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复读哲学讲义第一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87973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复读哲学讲义第一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0复读哲学讲义第一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0复读哲学讲义第一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赢政”之术系列课程之生活与哲学考点分析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点扫描】考点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考点2、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考点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考点4、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梳理】1哲学的产生及作用(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过程不同: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特点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论述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关于哲学的含义: 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总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 含义不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联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为什么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作用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真题再现】1、(07山东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09上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心得】误区一: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哲学有很多类别;学好+用好误区二: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误区三: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是具体知识的基础。误区四:世界观就是方法论。【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 、 、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 、 、3、 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哲学家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 B.C. D.5、 “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 B、 C、 D、6、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7、关于“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关系,正确的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方法论人人皆有,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C.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8、2009年高考前后,一些学生及家长用敬神、拜佛的迷信方式,祈祷神灵保佑自己或子女金榜题名。对于封建迷信,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错误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世界观迷信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A. B. C. D.9、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 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10、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 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1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二、非选择题1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1)请说明牛顿的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及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给你的哲学启示。13、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1)请说明牛顿的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及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给你的哲学启示。主观题答案12、(1)早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种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晚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这种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科学研究,从而得出了“第一推动力”的错误结论。(2)启示: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如回答:应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可得分)13、(1)早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种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2)晚年牛顿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这种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科学研究,从而得出了“第一推动力”的错误结论。(3)启示: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如回答:应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可得分)第二课 哲学流派【考点扫描】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知识梳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注意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点透析】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质 = 具体物质形态B、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有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它只是一种直观的想象和观测,缺乏科学依据,并没有真正揭示物质的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A、基本观点:认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即物质 = 原子、分子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C、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它不仅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做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是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这些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3、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真题再现】1、(09上海4)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3、(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4、(09广东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5、(08广东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 B C D5、(07海南23)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思维的关键在于搞清“信与不信”、“有与无”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具体判断分析。答案 (一)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者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是迷信的哲学基础。(二)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指的是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三)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理由是: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主观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是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答出上述任一答案均可)【心得】误区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一,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过程。第四,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即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如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理性”、“意见”支配着社会的状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误区二: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也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3)这种观点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误区三: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误区四:哲学上的“两个对于”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第三课 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扫描】了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知识梳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真题再现】1、(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w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2、(08江苏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教材不难做出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科学的原因。【心得】误区一: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误区二: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第四课 世界的本质【考点扫描】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知识梳理】1、物质:(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注意: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联系: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4)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运动(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5、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4)规律的可知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5)可利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势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6、世界的可知性、无限性1、科学研究和人类实践表明,世界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认识能力认识无限的世界,人类不能穷尽认识。2、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知的事物,只有尚未知的事物3、人类认识事物,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式不同;知识构成不同思考题1、中国国家足球队和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的比赛,如果有人认为是由于中国队发挥不好而输球,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用哲学观点加以说明。2、最近,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逐渐在美国国会和政府形成主流。为此,美国财长专程访问了中国。我国政府有关人士指出,制定一个科学的货币金融政策,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用哲学观点分析科学的货币金融政策的重要性。【真题再现】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09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 B C D3、(09浙江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A B C D4、(09海南20)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 B C D5、(北京文综卷)“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精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要特别注意题目对哲学范围的限定。2008年奥运会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当然要体现中国的国情和特色,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在哲学上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功,要在短短的16天比赛中充分展现中华5000年的灿烂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答案: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心得】误区一: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误区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误区三: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认为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误区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误区五: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第五课 意识(思维)【考点扫描】了解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了解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理解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理解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 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梳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进化人才可能产生意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产生。有了人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 纯粹的动物心里不会自发的形成意识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上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大脑和 “电脑”都不具备。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本能:instinct;intuition 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发育完全的正常动物,不需经过学习、练习、适应、模拟或经验,即能表现出某种协调一致的复杂固定性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各个方面都起源于生物本能。无论怎么强调这个观点也不会过分。不管一种思想多么高深,其成就多么伟大,它最终必然与生理需要的满足有关。条件反射:具体事物的刺激:第一信号系统 语言的刺激: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上看)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而且只有经过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作用于)人脑中,这时才产生了意识。 结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离不开客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4、意识的表现形式正确与错误、过去的总结、现在的认识、未来的预测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为什么?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怎么办?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真题再现】1、(09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2、(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A B. C. D. 3、(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A B C D 4、(09浙江卷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A 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 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C 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 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5、(09全国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 B. C. D. 【名师心得】误区一: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误区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误区三:意识的作用就表现为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误区四: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误区五: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第六课 实践论(认识论)【考点扫描】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知识梳理】1、实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重要提示: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3)实践的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3)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重要提示:科学理论与客观事物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3、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