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4439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案高一语文 1、 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 在诵读(五个轮次)的基础上,把握节奏,明晰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五读俱全3、 高考目标: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3、 诗歌鉴赏的方法。3、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4、 课时安排 2课时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诗歌,人们总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只有两首,一首是我们初中学习的雪,另一首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沁园春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就是小标题,词又分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有114字,分为上下两阕。2、 初读感知(1) 教师范读。 (2) 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导点拨。反复诵读,助学生渐入佳境。 (3) 词作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 解读文本(1) 思路理清1 划分节奏。 2 学生朗读这首词,找出生字词并解释。(2) 品析上阙1 问:上阙是围绕那个字来描写景色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上阕所绘之景。作者是怎么来构画这幅秋景图的? “看”字来描写的 (“看”寒秋景致) 上阙写景:描绘湘江绚烂的秋景图 秋景图: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翔:突出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犹如在天空飞翔。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 请用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准确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如果要在原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表达画面特点,是哪一句话? 色彩绚烂、生机勃勃 “万类霜天竞自由” 3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景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4 大家都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实境的游客,你会有什么感觉? 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1) 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2) 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3) 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4) 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描述画面: 远眺:群山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枫林树林经霜变红,好像被染过一样; 近观: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 俯察:鱼儿在江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争取生存的自由) 5. 作者是什么感觉?置身于这样一种万类多姿竞自由的蓬勃画境里,作者何来“怅”慨?为何会发出“谁主沉浮?”,这一发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胸襟与高远志向。 (此间落实到一些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6. 问: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7.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想到了国家前途与命运,想到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呢?)4、 小结上阙(1) “看”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色彩缤纷 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动静结合) 对仗工整 (万类霜天竞自由) 仰视:鹰击长空 动词传神 俯视:鱼翔浅底 生机盎然 (2) “看”眼前景物“怅”世间万物“问”谁主沉浮 第二课时1、 回顾前文,了解下文(1) 回顾前文 1、上阙的前三句根据大意,大家试着分析是什么句式? 倒装句。(并解释这三句的大意) 2. 上阙是通过一个“看”字为领字,来写出景物并发出感慨的,那么下阙又是通过什么领字可以来写呢?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通过“忆”字来写出下文的“峥嵘岁月” 3. 背诵上阙,并用分析上阕的方法,试着品读下阙。 (2) 品析下阙 交待诗歌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来到韶山来到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 1. 下阕的前两句是什么句式? 过渡句(承上启下) 2. 前两句中有一个“忆”字,那我们通过这个“忆”字又看到了什么?作者回忆了什么,从哪一句到哪一句? 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用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动和战斗激情。 3. 那么“同学少年”又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和精神面貌呢?从原文中能找出他们具有怎样的特征吗? 同学少年: 精神面貌: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青春活力挥斥方遒 批判精神 指点江山 英雄气概 粪土当年万户侯4. 为什么要“忆”这些“同学少年?上阕的提问,下阕又是如何来回答的?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来写最后三句的,借回忆当年游泳的情景,表现“同学少年”激流涌进,搏击风浪的斗争精神、壮志豪情,巧妙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革命领导权归属的问题。革命领导权应当属于像毛泽东一样的革命者。2、 内容小结1 上下两阕有何联系?两阕的写景抒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上阕:由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下阕:忆峥嵘岁月,记豪迈气概。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一幅充满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而号召那些关心国家命运、斗争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去主沉浮,表现出作者与同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概,以及对革命的信心。 由上阕的“问”“谁主沉浮”引发出下阕的“答”,写景、叙事和抒情的完美结合。3、 再次放声朗读全文,结束课程。4、 作业布置(1) 要求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 (2) 对照沁园春长沙,把你自己一次出游的看到的景色,心中所抒发的情感写出来,写一篇三百字的小游记。 (3) 课外阅读任先青诗诗人领袖,领会他笔下的毛泽东。5、 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 背景 2、 文体知识 注意: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3、 结构、内容分析 4、 意象分析 山、林、江、舸、鹰、鱼、 5、 字词分析 6、 整体感知 上阕景: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绚烂多彩,生机勃勃 下阕情: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上阙:绘秋景,问苍茫大地以天下为己任下阙:忆往事,抒壮志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