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卷一、填空(30个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 持续 )、(和谐)地发展。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10、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 )和( 改善 )教学过程。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二、选择题(30道)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D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传授者 D、合作者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 D )结构。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A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B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A、评价过程系统化 B、评价方法多元化C、评价过程简单化 D、评价方法优化法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C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A )四个学习领域。A、实践与综合应用 B、分析与综合应用C、推理与综合应用 D、操作与综合应用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 B )、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A、技能 B、试验 C、操作 D、交流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C )四个方面。A、技能与技巧B、方法与过程C、情感与态度D、合作与交流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 A )学段中的目标要求。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D )A、式与方程 B、数与式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 A )、引导者与合作者。A、组织者 B、传授者 C、探索者 D、分析者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C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生活经验 D、分析习惯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A )与共同发展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学科之间 C、分析思考 D、合作交流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B )。A、重要途径 B、重要方式 C、重要手段 D、重要过程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 A )的方式。A、定性描述 B、语言描述 C、不定性描述 D、开放性描述17、( C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A、教案 B课标 C、教材 D、教具18、教材编写应以( C )为基本依据。A、学生 B、教师 C标准 D、师生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 B )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师生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 C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状况 D学习效果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 A )的历程。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 C )。A、整体提高 B、整体进步 C、整体认识 D、整体发展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 C )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 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 C )。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B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A、操作能力 B、实践能力 C、应用能力 D、分析能力26、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 A )持续、和谐地发展。A、全面 B、片面 C、能力 D、智力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 D )。A、教学方法B、分析过程C、评价过程D、教学过程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 A )、好玩、新奇的事物。A、有趣 B、直观 C、形象 D、好奇29、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 A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A、估算意识 B、计算意识 C、笔算意识 D、口算意识30、教学过程促进了( D )本身的成长。A、学生 B、教育 C、教学 D教师三、简答题。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具体要求要适当。四、论述题。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持续_、_和谐_ 地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自主探索_与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与_合作者_。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路、解决问题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 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数学活动。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教教材 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联系生活学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A. 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三、案例分析:(30分)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详细课程标准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 )的过程。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教教材用教材教 、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要求不要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联系生活学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的教学。 概念计算应用题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学思考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多样评价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的过程。 单一富有个性被动 、“用数学”的含义是( ) 用数学学习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生活数学 、下列现象中,( )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2、标准安排了(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 )、(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理(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模拟和( )转变为( )(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 )、( )的现状,建设浅、( )、(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 )( )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 )和( ),感受( )、( )、( ),建立初步的(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 )、(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 )、( )( )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25、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1、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12、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1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16、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18、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分)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分) 4、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8分) 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8分) 6、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10分) 7、数学课程标准特殊地提出“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9加几”或“圆的熟悉”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14分) 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10分)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分) 12、请分析如下案例:(分)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13、请分析如下案例:(分)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1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图对你的启示。(分) B A:书本提供的知识 A B B:教师本人提供的知识 A C C: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C 15、小王乘出租车从A站出发到D站,途中要经过B、C两站(各站点之间距离相等)。到达B站时,又有小张、小李搭车。到C站时,小张下车办事。小王和小李一起到D站下车。三人车费共付54元。问三人各应付多少元车费? (分) 联系现实,你认为这道题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结合教育理论谈一谈对这一事例的理解。 16、举例说明,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性?(10分)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作出了哪些必要的升、降调整?(10分) 19、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10分) 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分)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百以内退位减法”(246)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20分) 、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20分) 、请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20分) (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猜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 88年 92年 96年 2000年 5 16 16 28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15分) 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分) 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分) 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分)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分) 详细课程标准习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12. B 13. D 14. B 15 . D (二)、多项选择 1.A C D 2. A B C 3. A B C 4. A B C D 5. A B C 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基础性) (态度)、(价值观) 3.(具体化)。 4.(内容学习) 5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窄)、(旧)(浅)、(宽)、(新) 8.(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数据)(随机现象) 10.(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11.(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 12.(组织者)、(引导者) 13.(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 15.(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16.(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17. (有价值 ) (良好 ) 18. (认知发展水平 ) (知识经验 ) 19.(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0.(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21.(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23(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24(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 ). 25客观世界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6(整理)、(描述) 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知识)(生活经验) 30(全面)(持续)(和谐) 五、简答题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标高”。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答:(1)熟悉元角分。(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答: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答: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答:“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答: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答: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答: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论述题 .(一)坚持“一个为本”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的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 1、(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答: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 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略 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答:算法多样化 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4分、意图4分) .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留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答应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分析要点: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 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要点: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第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分析要点: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 .答: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拟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答: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殊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答: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答: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要求: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要点: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2.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8分、意图2分) 23.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24.要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要点: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6.答题思路: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27.提要: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书本之外的出色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8.要点: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要点:整洁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相违反。 30.要点: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