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6398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主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字形、词义。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4运用对比手法分析闰土的形象重点1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2运用对比手法分析闰土的形象难点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教学预设个性化备课教学过程展示幻灯片:鲁迅导入:屏幕上这个人物是谁? 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一篇小说故乡。展示幻灯片:标题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幻灯片)检查预习:1 扫除生字词(幻灯片) 2 按照小说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结构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幻灯片)新课: 一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的安慰,故乡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1当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时,他看到的故乡景色是否是他思念的故乡的样子呢?现在是什么样?原来是什么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归纳)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展示幻灯片)2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可想而知文中的“我”看到这些变化时的心情了,这也就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了。描绘情景和烘托人物心情。(幻灯片)3 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人物:闰土 杨二嫂4 先来看一下“我”儿时的朋友闰土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少年闰土:1215、18、2326、30;中年闰土:59、60、62、64、66、71、72。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动作雪地捕鸟、月夜刺猹聪明勇敢,动作敏捷迟钝、麻木语言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5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合作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6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7完成书后“探究 练习”二、三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互动交流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过渡:故乡中作为好朋友的农民闰土景况是这样的凄凉,那作为小资产者的邻居杨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样呢? 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看看这个人物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我悲哀。20年前、后的杨二嫂:3952自然段20年前20年后肖像年轻美丽: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那么高,嘴唇没有那么薄“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语言(对我的态度)贵人眼高 、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行动终日坐着“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竟跑得这样快。对生活的态度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2、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杨二嫂的性格特征。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经济状况的衰落)、能说会道、泼辣、尖刻、自私、爱贪小便宜的城市小市民3、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活所迫)?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 (“豆腐西施”是本小说中又一个典型而出彩的人物形象,这个过程,既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当然,都需要说明理由。教师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希望最后能达成共识:她同样是时代的牺牲品,不但要看到她可笑、可气、可恨的一面,也要能发现她可悲、可怜的一面。)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4、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明确: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三、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离开故乡”,思考:1、理解“新生活”的含义。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的辛苦展转、闰土的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明确: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制限。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明确: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4、“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明确: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5、作者是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来描绘20年前的故乡的美丽和未来故乡的美丽的。但不同的是,以前的画面中有一个小英雄,而后来的描写中却没有了,如果再给这幅未来美丽的故乡图画画上人物的话,要画上谁合适呢?根据小说想像一下。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6、小结:“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四、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五、教师总结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最后三段2完成伴你学板书设计故 乡 记忆中的故乡 对 比 现实中的故乡 故 乡 人物 环境 环境 人物 (鲜明美丽) (萧索荒凉) 杨二嫂 “豆腐西施” 像圆规 杨二嫂 安分守己 泼悍放肆 闰土 闰土 活泼刚强 衰弱贫穷 纯朴可爱 木偶人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 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