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8392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经济史)第一单元练习一、 单元整体结构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农业起源、耕作方式、生产方式、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模式)古代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原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三大突出领域,三种经营模式)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商业发展概况、城市发展概况、商业政策的变化)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明清经济鼎盛概况、资本主义萌芽、迟滞因素与表现)二、 主体知识填空1、古代中国的农业 (1)产生:原始社会时期,由 向 发展而来。 区域:形成了 和 两大中心,作物分布特点: 。 (2)主要作物和牲畜:“ ”。 (3)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人们主要用 耕作,效率低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 ,唐代随着 的出现,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三国时期马钧改进 ,唐代出现以水力推动的 。补充:西汉时,赵过发明播种工具耧车。归纳: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自春秋战国以来, 成为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水利设施的进步:上古: 。春秋战国: 、 、 。其中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和郑国渠一起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西汉: 、 。东汉 治理黄河,西域特色工程: 。 (5)生产方式的进步:随着耕作方式的改进而进步。 由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的 进步为春秋战国以来的 。 (6)关于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产生:春秋时期(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A、生产规模小以 为单位。B、分工简单“ ” C、自给自足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E、实行精耕细作 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的主要承担者。优点:生活稳定、自给自足、生产积极。缺点: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7)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结构: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8)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发展历程: 。其不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 。 井田制盛行于 ,其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 。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土地私有制确立于 ,春秋时期通过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化,其中最早的是 。战国时期通过变法实现了“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包括 、 、 三种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9)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之所以难以根本解决,主要是因为 。(10)地主土地经营方式_。参考答案:(1)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稻北粟(麦)(2)五谷六畜 (3)耒耜、铁犁牛耕、曲辕犁、翻车、筒车、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铁犁牛耕(4)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都江堰,漕渠、白渠,王景、坎儿井(5)千耦其耘、个体农耕(6)家庭、男耕女织、国家赋税和徭役(8)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西周时期、贵族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9)土地私有制与允许自由买卖(9)租佃式经营。2、古代中国的经济格局(1)经济格局演变概况时期: 汉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唐以后 南宋态势:四大经济区 北方战乱频繁 北方战乱 金军占据北方重心: 、 南方初步开发 南方加速发展 南方正式成为 。 赶上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典型:两汉都城 东晋都城:建康 经济中心:扬州 “苏湖熟,天下足”北民南迁三次高潮: 两晋之际 和 唐 引发 两宋之际 引发第一次 第二次南迁高潮 引发第三次南迁南迁高潮 高潮(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分析根本原因: 。自然条件: 。社会环境: 。(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 的南移,加速南方开发的同时也给南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参考答案:(1)山东、山西;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安史之乱;靖康之变。(2)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也补充了劳动力,南方气候温润、水资源丰富、农耕潜力巨大,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3)文化重心。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主要领域与成就 冶金业:“青铜时代”指的是 。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_和_的技术。 汉代开始用 为燃料冶铁,北宋普遍用 冶铁,南宋开始用 冶铁,明朝推广。 纺织业:丝织业:汉代中国丝绸远销欧洲,获 称号,唐代出现_的技艺。代表作:西汉马王堆素纱禅衣。棉织业:元代 改进棉纺织技艺,发明 ,使 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到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陶瓷业:制陶:_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制瓷: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先后烧出了_和_。隋唐时期,工艺臻于成熟,唐代_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宋代“瓷都”是 ;元代开始进入_时期。(2)三种经营方式 家庭手工业:(春秋时期形成,贯穿整个古代社会) 特点:与农业紧密结合,以家庭为单位,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技术落后,生产落后,不利流通。官营手工业:(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特点: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官府提供原料、资金、场所,官府制定规格、监督生产,产品统一调拨,不入市场。长期代表最高技艺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征役制雇募制) 优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细密分工,严格管理产品质量,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弊端: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对工匠的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 缺乏发展内在动力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兴起、明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 特点:由私人出资经营,产品主要为民间市场服务,商品化程度较高。随时间推移,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形成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明中后期一些私营手工业开始孕育资本主义萌芽。4、古代中国的商业(1)商业发展概况(连线)商朝 私商为主,都会兴起周朝 商贸繁盛,世界级大都会,外贸繁荣春秋战国 纸币广泛流通隋唐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宋代 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元代 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推广,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商帮明清 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2)城市发展概况城市功能的变化: 、 。 城市布局的变化:周唐代:商品交易在 和 上受到严格限制,典型:唐都长安整齐划一的 。 宋代以来:商品交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突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典型:北宋都城汴梁。外贸枢纽城市的兴起: 海上陶瓷之路港口: 、 、 、 、 、 等。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明清时期:棉纺松江, 冶铁佛山,制瓷景德镇, 转运汉口, 丝织盛泽镇。(3)统治者商业政策的变化时期: 战国前 战国秦汉 中唐以来 明清政策: 。 。 。 。影响:商业迅速发展 积极: ,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严重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 。 商业繁荣 导致中国日益落后 消极: 。参考答案:(2)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增强。时间、空间,坊市制。广州、明州、杭州、泉州、扬州、登州。(3)重视与鼓励。重农抑商。鼓励外贸、官商分利。重农抑商、限制外贸。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5、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提高;高产作物 、 的引进;人口增长;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如: );赋役制度改革:明代:“ ”合并赋役,统一征银;清代:“ ”彻底取消人头税。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于 占据主导地位。商业:略(参见明清时期商业概况)(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标志: 。典型:“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等评价: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代表了社会和时代前进方向,但发展缓慢而艰难,始终无法扫荡旧经济基础,难以将中国社会独立推进到资本主义社会。阻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A、 。B、 。C、 。 D、 。 (3)近代前夜的危机(与同时期西方横向比较) 中 国 西 方政治经济对外思想参考答案:(1)番薯、玉米,棉花,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明中叶之后 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的经营形式。(2)A、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居主导地位。B、官府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C、清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闭关锁国)。D、清朝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中国:政治走向君主专制顶峰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缓慢 对外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思想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西方:政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对外越洋抢滩、海外殖民、鸦片贸易 思想:重视科技、思想解放三、 单元巩固习题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 (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原始社会2我国人民在饮食习惯方面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 )A地域的差异 B民族种类不同 C每个人身体状况决定的 D统治阶级推崇所导致3“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4古代掌握冶铁技术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5下列有关铁农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开始出现 B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C耒耜是最早的铁农具 D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6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8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9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0“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1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12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私有土地的出现 D男耕女织的出现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春秋时期 B拥有部分土地 C以家庭为单位 D经营方式主要是农业14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A土地公有制 B土地国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15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 C土地不得买卖 D耕种者要交纳地租16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 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17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能起到作用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初税亩的实行 C商鞅变法 D地主的土地兼并18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从根本而言,是因为( ) A周王室的衰弱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19我国古代实行均田制的朝代有 ( )北魏 隋朝 唐朝 宋朝 A BCD20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21、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A自耕农经济 B田庄式经济 C屯田制度 D.租佃式经营22、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A纸钞B金币 C银两 D布帛2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24“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反映古代何朝代的经济状况(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25我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南北朝时期2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以农业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B C D27某地出土了一把古代钢剑,它的制造年代不会早于( )A春秋时期 B夏商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时期28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A汉代 B唐朝 C元朝 D明朝29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珐琅彩五彩瓷青花瓷白瓷青瓷ABCD30中国古代陶瓷开始大量出口最晚开始于( )A秦代B西汉 C隋代 D唐代31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BCD32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哪种主要经营形态一直占相当的比重(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纺织业33私营手工业兴起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汉代 D南北朝3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 B西汉时中国获得“丝国”美誉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35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 B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 C发展经济的需要 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6、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37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西汉 D唐朝38“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9下列与隋唐时期商业繁荣无关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B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C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 D集镇、夜市兴盛40两宋商业的发达表现在( )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 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 商品种类增多 海外贸易频繁A B C D 41、下图(图略)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2第一次提出并推行重农抑商的时代( )A战国 B西汉 C中唐 D明清43明清统治者坚持抑商政策,表现为(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对商人征收重税 C规定商人只能在城市中经营 D政府垄断商业44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造成货币制度的变化 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C促进了城镇集市的发展 D促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4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A北京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岭南地区4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市镇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47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活贫困 B商人不愿扩大再生产 C同外国的贸易很少 D封建制度的阻碍48面对民间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清代统治者( )A压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 B鼓励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摈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极力抑制农耕自然经济49有关清朝禁海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防范沿海人民抗清斗争禁止海外贸易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的契机A B C D50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 C D51清王朝的抑商与禁海政策对近代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A造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 B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C阻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D阻碍了中国海外贸易利润52明清之际,英国发生了震憾世界的事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殖民大帝国建立53中国近代前夜陷入严重的危机,其原因有(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没有长成参天大树 清朝帝王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A B C D54、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船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55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56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5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予 D土地私有58.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