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增值增分特训.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8699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增值增分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高考语文增值增分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高考语文增值增分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增值增分特训5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上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在湖北随州高调出土,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考古发掘出的多件青铜器的铭文向世人昭示着曾国的存在。可是这一真实存在的诸侯国为何却无文献记载?人们在不断追问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现该墓的墓葬特征与文献记载中的随国在姓氏、疆域、时间上有着惊人的一致,由此引发了学术界持续多年的“曾随之谜”大讨论。曾、随到底是一国两名还是两个国家?专家们引经据典、众说纷纭,至今相关争议仍未尘埃落定。人们急切盼望着新的考古线索的出现。终于,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的发掘为解开曾随之谜带来了一丝新的曙光。2013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布了随州文峰塔墓地的考古成果。在一项项重大发掘成果中,一件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再一次振奋了人们的神经,它的发现是否意味着多年悬而未决的“曾随之谜”可以一朝破解?要想找到答案,我们或许要把视野拉回文峰塔墓地发掘的原点上来。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块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勘探。最终发掘墓葬65座,包括土坑墓53座、砖室墓12座,土坑墓大多为东周曾国墓葬,时代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国时期,少数为战国晚期的楚墓;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曾国车马坑,分别为两座车马坑和一座马坑,皆为春秋时期,出土两马驾和四马驾,为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此外,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青铜、陶、玉等各类质地的文物1000余件,其中青铜器占半数以上,部分铜器上有铭文,铭文有曾、曾子、曾孙等字样。此次考古发掘更引人关注的当属一件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因为它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曾随之谜的谜底开始隐现,尽管答案并不明朗。在文峰塔基地M21墓葬中发现的这个长21厘米、高15厘米的戈,清晰地刻着“随大司马獻有之行戈”的铭文。黄凤春说:“随是国名,大司马是古代掌握兵权的官员,獻有是人名,此戈是这个人的兵器。”当黄凤春发现带有随国国名的兵戈时,心情无以言表。他说:“有史料记载,随国是古代汉东地区的笫一大国,但长期以来,在古随国的辖境内,却不见随国铜器出土,只是几次发现曾国铭文铜器。从这来看,这次随国国名青铜器的出土对于破解曾随之谜意义重大。”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罗运礼表示,这次只发现一件随国器物,且是在曾国的墓葬里,信息量还不够。“曾随之谜不会一朝破解,但这一发现起码会让大家重新审视已有的观点了。”有的专家还表示,此次文峰塔墓地发现了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目前只发现这一件,且是在曾国的墓葬里跟曾国的青铜器一起被挖掘出来的,因此,它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如果说它有重大意义,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从一个墓坑中出土了曾国和随国的陪葬品,为“曾随合一”说提供了重要的佐证。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说:“此次文峰塔墓地发现后,我们想将这几次考古发现结合起来,为曾国的历史脉络拉一条清晰的线,所以它的价值非常大。”1下列关于“曾随之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在湖北随州高调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发掘出的多件青铜器的铭文向世人昭示着曾国的存在,但却无有关曾国存在的文献记载。B文献记载中的随国在姓氏、疆域、时间上与曾侯乙墓的墓葬特征有着惊人的一致,但长期以来在古随国的辖境内却没有随国铜器的出土。C历史上,曾国、随国都是存在的,但曾、随到底是一国两名还是两个国家,专家们引经据典、众说纷纭,至今相关争议仍未尘埃落定。D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随州文峰塔墓地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勘探,既发现曾国铭文铜器又发现随国国名青铜器,破解“曾随之谜”希望大增。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发掘文峰塔墓地并对该地块展开大规模考古勘探研究,是破解多年悬而未决“曾随之谜”的一个重要方向。B在随州境内,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多座从春秋到战国的曾国墓葬,首次发现春秋时期的曾国马车坑和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C在文峰塔墓地M21墓葬中发现的戈,清晰地刻着“随大司马獻有之行戈”的铭文。此“戈”的发现,为解开“曾随之谜”带来了一丝新的曙光。D随州文峰塔墓地发现随国国名青铜器的意义就在于,从一个墓坑中出土了曾国和随国的陪葬品,有力地证明了“曾随合一”之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湖北随州出土曾侯乙墓,证明曾国的存在。随后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一件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让我们接近“曾随之谜”之谜底。B随州文峰塔墓地发现一件随国器物,且是在曾国的墓葬里,起码会让我们对已有的观点重新思考,但不会马上破解“曾随之谜”。C湖北省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了青铜、陶、玉等各类质地的文物1000余件,其中一件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一定是最有价值的。D如果我们将湖北随州出土曾侯乙墓到文峰塔墓地发现等考古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为曾国的历史脉络拉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成为可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吕)公弼字宝臣,夷简次子。赐进士出身,积迁河北转运使。自宝元、庆历以来,宿师备边。既西北撤警,而将屯如故,民疲馈饷。公弼始通御河,漕粟实塞下,冶铁以助经费;移近边屯兵就食京东;增城卒,给板筑;蠲冗赋及民逋数百万。夷简之亡也,仁宗思之,问知公弼名,识于殿柱。至是,益材其为。擢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入权开封府。尝奏事退,帝目送之,谓宰相曰:“公弼甚似其父。”徒成都府,其治尚宽,人疑少威断。营卒犯法当杖,捍不受,曰:“宁以剑死。”公弼曰:“杖者国法,剑汝自请。”杖而后斩之,军府肃然。英宗罢三司使蔡襄,召公弼代之。初,公弼在群牧时,帝居藩,得赐马颇劣,欲易不可。至是,帝谓曰:“卿曩岁不与朕马,是时固已知卿矣。蔡襄主计,诉讼不时决,故多留事。卿继其后,将何以处之?”公弼顿首谢,对曰:“襄勤于事,未尝有旷失,恐言之者妄耳。”帝以为长者。拜抠密副使。神宗立,司马光劾内侍高居简,帝未决。公弼曰:“光与居简,势不两立。居简,内臣耳,而光中执法,愿陛下择其重者。”帝曰:“然则当奈何?”公弼曰:“迁居简一官,而解其近职,光当无争。”从之。进枢密使。议者欲并环庆、鄜延为一路,公弼曰:“自白草西抵定远,中间相去千里,若合为一路,猝有缓急,将何以应?”又欲下边臣使议之,公弼曰:“庙堂之上不处决,而诿边吏,可乎?”乃止。陈升之建议,卫兵年四十以上,稍不中程者,减其牢廪,徙之淮南。公弼以为非人情,帝曰:“是当退为剩员者,今故为优假,何所害?”对曰:“臣不敢生事邀名,正恐误国耳。既使去本土,又削其廪,傥二十万众皆反侧,为之奈何?”韩绛议复肉刑,公弼力陈不可,帝皆为之止。(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注】群牧:即群牧司。宋代设置的官署,管理一国之马政。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知公弼名,识于殿柱识:标志,记号B入权开封府权:暂代官职C营卒犯法当杖,捍不受捍:蛮横、强悍D稍不中程者,减其牢廪程:要求,规定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吕公弼宽厚仁爱的一组是( )蠲冗赋及民逋数百万问知公弼名,识于殿柱杖而后斩之,军府肃然襄勤于事,未尝有旷失,恐言之者妄耳公弼以为非人情韩绛议复肉刑,公弼力陈不可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弼任河北转运使时,疏通御河,运送军粮到西北边疆;冶铁补充军费;减少近边屯兵以节省军费;增加城兵,蠲除冗赋和百姓债务。B吕公弼在成都期间,因在治理上崇尚宽容被有些人认为缺少威严果断,但通过营卒犯法事件,使得人们全面认识了他。C司马光弹劾内侍高居简,神宗感到很难处理,吕公弼提出了妥善的解决办法。有人想要把环庆、鄜延并为一路,吕公弼也以较充足的理由阻止了。D陈升之提议,卫兵年龄超过四十岁,应该减少他们的粮饷,并把他们迁转到淮南去。皇上也认为给他们这么优厚的假期,没有害处。但吕公弼还是认为不合适。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弼在群牧时,帝居藩,得赐马颇劣,欲易不可。(5分)(2)中间相去千里,若合为一路,猝有缓急,将何以应?(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蕲:同“祈”,祈求。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8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5分)9.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一空扣1分。共6分。)(1)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 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伯利亚的温暖冯有才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C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中国首善陈光标陈光标,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近10年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百富榜第406位。陈光标算得上是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算不上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陈光标的裸捐逻辑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日前撰文指出,“对于陈光标式慈善,社会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我认为,陈光标式慈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推动是无可置疑的,其慈善观对于正思考散财之道的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来说,具有极大示范效应。”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就在于尝试。用陈光标自己的话说,“我打算多试几种方法,希望起到火车头作用,但愿我的经历,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和产业化形成做点事情。”当很多富豪还在为财富来源的正当性纠结的时候,陈光标们的举动,无疑又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个方面,提出了挑战。更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亟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资源,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能更好地获取普世认同的财富观念。孟子滕文公上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为富而仁,因仁而富,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才能为当下时代的财富暴增,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陈光标作为南京首富,被媒体誉为“中国首善”,五年累计捐款额多达9亿元。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B. 陈光标被人们关注始于汶川地震,地震发生后两小时,他调集救灾队,救回131个生命,并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为此,有人称赞他,“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C. 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引发不同反响。赞誉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多数学者认为,他的行为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D. 陈光标的善举,可以被视为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富豪开始追求道德成熟的最新迹象,他们将行善当作其社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E.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财富伦理,亟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只有回到传统文化中,将富与仁相结合,才能为财富的暴增找到合理的伦理归宿。(2)陈光标说:“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请简要概述陈光标的财富理念的内涵。(6分)(3)陈光标高调捐款,他这样做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4)对于陈光标高调慈善捐款,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你如何看待他的善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没有公款吃喝不浪费的。那餐桌上饭菜堆得小山似的,一饭千金,大都是公款买单,每年由此造成的资金、资源浪费难以计数。B早在抗战初期,征精卫就与日寇眉来眼去,暗中勾结,派私人代表高宗武等去上海与日军秘密谈判,达成一系列投降协议。C近期,A股市场震荡强烈,其动力来源于中石油、有色板块等大型国企。其中中石石油的走势始终对大盘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再次显示了中石油在指数控制上翻云覆雨的作用。D李娜继2011年在巴黎夺得第一个大满贯女单冠军后,又于2012年一炮打响,在美国超五联赛上折桂,结束了14个月的冠军荒。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打造阳光政府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成为昆明实施桥头堡战略和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关键。B伟大的企业不仅在技术上一马当先,而且为礼会指示未来的方向。我们的父辈,就是为人们提供机遇、为社会带来改变的愿望,开始创业之旅的。C馒头制怍过程必须用到的小苏打或纯碱,其成分是由碳酸钠、碳酸氢钠配制而成的。一个馒头的含钠量相当于1克的盐,所以一日三餐吃馒头的素食主义者也会得高血压。D组织工作干部应提高清正廉洁意识和免疫力,经常净化“生活圈”,择善而交,不以私情废公事,不以关系牺牲党性。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新闻是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使受众乐于接受,而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传播,表达思想观点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在很大程度上交叉新闻和宣传的结合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以达到吸引受众和争取受众的目的新闻和宣传都是信息的传递宣传者运用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阐述一定的观点和主张ABCD16下面是一位大学毕业生请人介绍她到某公司任职书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5分)我是一名年已弱冠的女大学生。即使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也没有浇熄我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我不只是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而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注重团队合作,有较强创新精神。该公司如能招聘到我,势必大喜过望。希望您能为我的谋职尽一份绵薄之力,本人将不胜感激。将改为;将改为;将改为;将改为;将改为;17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春”之外的季节中自选两个季节,另写两句有关“雨”的话。要求:修辞、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例句:春雨是温柔的,只见它在枝头、叶面轻盈跳动。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弟子跟师傅学习乐器演奏,尽管学地很努力,但收效甚微。一天,弟子疑惑地问师傅,是不是自己还用功不够?师傅拿出一根笛子,问,如果把笛子的孔全堵上,还能吹响吗?弟子说,当然不能。师傅说,所有的乐器,都不是实心的,都或多或少地留有空隙,正是这些空隙,成就了乐器,创造了美妙的音乐和旋律。人也是如此,把人生填得满满的,不留一点“空隙”,如此,反而不利于演奏出人生华美的乐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第卷(阅读题,共70分)1(3分)D 【解析】D项不是对“曾随之谜”解读,而是关于破解的表述。2(3分)D 【解析】“证明了曾随合一之说”与“为曾随合一说提供了重要的佐证”不一致,扩大了范围。3(3分)C 【解析】“更引人关注”不能推出“一定是最有价值的”。4(3分)A 【解析】“识”,动词。作标志、作记号。5(3分)B 【解析】句是仁宗皇帝的行为,句是吕公弼为整肃政纪军纪采取的有力措施,都不符合题干要求。6(3分)D 【解析】“优厚的假期”是对“优假”的曲解,“优假”是“优待照顾”之意。7(10分)译文:(1)(5分)吕公弼在群牧司时,英宗还在藩国,得到皇上赏赐的马很不好,想要换一匹好的,吕公弼没有同意(许可)。(居藩:在藩国;易:调换;可:许可、同意。每词1分,全句通顺2分)(2)(5分)中间相距千里,如果把环庆、鄜延合并为一路,突然发生紧急情况,将用什么措施应对?(去:距离;猝:猝然,突然;缓急:偏义复词,重在“急”,紧急情况;何以:疑问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每词1分,全句通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吕公弼字宝臣,是宰相吕夷简的第二个儿子。赐进士出身,多次升迁后做到河北转运使。从宝元、庆历年间以来,一直驻扎军队防备边患的发生。西北方向的军情解除以后,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军队屯扎在那儿,百姓因供给粮饷很困乏。吕公弼先是疏通了御河,漕运大批军粮到边塞,然后又通过冶铁收益来补充军饷;并把接近边塞驻扎的(部分)屯兵移撤到京东生活;又增加建城的士兵,供给他们建城的工具让他们修建城池(减少了百姓的徭役);又免除了多余的赋税并减免了百姓拖欠的数百万债务。吕夷简刚去世的时候,仁宗皇帝很思念他,了解到吕公弼的名字,就把他的名字记在宫殿的柱子上。到这时(前面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仁宗)更加认为吕公弼的做法很有才能。提拔吕公弼做了都转运使,并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掌管瀛洲,并暂时代理开封府尹。曾经有一次他奏完事退朝,仁宗目送他,对宰相说:“吕公弼太像他父亲了。”(吕公弼)改任成都府,他治理州郡崇尚宽厚,但有些人怀疑他缺乏威严、不够果断。有一个营卒犯了法,应该受杖刑,但这个营卒强横地不愿接受,说:“我宁愿被剑杀死(也不受杖刑)。”吕公弼说:“杖刑是按国法(你该受的),剑杀是你自己要求的。”施行杖刑后杀了他,这使得军政各方的人都对他严肃恭敬。英宗罢免了三司使蔡襄,召见吕公弼取代他。当初,吕公弼在群牧司时,英宗还在藩国,得到皇上赏赐的马很不好,想要换一匹好的,吕公弼没有同意(许可)。这时,英宗对吕公弼说:“爱卿先前不给我(调换)马,那时我就了解你了。蔡襄主管三司使政事,诉讼的案件不能及时决断,所以留下很多事情(不能及时处理)。爱卿接替他的工作后,将会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待这种情况?”吕公弼顿首辞谢,回答说:“蔡襄对政事很勤勉,不曾出现迟滞和缺漏,恐怕对您说他不好的话的人没有什么根据吧。”仁宗皇帝更加认为他宽厚仁爱。授予吕公弼枢密副使的官职。神宗即位,司马光弹劾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高居简,神宗(感到)不好处理。吕公弼说:“司马光和高居简势不两立。高居简不过是宫廷近臣,可司马光却是朝廷重臣(中执法),请陛下处理这事分清轻重就行了。”神宗说:“可是,这到底该怎么办呢?”吕公弼说:“给高居简升个官,并把他的现在内侍的职务解除掉,司马光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神宗听从了吕公弼的意见。并把吕公弼升职为枢密使。议论朝政的大臣想要把环庆、鄜延合并为一路,吕公弼说:“从白草西边到定远,中间相距千里,如果把环庆、鄜延合并为一路,突然发生紧急情况,将用什么措施应对?”又想把这个问题拿给边关的大臣让他们讨论,吕公弼说:“朝廷之上不能决定,却拿给边关的官员去处理,这样做好吗?”才没有这样做。陈升之提出意见,年龄超过四十岁、逐渐不合岗位要求的卫兵,应该减少粮饷供给,并把他们调转到淮南去。吕公弼认为这种提议不合人之常情。神宗说:“这些人本应该清退为剩余人员,现在特意加以优待照顾,有什么不妥吗?”吕公弼回答说:“我不敢通过把这事搞得复杂而邀取什么名声,我这样做是恐怕给国家带来什么不好。既让卫兵们离开本土,又减少了他们的粮饷,如果二十万卫兵都不听命令了,怎么来处理呢?”韩绛提议恢复那些摧残肉体的刑罚,吕公弼极力表示不能答应,神宗皇帝都因为吕公弼的反对而没有同意。8.参考一: 意象密集(意象并列)的手法,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1分) 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不用动词,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6个意象,写出了十年前两人相会于良辰美景的欢乐和十年来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3分)有限的字数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韵味。(1分)参考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3分)“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9.参考答案 赞扬了黄几复的廉洁能干,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2分)“持家四立壁”,作为一县之长,家中却徒立四堵墙壁,表现他清正廉洁。“不蕲三折肱”喻指他善“治国”。可惜这样一个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到白头的能干人却只能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听猿猴攀藤的哀鸣,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边远地区作一个小县令。(4分) 10.略。 11.(1)选A项3分,选E项2分,选D项1分。(D项“语言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应为“平实”;B项说可可夫斯基态度收敛是因为“害怕工人报复自己”有误;C项说“卡尔”找回逃走的工人于文无据。) (2)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真相,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 (3)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枪口之下。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分析正确得6分) (4)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内涵和主题。(2分)(1)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动机是创造机会让工人们逃走,这与他一贯把自己的无私大爱献给工人们的性格完全吻合,是使人物性格发展完善的必要情节。(2)是情节发展的必然。托可可夫斯基想用自己的死制造混乱,让工人们想办法趁乱逃走,这一设计使情节更完整,更连贯,也使后文情节合理展开。(3)艺术效果上更能震撼人心。为挽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节是读者的内心收到更强烈的震撼,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答满3点6分)(表明观点后,从情节、主题、结构设计、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答不赞同这一情节的设计,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而充分,亦可酌情给分。答案略)12.(1)C给1分,D给2分,E给3分。(C多数学者认为,“多数”原文没依据。A不是南京首富。B汶川地震后,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是他对“裸捐”意义的自我阐释。)(2)陈光标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财富理念:人活着能创造财富,创造文明和进步,是幸福和快乐的;人死后,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帮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3)陈光标认为财富从社会中来,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服务于社会。他想通过做慈善,唤醒人们灵魂和良知,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想引领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尝试着带头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之形成制度化和产业化。【解析】此题要注意审题,陈光标高调捐款的理由要回答他自己的认识,不能答他人的评价及这样做的意义。(答出1点2分,答出3点,给6分)(4)我认为陈光标的善举值得肯定和发扬。陈光标的慈善捐款帮助了很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陈光标的善举为中国富豪树立了榜样。无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方面提出了挑战。(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三方面阐释,条理清晰,给6到7分,字迹工整,书写美观,给8分。)第卷(表达题,共80分)13(3分)B 【解析】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传情,也用来形容暗中勾结。此处用来形容汪精卫与日寇暗中勾结,修饰恰当。A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此处用来形容浪费,不合适。C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此处用来形容中石油在指数控制上的强烈引导作用,不合适。D 一炮打响:比喻第一次行动就获得很大成功。此处语境中已不是第一次夺冠,不合语境。14(3分)A 【解析】B成分残缺,应在“为人们”前加上“怀着”。 C 句式杂糅,“其成分是”与“由配制而成的”杂糅。D 搭配不当,“提高”与“意识”不能搭配。15(3分)B 【解析】承接首句先讲“新闻”的特点,故选,接着讲新闻与宣传的关系,选,最后讲共同遵循的规律,以达到好的效果,与尾句接上。所以选B。16(5分)“年已弱冠的”改为“应届”;“即使”改为“虽然”;“而是”改为“而且”;“势必大喜过望”改为“一定不会失望”;“尽一份绵薄之力”改为“出一份力”。(每点1分)17(6分)示例:夏雨是奔放的,只见它在房前、屋后轰然骤驰。倾泻的雨点仿佛是草原上脱缰的野马,踏出不羁的强音。秋雨是缠绵的,只见它在肩头、发梢悄然洒落。无边的雨丝仿佛是脑海中纷飞的思绪,织出横斜的细网。冬雨是冷酷的,只见它在脸上、胸前肆意击打。犀利的雨滴仿佛是长鞘中飞出的利剑,透出彻骨的冰寒。 (句式相同1分,使用比喻1分,表意清楚,设喻合理1分)18(6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