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活动课程体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8899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综合活动课程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师综合活动课程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师综合活动课程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谈老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这一课程的实施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适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我们白桑小学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并且积极进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逐步形成了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立足学校实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倾心指导和较高评价。我们都知道,实践活动的开展成败很大一方面在于教师,而我们白桑小学是一所完小,老教师很多,但综合实践活动还必须牢固地开展下去,就必须抓住并依靠这些老教师。下面就如何提高我校老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谈一些经历和做法。一、在实践活动的认识宣传中,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实践活动要开展就不能把眼光只限于学校,要走进村庄,走向社会。我们白桑小学,有着丰富浓厚的人土资源,老百姓们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们就抓住实地情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在宣传认识中,我们依靠老教师广泛的人际关系。通过他们在村庄良好的人际交往,我们获得了村干部的支持,并且通过他们与居民的沟通中,使村民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与理解,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宣传。二、在实践活动的内容确立中,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我校老教师多是土生土长的,对村驻地近几年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有切实的实践经验。我们通过老教师来开展以“综合实践”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教研中,我们特别请老教师谈经验。在老教师的经验交流中,我们获得了更充足的资料,并且进一步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内容。同时,我们就老教师的经验交流,提出肯定和表扬,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老教师活动的积极性。三、在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活动中,我们把课题让给教师们自己放手做。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利用老教师的工作经验,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源保证。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老教师的特长,解决了活动中许多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实践材料。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工作专长和工作热情,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老教师们在实践活动上形成了共识,学校就让他们做汇报,让他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指导,多方位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了老教师热心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良性循环。四、在实践活动的辅导竞赛中,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现在的教育事业,教育方式和方法日新月异,就使我校许多的老教师在工作中缺少信心,参与活动也没有积极性。自从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我们就鼓励老教师多参与活动,学校在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结合学校的奖励管理制度,使老教师在各级活动竞赛中频频尝到甜头。通过活动的激励,老教师就成了活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的我校老教师理念在更新,信心在增长。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于老教师,我们首先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在理念学习中带着他们,活动中用着他们,竞赛中扶着他们。就能让老教师改变认识,提升理念。有了这样一股主动参与、热心向上的老教师,学校的工作和活动就能更上一个新台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更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成才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天地,从课程实施到如今,有多少教师在这里脱颖而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本系列收录了6篇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们切身体验和感受,以及从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和他们分享!一起携手再创辉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 白桑小学 201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已在我县全面实施,我们白桑小学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三六年级必修课程全面开设。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作为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与全校教师一起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刚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学科,我与学校教师一样,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更多的是迷茫和抱怨,觉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无从下手。综合实践活动一无教材,二无课程标准,三无固定教师,就实施而言,没有固定的模式,怎么办?等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面对这一困境,我知道不能停留在怨天尤人的抱怨之中,要积极的面对,变困难为资源,化阻力为动力。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念与匡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纲要性文献,让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了解,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听县教研室领导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和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我想,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需从学校自身出发,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一、充分挖掘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资源,让学生全面深入接触社会,自主融入社区,充分体验社会人生,实现自我。一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搞得有没有特色,关键在于是否能根据学校及其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富有个性、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题。1、立足“自身”找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学校校园即是一个资源宝库,不管是年代久远的还是现代新建的,都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可供挖掘。我认真分析我校“自身”的特色所在,开发出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活动主题。我们开展了以白桑小学的变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去感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立足社地方特色,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活动。我校所在地素有“一滴水”之美誉,我们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社区教学资源,开发出“一滴水”主题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发富有个人特色的主题活动学校里的教师也是一个资源库,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是有某一方面的爱好。擅长自然科学的,可以多搞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究性主题活动;爱好人文科学,则可以搞一些社会类、人文类的调查研究主题活动;擅于动手的,可以多搞一些实践性操作性的劳动与技术活动。例如:一位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学生的话”这一栏里,发现这位同学写了满满的一张纸:“老师我曾经也是一个热情活泼有很多朋友的人,但由于当班干部得罪了同学,很多人都不愿与我交朋友了,我怕跟同学交往,怕说错话,怕老师其实我很孤单,很寂寞,这样下去,我的成绩也会下降的。老师,我该怎么办?帮帮我,老师!” 看到一个如花的女孩如此辛酸迷惘的呼声,这位老师惊呆了。没想到她有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她说得对,如果不及时帮她心里减负,她会疲惫、会苦闷、会痛苦不堪。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小学生,幼稚与成熟的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这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影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这位老师以此事例结合成长的烦恼内容,成功地开发出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二、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之一,自从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学校研究性学习尉然成风,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实践性,学生有了高涨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然后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水果及蔬菜电池的制作与实践等研究性学习,主题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科学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而开展的。学校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各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我的收获与感想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让我充分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只有置学生于综合实践活动中,才能充分展现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很好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才能很好地获得新知,养成能力,发展个性,学会创新。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协调促发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学生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差,不重视学生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的培养,忽视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等,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向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项活动,通过指甲花嫁接技术的操作,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使他们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活动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实践活动等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增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在小组汇报、实践操作过程中,体验了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了自信心和交流合作的技能,这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3、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实践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使学生的人格不断臻于完善,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技巧。 4、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陌生面孔,我积极钻研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等纲要性文献,通过上网等方法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文章,并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自觉转入教学实践之中,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获得第一手材料,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教学经验更加丰富;通过对学生的指导,我从变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和学科的交叉渗透,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科知识,使我从一个“教书型教师”快速转变成为一个 “科研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新学期的钟声刚刚敲响,沐浴着春日的暖阳,2月20日下午,白桑小学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在崭新的一年继续进行综合实践课的交流和研究。本次的活动由教导处主持,以 老师过年为内容,进行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研讨。在 老师的课堂上,她以学生所画的过年的美术作品为切入点,和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融合,通过看短片“年”的故事,知道年的来历,从趣味短片中了解过年的一些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围绕过年贴春联、贴福字、看花灯等风俗展开学习,其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各样有趣的风俗,同时更多地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满足学生参与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压岁钱使用环节,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老师也以兴趣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压岁钱意识的指引,树立学生从小事做起、节约用钱,增强学生做生活小主人的意识。组长 老师在课后做了精彩的点评,并汇报了 年级组在过去一年中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处在点评中指出: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活动性,是以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肖校长也对我们提出了新学期的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阳光儿童的一个方面,阳光儿童是阳光的、快乐的,我们老师应该要实施好课程计划。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形成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在新的一年里,芳草园也将翻开综合实践课研究的新一页,继续向“自主研究的学习,快乐开放的课堂”迈进。从跟从者到探索者课改的根已深入泥土,我们已嗅到课程改革硕果的芬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就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有如一枚新鲜的果子。只是这枚果子正在不断成长,它要历经阳光风雨后才会走向成熟,才会香飘云天。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正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道,经历苦与涩,期待着甘甜。从一名课程实施的跟从者努力成长为思考者、探索者。(一)跟 从最初接触这门课程时,自己充其量是个跟从者。曾跟随别人的脚步,开始走近综合实践课程。只记得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当堂讲授,讲得自己精疲力竭,讲得学生昏昏欲睡;曾顺应一时的潮流,挖空心思寻找更热门的课题。别人以“和平”为主题开展活动,我便领着学生去开展以“大陆台湾是一家”这样的主题活动, 努力追求新颖,追求热门。在硬土地上开垦,想种出硕果,结果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曾效仿他人的做法,带领着学生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归类整理。结果资料倒是整理出了不少,但多半是自己的心血,学生多数做了旁观者,徒劳无功;曾凑着大家的热闹,轰轰烈烈地搞成果展示,热热闹闹,却总给人以“作秀”之感现在回顾起来颇多自惭,但当时在体验着忙乱的同时,也听到了旁观者的几句肯定的评价,心里很是高兴,认定:这就是名符其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了。(二)反 思 引起自己对课程的反思是由一堂课开始的,记得当时我上的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就课堂呈现来说,可以说相当精彩。学生以各种形式来呈现自己搜集到的环境现状的图片资料及真实数据,个个滔滔不绝,慷慨激昂,足可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课后参与评课时,我颇有得意之色。但这时却听到了一个声音:“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如果拿结果与过程相比,这门课更应注重活动的过程,体现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主题。另外它的四大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作为教师,应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运用这些方式,去做,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可以有所发现,可以有所创造,甚至可以失败,当然更可以成功。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是“做”的课程,而不是重“说”。这堂课很具有教育功能,但仅仅是一节资料展示课,离着“综合实践”四个字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一位专家的话,它有如一盆冷水,把我从自喜中浇醒。之后,我悉心聆听了专家给我们深入地分析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与意义,在听的过程中,我只感觉眼前的迷雾在层层褪去,豁然开朗的欣喜代替了刚才的沮丧。之后,我又阅读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关资料,研究了许多成功的活动案例,再回顾自己前面所走过的路,心中深觉惭愧:自己一手包办的做法、大而空泛的主题、表演式的呈现这都有作秀之嫌,虽自己耗时费力,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却已架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值得我重新审视。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内心也觉欣喜:自己已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三)探 索认识得到了提升,促使自己走上探索之路。我开始了新的尝试。首先依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请他们参与课题的确立,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生活中的自护自救活动主题确定下来,我又指导孩子们确立子课题:生活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居民家中的防火防盗设施;人们的安全防范及救护意识与常识调查;110、119、120等救援电话的使用情况;自救自护知识调查;常见突发病的临时救护;接下来,我参与了小组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提醒大家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救护设施等。下一步就是要进行“实践”环节了,有的小组走进居民家中采访,有的向专业人士学习救护知识,有的专门负责收集资料,最后将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他们从居民那里调查的资料很具有说服力,数据显示,很多居民防盗意识比较强,但防火、防震的意识相对薄弱。更很少有居民了解救护常识。整个活动教师和学生一道参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想办法、提建议,一道进行研究,一道享受劳动的成果。活动历时一个月,分了几个阶段完成。最后在展示成果时,发现孩子们提供的资料不但有搜集到的现成资料,更有自己采访并整理好信息。一个小组从社区借来了担架和人体模型,现场演示了救护病人的全过程,包括掐穴位、做人工呼吸等,当场获得了掌声。这次主题活动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是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一次体验,当时我也自感满意。当又经历过一段时间活动的组织之后,我又发现了问题:问题一,学生确实是在“实践”了,但对“综合”二字体现得还不够,没有把四大指定性领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问题二,学生调查了,研究了,甚至得出了结果,但每次活动都缺乏进一步的延伸,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应用,没有把“实践”二字落到实处。这些问题的发现,促使我又进一步地思考实践活动的落脚点的问题,以及怎样把活动资源挖掘好、充分利用好的问题。就此问题我还在网上与同行进行了讨论,他们的意见对我的启发很大,另外我还参考了许多成功的活动案例,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借鉴,于是我试着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朝着深度和广度开展。 我和学生根据交通现状和学生的遵守交通规则及出行安全问题确定了“安全伴我行”的活动主题。以此为例来谈我的切身体验。 活动的目的有这样几个:1、使学生了解交通法规知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走好路。2、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生命负责。3、培养珍惜时间,与他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意识。4、通过收集资料、观察讨论、走访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使用统计等能力。确定了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后,让每个学生想一想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展开行动。有的去调查家长接送的学生有多少,还了解这些家长为什么要接送孩子,调查后采取在数学课堂上学过的统计方法,画了统计图。放学前几分钟向老师请了假,向那些等在校门口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还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那些没有家长接送的孩子。有的去调查社会各部门为了让学生平安上学、回家,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去交警大队了解了一些知识,并向社会各部门进行了咨询(有些请家长帮忙)。有的去调查同学们,看他们对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安全是怎么想的。当调查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让人着实吃了一惊,据一位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上学放学途中发生意外的学生人数约有二十几人。其中82%的是因为在路上玩耍而造成交通事故的,12%的是因为路途遥远自己走而被疯狗咬伤或摔伤的,还有6%则是因病等原因自己走失的。当有人怀疑这数据的真实性时,这位同学把网上的最新资料拿给了大家,这是他经过多方搜集而确认的。结果显示,出现交通事故原因主要有二:学生过马路不注意躲车,跑或贪玩造成危险;一些司机叔叔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事故。 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学生讨论,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减少交通事故。结果有一个小组提出给司机叔叔写一封信,倡议大家都来遵守交规,发到网上,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对于学生的教育,大家想出的办法是,利用从网上下载和从书店、图书馆收集到的有关学生在路上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酿成交通事故的图片资料,在学校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些生动具体的图片,得到血的教训。还请曾经有危险经历的同学现身说法,在学校网站上与大家谈自己的危险经历,从而起到警示作用。有一个小组还想出个好办法,把那些住在一起的同学编成一个小队,并选出路队长负责,还请家长轮流来接这一队的同学回家。 活动依照设想在步步施行的同时,在一个小组的提议下,我们以班级的名义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都来遵守交通规则,想出各种办法来保证自己的出行安全,让安全与大家同行。结果,这一系列的活动相引起了全校同学的强烈反响,更让校领导高度重视。交通安全问题一时成为大家的热门话题,上学放学校门口的秩序一时有了很大改观。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班上的孩子们好像变得更懂事了。放学回家都能自觉地站队,每逢开展集体活动时,班上的纪律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也更强了,他们在日记中写道 “我感觉生命是宝贵的,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看好了再走。”“以前,我在路上喜欢看热闹,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但不能按时到校,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以后我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班长带头还在班上成立了一个网上信息查询中心。以方便同学来查询资料。 这些可喜的变化是看得见的。其实除了这些以外,肯定还有内心深处的、也许他们自身也还未意识到的变化。如对生命的珍重,对社会的责任,作为社会小公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对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理解,甚至对自信心、交际能力的提升等等。这种活动的开展必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变化家长们颇有心得,认为孩子在活动中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是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减少了依赖,多了份独立。看到这些,我心里感触更是不同寻常,更多的是欣慰。静下心来总结一次次活动,觉得自己做到了尊重学生的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给予学生活动的主动权和活动的自由,发动他们利用可利用资源,并给予适当指点和提醒。最后归结出几个“落脚”,那就是:把活动的切入点落脚到“小而实”,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参与并展开实践活动;活动的过程落脚于“平实”二字,摆脱作秀,不摆花架子;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合作者”的身份,把决策权交给学生,活动的目标落脚在“实际应用”,让活动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的研究更有价值。在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探索过程中,我悟出了:在实践活动课堂里没有对错,只要学生经历了,在活动中有收获、有反思,就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越多样、经历越丰富、体验越深刻,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有价值,其成效越明显。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关注全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自信心,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想、现实与走势作为直接参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位学者,参与了其中的一些研究、培训、实验、调研与指导等工作,接触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形形色色的人员,听到了许多不同腔调的声音,亲历了课程改革的五年艰辛历程,可以说是感慨万千。要对新课程从宏观上作出评价,我觉得可能为时过早,也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定性。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出发,强调激发中小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向学生传授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占有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改革的价值追求和改革目标是正确的,它理性地思考并解决了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价值观问题。第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合理的。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如何理解课程和教学,如何看待教师,如何进行课程教学评价,针对教育活动结构中一系列核心问题,新课程提出了许多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渗透在教育之中。新课程强调确立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过程价值,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生成与反思的教学价值。新课程强调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和教育性价值,强调发展性评价。新课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课程资源观,第一次在中国基础教育中提出了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第一次大范围地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应该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理解、认同和实践。第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建立起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自主更新的机制。本次课程改革实现了“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型,完整地建构了中国第一套课程标准的文本。本次课程改革深化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创新,切实推行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从学校层面上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小学课程建设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第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教研方式的创新,一种研究与创新、交流与合作的课程新文化正在逐步兴起。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高涨。当然,针对课程改革中某些问题的争论是客观的,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着某些观念上的分歧和实施策略上的差异,也是正常的。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进程中问题能够得到逐步解决。人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种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在认知的基础上,倡导实践、探究、交往、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整合的课程理念。这些都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50年来真正设计和实施的一门实践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清晰的课程目标、学习活动内容领域,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课外活动、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需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整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和校本开发实施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求切实体现三级管理体制。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内部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这也许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难”所在。具体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学校具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念,从此意义上说,综合实践考验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考验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内部建立新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如时间制度的创新、教师指导制度的创新等。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客观性、效用性,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学生安全保障等问题的有效解决,都是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新课程中的“难点”的原因。经过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项目组成员、课程改革实验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的共同努力,近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设计与实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的研制工作,并即将由教育部颁布指导纲要正式稿。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成为新课程中真正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课程标准文本。第二,通过理论研究,项目组研究人员出版和发表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论著、教师培训丛书等。提出并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的定位,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理论界的普遍认可。第三,在调查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整理了一系列示范性案例或课例,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经验。第四,培训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上看,获得了有效实施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经验,如过程性方法的指导、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管理与校本推进的经验、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经验,如“学校+基地”推进模式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评价的经验,如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问题,二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问题。目前,很多学校都能总结出较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案例,但没有较好地进入常态实施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不足、教育评价策略不到位,也有教育理念方面的原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任意改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结构,挤占或挪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没有得到保证。再者,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缺乏基本规范,教师指导不力,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目标达成。目前,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首先必须明确办学方向,切实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政策的严肃性。再者,根据地方实际,出台相应的课程政策、教师政策以及教育评价政策,切实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督导与指导。第三,增强中小学课程建设能力。人们通常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合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板块。如何看待“四大板块”及其相互关系?要回答这一问题,我觉得要思考这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这些所谓的“指定领域”是否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从当前实施得比较好的一些案例来看,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如“少儿拖把的研究与制作”、“生日如何过”等等,无不是学生从自身生活背景中提出的问题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和活动主题展开的。因而,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指定的领域,而是学生从活动背景中或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活动主题,之所以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预设性和生成性特征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的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什么”的东西才是活动的内容。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才是内容,所谓的“劳动知识”也是围绕学生活动的主题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开展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严格来说,这不是由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或预设的,而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从此意义上说,只有活动主题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形式或活动要素,具体表现为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社会宣传、公益活动等)、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如设计、制作等)。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和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门课程分别地进行开设,我觉得这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误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活动课程。因而,活动就是其基本形式,然而,活动是多样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一句话,就是“从做中学”。这些活动形式恰恰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要素所要求的基本活动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状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决定活动形式或活动方式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是指从一种学习方式转到另一种学习方式,而是要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也要求活动方式的综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的活动实施中,经历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活动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服务与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基本活动方式。第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价值就在活动过程中。要防止浅尝则止,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一般来说,每个活动主题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从活动准备阶段,到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开展自主实践。经历活动主题的提出、制定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信息(文献资料,或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总结与交流。例如,在准备阶段,活动主题的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形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资料、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从问题上升为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指出与明确不能仅仅通过一节课就完成,要切实体现该课程的价值,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在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也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活动领域。普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活动领域。所谓研究性学习,通俗地说就是基于课题或活动主题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其中的“课题或活动主题”不是来源于学科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而主要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是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其“探究性学习”是指模拟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普通高中要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觉得需要如下基本条件:首先,普通高中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或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切实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切实落实课程计划,保证课时、合理安排指导教师。自从1992年的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各地都存在着无视国家课程计划严肃性的问题,有些高考或中考不考核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设或落实,是什么原因?我看最根本的还是办学思想问题、教育思想问题。所以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检验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良知的一门课程。其次,加强课程制度建设。目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力度的课程督导制度和评价制度,学校一级也缺乏必要的内部课程制度。如教师指导制度、教师评价政策(包括教师职称评定等)。第三,增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研究性学习,我觉得的确需要在学校建立起一种研究与创新、交流与合作的课程文化,要求认识到学习方式变革或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是驶上了“正道”还是闯进了“误区”,或者二者并存?这涉及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评价问题。据我在实验区的调查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远没有驶入“正道”,也不存在什么“误区”。所谓“正道”,我的理解是:综合实践活动或研究性学习进入“常态”实施,课程实施具有有效性,这恰恰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或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谓“误区”,是指偏离了方向。应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问题的确不少,有的问题还十分尖锐,十分普遍,但我觉得很多问题取决于教育思想的端正,取决于制度的完善。在我的学术愿景中,有中国特色又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策略与路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学校制定了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第二,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第三,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相应的课程资源。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开设的课时不少于24课时。第五,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第六,指导教师对每个有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目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注意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校应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很难进入常态实施状况的。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第二,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并初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第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以便提出解决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