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2226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京教师考编公共知识内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l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转变课程功能: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实施方式: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方法:改善评价考试制度【新的评价改革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理念上更注重期望和激励】课程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l 新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l 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结果性,表现性和程序性目标l 综合实践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l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l 新课程标准的时代意义: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以往学生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实践的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l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形成了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l 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l 新课标的特点:书上P2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设计思想和处理方式上的根本区别】着眼于“学科”还是“课程”?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在课程设计上、内容标准的设计上、课程实施建议方面)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约束”?l 目标陈述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l 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P27l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l 探究性学习方式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l 教学过程内容包括:P27l 新课改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l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内容: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鼓励创新。教师专业素养:课程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特征。教学结果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我们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与方法(4)教师专业素养(5)教学结果。l 从哪些方面把握学习评价的内涵?l 就如何实现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提出建议: l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课程的开发者、作为研究者l 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吵闹?作为老师,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基本态度: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容纳孩子的不同个性。动作和语言是孩子情感的伴随物,激烈的讨论可以让他们表达内心的喜悦、愤怒、沮丧。常规做法:不追求绝对安静,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权力结构转变。第二部分:教育学l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大教学论、班级制度l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育科学化l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陶行知l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拟定的教育著作、我国科学教育学的代表l 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创造能力、选择螺旋式课程l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迁移l 教师的专业化:学科专业化、教育学理论专业化、职业道德专业化l 我国的学制:学前、初等、中等、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成人、师范教育;主体是“六三三四制”。学制改革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l 教育与社会l 教育与文化l 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格赛尔的爬梯实验“最佳教育期”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个体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l 教育目标:布鲁姆将其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l 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制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l 社会本位论: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l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10.31通过,1994.1.1实施。教师的信念、德性、职责与角色l 学生的本质属性:具有多样性的、完整性的、能动性的、创造性的、成长中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l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和谐;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l 如何面对现实的师生冲突关系?首先,建立积极的冲突观其次,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最后,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解决师生冲突:美国行为科学家托马斯“冲突管理二维模式”即回避策略、强制策略、克制策略、合作策略、妥协策略。l 当前师生关系的异化 l 随着时间的推移,融洽的师生关系因社会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异,异化为金钱关系,等级关系,庸俗关系。l 当前师生关系的复杂化 l 考点提示:l 凡考虑师生关系复杂化的问题时要综合三点要素:l 一社会关系网的复杂化l 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l 三学生自身需求的复杂化问题一:学生向你借钱,你如何应对? 问题二:某同学就是不愿意和你交流沟通,你如何应对?春秋: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战国: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唐代: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l “写检讨书”案例:l “宣誓”案例,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l 艺术地处理师生关系l 了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前提。任何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l 沟通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手段。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注重培养情感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尊重,教师对学生以诚相待,沟通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沟通可以采用表白的方式,单向的自我表白,是主动的第一步,此外谈心也必不可少,让学生将心理所想说出来,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最后是走访,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需要第三方(同学、家长)的介入。l 宽容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法宝。教师对学生错误缺点要有宽容豁达的胸襟,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学生,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诚意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督促其改正。我们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犯错了,怎么办?教师对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法承认自己的错误。l 学会换位思考,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完美;l 学会冷静思考,师生关系就不容易陷于矛盾之中;l 学会缓冲迂回,师生关系就可避免裂痕的出现;l 学会理性妥协,师生双方就可处理好彼此的分歧;l 学会依法和谐,师生双方就容易平等融洽相处。l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一)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l 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应遵循尊重、民主、欣赏、法制的原则。尊重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l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素。l 欣赏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l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二)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1、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l 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具体实践)1、热爱学生2.信任学生3、给学生以尊重4、让学生成为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师生可以及时交流、沟通、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6、提高自身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7.认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8.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9.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已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10.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l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发现学习”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赞可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l 课程改革与学制改革区别:l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杰克逊提出【例如学校中的团体生活、报偿体系和权威结构等特征】、追溯到杜威的“附带学习”。显性课程:学校各类学科以及活动。l 作业检查与批改:作业内容符合大纲和教科书要求、难易适度、规定时间、检查批改作业、作业形式多样。l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 异军突起的文理科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教学法】 讨论法 练习法 读书倡导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 现象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当代教学方法的新发展:自学辅导新发展、集体性教学l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优越性与局限性 P124l 结合实践谈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l 如何安排好每一天的教学工作?l 四人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促的关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能够较为准确的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小组设小组长,组内角色定时轮换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德育l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法。l 德育模式 1.认知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l 2.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l 几种德育新模式:(1)主体性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 (2)活动德育模式 -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 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学会关心”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l 在对待后进生的挽救上,要充分利用德育的感化教育,运用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因材施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循序渐进孔子提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英国洛克提出自然后果的原则,法国卢梭提出的爱的原则,德国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美国杜威提出的社会化原则。l 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班级活动的设计:活动资源、主题、标题、形式等等班主任心理辅导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具体任务:l 你刚做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在一次考试中发现该班作弊现象严重,考风差,请问你作为班主任应采取什么措施?l 教师关于表扬与批评的认识。l 你对当前超前教育的现象的看法。普通心理学l 心理现象:l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l 心理学流派和研究取向:19c末20c初,标志:1879年冯特建造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学l 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l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意识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心理学l 人物:詹姆斯l 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心理学(05考点)l 人物:华生;斯金纳l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l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人类行为模型:刺激S反应R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四)完形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l 人物:韦特海默;柯勒l 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精神动力学派l 人物:弗洛伊德l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研究(2007年考点)认知心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代表: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思维发展的规律。皮亚杰重视智力问题、注意分析智力发展的结构,这是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截然不同的。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05考点)l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l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l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l 1 强调人的责任。l 2强调此时此地,l 3 强调人的成长。l 4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l 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l 感觉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联觉(通感):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l 知觉: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真动和似动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l 感知规律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 实物直观: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 2 模象直观: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如图片,图表,幻灯片,模型等 3 言语直观: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和对语意 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l 注意:l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l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不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环境方面,有利于学生注意集中,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2 教学方法上防止死板单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学习活动是很紧张、艰巨和枯燥2 明确目的和任务3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4 教师的正确组织,严格要求学生(三)正确运用不随意和随意注意相互交换规律组织教学1 只注意不随意导致错误方向;只注意随意会失去吸引力2 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3 必要的工作速度4 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l 注意的品质特征(一)注意的广度(范围)o 含义:指人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o 影响因素o (1)与知识经验有关o (2)与主体的活动任务有关(二)注意的稳定性o 指注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o 注意的起伏, o 注意的分散(分心)l 记忆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存储、提取【识记、保持、再现】l 遗忘l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l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l 遗忘的原因:干扰说、衰退说、压抑说、提取失败l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l 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取“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l 思维:l 思维的特性:1 间接性 :如: 生物化石 医生根据体温、血压、血液、尿夜、心电图、脑电图诊断 气象预报 教师根据行为表现判断心理世界2概括性 :1)如:“树”,“人”反例:“白马非马”,“公孙龙非人”2)如:月晕刮风 月晕而风 地潮下雨 石出润而雨 鸟叫了,天亮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l 思维的类型1 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分为:(1)直觉动作思维(操作思维、实践思维): 如:3岁幼儿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 聋哑人的手势(2)具体形象思维:如:一个人选择路径时的思维:作家,画家等的文艺制作 (3) 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又叫逻辑思维。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为:(1)分析思维(逻辑)(2)直觉思维(非逻辑)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1)集中思维 (2)发散思维4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再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l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1 分析和综合【最基本】2 比较3 抽象和概括4 系统化和具体化l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l 问题解决的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假设问题、检验问题l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 人的知觉特点2 定势与功能固着【卢钦斯量水实验】3 个体的经验水平4 情绪和动机5 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 l 创造性:l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l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2 培养发散式和集中式思维3 发展创造性想象力4 鼓励学生参加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l 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2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l 情绪与情感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l 压力、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和健康情绪的培养1. 自我调节与控制:首先,要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其次,在意识到自己不良情绪的基础上,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再次,人们应该合理宣泄负面情绪。2. 健康情绪的培养:【问答题】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l 动机斗争的形式分为四种:1 双趋冲突2 双避冲突3 趋避冲突4 多重趋避冲突l 意志品质的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l确立崇高理想2 加强目的性教育,确立科学世界观3 从小事坐起,在困难中磨练意志4 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l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u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u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u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说明: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l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四)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六)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v 主要观点: 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l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发动行为的作用。【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赏而勤奋工作,为了摆脱孤独而结交朋友】指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者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维持和调整功能l 动机归因理论:学生对学习任务成败的归因将影响学生今后对成功的预期和努力程度,同时也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动机模式: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消极的动机模式:能力是固定不变的l 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和罗特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及外界环境等。三维度与六因素的结合。 l 奥苏伯尔的动机理论: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求得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l 作为一名老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l 在学生犯错或反复犯错时,有些教师就会让他们写“保证书”,请你谈谈对这种做法的认识。l 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分为:n 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智力)n 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2. 根据能力的功能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 按照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4. 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n 液态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n 晶态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n 发展:液态能力20以后达到高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晶态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n 关系:晶态能力依赖于液态能力,然而液态能力高者居于贫乏的智力环境中,晶态能力的发展将是低下的。l 智力理论及智力测验 o (1)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n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n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n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o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n 离差智商的根据: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n 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Z(XX)/SD)n 离差智商的缺点: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始终不变。l 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2008年考点)o 遗传o 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o 实践活动的影响o 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l 智力理论: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n 观点: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3.三元理论(斯腾伯格):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l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略了社会实践2 单纯依靠纸笔的标准化考试区分儿童智力高低是片面的3 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4 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同样是高智商的标志l 气质类型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外向;胆汁质: 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外向;粘液质: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庄重,坚韧,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内向;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事物,内向。l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l 巴甫洛夫指出,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结合,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 强型、平衡、灵活多血质 强型、平衡、不灵活黏液质 强型、不平衡胆汁质 弱型抑郁质l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指影响人的活动的情绪倾向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l 学生易产生的心理状态:1、儿童多动综合征行为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2、学习困难综合症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者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患者焦虑性人格的一些表现,如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等,往往在其父母身上也可以找到。家庭或学校教育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等不适合儿童自身发展水平的教育措施,也容易加剧儿童的焦虑反应。4、儿童厌学症5、儿童强迫行为l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l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种象征性强化物,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暂时隔离法 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后,我们将他立即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时器响了以后方可离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l 行为治疗基本理论:l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l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l 社会学习理论:模仿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 (3)肯定性训练 (2)系统脱敏法 l 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2006年考点)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倩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决定人的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态度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反应。教育心理学l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l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开端。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斯金纳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计算机辅助教学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理论的介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布鲁纳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1 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2 反思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3 合作性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人类资源,将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思维相结合。4 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在教育中凡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建立某种反应的联结的同时呈现反应所得到的结果都属于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凡是教师并不是事先说明做某事之后会得到什么结果,而是学生做了某事之后再施加强化措施,这种做法就是形成学生的操作条件反射l 尝试错误学习模式对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借鉴意义:1 强调在“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2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阻止消极后果。3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在学习结束后不时的进行练习4分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l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Jonassen)l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应该是协商的而不是强加的 任务和内容分析不应过多集中于预先规定一条单一点最好的学习路线 奥苏伯尔:影响学习迁移的 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少关心预先设定的教学策略 学习的评估应该更少参照 l 维纳的三维归因学说学生的归因研究表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和心境是学生常用来解释学习成败的主要原因。从大量的资料分析得知,儿童(也包括成人)通常都有一个自我保护系统。他们一般把成功归因于内因(努力、能力),把失败归因于外因(任务难度、运气不好)。教师的归因教师倾向于与学生共享考试成功的荣誉,但把失败的责任归因于外部(非教师)的原因。这虽然可以用自我保护机制来解释,但它不是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教师情感与学生的归因一系列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归因。学生测验成绩不良,老师生气,这意味着教师相信学生未做充分努力。同样,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成绩表示同情,意味着他相信学生缺乏能力。教师把学生失败归因于学生缺乏努力且表示愤怒,会造成学生内疚感。这种内疚感常常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力量。把失败归因于低能并表示同情,会造成羞愧感,而羞愧感不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力量,反而会导致学生退缩、回避。l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l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作了提炼。他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l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启示: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注意需要的层次性。l 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2009年考点)1、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有爱和归属感;(3)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学生既能胜任但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对学生有一定实际意义的。2、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3)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3、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1)及时提供反馈信息(2)适当使用表扬和批评(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4)改革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l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l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主要特征:守恒、多维性、可逆性、动态性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能够根据假设进行演绎推理,并能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原理和规律。l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区分了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二是在更有能力个体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他人帮助指导下能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 l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意义: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应该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改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该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l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一)教学要适应认知发展水平(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l 网络媒体的影响(2009年考点)(一)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四)网络的消极影响l 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l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认知策略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l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三种基本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1) 辨别技能的形成(2) 概念学习(3) 规则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这是上位学习的一种形式,也称发现学习。其教学方法简称例规法。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这是下位学习的一种形式,也称接受学习。其教学方法简称规-例法。l 练习规律 开始提高得比较快,经过一段时间后提高的速度减慢,到一定时候甚至没有提高,在一定的水平上徘徊,称为“高原现象”。突破高原现象后又有一定的提升。达到熟练之后就难以忘记v 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v 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所以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与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安德森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心智技能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包括三个特征,即着手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和把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这种操作具有目标指向性、系列性、认知性的特点。比如证明一道几何题,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是问题的初始状态,需要证明的结果是目标状态,中间的一系列证明过程就是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认知操作。l 态度构成有三个成分:l 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信念)。l 情感成分是核心或调节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情感)。l 行为倾向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或(意向)。 个体的态度是这三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l 一、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自我中心阶段 (二) 权威阶段 (三) 可逆性阶段 (四) 公正阶段二、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两难故事)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四)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意义l 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认同内化l 态度和品德形成(学习)的条件1 榜样人物及其行为结果;2 强化和惩罚;(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3 个人的信念l 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说服 建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 给与恰当的奖励和惩罚l 补充: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二)开展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三)进行专门训练有效的教学策略:1 每天进行回顾2 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3 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4 布置家庭作业5 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四)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经验反思成长l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会带来所期待对象的戏剧性的变化 对教师的启示: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建立起积极的期待。第二,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不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教师期待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的等众多的心理因素。l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一)教师的领导风格(二)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三)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凝聚力(四)对教师的期望l 课堂气氛教学过程的软环境,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1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纵型。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1)接受(2)反馈(3)输入(4)输出3 教师的情绪状态l 问题行为的类型: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行为进行了分类1 扰乱性的问题行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2 心理问题行为:退缩、神经过敏3 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l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1 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2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积极关注、尊重、真诚、同感。通过行为改变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l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2011考点)1 吸引与排斥:影响主要因素: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2 合作与竞争l 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l 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分类1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个是在教学过程中,后者在教学活动结束后2 常模参照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前者是指以学生所在团体平均成绩为参考标准,后者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知识能力3 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l 教学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1.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评价也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2.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3.对于情感和道德行为表现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测验前的计划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下考试计划与细目表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l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1 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2 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所能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3 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和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l 教学评价的功能:1. 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 是学校鉴别学生成就和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 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 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教案设计:l 教学目标:布卢姆将全部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这3个领域v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6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v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具体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v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 模仿 操作 准确 连贯 习惯化组织教学过程一 教学事项(一)引起学生注意(二)提示教学目标(三)唤起先前经验(四)呈现教学内容(五)提供学习指导(六)展现学习行为(七)适时给予反馈(八)评定学习结果(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二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三 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性质,教学媒体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四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领域原则,一是按功能安排。四 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一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 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 呈现新材料3 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 提供反馈和纠正 5 提供独立的练习 6 每周或每月的练习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一)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发现教学经过四个阶段:1 创设问题情境2 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 在理论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 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和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二)情境教学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三)合作学习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具备五个特征:1 分工合作2 密切配合3 各自尽力4 社会互动5 团体历程三 个别化教学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包括四个环节:1 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习水平或学习不足2 提供师生或师资对应关系3 引入有序的有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 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经典的个别化教学的模式:1 程序教学2 计算机辅助教学3 掌握学习由布卢姆提出,基本理念是在: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