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音乐考试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3257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生音乐考试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毕业生音乐考试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毕业生音乐考试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常见的2/4,3/4,4/4,6/8拍,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不会改变。 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 2/4拍:2/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可以有2个4分音符。强、弱。 3/4拍:3/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可以有3个4分音符。强、弱、弱。 4/4拍:4/4拍是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可以有4个4分音符。强、弱、次强、弱。 6/8拍:6/8拍是8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可以有6个8分音符。强、弱、弱;次强、弱、弱。 (3/4拍子的多数是圆舞曲形式,2/4拍的特点是节奏强弱交替,快速时多表现欢快的场面4/4拍是四二拍的复合而把第二个重拍淡化,从而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 在实际记谱中,有的拍子也用记号来标记,如4/4拍子用C来标记,2/4拍子用CC来标记等。 叙事歌;叙事曲(ballade,法、德)13、14世纪的法国世俗歌曲。19世纪盛行于德国的具有叙事性的歌曲,内容常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关。19世纪抒情浪漫的器乐曲,如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圆舞曲:度较快,拍或拍,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进行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 ,4/4 的拍子。 进行曲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的悲剧中。 进行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于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传入音乐艺术的领域。 现代进行曲则指十七世纪以后,用铜管乐队吹奏的乐曲。 义勇军进行曲 (1935) 田汉词、聂耳曲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丧礼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古典主义: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之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承继着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钢琴的前身(Fortepiano)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主要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音乐样式,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这些音乐并不描述现实的事件,而是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Suggestion)之上,这其实是印象主义艺术的共征。而印象主义者多为法国人。他们认为,纯粹的艺术想象力比描写真实事件具有更深刻的作用。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彪西和拉威尔。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却的确是应情应景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例如德布西的大海,春天。一如印象主义绘画,倾向于描绘物体的光和色,而非其清晰的轮廓,这样的作品给人以梦幻,印象或是暗示的感觉。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全音阶的使用,这在德布西的作品帆船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印象派作曲家很少写有长旋律,偏爱短小精致的乐句,以营造气氛。还有德布西会使用到例如具希腊和亚洲特色的音阶,如古代中国的五声调式的使用。即使是和其他作曲家一样使用同样的调式,德布西也能创作出新颖的和弦。有名的音乐评论家卡米尔毛克莱写道: “光在印象主义者画作中的运用有如主题在音乐里交响式延伸一样。克劳德莫内的风景其实就是光波的交响曲。而德布西先生的音乐,并非建立在一连串主题之上,而是扎根于声音本身的相对价值之中,这和那些画作异曲同工。这是由会作声的斑块所构成的印象主义。”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印象主义音乐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音乐”加以赞扬。以后此词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并不再带有贬意。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同时也吸取了东方音乐的养料。其艺术表现手法有: 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在节奏上喜欢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由于喜好对不同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 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两位印象主义作曲家。另外,法雅,席曼诺夫斯基,保罗杜卡,意大利的雷斯皮基和英国的沃恩威廉斯也是该流派音乐的杰出代表。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牧神午后春天大海意象集库普兰之墓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在印象主义流行时期和德彪西在1918年逝世后,一大批作曲家采用了印象主义技法创作了自己音乐作品,其中一些更被称为“后印象主义者”,这些作曲家包括大流士米尧(Darius Milhaud)、莉莉布朗热(Lili Boulanger)、普契尼等。 虽然印象主义流行的时间不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却在音乐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值得一提的是,调性的重要性在印象主义音乐被淡化。虽然这些音乐作品仍是有调性的,但是其“无功能”和弦(non-functional chords)为后来的勋伯格等人所代表的无调性音乐铺平了道路。而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浪漫主义: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浪漫主义音乐家灿若群星,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其作品题材十分丰富,有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如悲怆月光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奥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还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等作品。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断”,五个乐章的情节线索通过比较详细的文字标题提供给听众。幻想交响曲受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很大影响,表现出更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他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了。 浪漫主义音乐在歌剧中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意大利罗西尼的作品旋律优美、技艺精巧。他还是美声唱法的开创者。威尔第的音乐作品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对当时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人们尊称他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扬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乐除直接采用各国民歌外,还善于使用新手法。如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还有蝴蝶夫人等。法国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德意志瓦格纳的作品极有独创性。他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的巨作尼布龙根的指环具有鲜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现代音乐:以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是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最重要的流派。它最终完成了古典调性与和声功能的解体,因此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在印象派音乐中,不协和音的运用非常自由,它几乎取得了与协和音程平等的地位。由于大量使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平行和弦、不解决的七九和弦、叠置和弦等技法,印象派的音乐在音高组织方面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规律。此外,为了追求新颖的听觉效果,表现朦胧光色中的情调和气氛,印象派音乐在节奏上打破均衡性,在曲式上反对对称性,在音色上要求透明性,这一切都离开了以往传统音乐的惯例和法则,而为20世纪的音乐打开了大门。除了独树一帜的法国作曲家M.拉韦尔外,其他很多作曲家虽不属于印象派,但都受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强烈影响,如法国的P.迪卡斯、意大利的O.雷斯皮吉、英国的F.迪利厄斯和西班牙的M. de法利亚等。1923年勋伯格在五首钢琴曲和带独唱的室内乐小夜曲的某些段落中,开始运用十二音音乐的创作技巧。贝格用十二音音乐写过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露露等。韦贝恩则把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进一步发展成为“序列音乐”,后又和他的继承者把“序列”扩大到与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结合,形成所谓“整体序列”。韦贝恩在晚年又创造了“点描音乐”,用许多被休止符隔断的短音和音组构成乐曲,象一幅“点描派”图画。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变奏曲(作品27)、六首小曲(作品 9)、管弦乐变奏曲(作品30)以及许多声乐曲。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昆曲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与选氏同时的剧作家梁辰鱼专为昆山腔编写了浣纱记一剧,演出后轰动江南,并迅速流行全国。明末清初,昆曲一度繁荣,在艺术上更加精致完美,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的剧种。至乾隆时期,昆曲艺术被统治阶级所掠夺,内容趋向宫廷化,以致脱离人民群众而渐衰落,到解放前夕,已濒临奄奄一息的境地。解放后,昆曲在剧本唱词。唱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力求通俗易懂。1956年浙江省昆苏剧团赴京成功地演出了十五贯,轰动全国。1957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建立了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又焕发出艺术的青春。 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经许多艺人的努力,将昆曲和北方地区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则被称为“南昆”。北昆的演出武戏较多,表现风棚U健豪放;南昆则注重音韵吐字和细腻做工,比较清婉缠绵。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京剧和湘剧、川剧等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明代著名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也称东方“歌剧”,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簧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平。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正式形成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之后,这时其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其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粉墨春秋(陈芳演出杨门女将)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 京剧女老生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经典剧目: 霸王别姬(梅派)、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群英会、借东风(须生)、玉堂春(程派)、九件衣、文昭关、望江亭、徐策跑城、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全部)锁麟囊、探阴山、杨门女将、 文姬归汉、罗成叫关、孟丽君、游上林(折子戏)失空斩、赵氏孤儿、龙凤呈祥、谢瑶环.越剧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之称。7长于抒情,唯美典雅。8 前身为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以尹桂芳、徐玉兰、王文娟、袁雪芬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诗画越剧新中国成立以来,越剧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创作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追鱼春香传孟丽君孔雀东南飞何文秀沙漠王子盘妻索妻玉蜻蜓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等大批优秀剧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成立,随之,浙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小百花”现象。一大批优秀“小百花”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如梅花大奖获得者茅威涛,梅花奖得主周云鹃、吴凤花等,他们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剧艺人,在百花园里竞相绽放。主要剧院剧团有上越、浙百、绍百、芳华、南越等。 2006年越剧百年,中国越剧大典问世,记述了越剧史上的演、编、导、曲、音、美等约700余位名人的从艺小传,列入名人卷,统计具有代表性优秀剧目380余个,其中传统戏与古代剧260余个,时装戏与现代剧120余个,列入名剧卷。黄梅戏 黄梅戏天仙配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半把剪刀、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九件衣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杨俊、韩再芬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剧团主要有安徽省黄梅剧团、安庆黄梅剧团、湖北省黄梅剧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