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54089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理解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3 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及其成因、影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2 通过举例说明或运用示意图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3 增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 1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三、教学过程导入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上述因果关系中,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承转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那些?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点拨 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3-2-2,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先举例土壤对其他环境要素影响的事例,然后提示、指导学生举例说明并补充、评价。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和学生一起分析。进一步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小结 地理环境是有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板书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活动参与 阅读厄尔尼诺现象(含两幅示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对当地以及全球其它地区地理环境有何影响?问题探究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三个方面的表现1、 秘鲁渔场的形成?(正常年份,由于东南信风吹拂,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水向西流动,秘鲁沿岸海区上升流强烈,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归纳 秘鲁渔场的形成反映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生物、水文、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它们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2、 厄尔尼诺现象对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影响?(反常年份,东南信风减弱,赤道表层海水由西向东倒流,秘鲁附近海区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因失去食物而饿死。与此同时,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归纳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3、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何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如赤道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少雨等。我国的气候与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关系)归纳 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再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再如长江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都对长江流域的洪灾起到了加剧作用,以此论证地理环境的第三个表现。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如下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图示洋流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生物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诱饵,形成渔场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境,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天气气候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部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板书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承转 地理环境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圈层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其中,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的桥梁和纽带。问题探究 地理环境各圈层的能量交换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能量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图3-2-7并阅读相关内容,指出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与交换。并引导学生分析说明。1、 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1)、大气圈与水圈(海洋)之间的热能传输与交换(2)大气圈与水圈(海洋)之间的势能传输与交换在引导学生举例生物圈与其他三个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来加深对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理解。板书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承转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问题探究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如何实现的?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联系?读图3-2-8并阅读相关内容,指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参与了物质运动。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光合作用与物质运动、呼吸作用与物质运动 、分解作用与物质运动在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的理解。归纳 与水循环一样,碳循环、氧循环等都跨越了圈层线,它们既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板书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形式,了解碳循环在维持地表系统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小结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四、课堂练习、下列描述不属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的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各要素都不单独存在和发展.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的是().能量.物质.生物.气候、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输送能量来改变大气运动,这种能量主要是().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大气圈与水圈不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当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升高;气压降低时,海面相应下降.水体运动不会改变大气的运动.台风经过海面时,台风中心区域往往高出周围几十厘米甚至几米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