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州市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8126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州市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广州市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广州市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横槛(jin) 给(gi)予 血(xi)液 愀(qio)然B剽(pio)窃 模(m)样 祛(qi)除 皮癣(xun)C隽(jun)永 粗犷(kung) 熨(y)帖 颓圮(q) D荫(yn)庇 漫溯(s) 枕藉(ji) 牵绊(b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苍桑 寒暄 妄自匪薄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B烦躁 哈密瓜 钩心斗角 磨刀不误砍柴工C气慨 修茸 山川相寥 口惠而实不至D宫阕 惦记 婷婷如盖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件事让他和他的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其中 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无从知道。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美国国务卿赖斯紧急赶往耶路撒冷,会见巴以双方领导人,从中 ,以平息可能重新恶化的局势。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工作人员提醒人们,不要听信治疗肿瘤广告的宣传和误导,否则,不但 不了疾病,反倒耽误治疗时机。活塞队主帅桑德斯在与爵士之战的第三季因与裁判争论被 出场。本场比赛活塞队93:103不敌爵士队结束二连胜。A.委屈 周旋 驱除 祛逐 B.委屈 周旋 驱除 祛逐C.委曲 斡旋 祛除 驱逐 D.委曲 斡旋 驱除 祛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3分)A什么是艺术精品?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B这个曾被认为是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C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D这种巷,不似上海里弄,鳞次栉比的房屋,拥挤得喘不过气来;也不像北京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起弥天的黄沙。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B当上海的城市地图不断修订甚至达到每周均出新版时,它所显示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这座城市的变化太快太大。C为了弥补用水的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D随着雀巢公司被迫召回在香港销售一切牛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毒牛奶事件仍在继续扩大。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 。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 B. C. D.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纵一苇之所如(好像) 自可断来信(书信) 且奚适也(将要)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 大母过余(经过) 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岂是) 虽然,犹有未树也(表转折)C族秦者,秦也(灭族) 举酒属客(劝酒) 以足音辨人(凭借) 而卒莫消长也(最终)D苏子愀然(忧愁) 正襟危坐(端正) 使六国各爱其人(致使) 妪每谓余曰(每次)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归有光都是宋代散文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赤壁赋和项脊轩志。B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C闻一多是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是新月派的主要诗人,提出了新诗的“三美”:语言美、绘画美、建筑美,著有红烛、死水等。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卖酒者传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乙得金欣然,以为甲终不负己也。四年,甲乃仅偿卖酒者四百金。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非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立决人死,疏先后宜死者六人矣。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损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第八人以下各如期死,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卖酒者姓郭名节,他善事颇众。予闻之欧阳介庵云。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9下列加点词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遣童婢沽 沽:买 B以为甲终不负己也 负:欠钱C疏先后宜死者六人 宜:合适 D能偿者损其息 损:损害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完全一致的一组是:(3分) A以善酿致富 更注酒,使持以归B若中心愿之乎 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C至夜分,乃散去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D客偿博所负行 召所买田舍主毕至11下列各组中能全部表现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的一项是(3分) 平生不欺人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A B C D12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卖酒者平生没有欺骗别人,特别是对于仆人丫鬟来买酒的,他都要关切的嘱咐几句。B为了能让寄宿的客人肯吃喝,卖酒者以赌博为名,将赢取的钱来吃喝,最终分文未取。C卖酒者爱好赌博,他从来不肯与别人赌博,是为了不让孩子把自己的家产败掉。D卖酒者待人仁慈宽厚,乐善好施,寿命超过术士的预言,这体现民间善有善报的观念。13翻译下列语句:能偿者损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3分)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3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注: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说说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4分)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 秦人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三本大题5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小题。13分“和”之内涵与定位李中华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 。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又形成“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就这样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被逐步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史伯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标志着“和”的理念趋于成熟。B史伯认为周必然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C“和同之辨”体现了中国哲学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D晏婴说“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意思是“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E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反应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17“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18“和”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0题。(8分)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母亲的娘家姓赵,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所以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 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儿谈“红”色变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白的”的仅有的几个人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都是母亲亲手搓出来的。为了奖励我,母亲便把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馋。我于是就大快朵颐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到了中秋节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点儿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岁,我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我就到庄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背着一大捆草或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总能蹭上一顿“黄的”吃。到了过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着吃黄面糕。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6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节选自另一种回忆录,季羡林著)19文章首尾都提到作者“永久的悔”,这个“悔”包含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4分)20文章前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吃,似乎与文章的主旨无关,你是怎么看的?(4分)四本大题2小题,共11分。21春节将至,高仪同学想发送一则祝福的手机短信给老师。你能帮帮她吗?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符合老师任教科目的特点。50字以内。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外文单词。(6分)如,发送给化学老师:尊敬的化学老师,感谢您作为神奇的催化剂,使我们的学习产生令人惊喜的“快速反应”;更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成为活泼的氧原子,为您的生活创造更多新鲜的“幸福物质”!你的短信:发送给( )科老师: 22有一本杂志名叫文道,编辑们想对它进行改版,增设一些栏目,使得它更容易被广大高中生所接受,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觉,帮忙设计一个栏目,栏目名为四个字,并说明理由,使得它既符合杂志的“文以载道”的宗旨,又能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不超过30字)(5分)栏目: 理由: 五本大题1小题,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为什么要寻找?因为我们缺少。我们寻找面包,寻找爱情,寻找一种人物,寻找一种环境,寻找一种生活甚至一种境界我们在寻找中成长。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么,你又在寻找什么呢?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D 2B 3.C 4B 5B 6C 7C 8B 9A 10D 11C 12C 13能够偿还的,就减少他们的利息,遇到穷的人,就把债券还给他们了,说“不要让我的子孙害苦你们啊!”有人跌倒打碎了酒瓶酒坛,就回家拿酒瓶,重新盛满酒,让他拿回家去,因此,远近各处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14.这首绝句所写景物色彩丰富而明艳,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菱、浮萍、蔷薇为静景,而鸳鸯浴水、夏莺弄花为动景,更有莺声千啭衬托静寂的环境,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答对一点给 2分)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情状,而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之情。(3分)15【(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3)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5)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16A、E(5分)17【(1)“和”是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体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2)“同”是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的单一体,是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每点2分)】18【(1)殷周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2)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与“同”对举和“和实生物”命题。(3)春秋时晏婴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体现“中庸”思想;春秋末期,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将“和”的思想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中。(4)先秦诸子对“和”进行了深入讨论,使“和”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每点1分)】19【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因小时年幼无知忽略母亲而悔恨;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20【作者这样写仍然是围绕“悔”来写的。家贫年幼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吃”,而吃又从侧面写出当时生活的艰辛和不能喂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的无奈、苦难、痛苦;文中作者写到好吃的“几乎都与母亲无缘”,这其实也反映了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甘愿吃苦、默默奉献(牺牲)。前文写吃,为后文写母亲做铺垫。而今天“我”每忆起那时“吃”的事,就泛起对母亲“永久的悔”。】21.【尊敬的美术老师,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生活过得像达芬奇那样充满深刻的智慧,像米开朗琪罗那样。】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