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7058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南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石南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石南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礼仪规范个人规范篇一、行为规范站:站立时,头要正,胸要挺,肩要平,口微闭,两眼平视前方。集合排队时,要直立,两脚后跟并拢,脚尖分开,两腿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微屈,中指贴于裤缝,前后左右看齐。同老师、长辈讲话时,要站立端正,眼看对方。上课回答问题要起立,站直。坐:坐时,上身要直,两手平放,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听课时要坐直,两手自然放在桌上。读书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胸部离桌边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在公共场所,坐姿要大方,不把脚前伸或搭起“二郎腿”。走:走路时,上身要直,稍挺胸,两臂自然摆动。列队行进时,步伐要整齐。上下楼梯时,要慢步轻声靠右走。不在教学楼和花圃内追逃。听:听人说话,注意力要集中。上课时,要坐直,两眼看着老师,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同学发言,要仔细听。听报告,不东张西望,不说话。二、礼貌用语“您”,对老师或长辈表示敬重应尊称“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道谢,常用“谢谢”、“多谢了”;当影响、打拢别人时,需要请人原谅,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表示“对不起”时,你应该回答“没关系”;道别的常用语是“再见”和“欢迎再来”。三、队礼少先队队礼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行队礼是队员特有的行礼方式。在参加国旗升降仪式时,在队活动出旗或是退旗时,在烈士墓前,以及向英雄、师长或他人表示特别尊敬的场合,都应行队礼,其正确姿势:身体立正,胸膛挺直,两眼正视,右手五手并拢,伸直,从身体斜前方举到头上,距离额头一拳远,手心朝左边。四、交谈与别人交谈要有真情实意,态度诚恳。交谈前要有所准备,交谈时,要尊重对方,神情专注,不东张西望,要面带微笑,语调平和,语言亲切,讲话声音不要太大,更不能带粗言秽语,自己讲话时应尽量抓住要点,对方讲话时,要耐心倾听,直到对方把话讲完,与别人交谈时,还要注意选择好谈话的环境,应尽量选择人少、安静的地方进行,以免受到干扰。五、仪表小学生要注意仪表,着装整洁、大方,少先队员系好红领巾,队干部佩戴好标志。六、问候见人热情,主动问候,是一种基本的礼貌。早晨起床后要主动问候长辈。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主动向老师问候:“老师您好!”。外出遇熟人,到亲戚做客,邻居见面都应互相问候。问候时,神态自然大方,语气平和,脸带微笑,对师长要用尊称。七、不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卫生,吐痰要吐在痰盂里,课堂上要吐痰,应当侧身把痰吐在手帕或纸上,然后折合好放在抽屉里,下课后把纸扔进废纸篓里。八、领物做到不拥挤,先来后到排整齐,见到老师问声好,双手接物要记牢;领物先要作介绍,还要讲清领什么,讲明物名和数量。物品当面要点清,仔细检查,不粗心,物品有损坏要说明。九、领奖上台领奖,走路身要直,步伐稳健,不要蹦蹦跳跳。领奖时,要立正、鞠躬,少先队员行队礼,用双手接过物品,再行个礼,微笑地说声:“谢谢!”然后,面向大家行个礼。延伸阅读 古人礼仪故事: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学校礼仪规范篇一、进校按时到校,不迟到,服装整洁,朴素大方,佩戴好红领巾,队干部应佩戴好标志。精神饱满,步姿端正,守秩序,讲礼让,向老师、同学问早、问好。二、升国旗仪式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尊重国旗,爱护国旗。出旗、奏国歌、立正、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庄严、整齐、嘹亮;国旗下讲话:专心听讲。三、上课预备铃响。准备好学习用品,安静地坐好。上课起立时要迅速、整齐、精神饱满,同学迟到了要站在门口,经老师同意后,迅速轻声回到自己的座位。课堂上,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保持坐姿端正。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不东张西望,不私下议论。发言时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认真,声音要洪亮,发言结束,必须经过老师允许后才能坐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要有礼貌地告诉老师同学。下课铃响了,起立,再见。走出教室要有秩序,互相礼让,与老师相遇主动让老师先走。四、课间休息课间要保持良好的秩序,注意维护环境卫生,课间上下楼梯要依次靠右行走,不奔跑抢先,注意礼让。课间还要保持教室走廊的安静、安全,做到不拥挤、不打闹、不跑跳、不高声喧哗。做课间操,集合动作要迅速,做到快、静、齐,听从带操老师的口令。五、在校午餐排队慢走到餐厅,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不挑食,细嚼慢咽,可口的食物与同学分享,分给的饭菜偏多或偏少及时向老师汇报,把碗里的饭菜吃完,爱护餐桌卫生,吃好饭后把碗筷摆放整齐。六、进办公室进办公室之前,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办公室,遇到门是关闭的,要轻轻地敲门,待老师开门后,才能进入,在办公室里,走路、说话都要轻声,不影响老师工作,离开办公室时,有礼貌地向老师说“再见”或“谢谢老师”。七、集合入场做到快、静、齐,站姿、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举止文明,发言前后要行礼,领奖用双手、行礼表示感谢,退场按顺序,讲礼让,领导、来宾站在讲台上讲话时,要鼓掌表示欢迎,讲话结束时要鼓掌表示感谢。八、自习保持教室安静、整洁,认真预习、复习功课;看书、写字姿势正确,向老师请教问题轻声、有礼;要爱护公物。九、离校认真完成值日任务;有秩序地离校;礼让缓行,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延伸阅读 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家庭礼仪规范篇一、起床、就寝从小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起床后要自己穿好衣服、整理床被,收拾房间。这是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刷牙、洗脸、梳理头发,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既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别人也是不礼貌的。每天向长辈们道一声“早安”、“晚安”。这既给长辈们多了一份安慰,又使家庭增添了一份温馨。不躺在床上看书。晚上要按时就寝,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才能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二、家庭用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帮助做好饭前准备工作;请长辈先入座,好菜请长辈先吃;用餐姿态正确,不大声谈笑。爱惜粮食、菜肴,不偏食;离座要打招呼、饭后要帮助收拾餐桌。三、孝敬父母亲近父母。经常把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出门、回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没经过父母同意,不要在外留宿。父母出远门回家,应该接过行李、端上热茶、热情问候。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指导。不顶嘴、不强词夺理、不让父母生气。主动收拾房间,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与家人看电视时,不能光凭自己的兴趣选择节目,更不能与父母长辈争频道。吃水果或点心时,应分给父母长辈,请父母长辈先吃或大家一起吃。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过份要求。在学校认真学习,不断进步,让父母放心。四、待客、作客待客:热情迎客;招呼亲人、互致问候;让座、敬茶;回避或静听;礼貌送客。作客:敲门声要适度;要与主人的家庭成员招呼敬意;注意坐姿;不随便进入主人卧室,不随便翻动物品;告别时要打招呼。五、勤劳俭朴爱劳动,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衣着朴素大方。延伸阅读 礼仪故事: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社会礼仪规范篇一、乘车上车前要遵守秩序,自觉排队上车,下车时要先下后上,不要争先恐后,要让老弱病残和抱孩子的乘客先上。遇到行动不便的人,要主动给予帮助。上车后应及时买票。二、购物购物时应面带微笑,要礼貌地称呼对方。爱护商品,挑选后不想买的,应放回原位,并摆放整齐,为其它人选购时提供方便。购物遇到拥挤的时候,应自觉遵守秩序,排队购物。不要挤抢,更不能随便插队。遇到老年人或残疾人时,应当礼让并提供帮助。三、行路1、走路,要讲文明。几个同学一块走,要注意不能妨碍别人行走,做到一人靠右走,两人前后走,三人排队走。如果手中有纸屑、果皮,要扔到垃圾箱内,不能随手乱扔,以免影响公共卫生。2、要注意交通安全,在人行道上行走;过马路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3、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路上行走的人虽然彼此陌生,但必须礼貌、友好相待。在路上遇见熟人,应面带微笑、点头或招手示意。4、遇到别人问路,要诚恳耐心、详细指点,必要时应给予引路。5、在路上行走时,如果遇到别人赶路,或者遇到长辈、残疾人,应主动让道,侧身让他们通过。如果你有急事要走得快一点,在拥护的人群中,应有礼貌地请前面的人让一让,同时向别人表示感谢。四、参观游览1、参观展馆,入场前要先排好队,然后有秩序地进场。2、参观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按照指定的线路参观。馆内要保持安静,在讲解员讲解时,要认真看,仔细听,必要时可以做笔记。3、参观时要注意爱护展品。馆内的各种设施不能随便触摸,以免发生事故。4、参观时要讲文明、守纪律。要珍惜和保护风景区的文物古迹,不得乱涂写、刻画、污损。5、外出游览,要注意安全。五、观看演出1、观看演出。要准时入场,进场时要主动出示入场券。2、进场后要及时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3、要尊重演员、尊重观众。对精彩的表演要适时适度地予以鼓励。 六、接打电话电话是代表个人形象的重要窗口,接打电话时,要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貌,具体可归纳为“礼貌、简洁和明了”。(一)接电话的礼仪:(1)电话铃响要立即停止自己所作之事,一般以铃响三次拿起话筒为最好时机。(2)拿起话筒后,应自报姓名,并首先向对方问好,如:“您好”,“您找哪位?”(3)通话时,要聚精会神地接听电话,不要与其他人交谈或者看电视、听广播、吃东西,通话终止时,要向对方道一声“再见”。(4)在接电话时,对方所找的人不是自己,应友好地问:对不起,他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如需转告,则要准确及时,免得误事。(二)打电话的礼仪通话之初,首先要向对方问一声“您好”。通话时,声音高低要适度。通话结束要先说一声“再见”,话筒应轻放。 七、传统节日礼俗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礼俗,遵从传统节日礼节。(1)春 节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极富生活情趣和健康意义的风俗习俗和礼仪活动。扫年扫年即大扫除。进入腊月后,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家的房屋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整洁、清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贴春联春节前夕,人们大都以红纸写下吉语佳言,贴在门上或墙壁上,增加了春节的欢乐气氛。吃年夜饭这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的盛餐,俗称“合家欢”。各地年夜饭的内容品种不太一样,大多数地方吃饺子,意为“更岁饺子”;有的地方吃面条,恭祝大家长寿;有的吃年糕,寓意“年年高”;还有的地方吃鱼,但不能把鱼吃光,寓意“年年有余”等。不论吃什么,其含义无外乎祈求来年的生活幸福安康。守岁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古人将其看得很重,因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所以,除夕的夜晚人们全家团聚,通宵不眠。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大家纷纷燃放爆竹烟花,辞旧迎新。拜年年初一早上,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衣服去拜年。通常,先在家中拜长辈,拜主人,年初二、初三、初四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些“压岁钱”。现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多搞新年团拜活动,领导和员工互致新春祝福。(2)元宵节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花灯节。因其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与春节相连,因此备受人们重视。观花灯正月十五之夜,城镇街市上到处火树银花,彩灯耀眼,人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灯和焰火,还有的用许多灯扎成灯树,悬挂着制作精美的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闹社火闹社火就是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观赏扭秧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击太平鼓等娱乐表演。这些活动增添节目的欢乐气氛,已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吃元宵元宵节家家吃元宵、吃饺子、吃年糕,祝福合家团圆,年年登高。(3)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左右。这里,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转暖,万物萌发,让人感到格外清新明快,故曰“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是古老的寒食节祭扫祖墓活动的继续。自古以来,国人死后一般都是土葬,做有坟墓,在墓前植树以示保护。并以此作为标志。经过一年的风风雨雨,坟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树木凋零,后人便每至清明带上食物供奉故人,并整修坟墓四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扫墓之俗。我国自解放后,每逢清明节,人们除了祭祖外,还组织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踏青踏青即春游。清明节前后,人们陪伴出外春游,领略春天生机盎然的大好景色。插柳戴花清明节前后,人们扫墓或踏青归来,常采野花簪发或折柳栽插,表示自己祈求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愿望。民间谚语中就有“戴个麦,活一百;戴个花,活百人;插根柳,活百亿”的说法。(4)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五月五日这天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因而端午节便和纪念屈原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吃粽子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怕蛟龙吞食屈原,便一边造龙舟四处打捞,一边把粽子投进水里,希望水中的蛟龙和鱼吃粽子,不去伤害屈原遗体。这一风俗沿袭至今,每逢端午,人们便包粽子,吃粽子。在我国南方,人们还挑选年轻力壮的青年参加赛龙舟活动,使得传统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和健康。驱五毒农历五月,天气转暖,“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为驱五毒,人们在这一天里,大人喝雄黄酒,在门窗上插艾子,以净化空气,并将雄黄酒抹在小孩的耳、鼻或前额处以杀菌解毒。(5)中秋节赏月中秋节即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值秋分前后,昼夜一样长,加之秋高气爽,故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惯。由于中秋正值秋收的季节,明亮的圆月又象征团圆,人们便赋予它吉祥、美好的含义,合家团圆,饮酒赏月,吟诗作画,共度佳节。吃月饼中秋节,人们赏月的同时,还要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合家团聚和欢乐,所以,月饼也被称作“团圆饼”。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味之美,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可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演变至今,重阳节成为登高、敬老、赏菊的节日。登高“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相传东汉时期有一名士叫桓景,一天有人告诉他,九月九日这天家中有难,并告之以避难的方法。重阳这天,桓景便携全家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邪。后来,重阳登高就逐步演变成一种民间节日。赏菊九九时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文人墨客把酒吟诗,百姓结伴出游,赏菊饮酒,消烦解毒,深受人们喜爱。敬老新中国成立以来,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敬老这一新的含义。这一天,社会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对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慰问,子孙们与老人共度节日,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八、少数民族风俗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礼俗。延伸阅读 礼仪故事: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附:石南小学德育工作制度学校以“科学育人”为理念,以“做有素养的人,建有道德的集体”为人文文化建设目标,使师生“拥有荷之美,享受和之贵”。深化“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以礼仪规范、常规养成教育为重点,塑造学生高雅的言行举止以及高尚的品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年级段重点培养目标:低年级(一、二年级):行为规范培养,初步养成习惯。中年级(三、四年级):实践能力培养。高年级(五、六年级):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及综合素质提升。二、基本原则:(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方法,寓教于乐,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坚持知行统一。在教育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3)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二、管理措施:(1)年级组根据学校制定的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及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行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包括哪个时间段重点培养哪些习惯、能力)、措施及相关活动。(2)各年级组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出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3)各班根据年级组的培养计划制定班级培养计划、措施及相关活动。年级目标一致,每个班针对各班的情况制定活动计划。(4)班主任要将班级培养计划与任课教师沟通,取得任课教师的配合,形成合力。任课教师针对年级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5)学校根据各年段的培养目标以不同形式对各年级学生习惯及能力的形成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