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诗词诵读与鉴赏指导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23241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课外诗词诵读与鉴赏指导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生课外诗词诵读与鉴赏指导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生课外诗词诵读与鉴赏指导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与鉴赏指导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 姚 丽 霞 报告执笔者: 姚 丽 霞 课题组成员: 姚丽霞 周慧英 钟志霞 姜金霞 承担单位: 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初中 结题时间: 2010年6月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与鉴赏指导研究报告内容摘要:诗词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具有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如何将让学生喜欢古诗词,亲近诗词,朗诵积累得兴味盎然,妙趣横生, 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古诗词的积累,培养学生诗词的品读鉴赏的能力,应该运用“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读、背、赏、品的多层次鉴赏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关键词:诵读;鉴赏;课外;古诗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诗词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在学业考试中,古诗词默写和诗歌鉴赏占较大比例。中学生诵读古诗词,从中可获得坚定的人生信念、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他们的修身和治学,提高学生古诗词欣赏水平和背诵默写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对入学的中学生文化素质调查,结果实在令人忧虑:古代名家名句的得分率一直只有40%-50%,而所选诗篇只是小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分析原因:一则家长在孩子入学以后重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提高、绘画乐器书法等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延伸,更谈不上引导孩子在少年期博记诗词歌赋;三是大多数教师还是被考试的指挥棒指挥着,仍然只是就教材篇目要求学生记诵,并没有意识到超越教材,从而更有利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有意识的引导初中生诵读古典诗词,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选用好教材,增加诵读量,进行学法指导,激发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创新能力。为了对本校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诵读与鉴赏的指导,对本校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几个问题的结果显示来看:1 、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古诗文诵读的深入开展。 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制度迫在眉睫。2、自主诵读古诗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古诗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往往基于字面上的熟悉,对于诗的内涵理解可以说是囫囵吞枣。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已经会背诵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常此以往,势必降低古诗学习的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3、因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背诵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选背的古诗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在生生之间考核背诵时,虽然要求把古诗背出来,但在中低年级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字困难。4、积累古诗文的工作展开得不够。学校古诗题库的存量不够丰富,对年级的科学分类尚不科学,需要进一步改进。所以,课题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2、课题实验的意义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明确规定初中生要“初步具有鉴赏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一般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典诗词。而九年制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人版语文教材收入讲读课的古诗词有34首,收入“每周一诗”的有70首,这些古诗词基本上是历代著名诗人、词人的代表作或成名作,那些“经过千百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钱梦龙语)所以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奠定了这一文学样式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每年中考都有古诗词的背诵默写,每年都有古诗词鉴赏题,都表明这一板块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青睐。首先从长远目标提高学生素质来看:1、可以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诗之国,诗之国的子孙应从小汲取古诗词的营养,继承光大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扩展学生视野,夯实语文功底,而且能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人格的造就和发展亦有重要意义。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在当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中,诗词教学无疑就承载了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其次,从近期目标在学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方面来看:古诗词在学业考试中占12分,诗歌鉴赏6分,默写6分,是考试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是,综观初中语文教科研现状和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多少年来,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形成气候。这种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当前倡导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格格不入,与1999年以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我国青少年中发起的着眼于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希望之花“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初衷是相悖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立足初中语文人版教材中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开辟一块初中古诗词教学园地,在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兴趣和培养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二、课题研究综述1、课题界定1、“初中语文新课程”体现了四个新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古诗词的诵读积累和鉴赏的指导研究。2、“课外古诗词”是对课内诗词学习的一个拓展和延伸,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和探究的学习的平台,以此来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丰富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鉴赏指导”,主要是在学生积累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诗词鉴赏的学法指导,你诵读和积累为主,加上一些“如何诵读”、“如何品诗”、“如何品味诗歌的意境”、“品析诗歌的语言”。2、理论依据1、诵读教育的“反刍”理论:古诗词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文化经典,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因为,还在人们比较年轻的时候,是人们机械记忆发展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对较少的时候,抓住这一时机,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让他们接触一些人类最为优异的典籍,给学生们从小建构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是现代教育所承载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在学生们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我们必须提醒,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诗词经典以后,我们成人最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这是一份美丽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战略眼光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与心血的等待。当我们联系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来认识与把握这种等待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动物生长中的反刍原理可以引进我们诗词经典诵读的理论基础,因为反刍原理告诉我们,预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里慢慢蠕动、消化,最后将会逐渐地转化为它所需要的养料;白酒酿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古诗词经典诵读,因为白酒酿造原理告诉我们,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们等待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2、“活动发展”理论“活动发展”理论主要是前苏联列昂节夫等人提出的。根据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从事实际生活,让感官成为理性的向导,培养孩子爱好学问的兴趣和发现的能力”等主张。参考裴斯泰洛其的“教学要适应自然,头、心、手和谐发展,强调人体感官活动和直观教学”。杜威也认为“发展并不是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发展的中介是活动。”而维果茨基等人更是明确提出“活动个性”理论。 本课题以活动促发展理论为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走进诗词,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成就诗意人生。3、新课程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背诵优秀诗文选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80首古诗词推荐篇目。 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三、课题实验的目标与主要内容1、课题实验目标总目标:面向初一、初二学生,在古代诗词诵读与赏析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思而疑、疑而悟,促进理解、表达、鉴赏等多项能力的综合运用。以“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为主要目标,通过课题的实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诗词的情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获,努力做到读写结合、知能结合,思维训练得到提高的教学效果,在课外课内加强对学生诗词诵读积累与品析能力的培养,侧重与学生自己的诵读与自我体验,探讨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使学生积累和品读诗词落到实处。2、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古诗词文辞凝炼,意境优美,许多名篇佳句多是千琢良玉,百炼精金。所以需要构建切合实际的“诵读品悟鉴赏”的可操作的指导阅读体系。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真正把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诵读、品析、鉴赏落到实处,真正能使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得到熏陶和提高,致力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一)、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二)、课外古诗词品读方法的探索。提供学生古诗词的资料,让学生每天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一首诗词,花几分钟的时间去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和品析,能够每天都能和诗词见面、接触、感悟、领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诵读内容,有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到诗词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诵读与品析的任务及方法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师应多形式、多层面地指导学生在反复吟哦、赏玩,采用分组 “读悟品演”的流程,从中读出兴趣,感受情趣,悟出妙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用自己的激情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接受古典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3) 词阅读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影响,人文素养的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四、课题实践的具体过程1、 学生古诗词诵读现状调查和分析(一) 关于古诗词阅读的兴趣和知识面问卷1:你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类 别漫画书科普类作文类儿童文学类古诗词人 数783218522百分比43.3%17.8%10%28.9%1%问卷2:能否写出五个以上的著名诗人?类 别写出五个写出四个写出三个三个以下人 数28565145百分比15.6%31.1%28.3%25%问卷3:能否背出50首以上的古诗词?类 别背出50首背出40首背出30首背出10首以下人 数22346163百分比12.2%6.7%11.7%80%(二)、关于古诗词的积累与鉴赏问卷4:填古诗词名句(见附表)类 别90分以上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下人 数31221144百分比1.7%6.7%11.7%80%不难看出,目前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部分还停留在漫画书上,其次是儿童文学类和科普类,而只有少数的同学喜欢读古诗词,说明我们的古诗词还缺乏足够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他们对诗人、诗词名句等诗词知识还比较贫乏,这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调查的体会和建议1、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诵读,营造积极的诵读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2、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展诵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古文学,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3、在不断的诵读中感受、品味古诗词,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积极营造一种吟诵的氛围。早操前20分钟,是固定的读诗时间。中学生必背古诗80首学生随身携带,日日诵读。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不求甚解”,重读不重懂,意在让学生在积累中感悟,在积累中培养语感。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学习活动:教室、走廊的诗词壁挂,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直接接触和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感悟做人的道理;定期开展各种古诗词朗诵比赛,如赛诗会,诗句接龙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拓展诗词学习的视野。2、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指导过程1、 大家来诵读、(一)、多多诵读,重在积累 孔子曾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鉴于此,我觉得诗歌教学最根本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事有了兴趣,就会挤时间去做,遇到困难就会去问,去钻研,去想办法解决,学习也是这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准备了积累表(附后),让学生在自己兴趣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积累和背诵,每周一首,有些同学积极性高,每天一首,不久就把规定的篇目积累完毕,还自己拓展到课外的诗词。(二)、多多诵读,确保有效 我们不仅给学生规定了诵读的篇目(附后),这样确保学生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完成课表规定的要求和诵读的内容,也在时间上进行保障,每天的早自修前十分钟用来诵读古诗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兴致勃勃地到自己的小组长那里背诵登记,乐此不疲。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不仅背诵了课后80首古诗词,还培养起自己独立去诵诗,品诗,赏诗的习惯,还大大激发了学生背诵积累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有些学生还自创诗词,自己组织兴趣小团体,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三)多多诵读,开展活动为促进同学们诵读古诗词,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为他们提供口头交流和书面习作的场合和园地,不但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品尝到积累的收获,更能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除了规定每天早读十分钟时间为自由积累古诗词时间,每周自主积累古诗词一首,要求摘抄于“好词佳句”本上。为检查和促进同学们诵读古诗词,课题组组织各班进行古诗文知识的测试,或口试或答卷;组织“诗词大擂台”活动,或背诵,或吟咏,或游戏,评选“诗香班级”和“诗词之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由“浅尝则止”到“牢固掌握”,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创造的幸福。在进行诗词诵读的比赛中,学生们非常踊跃,连平时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去练习,去吟咏。我记得一位平时挺沉默的学生朗诵杜甫的春夜喜雨,那种对诗品读的喜爱,对诗歌意境的领会,那种融入其中的陶醉,让我刮目相看。学生们还确立不同主题的朗诵会,如“做个诗意的人”“走进诗歌”,“优雅地朗诵”等主题的诗会,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陶冶情操,领悟诗韵。2、你我来鉴赏(一) 老师引你去鉴赏学习古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方法传授给了学生,他们就能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所以我们定期开展诗词鉴赏课,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去品读鉴赏古诗词,还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在古诗教学中,探讨出了一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如“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学习三步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的诵读技巧;“朗读、吟咏、配画、谱曲、改编、游戏”等一些表现手段。从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课余积累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些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鉴赏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体会他们的精神,通过鉴赏和感悟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二)你我亲自来鉴赏 在课堂上,教师授之以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鉴赏和品读诗词,我们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摘抄古诗词的佳句,不仅要摘抄下来,而且要写上自己的读后感,不管是你对诗歌的一句,一词的感悟也好,还是对诗歌练字练句的看法,都要写下来。虽然不规定字数篇幅,不规定时间和要求,但交上来的时候就规定要有感受的想法。用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感受,自己走进诗歌,品悟诗意。如在学生的在好词好句积累本里这样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把愁这种摸不到看不着的东西,比喻成一江春水这样形象可感的事物,真是很妙。化无形于有形,和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学生已经掌握诗词的意向的把握与解读,能够触类旁通,自己悟到诗词诗词中方法运用的相似性。譬如,学生在学习辛弃疾的词,一句”可怜白发生“,这样写道:读这一句的时候,感觉心里很沉重,唉,好可悲,好无奈啊。宝刀已老,人生易逝。真为辛弃疾这样的汉子抱不平啊,壮志难酬啊!从学生的品读中,我们知道,他读懂了作者,读懂了英雄内心的悲凉,读懂的人生的无奈。五、研究成果 1、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古诗文诵读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是通过诵读来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所阐述的理。因为诵读作品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体会到古诗词学习原来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现在走进校园,时常能听到朗朗的诗声,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在比较着谁背的诗多,谁是擂主,谁是“诗词之星”。正因为古诗文教学要通过诵读来传达作品的精神,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相异会有不同理解,而且许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义性,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们经常通过“朗诵”“吟咏”“歌唱”“配画”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2、增大了古诗词背诵的容量,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现在,每个学生除了能背课内的古诗词外,都积累了大量的课外古诗词。有些同学还尝试着写诗,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啊!诗词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学生品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是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还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留下很多的精彩感悟,有的对李清照感兴趣,自发组织李清照诗词品读小组,有的学生喜欢苏轼,课后还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来拓展研读,有的学生喜欢李白,成立李白兴趣小组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这种兴趣拓展和延伸到课外和现代文阅读。3、诵读古诗词,开启写作之门。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净化心灵,得到审美的精神愉悦,还能启迪智慧,开启写作之门。诵读古诗词能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诵读古诗词能激发想象力,使作文更有创造性;从古诗词中能学习生动形象、简洁凝练的语言,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从古诗词中学习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因此老师们相机安排一些作文片段练习,鼓励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运用古诗词,同学们的语言内存越多,语言就越富有魅力,许多同学受古诗文的熏陶,也开始尝试着创作诗词作品。六、课题研究后反思:1、学生诗词赏析能力的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诗意人格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2、虽然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它将为我们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3、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有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课堂,我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尝试克服当前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摸索到一条适合语文教学之路。参考文献:1、张必锟:学文言非诵读不可(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6月) 2、郑宝隆:怎样阅读文言诗文(语文学习,1997年5月)3、闵文:教师示范,由读入写古诗词鉴赏教学例谈(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4月)4、新课程语文标准(人教版)5、周毅:打通古今,千古诗文尽显生机(文汇报,2000年3月11日)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姚丽霞 负责课题的计划、实施、总结周慧英 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钟志霞 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姜金霞 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附调查表:古诗词课外积累情况调查问卷 年级 姓名1:你最喜欢读哪方面的书?2:能否写出五个以上的著名诗人?3:能否背出50首以上的古诗词?4 你喜欢阅读古诗词吗?本学期你积累了多少首古诗词?5、你一般利用什么时间来积累古诗词?6、你制订过阅读古诗词的计划吗?7、你有哪些积累古诗词的方法?8、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诗词名句,并说明原因。9、你认为阅读古诗词对你有哪些帮助?10:填古诗词名句(1)岁寒,_。(论语十则)(2)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3)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4)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5)我寄愁心与明月,_。(6)物是人非事事休,_。(李清照武陵春)(7)._,悠然见南山。(8).长风破浪会有时,_。(9)_,似曾相识燕归来。(10)_,在乎山水之间也。(11)但愿人长久,_。(12)了却君王天下事,._。(13)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_ ,_ _”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及远大的志向。(1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的句子是_,_。(15)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_ ?_ !_ 。”与这一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6)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_ ,_”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附古诗背诵积累表:古诗词背诵积累表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时间古诗词题目 感受最深的句子或阅读体会附教学个案和反思: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案例 教师 姜金霞 学习目标: 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过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佳人团聚呢? 生(齐答):不是。 师:你能举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生1: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 生2: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生3: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生4: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师:对!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品读欣赏 (一)配乐诵读三首诗词。 (放录音,学生听,教师巡视) 师:这三首诗中,哪一首让你听后最有回味。 生:水调歌头 生:我的思念是圆的 生:十五夜望月 师:我听到这三首诗词,大家都喜欢。相比较来说,喜欢水调歌头的同学较多些,那我们这一节课就先去看看苏轼的这首词水调歌头。 (二)品读水调歌头 1、配乐诵读水调歌头 (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去感知) 2、师生活动,感知词中意境。 师:听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1:诗人在月光下端着酒杯,昂头质问上天。 生2:诗人踏风而行,准备去天上的宫阙看看。 生3:诗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影子随风而动。 生4:明月当空,诗人躺在床上,望着低低的窗子,辗转反侧,睡不着。 师:很好!大家捕捉的画面很合词意。老师这儿也准备了几幅画面。请大家看看,并试用词中的一句来概括画面的内容。 (投影九幅画面,学生观看)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对!下面,让我们随着这几幅画面再次把这首词齐读一遍。 (学生诵读,教师移动、变化画面) 3、品析水调歌头 师: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当时诗人苏轼已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又与其弟子由分别六七年未见,心情抑郁不欢。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 师:结合注释、画面,小组讨论: 疏通课文字词句的含义。 体会诗人在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小组讨论,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1)全班合作交流,疏通课文字词句的含义 师:在讨论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请你指出来,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生1:我们小组对“把酒问青天”中的“把酒”含义不是很清楚。 生2:我们小组认为是:端起酒杯。 生3:“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什么含义? 生4:“归去”的含义是:回到天上去。 生5:“高处不胜寒”中的“不胜”是什么含义? 生6:“不胜”的含义是:经不住,承担不了。 生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含义是什么? 生8:“弄”是“玩弄、欣赏”的含义,“何似”是“哪像是,怎比得上”的含义。这句话的意识是: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师:好!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我们已把课文的含义疏通了。现在,我们就结合词意,跟着录音,大声把课文齐读一遍。 (放录音,学生齐读,教师巡视) (2)全班合作交流,体会诗人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师:请同学把你们小组讨论的诗人在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说给大家听听。 生1:因为政治失意,家人分离,诗人内心有一种想超脱世俗的念头,词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即: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生2:我们小组认为,诗人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家人相别,有超脱尘世的思想,但诗人更喜欢人间的生活。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即: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诗人在下阕中,把个人的忧怨全都怪罪在了中秋之夜的圆月上,说它“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诗人心情较低落。 生4:我们小组有补充意见,在下阕的开头,诗人的心情是有些低沉,但诗人在感知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诗人在体会人无完人之时,顿生感悟,以理遣情,最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迈之语。 师: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大家都能抓住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师:我们就把自己当作诗人苏轼,跟着录音再一次把该词一起诵读一遍,体会诗词魅力所在。 (放录音,学生齐读) 师:我们就以明月几时有的歌曲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跟着唱。 三、作业: (一)诵读,体会 (二)对照,体会另外两首诗词的含义及作者情感。 (三)拓展:搜集有关咏月的名言名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二课时实录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同学们对词的品读欣赏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们集体背诵一遍。(学生集体背诵) 师:再请同学单独背诵 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师:同学们背诵得熟练,有感情,下面我们在看十五夜望月。 二,品读十五夜望月 、配乐诵读十五夜望月(听录音) 、师生活动,感受诗中的意境 师:听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1:“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在这句诗中写到了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生2:这句诗也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3:“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生4:这句诗中的桂花,也让我联想到月中的桂树。 生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每个人都在凝神注望明月。不知道怀人的思绪落到哪一家。 生6:其实,诗人没有采用正面直接抒情方式,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一个“落”字,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师:同学们体会的很深刻,联想丰富。很好!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海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师:集体朗读十五夜望月 三、品读我的思念是圆的的内涵。 1、再次听配乐诵读我的思念是圆的(学生听录音) 2、师生活动,体会意境。 师:本文没有什么语言障碍,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本首诗的理解。 生1:作者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思有形的圆。 生2:诗人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生3:诗人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离的痛苦” 生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师:同学分析得很好,有见地。 师: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师:请同学拿出昨天搜集到有关咏月的名言名句,谈谈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四、品味语言内涵(拓展训练) 生1:第一句写对月夜月光的感受: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高楼,月光似清水,让人感觉它似乎在荡漾。 第二句写初春月夜的景色:月光皎洁,似乎不是夜间,树叶还没有长齐,好象又到了秋天。 第三句写赏月感受:因为喜爱满屋的月光,所以吹灭了蜡烛,因为出屋久久望月,不觉满身露水。 生2:第四句是写天色将明的早晨的景色:明月隐藏在高树之后了,银河淹没在微明的天空。 第五句是写海上月出的景色:明月在广阔的大海上已经升起,天涯海角都能共同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第六句是写春江花月夜的景色:这两句说月光随着潮水涌进江流,万里江水,无处没有皎洁的月光。 生3:第七句描写了寂静的夜晚,月亮升起,惊醒了睡在树上的山鸟,鸟鸣声在山涧中回荡。 第八句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独得其二。 第九句可爱的九月的夜晚,露珠圆莹有光似珍珠,而月亮却似弓一张。 师:太棒了。由此可见,同学们回去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希望同学养成积累诗词的习惯,以此来让你们的心灵受到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陶冶,不断提高你们的文学素养。 五:拓展学习 1、学生继续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月的文学作品。 反思: 古诗是我国的国学精粹,短短数行,意境深远;诗中描绘的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壮志;“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悲怨;“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幽远。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美景.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那么作为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传承是一件多么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回望过去的教学,对自己在教学环节的得失常常萦绕在心,总是强调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随便发问,结果抑制了学生想象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学生,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于是我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摸索、反思,偶尔也会见到一丝灵光。例如中秋诗词的教学就是我苦苦摸索中一得,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活动,比如请同学把小组讨论的诗人在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说给大家听听等小组活动的环节贯穿了两节课的始终。打破了以往课堂上那种“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死”的死板沉闷的局面,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让学生在自信中逐渐学会学习,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的站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教学反思: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特别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将理解的内容、理解的情感、理解的诗味读出来,表现出来。我觉得朗诵就是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征于色,发于声”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或有意识的沉浸的过程,学生将沉浸在词人所勾画的凄清的氛围里;将沉浸到词人无尽的愁绪中;将沉浸于与词人交流的过程;沉浸于词章凄美的韵味;也将沉浸于逐步走进词人、走近词章内涵的愉悦里。在教授这篇词的时候设计有这样几个过程:学生在回家预习的时候做了几件事情:先是自读。不借助任何的工具书自读,感悟一下作者的诗味。在自读中,如果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是看网络的资料。网络搜索已经是学生比较惯用的一些方法了,他们能够搜索到许许多多对于诗的评价。然而这些信息是大量的,这大量的信息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哪些能够引起我的共鸣,这是我们需要把握的,也是学生比较难取舍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对于意象的解读。这些解读他们全都是来源于一些外边的解读资料,但是他们自己对意象的解读,一般来说是流于浅表。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还比较浅,不能够深入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他们阅读的诗词还是有限的,因此,在浩如烟海古代诗词中,他们不能够借助其它的积累的一些内容,来引发他的内心情感。还有一个问题,是对诗情的体味。对于这首相见欢词来说,学生只能够感受到这种离愁,但至于是什么样的愁,愁什么,怎么表现出来,许多同学都没有谈到。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就针对这样两个问题展开。我们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提高。那我们设计的板块当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内容:比如说我们穿插了其它的诗,它们运用了和这首词同样的意象,让学生在阅读当中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到,这一意象对于他词的情、诗的意是如何浸润的。另外还设计了一些名家的赏评来提炼学生的观点,使他们的理解更加深、更加远一些,也更加能切中要害。我们觉得古诗文学习中“积累”比较是很重要的,就象在“文心雕龙”中也提到“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此,我特别赞同。你没有积累,你没有办法去评论,简简单单地就评这几个词,恐怕学生也无法深入,也没有办法真正地体味到这词中的妙意。我们就特别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堂课,感知到这一点。那就是,我们需要积累,才能够更深地去解读这诗词。我们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把握词情。之后才能够把我们解读的,把我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给大家机会,让大家一起通过不断地解读,不断地赏评让学生不断地进入到诗味当中去。边理解边朗读,大家都会发现,慢慢地越读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