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80893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背影》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背影》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影教学解读龙海市长边中学 蔡爱华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普通人。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琐事,表现“爱”的主题,诉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对于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关爱。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美的情操。我之所以选择朱自清的背影,源于龙应台的目送,我很喜欢其中的这段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读到这段话,心里滋味杂陈,都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众所周知,朱自清因经济及家庭琐屑与父亲不和,从1921年朱自清到外地任教,并接出妻儿到1925年收到父亲的来信,四年间,朱自清于1922年和1923年的暑假皆主动回家,想缓解和父亲的关系,怎奈父亲是个封建意识极强的家长,在自己的父权权威受到轻视时,很难放下架子来与儿子修好,结果两次都以朱自清的悻悻离家结束。父子关系没有得到缓和。自此,就如文中所言,“我们父子不相见已经两年了。”“不相见”不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相见,而是因为各自的主观心理不愿见,自此,时空的距离因为情感的排斥而变得遥不可及。但此时朱自清显然并没有读懂父亲,父亲有威严专制的一面,也有慈爱柔情的一面,虽然为维护父亲的权威,他没有接受儿子的主动修好,但是身为父亲,却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儿子,随着垂垂老矣,大限将至,对儿子的挂念被时空过滤后变得更纯粹了。“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读着父亲的来信,含蓄的文字背后透露出一个受病痛折磨的晚年老人对儿子的期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普天下孝子最大的遗憾,我们可以想象,读着父亲这样的信,瞬间出现在朱自清脑海里的也必定是这句话。背影的叙述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二十岁的我和父亲,一个是现在的我和父亲。二十岁的我虽然已经成年,但仍然脆弱,面对家庭变故,是父亲安慰我,父亲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支撑着家庭,庇护着我,而我却对父亲的种种照顾不屑一顾,甚至暗笑他的迂,和所有欲挣脱父母的羽翼,想要自由展翅的孩子一样,我们的学生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这只能是年少气盛孩子共同会犯的错误,他们也仍然容易被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特写让“我”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感动不等于理解;现在已是为人父的我,收到了两年不见的父亲写来的信,回想二十岁时的种种,作者用了“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这样的话来揶揄嘲讽自己,后悔惭愧之情跃然纸上,透过朦胧的泪眼,朱自清见到了一个孤独、寂寞、忧伤的背影,此时泪眼中的情感复杂,不是愧疚一个词所能概括的。从二十到二十八,我们见证了父子情感的变化,也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还看到一段有矛盾,有和解,有抗拒,有理解的普通人的父子情,每个人都能从背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这就是背影成为经典的原因吧。总之,人们歌颂父亲一般采用正面来写父亲如山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宕开一笔去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特别是浓墨重彩写了父亲的背影。正是这样一个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成了本文的焦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文章无论记人、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平实,在平实之中蕴含着极为深挚的情感,可谓“真情真感真文”。二、学生分析: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在现实生活中,能读懂“无字之书”,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学生确实不多。特别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零零后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6个大人宠溺一个小孩。孩子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哪怕是孩子想要天上的月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会抓来萤火虫充个数。他们哪懂得父辈们的艰辛,珍惜父辈们的爱。更别说对在苦海里泡大的的朱自清所描绘的慈父形象的理解。大家还记不记得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一集,林永健的儿子说林永健:你是魔鬼吗?这就反应出中国相当大部分孩子是不懂父爱的,明星家庭也不除外。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学会把握和领悟人性美,最终学以致用,有较大的难度。因而我觉得给这些不懂父爱的学生们上一堂他们最应该补的“父情”课,十分有必要。从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三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挚情。(2)、学习从独特的角度刻画人物方法,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的特点。(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四、课前准备: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去查阅有关朱自清及相关资料。在了解朱自清及其代表作的基础上,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感悟父爱如山;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来学会以我笔写我心,刻画好自己的父亲。查阅有关父爱的经典佳作,如将老舍之子舒乙的父子情、E.bonbeck的父亲的爱等作品,在阅读“相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美文后,做好好词好句摘抄,为写作我的父亲作充分的准备。五、教学思路:我采取了: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合作探究,精心赏析;拓展阅读,动手习作”三个步骤入手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文章不是无情物。这样一篇人人称道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感念父亲及对自己过去不理解父爱而今懊悔不已的真挚浓厚的感情。这样的写作过程,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有感而发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尽可能挖掘、捕捉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动情瞬间,然后描绘下来。六、教学手段:(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内容,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2)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3)拓展延伸法:通过经典片断“父亲买橘”赏析,应用到写作上: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突出最动情的瞬间进行刻画!(4)对比阅读法:同一题材的对比阅读,感受父爱的主题,领略不同的表现手法。如与舒乙父子情进行对比阅读。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背影、配乐朗读、父亲买橘经典片段视频,歌曲刘和刚的父亲,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到的有关父爱的文章。总之,希望通过这一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懂得父爱,珍惜亲情;能够从林大竣式的“你是魔鬼吗”,转变成刘诺一式的“80秒”的爱。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