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古代诗词鉴赏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2165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古代诗词鉴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1届高考古代诗词鉴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1届高考古代诗词鉴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高考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 :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等修辞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指出局限性; 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试题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二)考查形式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三)选材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的前提。 第一节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一、“形象”概念: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二、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总结:(一)分析“意象”的常用方法1.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歌中的“鹤”,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秋天可以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只写了冲天而上的鹤,有何深意? 解析:写鹤意在明志,作者要表现一种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的精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意象”,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通过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感情 例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解析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解析2:“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2. 总结解题步骤:找准意象 扩展语意 把握寓意 表达了什么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总之,要重视整体阅读理解,利用好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如题目、小注等) 把握常用意象的含义,再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去补充和扩大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3.练习: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链接高考:(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2)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二)分析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1.人物形象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他人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给下列答案评分: 1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2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3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 弧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4.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下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5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2.方法总结: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或者反之。先分析,再“盖帽”。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2分);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分);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1分)。3.练习: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2002北京新考纲模拟试题 病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省,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问题: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答:(1)“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2)“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或无争无求自足) (3)“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 4.链接高考 (20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参考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3)A.【鉴赏解析】试题中多处引用古诗句设题,增加试卷的文学色彩。诗歌鉴赏部分选择了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访隐者,该诗侧重描写景色和人物形象,打破了往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窠臼;在考题设置上,注重考查学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调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附: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这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鸿雁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29、连理枝、比翼鸟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35、三尺法律的代名词。 36、杜康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39、彭祖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44、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47、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48、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古代神话。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51、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含贬损之意的: 6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喻篡夺政权。 88、辞第喻为国忘家。 89、请缨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96、高山流水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9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98、巴歌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99、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100、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01、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102、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03、庄周梦蝶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04、采薇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105、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10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107、怀桔指孝顺双亲。 108、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109、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11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111、柳营指军营。 112、南冠指案犯。也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考点展示及例题: 语言鉴赏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语言鉴赏包括:语言风格(特色)、关键词(诗眼)、关键句考题设问模式: 1、设问型: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探究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比较型:给出两种说法,问:你认为哪一种好? 例: (05年福建卷10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解析: “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炼字型答题分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特色)1、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平易;全诗用词、句式皆口语化,“打起”、“莫教”、“啼时”、“不得”数句,仿佛梦醒之人在自言自语,完全不加修饰雕琢,自然天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悲怨之情。2、总结答题步骤:语言风格鉴赏题可分三步作答: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点;指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主旨。3、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答: 答案: (参考)“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附:鉴赏诗歌语言需要准备以下知识:A诗歌语言风格(特色)的类别: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诗,苏轼词等。 B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其总的特征是“诗庄”、“词媚”、“曲俗”。C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如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D隽永,谢眺、谢灵运的自然,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清新自然,曹操的豪放磅礴,王昌龄的雄壮豪放,李贺的雄浑奇特,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三、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1、关键词指诗句中运用得最精练传神、意蕴丰富的词语。有的又叫诗眼。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都可成为关键词。例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中的“出”字生动传神,为一句之诗眼,试赏析其艺术效果。提示:描写对象:山 ;鉴赏角度:修辞(拟人);效果:赋予山以人性;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画面活跃起来。答案:“出”字用拟人手法写天门山,仿佛被江水冲断的两座山要迎面走向对方;又仿佛这山通了人性,看见远客乘孤舟东来,便走上前去迎接这位江上来客。这样写,既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画面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又写出了天门山夹江耸峙,奇险无比的形态。言简意丰,传形传神,耐人寻味。2、总结答题技巧:鉴赏关键词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A修辞。看该词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B形象。看该词语为形象塑造(或描绘)服务有何效果。即看该词语描述了什么对象,突出了对象的什么特征。结合语境来看,描绘了什么样的动人情景或画面。C主题。看该词语为主题服务有何作用。即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突出了什么主旨。D意境。看该词语为意境服务有何作用。即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渲染了什么气氛。E比较与别的词语比较有何好处。就是看该词语换作别的词,在题旨、情景、色调等方面有何差异。F意蕴.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有哪些丰富的意蕴。就是看该词语有何表面义和隐含义(双关义、比喻义、象征义、背景义等)。对词语的鉴赏,首先要弄清该词语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从上述六个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涉及的方面较多,并不要求面面俱到,总的原则是有哪方面的作用就讲哪方面的作用,或者哪方面的作用我看明白了,就讲哪方面的作用,别的方面可不涉及。此外,掌握一些惯用评价语,能够使答案更规范圆满。惯用评价语:(语言)形象、生动、准确、贴切、言简意丰,耐人寻味,描写细腻、绘声绘色,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精炼传神,含蓄蕴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状难以摹状之景如在目前等等。3、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对象:泉声咽 形象:泉水流经山石因受阻碍而发出低吟角度 意境:以响衬静,渲染空寂的意境主题:遁世隐逸对象:日色冷 形象:青松遮天蔽日,日光难以透入,林中森冷昏暗角度 意境:冷寂主题:遁世隐逸答案:“咽”和“冷”。“咽”字状写出山泉受山石阻碍,流水不畅而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从表现技巧来看,运用以响衬静手法,渲染了香积寺环境的幽静。“冷”字写出林深树密,阳光极难穿透浓密的松叶,林中阴森昏暗,给人以森冷之感。此二字烘托出冷寂的意境,透露出诗人遁世隐逸的情怀。4、链接高考:(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四、鉴赏诗句的艺术效果1、鉴赏诗歌的语言,既可以着眼于整体,鉴赏其风格特色,也可以着眼于语言组成的基本元素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除此而外,还有着眼于诗句,要求赏析其艺术效果的题型。赏析诗句的艺术效果,可以从下列角度分析。例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赏析首联的艺术效果。初春小雨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答案:首句用比喻,将“小雨”比作“酥油”。表现出春雨的润滑清亮。次用“遥看”“近却无”写春草,生动地描绘出一场春雨过后,大地上冒出丝丝草芽,远远看去青青的一片,走到近处,却只是疏疏朗朗几茎草芽而已的动人情景,观察细致,描写细腻逼真,状难以摹状之景如在目前。2、总结答题技巧:(一)看语言特色,与鉴赏语言风格特色同。(二)看炼字,与鉴赏关键词同。(三)看炼意,即诗句在写景、造意、明旨方面有何独特之处。 (四)看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五)看表现技巧及其效果。(六)看句子结构特点(如倒装、意象名词组合等)及其效果。以上六个角度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抓住最突出的一两个方面深入赏析。3、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第三节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一、概说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 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二)表现手法 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象征、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2)描写手法主要有: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有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白描。 (3)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比拟 夸张、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此外还有对比、借代、互文、通感、双关、设问、反问、反语等。 二、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1、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如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仰视山上的月色)影入平羌江水流。(俯视水中的月影) 如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近景,荒江之滨的夜色) 星垂平野宽,月涌大江流。(远景,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腾)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和情的关系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 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2)反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 3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借景抒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例1 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借景抒情:也叫以景结情,即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借景抒情,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例2 秦观浣溪沙是典型的例子: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一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例3 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一篇意脉顺畅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阃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衬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荡漾的境界中。 这首小令从“忆”生发出美好回忆,词人一往情深地眷恋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的明丽景色,引人入胜,将读者也领到那优美的境界之中,油然而生欢悦之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例4 宋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这首词的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就很自然。 三、练习: (一)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答案: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答案:“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答案: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