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基本功学科内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047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基本功学科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基本功学科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基本功学科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学科基本功培训背景与目标分析主要内容分析对学习培训的建议一、背景与目标分析背景变化目标2007年至2011年第一届从2013年开始进入第二届强调课程知识改变展示形式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与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尊重初中特点,突出教师的职业认同;加强人文性科学素养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着力提高师资水平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学习、理解与落实很重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要求1963年后出生,即50岁以下都要求参加全员参与、全面提升2007-2008年,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2009-2010年,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2011-2012年,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2012-2013年,第二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建设高效课堂为重点,通过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实现减负增效。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基于初中学科教师特点,突出教师的职业认同、专业素养及科学文化素养,实验、实践及创新能力。引导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生为本、能力为重、注重师德、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市区教研员对课程、教学的理解能力和指导能力,提高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内容分析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初中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的整体要求 如下:品德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专业知识:包括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理论、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文件等教学知识; 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理论前沿等学科知识;及适应初中教育的科学、人文、艺 术等通识性知识。 专业技能:一是指初中各学科教师通用的教学专业技能,包括课前教学设计、课 堂教学、课后辅导与评价能力;二是学科特色的教学专业技能及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 教育技术的运用。具体包括:公共部分:一、教育法规与政策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三、通识性知识学科部分:一、专业知识1.课程知识2.学科知识3.教育教学知识4.教育教学评价知识二、专业技能1.理论的理解与驾驭2.活动设计3.资源开发与利用4.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三、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1.教学设计2.教学实施3.教学反思与评价公共部分:一、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1.教育法和教师法对教师素质和教育工作的规定2.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改革目标、内容等规定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总体战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规定以上内容学习的要求:基础性、常识性的内容:了解、明确,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理解性、运用性的内容:理解、践行,考查分析判断和运用能力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一)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2.教学过程3.教学模式4.教学设计此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宽,重在理解(二)教育心理学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2.教育心理学理论3.学习心理的重要概念此部分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案例,重在思考(三)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的方法2.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此部分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补课,重在实践三、通识性知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通识性知识的要求: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一标准的规定超越了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通识性知识要求所关注的是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利的、非职业性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明确范围,认知层面的了解即可,多读书,比如读其他学科的教材,适当补课。学科部分:一、专业知识(一)课程知识1.了解思品课程理论,明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的目标。本课程四大学习领域: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对应着就是要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的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课程性质: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这一根本目的也正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本学科具有德育性的功能在初中阶段,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思想品德课程;课程目标是适应学生成长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知识本位的课程观使思想品德课程偏于知识教学的观念影响了品德课发挥应有的德育功能,这一轮课程改革超越以往学科知识观的局限,不再过于追求知识的逻辑线索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而更加重视学生如何发展;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需求,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当然本课程也必须依托和伴随着一定的知识学习过程,知识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系统地传递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用相关知识解决学生在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既需要认识讲解、传递知识的必要性,更需要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成长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2)主要特性有四个: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其中思想性是根本性质,这一特性决定了本课程的方向,规定了课程的基本特征。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引领学生发展,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3)课程基本理念:基本功重要的考核内容,不是单纯记住,而是理解,能在课堂教学行为中体现第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本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也是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第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即本课程构建的基础、着眼点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三大主题即三大关系是本课程的基本架构:自己和自己(成长中的我)、自己与他人和集体(我与他人和集体)、自己与国家和社会(我与国家和社会)目标是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体现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第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这种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一定是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的,要通过道德践行来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的方法。(4)课程目标总目标:目标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主要任务: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最终目标: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原来的四字词语的形式,变为描述性的完整语句更具有导向性。归结为生命、环境、品质、创新、公民意识和爱国精神六个主要价值;把价值、态度与情感统一起来,如:把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连接起来作为统一的目标;凸显现代社会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特征,吸纳了先进的社会价值,如:自主自立、公共精神、公民意识、国际意识等。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能力:把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放在了首位,依次为自我调适、爱护环境、交往沟通、媒介素养、价值判断和运用法律;特别明确以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如:讲法律素养明确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适应信息化社会,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识:本课程以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总体目标,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身心发展、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人与环境、法律、国情五个方面的知识;增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要求。3.理解思品课程的三大主题和四部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正确解读、有机整合并处理好相关内容。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设计思路。三大主题: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四大学习领域: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本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为线索,综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可以说基础明确,有机整合,科学设计。(二)学科知识1.掌握与初中思品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知道并熟悉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方法。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程理念解读与分析思想品德教材,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学生实际问题。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4.理解教学所涉及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有关政策;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较系统的认识,能结合现实用理论阐释重大时政问题。(三)教育教学知识1.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基本规律,领会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2.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四)教育教学评价知识1.理解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了解评价的基本程序、方式和方法。2.掌握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成长记录以及谈话、考试等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业状况。3.能依据测试目标和内容,评价和编制试题。能够依据评价标准命制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常规性测试题,对试题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试题分析。二、教学专业技能(一)学科理论的理解与驾驭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基本观点和原理;能够对基本概念进行比较和说明;能够将有关知识准确地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二)教学活动设计依据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创设有利于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活动情境;能依据情景和教学要求提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学科能力。(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注现实,及时收集、制作鲜活、典型、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中合理有效使用相关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熟练操作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硬件设备;依据提供的电子素材,能够运用windows文件管理和office办公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制作一份教学课件PPT。三、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一)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明确设计本节课(框题)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合理定制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教学目标。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将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活动等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要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6.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分析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总结个人以往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特点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应具有本人特色和一定的创新性。能从优点、不足和改进等角度分析教学设计的特点。(二)教学实施1.组织以体验、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活动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等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2.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景,设计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能力的问题依据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要求创设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活动体验情景;能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验、辨识和提升观点。3.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掌握思想品德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正确分析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节奏;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能通过适宜的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课后自我反思能依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状态和学习效果,分析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能对教学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策略。2.课堂教学的评价了解课程教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能对教学设计的实施(包括教学环节及衔接、案例选择和运用等)提出意见,尤其注重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