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建设内涵及指标解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4791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市建设内涵及指标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态市建设内涵及指标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态市建设内涵及指标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市建设内涵及指标解释 一、生态市概念“生态”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所谓生态市,就是是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市是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个系统构成。生态经济是建立生态市的条件。生态市要建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然而经济发展要“生态化”,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生态化”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开发、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基于生态学理论的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1、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2、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3、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通过对自然、经济、社会资源的全面整合,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生产、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新经济规律,而形成的新的生产观、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资源观、发展观、消费观、效益观、科技观、主体观、道德观和文明观。新的生产观,主张按照3R原则使生产成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一部分,要求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存在的有限性,尽可能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倡废物的再循环。新的系统观,要求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在充分估计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同时,进行科学生产和适度消费。新的消费观,倡导适度消费,要求消费活动中充分考虑废物的资源化,强调以税收和行政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目前,我市的宾馆饭店一天一换的一次性用品、顿顿换的一次性筷子,浪费是惊人的,无意义的豪华包装更带来巨大的浪费。新的效益观,认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决策时应统筹考虑。新的主体观,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和公众成为主体,要求以政府为倡导,政策法规作保证。新的道德观,要求树立正确的自然道德观念,把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维护持续生存,作为人类道德准则,强调各地、各国人民、世世代代都有同样选择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的机会。目前,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在德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在我国尚处在试点探索阶段生态环境是建立生态市的基础。生态市要有完备的环保基础设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要有非常好的环境质量,能够保证居民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健康舒适地生活。生态社会是建立生态市的目的。生态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等都将“生态化”,而且居民的观念也要“生态化”,人们普遍从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去观察事物和评价事物,用自觉的生态意识指导生活方式。生态社会包涵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生态市具有广泛的内涵生态市是高度和谐的有机体、是整体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是高效低耗的知识经济体系、是多样性的个性化地域空间组合、是人类居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高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它涵括了卫生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山水城市等城市内涵。也就是说,生态市首先应是卫生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强调生态平衡、保护自然,且注重人类健康和文化发展,从此意义讲,绿色城市与生态市是一致的。健康城市:生态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系统整体的健康。健康城市不一定是生态市,但生态市一定是健康城市。园林城市:强调城市美化、绿化和环境质量的提高,而不涉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山水城市:是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来的,不能全面反映生态市的广义生态观。三、生态市建设的重大意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的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但“污染增加、浪费资源”,生态环境“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局面未根本扭转,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建设生态市对邯郸的未来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讲,就是“三个有利于”。(一)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建设生态城市即是从决策开始,由规划统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建立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从而使城市更加适宜居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与“以人为本”的主旨是共通的。建设生态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形式,是贯彻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具体行动。(二)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建设独具魅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经贸中心、新型产业基地,打造河北南厢经济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都对我市总体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由于环境污染历史欠账较多,传统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薄弱,污染物排放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此外,汽车尾气、医疗垃圾等新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趋势仍在持续。如果发展方式没有一个根本转变,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也将不堪重负,“区域经贸中心、新型产业基地,河北南厢经济增长极”的发展目标更是难以企及。建设生态市正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为邯郸的生态安全提供保证,也为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有力生态支撑。(三)有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生态市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而是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内容涵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冶金、建材、矿山开发等资源性基础工业和制造业将作为主导产业长期存在,但工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多,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建设生态市,正是立足我市实际,依据“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开放兴市、文化强市”的发展思路,以“全面建设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持续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良性的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和谐的生态社会体系”为目标,对“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进行全面设计和统筹规划,由侧重于资源开采及原材料初加工逐渐转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产业链的延伸,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四、生态市建设基本条件(一)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二)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三)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四)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五)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六)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未对区域(或流域)内其它市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五、生态市建设指标及指标解释生态市建设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三个方面共28项建设指标。具体指标及指标解释如下: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解释:指每人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万元/人表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以2001年人均GDP为7000元为界线。数据来源:统计部门。2. 年人均财政收入指标解释:指财政收入的人均值,以元/人表示。数据来源:财政、统计部门。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数据来源:统计部门。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解释: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实际收入。数据来源:统计部门。5.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指标解释:指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统计部门。6.单位GDP能耗指标解释: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能量。计算公式为:数据来源:统计部门。7.单位GDP水耗指标解释: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耗水量。计算公式为:数据来源:统计部门。8.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指标解释: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同时规定,省级环保部门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数据来源:环保部门。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指标解释: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中,通过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认证的企业的比例。数据来源:环保、质监部门。9.森林覆盖率指标解释: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具体计算按林业部门规定进行。数据来源:林业部门。1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指标解释:指辖区内各类(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面积占全部陆地(湿地)面积的百分比。数据来源:统计、环保、建设、林业、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11.退化土地(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矿山破坏或退化草原)恢复率指标解释: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主要包括:(1)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3)自然植被长期丧失。本指标计算以水土流失为例,水利部规定小流域侵蚀治理达标标准是,土壤侵蚀治理程度达70%。其它土地退化,如沙漠化、盐渍化、矿产开发引起的土地破坏等也可类推。计算公式为:数据来源:水利、林业、国土、农业部门。12.空气环境质量指标解释:指城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目前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数据来源:环保部门。13.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解释:根据水的使用情况如饮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等的不同要求,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将水资源区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对水质要求标准,进行监测考核。数据来源:环保部门。14.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解释:是反映随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以单位GDP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计算。鉴于环境污染物质较多,本指标只计算对大气和水的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环保部门。15.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指标解释:指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数据来源:卫生、环保部门。计算公式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指标解释:指城市及乡镇建成区内经过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或其它处理设施处理(相当于二级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生态市建设指标的计算公式为:数据来源:城建、环保部门。工业用水重复率,指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的比率。数据来源:经贸、环保部门。16.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环保部门。1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指标解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指城市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是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比例。有关标准,目前采用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数据来源:环保、城建部门。1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解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具体计算时,公共绿地包括: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数据来源:城建部门。19.旅游区环境达标率指标解释:由资源环境安全指数、心理环境健康指数和环境质量达标指数三项组成。资源环境安全指数指不破坏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不存在资源环境安全隐患的生态旅游活动,满足上两项要求时为合格。心理健康指数指游人心理可以承受的游客容量。一般以每10米游道容纳2名游客为限值,满足者为合格。环境质量达标指数指水、气、噪声、固废排放的达标情况,全部达标者为合格。以上三项指标全部合格为达标,否则,不达标。数据来源:环保、旅游部门。20.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指标解释: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及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供水线路、供电线路、供热线路、供气线路、交通线路、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完好率最高为1,前4项以事故发生率计算,每条生命线每年发生10次以上扣0.1,100次以上扣0.3,1000次以上为0;交通线路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5人以上扣0.1,死亡10人扣0.3,死亡30人以上扣0.5,死亡50人以上则为0。后3项以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系统为准,若已建立则为1,未建立则为0。计算公式:100式中Pi为各生命线完好率。数据来源:城建、交通、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21.城市化水平指标解释:指城镇建成区内总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统计部门。22.城市气化率指标解释:或称居民用气普及率。指城市市区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工业可燃气及城市专供电炊的非农业人口数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统计、城建部门。23.城市集中供热率指标解释:指城市市区集中供热设备供热总容量占市区供热设备总容量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城建部门。24.恩格尔系数指标解释: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例越高表明收入低,生活越贫困,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统计部门。25.基尼系数指标解释:基尼系数是用指数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基尼系数一般介于01之间,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小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 大于0.6表示收入高度不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国际上一般把0.4做为警戒线。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成若干组(如果不分组,则每一户或每一人为一组),计算每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和人口比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或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26. 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标解释:指进入高等学校读书的人数占同龄人总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统计、教育部门。27.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指标解释:指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学校所占比例,以及其他科普宣传中,涉及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比例之和。数据来源:宣传、教育、环保等部门。28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数据来源:现场抽样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