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坚持性.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0228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幼儿的坚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培养幼儿的坚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培养幼儿的坚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现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中途而废。于是我们在科技活动中要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例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方形的轮子,使他们制作的车子走不了;在探索电珠通电原理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过期的电池,使他们的房子通不了电等,然后在他们要放弃实验的时候教育他们是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半途而废,则使他学不会,再鼓励帮助幼儿想办法坚持把实验做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另外,通过长期系统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事物的生长过程,发现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坚持性。例如,让幼儿种植葱、花生,饲养金鱼等,幼儿通过定期的观察,将观察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在自己的观察记录本里,这样不但使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坚持性谈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还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要使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行为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能力强的聪明的孩子面对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地放弃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平时自信好强的幼儿在尝试失败后失声痛哭,甚至迁怒于一起活动的同伴,或是活动的材料等等,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成功者,相反,一个具有稳定而持久的情绪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的普通人却能够成为成功者。所以科学启蒙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取决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教师的鼓励帮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安排多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操作实验活动例如:认识物体的浮沉,在活动一开始,就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在水中玩,看什么东西会浮上来,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从而激发幼儿从事活动的兴趣;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再鼓励幼儿想办法使浮的东西沉下去,沉的东西浮上来,进一步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必要时,教师再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幼儿因获得成功而积极性更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现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中途而废。于是我们在科技活动中要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例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方形的轮子,使他们制作的车子走不了;在探索电珠通电原理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过期的电池,使他们的房子通不了电等,然后在他们要放弃实验的时候教育他们是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半途而废,则使他学不会,再鼓励帮助幼儿想办法坚持把实验做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另外,通过长期系统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事物的生长过程,发现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坚持性。例如,让幼儿种植葱、花生,饲养金鱼等,幼儿通过定期的观察,将观察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在自己的观察记录本里,这样不但使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坚持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性。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科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操作、共同探索来完成,这就需要在活动中学习交流的方式,合作的方法。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需要合作的机会。例:科技活动“会移动的物体”中,可让幼儿合作移动较重的物体;“声音的传播”中让幼儿一个对着纸棍的一头轻轻说话,另一个在空心纸棍的另一头听声音,从而体验到合作的成功。幼儿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集体的要求。 4、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我们知道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超越活动,孩子在完成活动的同时也达到了超越的目的。例如:“运沙”活动,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用桶运的方法后,鼓励幼儿通过实践得到更多的方法:用袋装、用盒装、用杯子装入等,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否定了费时费力的方法,有的幼儿提出远距离运沙可用车运载等方法,这已远远超越了“运沙”这一活动简单的目标。所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允许幼儿决定操作的步骤方法;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支持他们的创造,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精神,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二、 注意创设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 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科学知识,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1、创设科学实验室 科学实验室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活动,学科技的重要阵地。为幼儿创设科学实验室,提供让幼儿探索的材料,其意义往往远甚于向幼儿提供知识,因此,幼儿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科学实验室。实验室里可为幼儿创设多个实验区域。如:动植物标本区、电磁区、玩水区、力区等,使幼儿能自由进入区域参与操作实验活动,提高活动积极性,同时减低各实验活动的互相干扰。其次,要在各区域提供丰富的操作实验材料。由于实验室是为全园幼儿而设,所提供的材料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因此幼儿园除购置如指南针、温度计、体标本、动物标本等材料外,还需提供大量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自制材料。如不倒翁、有趣的动物平衡器、磁吸玩具青蛙跳、会跳舞的小兔等来满足幼儿参加实验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要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以利于幼儿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例如:为幼儿提供纸盒、瓶盖等,让幼儿制造自己喜欢的汽车,制作好以后与同伴推着玩,初步探索圆轮子滚动快,而方形的轮子难于滚动等原理。 2、创设良好的活动室环境 活动室是幼儿一天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活动室中为幼儿创设具有科学氛围的环境,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参与科学探索的兴趣,也为科学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可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自然角及科学角,然后根据季节变化和每周的正规性科学活动等,不断更新、充实自然角、科学角。例如:结合春季主题活动,在自然角种植葱、花生,用各种水果做“水果娃娃”等,结合“认识镜子”活动,在科学角放置各种镜子让幼儿做“镜子游戏”等,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还须注重让幼儿共同参与布置,如“家用电器”,教师可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类家用电器的图片及微型小家电等布置在科学角,供幼儿观看及动手操作。 此外,幼儿园还需注意多种植树林、栽培花卉、开辟菜园、设置饲养角、建水池、沙池、设“生态水区”等,创设大量的其它科技环境,让幼儿在玩耍中再发现、再认知、再创造,不断获取粗浅的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社会自然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中可以被科学教育所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可为幼儿提供学科学的机会,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使幼儿学习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利用社会自然资源还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融于社会和大自然之中。例如:向幼儿进行现代科技教育时可以带幼儿参观高新技术开发单位;认识风等自然现象,带幼儿到户外或邻近的山上去感知;认识水可组织幼儿实地参观自来水厂,观看水是怎样从较远的地方引入自来水厂,又经消毒、过滤再送到千家万户的过程,使幼儿认识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付出汗水,具体感知了现代科技的作用、科技工作者的伟大、懂得了节约用水的道理。然后带幼儿参观被污染的河水的情况,让幼儿知道河水污染给人们生活及动植物带来的危害等。 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如能走出课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则能更有效地完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任务。 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教育能弥补正规性、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不足,渗透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思想。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小班科学教育的探索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它能唤起儿童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儿童获得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天然的场所;社区资源是一本精彩的书籍,一幅美妙的画卷,社区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科学教育需要孩子们在社会、自然中自由探究和主动发现,因此本学期我们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小班科学教育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一些的成效。一、走向社区大自然,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大自然蕴涵着无穷的神奇与奥秘,让孩子直接在社区这个浓缩的大自然中观察、出没、聆听和品味。泥沙、水、雪这些大自然中的不定形玩具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各种新奇的玩具,可谓百玩不厌,而园外的树林、沙地、土丘等社区环境中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在玩中孩子获得了对这些自然物的感性认识,并随情随景对孩子进行一些科学教育,培养了孩子的探究精神。太仓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四季分明,人杰地灵,蕴含着无穷的自然教育资源。但是小班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需要教师引导其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因此在春天,我们带孩子观赏柳枝发芽、小蝌蚪找妈妈、迎春花开放;夏天的梅雨季节,带孩子们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听听雨的声音,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在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组织孩子到附近的植物园捡树叶,在观察发现、讲述交流、操作表达中边玩边探索。玩可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使幼儿从“树”这一自然物中发现秋天的特征,引发他们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关注。冬天带孩子感知气温的不同和风的凛冽。当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了,观察力越来越敏锐,越来越会动脑筋去关注自然事物的变化,更提高其动手思考的探究能力。二、在社区小社会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幼儿科学教育需要孩子们在社会、自然中自由探究和主动发现,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和自由的,应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孩子们反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因而社区自然资源和教育基地就成了幼儿科学教育一种重要的补充。1、结合本土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社区的自然科学资源。太仓是个美丽的水乡城市,有着独特的本土文化。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心理学研究证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如带孩子观赏元朝时期的三座桥:皋桥、州桥、周泾桥,请幼儿用眼睛看一看桥的外形,用手摸一摸桥上的花纹,在桥上走一走,感受历史的变迁。2、结合幼儿生活,带孩子走向社区社会,通过社区中的一些事物,向孩子展示世界的奇妙。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如结合主题活动我长大了,带孩子到爱婴房参观。爱婴房位于市中心,离我们幼儿园很近,是一家专营婴儿用品的连锁店。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直观地了解自己长大了。并且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的情况下,让孩子试穿婴儿服饰,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这种有趣的尝试是幼儿最喜欢的,通过操作也非常直观形象地让幼儿发现自己头、四肢、身体的长大。这样的活动,无疑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再如活动参观糖果店、逛汽车城、好吃的水果色拉等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这些汽车城、糖果店等都在我们幼儿园附近,幼儿想要了解和知道这些东西,直接实地参观就可,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从中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保持永久的对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结合节日。小朋友是最喜欢过节的,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快快乐乐过节说起,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带孩子来到了“伊梦园”鲜花店,让孩子认识了康乃馨、百合、玫瑰等鲜花,又让孩子为妈妈买上一朵表示对妈妈节日的祝贺,孩子们置身于花的海洋里,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为妈妈买花表达对妈妈的一份祝福,又增进了亲子之情。三、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科学教育服务家长都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所在的工作场所,是幼儿开展科学教育的真切的参观场所。通过活动,增强家长们对科学的认识,提高了家长们参与幼儿科学教育的积极性。 1、向家长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的关键在于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会、问卷、家园橱窗宣传等方式向家长们介绍了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和要求,使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进行与主题内容有关的观察、参观、资料(图书、录像等)的收集等,幼儿也可从家长那儿获得丰富的经验。例如,在糖果的主题探索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做糖块的实验,并让家长记录过程;在水果的主题中,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水果资料、制作水果娃娃。家长们说,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们自己。 2、借助家长的特长与职业资源配合科学教育。我们先通过主题资源问卷、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了家长的工作特长。我园是太仓唯一的一所省示范实验幼儿园,因而具有较为丰富的家长资源,总体来说,家长层次较高,学历较高,从事的职业较为理想,对学前教育较为重视和支持。我们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将孩子的家长请到幼儿园来为孩子讲课,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如请蒋钰洋的医生爸爸给孩子们讲解了皮肤的构造,以及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卫生知识;张云怡的英语教师妈妈为幼儿组织了一次好吃的水果色拉活动;家长的课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孩子们兴趣倍增,学得认真,学得投入,同时,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也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为幼儿提供了多个与主题相关的参观场地。如吴波宇妈妈是鸿鑫汽贸的销售员,对汽车知识了解颇多,而且鸿鑫汽贸是我市规模较大的汽车城,里面品种繁多,我们想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并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这个提议得到了吴波宇妈妈的大力支持,很快联系了两辆汽车,把幼儿接到汽车城参观。通过看汽车、摸汽车、坐汽车,孩子们对汽车有了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而且吴波宇妈妈还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深刻感受到: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利用汽车城这个社区大环境为把幼儿的学习空间扩展到社区,让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又发挥了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这样的活动,对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然的关注以及培养他们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在飞速地发展,作为21世纪的现代儿童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社会生活环境日益复杂,而有效地利用社会和生活的大环境作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已成为必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儿童的学习已经走出以往的狭小的范畴,开始成为贯穿一生的命题。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正开始从表层、短近向深层、长远进行变革。为了幼儿一生的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科学教育应重视“幼儿乐学和合学”这种大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调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为三条:1、有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愿意自己动手探究问题;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在幼儿科学教学目标的构成和内涵上,我们强调情感态度优先考虑,探险求知识过程的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的多少更重要。与以往的常识教育的目标不同,情感态度如今被认为是首要的目标,幼儿有了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态度,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更要强调幼儿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态度。教师判断幼儿的对错已成习惯,但却很注重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幼儿关注的往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接纳他人的观点,看到他的探究和发现的价值,也是幼儿通过科学教育所应获得的情感态度。幼儿科学教育不应该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应该是只加一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应面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及其关系的经验和过程。注重探索和发现的科学精神和意识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梦盈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10-14 19:32:42 新纲要明确指出了:“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这种新境界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的科学精神和意识;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学习。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我在课题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的科学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一、注重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例如:在带幼儿散步时,一位幼儿问:“老师,天都亮了,月亮姐姐怎么还没下班呢?”针对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便为幼儿上了一节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科学探索课。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并获得了多方面的学习经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指出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目的。从上面可以看出,教师在拟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摆脱过去的课程设计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二、 开展科学的活动方式:操作、尝试与探索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教室布置为各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种类充分、合适的教玩具及操作材料。例如:制作风筝,我为幼儿提供了纸、布、塑料管、竹子、线等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能充分的活动。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和发现,正是在教师意图蕴藏与教室环境及活动区材料中,让幼儿在刻意设计而又井然有序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是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三、 在科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表达中,注重幼儿的交流与分享在科学与美术的整合教育活动中,幼儿由许多次操作的机会,也有许多的作品和成果。这就要求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场所和机会。如纲要.所说:“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例如在“风筝制作”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材料,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幼儿也做出了富有想象的作品,给幼儿提供交流的方式:一是自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在开放的形式下进行的,有足够的交流空间;二是自由的放飞自己的作品的过程;幼儿在放飞自己的作品中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在与别人交流中,取长补短;也促进了幼儿的交流与欣赏的能力。体现了纲要中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交流中,幼儿的作品一旦被大家所肯定,势必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四、在环境设计中,要注意教室的布置要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良好氛围。在特定环境刺激和影响下,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欲望。因此,在课室环境布置上我着重色彩的表现,力求通过鲜艳明快的色彩变化,丰富幼儿的色彩感觉和敏感性;把废旧材料创作成一幅有魅力,又有童趣的壁画,把孩子带入艺术的天地。为了使幼儿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材料,把原来的美术区位置调整扩大,并不断充实内容和材料。如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及粉笔、油画棒、水彩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还提供各种手工制作的辅助材料。如石头、玻璃球、树叶、眼药水瓶滴色画、橡皮泥及各种纸张等。丰富的环境材料不仅引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可满足他们的要求,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激发创新的潜能。另外,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自由角,这样幼儿即能主动参与又能增进彼此的交流。布置的过程要让幼儿充分参与,可以师生共同计划、布置环境,也可以由教师规划好位置后,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五、支持和鼓励是幼儿主动性学习的前奏纲要.中还指出“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以尊重和保护。在教学中、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幼儿的发展和终生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纲要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关键词幼儿;科教;选择;定位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动态认识,使得幼儿科学教育已受到相当的重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幼儿科学教育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幼儿动手操作,它主张让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那么,在设计一次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到底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准确定位 1.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学不同于过去的常识教学,在原“常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新内容,所以内容选择的范围相当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不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它更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发现、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自由活动时,幼儿喜欢将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块块排队,其实他们对磁铁有所发现并在探索;在玩弹力球时,孩子们将它们压扁又恢复,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2.教育内容的划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划分。例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无色无味的特征、水的流动性、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等,水的基本特征就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班幼儿在学习时,水的基本特征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水的沉浮现象、水能使光发生折射等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如果把发现了解水的沉浮现象作为大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了解水与物体的沉浮关系就是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观察、评估幼儿,准备教学用具,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现象、状况以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尽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预测,确定合适的重难点内容,是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适当指导 1.让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例如在沉与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幼儿知道什么东西能沉下去、什么东西能浮上来,同时提问哪些东西在特定的条件下能沉下去又浮上来?又如在“电池”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玩玩具、装电池,幼儿知道有的电动玩具动了,可以玩了,而有的还是动不了,咦!问题出在哪?孩子们产生了疑问。幼儿产生了这些疑惑,接下来的操作过程才是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的过程。 2.让幼儿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获得正确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相当具有艺术性,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A、开放式提问; B、递进式提问; C、自由式提问。 提问刚开始难度不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整个活动中,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自由组合这几种提问方式,随机性相当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笔带过,也不能每个问题都追根究底,更不能任幼儿自由发问、偏离重点,教师要掌握好一个度。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 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应该注意三点: 1.目的性; 2.操作性; 3.思考性。 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随着“ 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技在推动一个国家走向强大和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幼儿科学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为使幼儿学科学有个良好的开端,使其长大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公民,幼儿科学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基点。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而科学素质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如遗忘或偏重于某一方面,将会偏离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基本出发点。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对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做着积极的尝试,然而仔细分析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及对问题的一些思考。一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时往往过分注重其新颖性、系统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独到与创新。其实,新鲜吸引人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有的内容虽然新鲜,但不易为幼儿接受,这样势必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笔者曾看过这样一节在中班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指纹。应该说这个内容是非常新颖的,但由于指纹细密、不易观察的特点和教师过分精确的表述,使幼儿感到生涩难懂,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又如:笔者曾组织幼儿进行过一次晨间谈话,这天恰巧出现了沙尘暴现象。笔者从早晨入园时就发现这种现象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晨谈时引导幼儿充分讨论自己亲眼看到的现象以及个人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以自然生态观点向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收效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在户外活动中,看不到幼儿摘花拔草的现象了。这种看似随意、却又有着明确目的的谈话为激发幼儿的爱心,善待生灵,关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的、熟悉的、不为他们所注意、但又能引起其兴趣的、易操作的内容。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望。当然,科学必须追求精确,但对幼儿来说,精确就是需要让幼儿初步树立科学的思想,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探求科学活动的过程,而非专业术语的精确表达。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二.活动过程中,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点在认识和运用上存在误解。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模而感到焦虑不安。在操作中的儿童亦会如此。他们用来探索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不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导”的过多,限制过死,急于求成,剥夺了幼儿思考、探索的机会,从而扼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探索活动是幼儿的一种主动活动,也有人把这种主动活动看成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教师虽然对活动内容和目的心中有数,但却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对幼儿听之任之,结果违背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根本目的。其实,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主体指导和帮助另一个未臻成熟的主体进行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这个主体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即“师生皆主体,教师要主导,学生要主动。”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和对游戏目标的说明以及实现目标方法的提示。幼儿的好奇心强,探究事物的兴趣浓厚,但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帮助教师只有发挥好主导作用,以满怀期待的心理对待每一位幼儿,延迟自己的判断,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机会去探索、发现、创造,用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下学科学,才能满足、保护、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三.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忽视偶发性科学活动。所谓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的幼儿科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准备充分,计划性、目的性强,所以往往能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这种由外界情景所导致的围绕偶然发生的事情,由幼儿自发产生的科学活动,就是所说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如: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蚯蚓吃什么,壁虎在墙上为什么掉不下来正所谓琳琅满目、俯拾即是。偶发性活动对幼儿来说所获得的经验更直接、更有趣,印象也更为深刻,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佳时机。但由于教师事先既无计划,又不提供材料,且多数是发生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有时幼儿提出的问题古怪、幼稚,但却让教师措手不及,有的教师为了“顾全面子”,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或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提问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下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幼儿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产物,在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应转变观念,正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希望其能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谈幼儿科技教育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口号的提出,幼儿科技教育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它一改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更新观念、改革教法,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幼儿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等能力,使幼儿科技教育切实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幼儿常识教学的影响,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仍然难以完全摆脱过去的局限和束缚,幼儿教师自身科技教育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幼儿教师自身的科技教育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全面落实幼儿科技教育,使全社会各阶层幼儿的科学素质都得到培养,必须抓住幼儿教师这个关键,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握幼儿科技教育与幼儿常识教学的本质区别,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找出切实的办法,解决他们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从事幼儿园师资培训的过程中,我认为幼儿教师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正确理解幼儿科技教育幼儿科技教育,是指对幼儿实施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指那些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多方面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科技启蒙,增强幼儿对科技现象和活动的兴趣;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积极体验感受,认真地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以往常识教育相比,幼儿科技教育不再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面,从而实现了科技教育观念的转变。究其原因,应归功于人们对科学与技术这两个概念的再认识。科学不再是单纯的静态的知识;科学探索这一动态的过程也成为了科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技术也不再是某种劳动技能和技巧,它更意味着创造和发明。所以,幼儿科技教育,也应该顺应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侧重于科学的探索过程,结合科学技术产品,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养成学以致用的思考方式和习惯,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二、严格区分“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名称”在幼儿科技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是指在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物质世界中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和具体知识的前提下,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建立幼儿表象水平上的概念。这种概念的掌握是初级的,是能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而仅仅让幼儿掌握科学概念或知识的名称,却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行为,它并不需要幼儿真正的理解,单靠背诵就可以达到目的了。长期以来,幼儿常识教学中,把是否会背诵概念的名称,作为检验幼儿理解概念的标准之一。诸如“热胀冷缩”、“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水的三态变化”等,当幼儿能熟练地背出这些内容时,就认为教学目的达到了。但如果变换提问的角度,比如“风是从哪儿来的?”“水烧开了,就会流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孩子千奇百怪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多数幼儿事实上并未理解概念的涵义。反思其中的原因,并非只是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把握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幼儿科技教育,应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现象,体验周围物质世界带给他们的各种感受,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受到启发。比如让幼儿观察刮风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体验刮风时有什么感觉、了解人们利用风力进行了哪些发明活动等,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以及科学的思考方式、创造意识。不能简单的要求幼儿学习、背诵那些无法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概念。三、深刻把握“操作”的内涵从活动方式来看,幼儿科技活动与传统常识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做中学和教中学。科技活动注重幼儿操作,主张幼儿做中学,即让幼儿在与事物的交互作用中,去体验、感受、学习。要实现幼儿做中学,必须具备硬件(活动设备与材料等)和软件(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两个条件,让幼儿通过外部操作(动手)与内部操作(动脑)共同完成。有的教师对待操作,往往只注重硬件的准备,对软件的把握不透彻。据调查,有73%的教师在科技教育中缺乏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不十分明确操作的目的,仿佛只要幼儿外部操作实现了,就完成了做中学的任务,丧失了操作活动的真正意义,使操作变成了检验教师某一问题是否正确的途径。从根本上来说,动手操作,只是做中学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幼儿的内部操作动脑,让幼儿通过外部操作,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科技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及时汲取新的科技信息,透彻地分析教材,根据幼儿的特点,科学地设计活动课题,抓住重点、难点、疑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具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从而开启幼儿的思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四、采取分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园科技活动不是幼儿自发、自由、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教师有组织的、正规的科学活动,它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与国外幼儿园相比,我国幼儿科技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困难是:班级人数太多。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省城镇幼儿园平均班级人数为42人(其中省会城市平均37人,地市县级幼儿园平均人数47人)。班级人数过多,直接增加了科技活动的难度。41%的教师认为幼儿科技活动太麻烦,不好组织和指导;79%的教师认为受条件制约(如设备、活动材料等),难以开展。无奈之下,有的教师干脆应付了事,几十个孩子一起上,这势必导致教师辅导不力,难以达到活动目的。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分区或分组活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把一个班级分成两组,分别由两个教师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其中一个教师组织科技活动,在第二次活动时交换幼儿。这样,既解决了材料准备太多的困难,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还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启发、讨论,增强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其不利因素是费时、费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总之,对以上四个方面具体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幼儿科技教育的特点,选取科学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形式上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强调知识的运用,主张让儿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2教育内容的探索我们在过去科学教育的内容基础上,根据幼儿园STS教育的观点,修改或重新设计了一些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了解科技产品的发展与进步。如“交通工具的进步”,“房子的变化”,“电动豆浆机”等活动。(2)学习使用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用处,发展操作技能。如“使用榨汁器”,“用刷子”,“试试小锤子”等活动。(3)了解或学习生活中简单的技术。如“吃西瓜”,“做青团”,“会变的面粉”,“面包的制作”等活动。(4)在探索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学习制作简单的科技玩具。如“做风车”,“做不倒翁”,“自制喷水壶”,“有趣的弹力玩具”等活动。如何对小班幼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汕头市儿童福利会第三幼儿园 张东莉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意味着从幼儿就应起步,这样才能为幼儿的全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本人结合纲要精神,对小班幼儿科学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科学内容的选择要生活化。 生活是整体的,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生活中往往蕴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可能。从幼儿方面看,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而多个生活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是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促进孩子学习迁移,它应该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的、感性化的、趣味化的活动。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随机扩展成科学教育的内容。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各种能力相对较弱。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结合纲要精神,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从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玩具、食物、日用品中选取,如:活动大米饭喷喷香、汽车跑得快、吃糖果、冷冷的冰、好吃的蔬菜、各种各样的蛋、游来游去的鱼、可爱的小乌龟、等。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这些汽车、糖果、蔬菜、小动物等东西对幼儿以及周围的人都有意义,幼儿想要了解和知道这些东西,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从中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保持永久的对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科学活动的开展要游戏化。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因此,小班科学活动的游戏化有助于幼儿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前提。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形成宽松的科学活动氛围。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蛋中,让幼儿与蛋宝宝做游戏,幼儿看见蛋宝宝摇摇摆摆就是站不直的可爱模样,使幼儿产生帮助蛋宝宝的站起来的动机,当幼儿使用不同材料使蛋宝宝站起来时,都兴奋的欢呼起来。 科学的启蒙教育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特征相结合的形式,最适合小班幼儿。如在小班上学期开展的科学活动水娃娃本领大中,我们打破了在桌面上用玻璃杯进行操作、探索的形式,通过具体的玩水活动,让幼儿感知水的特点和水的用途。如用大小不同的瓶子灌水、倒水;给小树苗和花浇水;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开展“糖、盐的溶解”的实验;用水去洗瓜果、洗手帕等活动,我让幼儿自由选择玩水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发现水是透明的,流动的,还发现了玩具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了解水的一般特性,知道水的用途以及水与人们的关系,萌发探索水的欲望,初步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可见,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与科学探索活动相结合,幼儿既玩得高兴,学得轻松,又启迪智慧,锻炼能力。 三、科学方法的操作要探究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所以在小班科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真正地动手操作、探索。准备的材料要满足每位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需要,才能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为满足不同特点、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可提供多变化、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引起不同水平幼儿的操作欲望,才使所有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如在吃糖果活动中,我提供几种常见的糖果,它们的包装各不相同。糖果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诱惑力是无穷的,幼儿要享受糖果的甜美就必须动手拆包装纸,由于提供的糖果包装的难易程度不同,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包装纸与包装纸互相作用,从而掌握拆包装的能力和对包装纸的作用的认识。 如在汽车跑得快科学活动,我提供不同种类的玩具汽车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又如在游来游去的鱼活动中,我提供许多小鱼,请幼儿用手捉一捉小鱼,用触觉、视觉去感知鱼的外表特征,这样幼儿的探索愿望越来越强,他们会感到的学习是快乐的。 四、科学过程要交流、合作化。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其内容要求又指出“要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小班幼儿,表达能力较弱,社会性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幼儿对自己操作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有强烈的表达意识和倾向。教师适时提供机会让幼儿表达,既能让幼儿逐渐懂得表达的意义,有能使幼儿构建科学知识和经验。 如各种各样的蛋活动中,幼儿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后,都兴奋的告诉老师、同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有的幼儿虽然不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述,但他用动作和材料来说话,表达他的发现。在可爱的小乌龟活动中,一开始小乌龟一动不动,我让幼儿交流怎样使小乌龟爬起来,幼儿想出了很多主意,当幼儿看是大家共同想出来的办法让到乌龟爬起来时,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因此,学会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且对幼儿自身社会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我觉得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善于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并引导幼儿讨论、探索、交流、分享,采用游戏化的形式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更加开放、宽松的探究环境,才能使幼儿保持永久强烈的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在小班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精神 孩子刚从小小班升上来,有时不愿自己动手去操作或去试验。那如何在小班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精神呢。让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运用多种材料,在小班科学领域中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现出探索事物,认识周围的强烈愿望。在一次次的操作、探索、尝试中,去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发现,敢于尝试的精神和对事物浓厚的兴趣。 一:从各方面的渠道搜集材料,投放材料。 在尝试实验活动中,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主要任务是多渠道的收集材料,为实验准备充足的材料。 根据实验计划及小班科学的领域活动安排,先要确定在哪个阶段所需什么样的材料,然后进行思考,这些材料在什么地方能搜集得到,能搜集多少;是教师一个人准备呢?还是需要家长的协助与帮助。确定好材料这一情况后,要想一想这些材料如何出示,才能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让幼儿一下子对这些材料着迷。在实验活动需要一面镜子中,我首先给幼儿桌上放了一面镜子,幼儿拿着镜子照照看一看。在镜子中发现了自己,于是有的幼儿挤眉、伸舌做鬼脸。有时不经意间发现镜子里有别人,于是照照别人在照照自己。根据教师指导的实验,让孩子们发现镜子可以反光,看到墙上镜子照出的“光斑”兴奋地去追、去抓。在这活动中幼儿在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