高超。 小说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的莫扎特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有人说盲厨师灵魂上有瑕疵,但最终获得了真善美的回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李约瑟:他让世界发现“理性中国”王俊李约瑟,一个“中西结合”的名字,一位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研究孜孜不倦的英国大学者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尽管他已经辞世那么多年,但他和他主持编著的皇皇巨著剑桥版中国科学技术史依然在人们心目中闪着熠熠光辉。1937年夏日的一天,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尼达姆在自己的胚胎学研究之余,和跟随自己妻子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闲谈。尼达姆异想天开地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如此落后?”没想到,这个话题激起了鲁桂珍的强烈反应:“什么科学落后,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中国古代科技比你们了解的要伟大得多!”这位在晚年成为他第二任妻子的中国女子如此咄咄逼人的回答,让他颇感意外,并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此时,37岁的尼达姆虽已是功成名就的皇家学会院士,却从未到过中国,不认识一个汉字,对于世界的另一面还有一种文明足以媲美希腊罗马,他毫无所知。他开始向鲁桂珍询问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话题。造纸、印刷、指南针,他吃惊地了解到,原来中国古代有着足以傲视世界的灿烂科技文明!于是,尼达姆开始学习汉语,并一笔一画地学写汉字的横竖撇捺,鲁桂珍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出于对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尊崇,尼达姆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李约瑟。从此,一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中,成就了一段贯穿20世纪的文化交流传奇。1942年,粗通汉语的李约瑟随英国文化考察团首次抵达中国。在为期4年的这趟中国之旅中,李约瑟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东到福建,西至敦煌的千佛洞,搜集了大量古代科技史料,并结识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学者,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他说,这次中国之行“注定了我今后的命运,除了编写一本过去西方文献中旷古未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医药历史专书,我别无所求”。二战结束后,李约瑟回到英国,马上在鲁桂珍等人的协助下,开始了一部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撰写。1954年,他主编的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很快轰动西方汉学界,被认为是20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这部计有7卷34分册的巨著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所起过的、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即“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在公元1到15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却首先在西方兴起?为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一直处于原始的经验主义阶段,而没能自发地出现近代科学?16世纪后,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样的疑问及研究,成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至今仍是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李约瑟通观全局地研究中西科技史,理清其发展脉络,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和异同点;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中西社会体制、经济结构、历史传统、思想体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考察中西商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一个西方人,李约瑟在观照中国科技文明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他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令人们惊奇的文明领域。从兼收并蓄古典文献及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到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李约瑟的自然科学史治学方法被后世许多学人沿袭与模仿。(摘编自深圳特区报)(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A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约瑟尼达姆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因受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李耳)的影响,将名字改为“李约瑟”,从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西结合”的人物。B鲁桂珍对约瑟尼达姆蔑视中国古代科学极为愤慨,义正辞言地对他进行了激烈的反击,这反而促使这位生物化学家转而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C李约瑟为期四年的中国之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搜集了许多古代科技史料,为他回国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李约瑟难题”成为科技界争论的焦点,大家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这充分说明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E本文通过记叙李约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历程,叙写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伟大创举和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位外国科学家的感人形象。(2) 促使李约瑟这位生物化学家“渐渐将兴趣转移到充满未知领域的东方自然科学史”上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概括。(6分)(3) 李约瑟在对中国科学技术研究中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 李约瑟是如何研究他提出来的“科学史界热论并争执不下的重要话题”的?这对你有何启示?(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A. 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B.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 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D. 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卫生部和红十字会的组织下,我国即将建立器官移植应对系统,增加了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执法力度。B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C面对美国大片、洋快餐、洋节、洋词和各种洋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流行的现状,社会各界应努力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节日文化的影响力。D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1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 , 。 ,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标本。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A BC D1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充空格内的句子。(6分)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树那样生长着,或像。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17. 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2)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毛泽东三大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习近平新年贺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要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嘉积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大测(五)语文科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1.【答案】D【解析】A答非所问,本应谈“求异存同”,却大谈“求同存异”。B说法绝对,作者认为,“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C理解片面,选项中只谈“求异”的意义,忽略了“存同”的前提。2.【答案】A【解析】说法绝对。文中说,“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而且,喜“同”恶“异”并非“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3.【答案】B【解析】说法绝对。文艺创作中并不排除适当的“模仿”与“借鉴”,只是不提倡“陈陈相因”“雷同重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答案】C(卒:通“猝”,仓促,急速)5【答案】B原文: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译文: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路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6.(3分)A(曹丕即魏王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射常侍。等到当了皇帝,曹丕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7【答案】(1)当时(这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直言规劝。(“方”1分,“隆意”1分,“数”1分,句子通顺2分)【答案】(2)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陈”“细术”、“非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2分)【译文】卫臻,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人。父亲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太祖(曹操)初次到陈留郡,卫兹就说:“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这个人啊。”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路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正值曹操奉诏为献帝到魏地挑选贵人,他借此上表让卫臻留下来担任参丞相军事。为追念其父卫兹的功勋,又赐封卫臻为关内侯,转任户曹掾。曹丕即魏王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射常侍。等到当了皇帝,曹丕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曹丕要亲自去广陵,让卫臻做中领军,陪同前往。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说:“孙权虽然有长江作依靠,却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待详细审问降将后,才知道果然是吴军守将制造的谣言。明帝曹睿即位,卫臻被晋封为康乡侯,加封为侍中。诸葛亮进犯天水,卫臻向明帝建议说:“应该派一支奇兵急赴散关,断绝蜀军粮道。”明帝就任命卫臻为征蜀将军,授予他符节,让他都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刚到长安,诸葛亮就退兵了。卫臻回到洛阳后,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又加封为光禄大夫。当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等到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把这事报告了明帝。明帝下诏说:“宫殿盖不成,我已经收心了,你怎么又管起这事来了呢?”卫臻上疏说:“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臣每天观察这类事情,大多如此。因此,我恐怕将来各职司会逐渐越职,以至犯了大罪。”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明帝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对明帝说:“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最终寻找机会讨伐它,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统治已经沿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而毋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早上到达,晚上就回来,他的想法太狂妄了。”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后来卫臻升任司空,转任司徒。正始年间,卫臻晋爵为长垣侯,食邑一千户,他的一个儿子被赐封为列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3分);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9【答案】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2分);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三、11.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5分)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6分)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结尾的景物描写,暗示了盲厨师灵魂得到洗涤和升华,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首尾不同色调的景物描写,先抑后扬,反差强烈,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6分)善解人意:能理解心灵有瑕疵的盲厨师;乐于助人:愿意照顾玛利亚;琴艺精湛:用破旧的翼琴弹奏出闪烁人性美的音乐。(每答出一点给2分。)(8分)盲厨师终其一生,为了给爱妻治病偷过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是他灵魂深处的一点瑕疵;他一生贫困落魄,弥留之际却没有半点怨言,而是关注自己灵魂的归依之所,希望有人能听到他的忏悔,体现了他的“真”;他对女儿教育极严,不允许拿别人一点点东西,这是他的“善”;他的人生牵挂就在于亲情,在莫扎特的琴声中,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眼前出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美丽景色,这是他人性中的“美”。(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四12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答案】:C E【解析】:A项,“读了大量中国的哲学方面书籍”在文中无依据;B项,“蔑视中国古代科学”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误读;D项,“李约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并不十分完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这只是想当然,文中对李约瑟的研究方法持肯定的观点。(2) 【答案】:因为对中国古代科学史并不了解引发出强烈的好奇心;(2分)鲁桂珍咄咄逼人的回答,使他萌生了对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2分)作为科学家,责任感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找准文中有关信息内容,然后进行准确概括。前两点比较容易答出,第三点需要通读全文才能找出。 (3) 【答案】:对未知领域保持着狂热的兴趣。当发现对中国古代科技一无所知时,下决心去努力探索,这与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密不可分。(2分)执著的追求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四年中国之行,克服重重困难,搜集大量史料,执著一念,才使他最终取得成功。(2分)科学家的责任感。为了向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他甘冒其险,实地考察,一种神圣的责任意识在支持着他。(2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4) 【答案】:研究方法:对中西科技史进行通观全局的比较研究;从科学社会学角度综合分析;采用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兼收并蓄、实地考察、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相结合。(4分)启示:对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狭隘的思维方式中,要居高临下,找出最为有效的方法。比较、多元化、实证式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要有缜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4分)【解析】: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的条件和要求。分析李约瑟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后两段,说明启发时,要结合现实,从整体上作出理性分析。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答案】A【解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4【答案】:B【解析】:A项“即将”与“增加了”矛盾;C项,不合逻辑,“和”改为“等”; D.主客颠倒,应该是“中国观众对于李安获奖”。15【答案】C【解析】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的主语应为中的“它”,因此应在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16【答案】:河水那样流着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里(衔接自然,语意通畅即可给分。(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第一空的句式要对应横线前“像一棵树那样生长着”,内容要参照“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第二空的句式要对应横线前“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时”,内容要参照“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一会儿”,既然是“曲曲折折地流”,水流流经的地方应是“溪谷、浅滩、河床”之类。第三空的句式要对应横线后“它便赶快向前涌去”,内容要对应“深山的池塘”。17【答案】:(1)两个人隔河垂钓,左边的人将钓竿垂在河中,(1分)右边的人却将钓钩垂向前者身后盛鱼的桶。(1分)(2)批判生活中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耻行为,(2分)同时告诫辛勤劳动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1分)【解析】描述内容应该关注漫画夸张变形的细节,运用说明性语言,注意说明顺序,语言简练。寓意的概括要联系现实生活,做合理的联想。六、18写作(60分)【写作指导】这则材料题偏重理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社会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亲情与公平正义。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引发思考:贪官栽在亲人孩子身上给谁敲警钟?由此联系现实深刻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倘若虎不威风,何来狐之假;家庭助廉;莫让亲情遮望眼;坚守正义与原则;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