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0529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全面准确把握教材,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那么,怎样确立教学目标呢?其主要依据是小学社会课的总体教学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及特点。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在钻研大纲和教材上下功夫,以便从整体上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分别理解分析每一单元、每一课的不同教学内容,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围绕教学的总体要求进行具体的目标教学,保证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一课一得。小学社会课的总体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根据小学社会课这一总体教学要求,我们可把教学目标归为三类,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能力目标。认知目标。就是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逐步扩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范围。例如在邮电局工作的人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邮电局里的各种工作;了解一封信的邮寄过程;体会邮电工作人员的辛苦,应该尊重邮电职工和他们的劳动。这就侧重了认知目标。又如农业与我们的生活交通与我们的生活等课,都侧重的是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乡情的教育,激发和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道德情感,例如清明节和端午节一课,其教学目标是:()知道清明节祭扫先人的习俗和了解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意义;()知道端午节的习俗与传说,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课侧重的是情感目标。又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节日文化生活等课,都应侧重情感目标的教学。行为能力目标。即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例如寄信和打电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信件的种类和特点;()学会正确地写信封;()懂得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的,偷撕别人信件上的邮票是不道德的;()学会打电话,养成打电话时要尊重别人,要有礼貌。讲道德的良好行为习惯。又如小小一粒米储蓄,利国又利民等课,都侧重的是行为能力的目标教学。可见,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它们之间既有所侧重,又互相融合。教师只有将教学目标逐个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防止教学目标落空。二、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立后,还必须选择与之相配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可采取以下四种教学方法。电化手段直观法。运用电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社会课中十分重要,它不仅能突出重点,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如在邮电局工作的人们一课,适用于采用电化手段。即给学生看“信涵邮递全过程”的录像片,让学生从录像中直观地了解信函邮递的全部过程。还可以把计算机引入课堂,设计“一封信的旅行”的动画片,在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讨论法。就是课前让学生就某一课内容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召开信息发布会,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如清明节和端午节一课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清明节”和“端午节”在民间都有哪些传说和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发学生用已有的感性认识来参与教学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实地参观调查法。就是根据小学社会课的特点组织学生在参观某一实地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教学。如农村的改革家庭附近的社会环境等一类的课文,只有通过参观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真实感,进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可信、可靠的依据。专题讲座法。即就某一课内容恰当地选择专题进行讲座。如储蓄和保险一课,就可以请储蓄所的业务员来专题讲解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或请保险公司的同志做有关保险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充实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小学社会课教学的依据和保证。在确立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的总体要求,又要紧扣教材内容;既要结合社会实际,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