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6160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新建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二零一零年一月目录一、编制依据4二、编制原则4三、工程概况41、编制范围42、工程地质情况43、水文特征54、地震参数55、主要设计技术标准5四、材料及试验51、砼52、钢筋63、原材料6五、劳动组织6六、机具准备7七、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7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框图72、定位放样83、基坑开挖84、坑壁支撑和排水105、地基检验106、基础钢筋绑扎和支模116.1基础钢筋绑扎116.2 模板和支撑126.3综合接地127、 砼拌和、运输、浇筑137.1、混凝土的拌和137.2、混凝土的运输147.3、混凝土的浇筑147.4、混凝土振捣168、基坑回填169、养生1610 混凝土拆模1811、混凝土缺陷处理1912、施工接缝处理19八、验收标准20九、砼质量保证措施211、砼搅拌质量212、砼运送条件213、砼浇筑质量224、砼振捣质量225、砼养护质量22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231、模板质量232、砼耐久性保证措施233、耐久性砼的质量控制24(1)原材料选择24(2)配合比设计24(3)耐久性砼施工控制244、裂纹控制275、质量通病及采取的措施27(1)常见质量通病27(2)采取的防治措施28十一、安全保证措施28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29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293、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30十二、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措施311、深基坑开挖前的技术准备312、安全预防措施或控制要点应包括:313、安全技术要求313.1现场施工人员313.2 现场施工机械313.3 基坑的开挖与支护323.4 爆破作业32十三、季节性施工措施331、雨期施工保证措施332、冬期施工保证措施34(1)施工准备34(2)混凝土拌制和运输的保温措施34(3)钢筋工程的冬季施工措施35(4)冬季管、路保温防寒措施35(5) 机械设备的冬季养护措施353、夏期施工保证措施35十四、环保水保、文保的措施36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招标文件及施工图;2、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03-2008);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5、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使用手册;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9、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二、编制原则1、施工方案根据广元至重庆段桥梁施工图纸内容编制。2、施工方案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结合桥址的地质、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等多方面比选的基础上确定施工方案。4、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计划工期,高度重视环保、安全施工问题。5、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资源,制定先进、实用的施工方案。三、工程概况1、编制范围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DK765+980DK815+350段明挖扩大基础。2、工程地质情况本段线路属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以构造剥蚀地形为主,北高南低,沟、梁、丘相间或纵横波状起伏,基岩多裸露。线路地处四川盆地低山丘陵红层地带,地表覆盖第四系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紫红色红岩、泥岩;地表低洼沟槽水田中广布软土、松软土;紫红色砂岩、泥岩差异风化剥落后形成危岩落石、岩堆等不良地质体。多分布于丘陵山涧沟槽一带,上部为粉质黏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层以及岩层,砂、卵砾石层厚度不大,岩层多为泥岩或者泥岩夹砂岩。3、水文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本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型多属于HCO3CA2+,对砼无侵蚀性。4、地震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路段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5、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序号项目内容备注1铁路等级级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200km/h,实车检测速度220km/h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米(困难2800米)5限制坡度66牵引种类电力7牵引质量4000吨8闭塞类型自动闭塞四、材料及试验1、砼根据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采用C30或C35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砼原材料选用,砼配合比、施工措施等等,必须严格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保证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我分部采用局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采购经理部提供的甲供材料厂家砂石材料,与做配合比时的材料厂家一致。我分部拌和站实验室立即验证此配合比,将砼配合比报至监理单位批准后使用。浇筑扩大基础混凝土时,在现场做砼试块,并留置同条件试块。砼试块制做数量及频率满足验标及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每构件5组)。2、钢筋我部将按照技术规范及验标要求的频率、方法对钢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中心实验室批准,在监理、中心实验室批准同意,我部方可进行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钢筋进场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需堆置在仓库(棚)内并应垫高至少30cm,并加遮盖;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使用前如有铁锈,必需对钢筋进行除锈,制作时要按设计图纸尺寸兼顾弯曲伸长量下料制作,钢筋下料时,切口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进场钢筋在使用前必须对钢筋原材及钢筋焊接试件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方法进行力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批准,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3、原材料、砼强度、砼配合比由项目部实验室负责试验、报批、下达及记录。五、劳动组织单个明挖扩大基础施工配备的劳动力数量见下表:序号类别单位数量备注1施工负责人个12技术负责人个13专职安全员个14技术人员个3包括测量技术人员5开挖人员个12包括机械操作人员6电焊工个57钢筋工个88模板工个59混凝土工个7六、机具准备单个明挖扩大基础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见下表:序号机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电焊机台32钢筋切割机台13钢筋弯曲机台14插入式振动棒根55钢模板套16支撑若干7混凝土抗压试模组38空压机台1带两把风枪9挖掘机台110自卸车台4七、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框图施工放样基坑开挖设计单位确认地质基底检验施工防护降水排水基底处理支立模板钢筋制作加工钢筋绑扎成型试件制作并制作同条件养生试件砼制备砼浇筑砼养生基坑回填2、定位放样根据地质情况定出放坡率,根据基础尺寸、深度、渗水情况确定基坑开挖尺寸。根据确定的基坑开挖尺寸对基坑四角进行放样。开挖置于岩石中的扩大基础,底层基础混凝土满灌,其他情况下,为便于立模、挖排水沟和汇水井,每边加宽0.5m1.0m。3、基坑开挖3.1 开挖方法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配合。开挖岩石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开挖和小药量爆破开挖,以保证不破坏基岩的完整性,且尽量避免超挖,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挖掘机可以在基坑内或基坑边缘作业,直接把弃土装车运走。开挖基坑土方尽可能的远离基坑边缘,以免塌方和影响施工。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避免晾槽,一次开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预留2030cm,待验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标高,以保证基坑顶面坚实。同时保证基底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坚决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3.2 放坡开挖用经纬仪测出基础纵、横中心线,根据选择的基坑坡率,放出上口开挖边线桩。当在天然土层上开挖基坑,基坑深度在5米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坡度可采用下表数值。基坑坑壁坡度坑壁土类坑壁坡度基坑顶缘无载重基坑顶缘有静载基坑顶缘由动载砂类土1111.2511.5碎石类土10.751111.25粉质土、粘土10.3310.510.75极软岩、软岩10.2510.3310.67软软岩1010.110.25极硬岩、硬岩101010注:坑壁有不同土层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分层选用,并酌设平台; 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在现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如土的湿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稳定而引起坍塌时,基坑坑壁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的天然坡度。当基坑深度大于5米时,应将基坑坡度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3.3 基坑尺寸确定基坑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当基坑为渗水的土质基底,坑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基坑的平面尺寸可适当增加80100,不设基础模板时,按设计平面尺寸开挖。无水土质基坑地面,宜按照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3.4 其它基坑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施工,基坑开挖不宜间断,并连续进行基础灌注混凝土施工。避免开挖后的基坑暴露过久,影响基坑的承载力。坑顶边缘应留有护道,避免在此范围内加载,以保持顶边稳定,静载距坑缘不小于0.5m,动载距坑缘不小于1.0m。垂直坑壁坑缘顶面的护道还应适当增宽,荷载距坑缘距离应满足不使土体坍塌为限。4、坑壁支撑和排水当基坑深度较大,放坡开挖土方量较大,土质无法保持稳定时,采取适当的支撑。我分部管段内明挖基础均在干处,一般无渗水,如有较多渗水时,考虑在坑底周围设排水沟和汇水井,利用水泵排除坑外。5、地基检验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避免晾糟,一次开挖要距离基坑底面往上2030,待验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标高,以保证基坑顶面坚实,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人员核实地质后,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应按设计图纸及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基底处理。5.1基底应检验下列内容: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施工记录和有关实验资料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5.2 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与砌体基础施工。如果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6、基础钢筋绑扎和支模6.1基础钢筋绑扎基础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弯曲制作成半成品,在现场绑扎成型,垫块使用和设计标号相同的砼块,垫块尺寸符合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要求。墩身竖向主筋向下伸入基础,并与基础底层钢筋连接,两端均加直角弯钩。模板安装加固完成后,放出墩台位置,将墩台身的一圈横向箍筋焊接固定在基础上层钢筋,检查位置正确后标出竖向主钢筋准确位置,安装墩身竖向钢筋。搭设钢管脚手架,将墩台身竖向主钢筋上端固定在准确位置,保证钢筋垂直度或斜向角度正确。绑扎完成后,利用墩台身中心纵横十字线和外轮廓线进行复查校核。6.2 模板和支撑按照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模板采用钢模,其结构及部位尺寸符合规范要求,模板及模板支撑必须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注混凝土的侧压力,并保证基础尺寸的正确。模版安装应稳固可靠,接缝严密不漏浆,模版和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模版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混凝土浇注前应对基础平面位置、尺寸、底面及顶面高程和基底地质条件等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6.3综合接地6.3.1、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作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照1m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20cm。6.3.2、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墩帽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设置在桥墩终点侧立面。6.3.3、桥墩接地钢筋均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最大短路电流要求。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做出标识,便于检查。6.3.4、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联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各工点施作时应根据具体的钢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6.3.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2(或直径不小于16mm),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两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间距)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6mm的钢筋。7、 砼拌和、运输、浇筑7.1、混凝土的拌和在接到混凝土开盘的通知后立即进行混凝土的拌和,不得擅自开盘进行混凝土的拌和工作,防止混凝土罐车的静停时间或空孔待料时间过长,做好工序的衔接。根据不同的环境作用等级采用C30或C35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混凝土采用HZS120或HZS90拌和站,其计量系统应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计量系统应能满足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的偏差要求。搅拌混凝土前,清除搅拌机内的积水、杂物,用水湿润搅拌机。拌和物要进行充分搅拌至均匀为止。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起,至开始卸料时止,连续搅拌混凝土的时间应参照搅拌机的性能参数和现场试验检测进行确定。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偏差不得超过20mm,在运输至现场之前需进行坍落度试验,施工现场每50m3测定一次,确保坍落度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搅拌设备停用时间超过30min或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须将搅拌筒彻底清洗后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冬季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7.2、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采用8m3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在装运混凝土前,认真检查运输设备内是否存留有积水,内壁粘附的混凝土是否清除干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应高速旋转搅拌2030s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搅拌车每天工作后或中断运输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后再行运送混凝土时,必须再次清洗罐车搅拌筒。7.3、混凝土的浇筑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2)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应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3)当混凝土有抗冻性设计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含气量根据配合比规定的0.5h含气量进行控制,控制偏差为1.0%。4)混凝土入模坍落度按设计的规定值进行控制,控制偏差为20mm。5)自高处向模板内倾斜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6)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泵送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cm,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非泵送混凝土分层厚度宜控制在3040cm,但最大厚度不得大于40cm。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超过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做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8)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见的温差不得大于15 。9)在新浇筑混凝土过程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出,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10)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变形、松动、移位时应及时处理。11)浇筑混凝土时,应认真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1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13)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注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否则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相应防寒或降温措施。施工时,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升温。14)、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15)、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控制在1.5-2.0m。16)超过2m高的承台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施工。7.4、混凝土振捣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阵。 2)、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型。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3)、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在振捣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制撑得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过程中产生漏浆。4)、振捣时须符合下列规定: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捣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部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8、基坑回填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并达到规定强度后,按设计要求的填料和质量及时回填,并应分层夯实。9、养生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自然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9.1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混凝土暴露面,防止表面水分蒸发。9.2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后,卷起塑料薄膜,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9.3尽量延迟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采取带模包裹、浇水或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9.4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养护时间。9.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9.6混凝土养护期间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任一养护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9.7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5,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9.8当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14d以上,且确保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及时回填。99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9.10混凝土养护期间,对大体积承台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温度测控采用后置式测温法,即在承台施工期间, 在砼结构的适当部位,预留5cm的孔洞,测温时将温度计放入孔内进行测温,测温完成后将孔洞用同标号的混凝土封死。9.1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10 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0.1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土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10.2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拆模时,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炎热和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11、混凝土缺陷处理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当混凝土的表面缺陷经分析不危及结构或构间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时,可采用专门方案进行修补处理。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无收缩开裂或产生鼓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规定要求,修补后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12、施工接缝处理基础的施工接缝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接缝面一般应为水平面,边缘应处理平整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周边应设直径不小于16的钢筋长度1米,埋入深度50cm,间距30cm。连接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有关规定。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应凿除,浇注混凝土前应用水冲净、湿润,但不得存有积水。凿毛应在距混凝土外缘23以内进行,并使接缝面露出70%以上新鲜混凝土。混凝土凿毛时需达到下列强度水冲凿毛 不小于0.5MPa人工凿毛 不小于2.5 MPa机械凿毛 不小于10 MPa八、验收标准模板安装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2梁、柱板、墙、拱53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高程基础20测量梁、柱、板、墙、拱5模板的侧向弯曲柱h/1000拉线尺量梁、板、墙l/1500梁、柱、板、墙、拱两模板内侧宽度+10,-5尺量不少于3处梁底模拱度+5,-2拉线尺量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钢筋加工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全长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尺量3箍筋内净尺寸3尺量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排距5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203分布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绑扎骨架20焊接骨架105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 c35mm+10,-5尺量,两端中间各两处25mmc35mm+5,-2c25mm+3,-1混凝土扩大基础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界面尺寸020尺量长、宽、高各2点2顶面高程30测量不少于2处3轴线位置20每边尺量不少于2处4预埋件中心位置5尺量九、砼质量保证措施1、砼搅拌质量采用强制性搅拌机、电子计量系统、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耐久性砼搅拌符合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的规定。夏季搅拌砼时,采取加冰降温等措施,保证砼拌和物的温度。对拌和物测定坍落度、扩展度、泌水率、含气量等进行测定,保证良好的工作度和可泵性。2、砼运送条件运输道路平顺畅通,选用与生产、浇筑能力相匹配的专用砼运输车。夏季对运输车采取保温隔热措施。泵送砼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采用软管。输送管路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分别用湿帘覆盖。3、砼浇筑质量浇筑砼前,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砼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浇筑砼前,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砼入模前,测定砼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砼方可入模浇筑。砼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炎热季节浇筑砼时,避免模板和新浇砼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砼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40。尽可能安排在傍晚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砼。4、砼振捣质量砼振捣可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捣设备。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砼振捣按事先规定的工艺和方法进行,砼浇筑过程中及时均匀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在振捣砼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砼浇筑完后,仔细将砼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5、砼养护质量砼振捣完毕,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砼进行养护。当新浇砼具有暴露面时,先将暴露面砼抹平,再用麻布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砼进行保湿养护14d以上。当砼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保证模板接缝处砼不失水干燥。当砼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方可拆模(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拆模后,迅速采用养生布对砼进行后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流动水的直接冲刷。砼养护期间,对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砼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砼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砼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模板质量基础模板采用厂制大块钢模,突出整体性,减少接缝。模板接缝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工艺,确保接缝满足外观质量要求和砼耐久性需要。加强模板的维修与保养,拆摸后及时清理、整修、涂刷脱模剂。2、砼耐久性保证措施满足砼结构的整体使用年限,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使砼结构长期维持其应有功能,是本工程的重要指标要求之一。为实现耐久性目标,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控制遵循以下原则:配制满足耐久性指标及工作性能要求的耐久性砼,控制砼的原材料质量及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作业程序,强化砼的保湿保温养护过程,加强搬运、储存及防护管理,防止结构开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最重要的技术措施。3、耐久性砼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选择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2)配合比设计本工程重点是考虑其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体积稳定性能、抗渗性能、耐腐蚀性能、抗碱骨料反应性和抗裂性能。明挖基础工程砼结构为耐久砼,砼结构使用寿命达到100年。当砼的原材料有改变时,须重新设计配合比,在新配合比使用前必须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由于砼的耐久性指标检验周期较长,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等因素,要求原材料均有备用种类,提前进行不同组合材料间配合比的选定工作。(3)耐久性砼施工控制确保耐久性砼质量,本工程砼全部采用拌和站集中搅拌。搅拌、运输、振捣等设备根据拌合时间、搅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数量、连续浇筑等因素进行综合配套。砼施工要求按特殊工序的程序处理,施工前先需进行工序能力验证,检查人员、设备、工艺是否满足施工需要,砼施工关键操作人员要求固定,振捣经验丰富,经培训合格。原材料控制: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收集、保留相关资料。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集料堆放场地先硬化、分仓,后堆放原材料,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并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胶凝材料、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防晒。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并用钢结构雨棚覆盖,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差异和温度。拌和过程控制:开盘鉴定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试验人员、主管工长、质检员共同参加,请监理工程师见证。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计算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砼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所有砼原材料均按照质量计量,配料按配料单进行称量。砼搅拌工艺采用下图流程进行。砼搅拌工艺示意图搅拌时按上述投料顺序投料。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拌制第一盘砼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搅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砼运输采用砼搅拌车或输送泵直接运输。砼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运输砼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砼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砼的入模时间控制在搅拌后60min内施工完毕。最长时间不超过1/2砼初凝时间,砼初凝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施工气温试验确定,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浇筑过程控制:浇筑砼前,根据不同的结构断面尺寸、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做好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振捣器具布置等;砼浇筑过程中,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施工。浇筑砼前,指定专人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作重复性检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清除模板内的各种杂物。浇筑时:倾落高度小于2m时,采用自由倾落;大于2m时,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砼,保证砼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砼的浇筑需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砼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振捣过程控制: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砼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s以内,避免过振。砼较粘稠时,加密振点分布。在振捣砼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采取严格的有效措施控制砼的温度,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必要时采取降低水温的措施。在部分拌和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和水。制冷用水符合拌和用水的质量要求。尽可能缩短砼运输时间,浇筑砼尽量选择温度较低或夜间进行。在晚间浇筑砼时,确保有足够的照明设施。4、裂纹控制(1)配制耐久性砼,选择合理浇筑工艺通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优选出的砼配合比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能最优,具有低水化热、低收缩的特点。砼保护层采用小直径专用捣固棒振捣,提高保护层砼的密实度,增强砼抗裂性能。(2)控制温差裂纹,加强砼养护控制入模温度,实施测温方案:降低砼入模温度,缩小结构内部、表面以及环境温度的差异。加强养护控制:加强养护,是控制温差、干缩等裂纹的重要措施。施工缝处理:采用一次灌注完成方案,灌注中水平分层,加强振捣,保证砼密实度。凿毛、清除浮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然后灌注砼。缺陷处理:尽量消除砼表面水泥浆和泌水。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或不良外观时,凿除表层,以砼进行密实填筑和修理表面。处置后表面密实、无收缩开裂及凸凹区,且与相邻表面平齐。修补的砼耐久性指标不低于本体砼的耐久性要求。补修砼所用材料,符合相关规程的要求。5、质量通病及采取的措施(1)常见质量通病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圬工计量不准,砼工程蜂窝麻面、跑模、漏浆及错台;砼结构尺寸及外观质量不合要求。钢筋弯曲不直;焊缝与钢筋交接处有缺口、咬边;外观空洞、气泡、蜂窝、麻面、砼分层和表面接缝花纹、表面裂纹。(2)采取的防治措施采用电子自动计量装置,机械拌和,分层捣固密实,严防漏振;使用厂制定型整体钢模,模板拼装牢固和平顺,模板缝密实。采用调直机冷拉或人工方法调直;选用合适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焊弧不可拉得过大,控制焊条角度和运弧方法;严格控制灌注分层厚度,控制振动时间,振动棒振捣不出现漏振、过振现象。十一、安全保证措施把安全工作纳入生产经营范围,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协议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加强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特别对于电工、焊工、爆破工、架子工、喷射砼工、砼工经正规部门培训合格,以确保施工操作安全。每一工序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开工前期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风、水管路按设计养护制度;有关乘坐车辆的安全专项规定;防洪、防火安全专项规定等。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警示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有专人管理,不乱扔乱放,各施工队组成由81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从事电力、高空作业及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经过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独立操作。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电线,做到二级保护,三级控制,一机一闸。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必须穿管埋地敷设。配电箱、开关箱使用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架空线设在水泥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离地4m以上。对高压线路、变压器要按规程安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所有电气设备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3、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起重作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十二、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措施为确保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特编制此安全措施。1、深基坑开挖前的技术准备深基坑开挖应事先由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对开挖工程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学习。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人员要与施工人员一道学习相关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2、安全预防措施或控制要点应包括:(1)对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性的评价;(2)对人机作业区域的确定以及对参与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劳动纪律的要求;(3)对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实施、检查的要求;(4)明确现场指挥即安全责任人,明确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3、安全技术要求 3.1现场施工人员(1)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2)采用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3.0m,不得对头挖土;挖土面积较大时,每人工作面应不小于6m2。(3)垂直作业应有安全隔离防护措施,坑内人员应有安全立足点。3.2 现场施工机械(1)开挖基坑时,如对临近建(构)筑物或临时设施有影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按照有关机械操作规定和特定信号,由专人指挥。(2)机械挖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3)基坑顶部边缘严禁堆置重。挖掘机或其它机械在坑顶进行挖基作业时,距坑边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1m,零星材料及小型机具堆放距坑边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8m。(4)吊车、挖掘机司机作业时要提高警惕,严禁碰撞支撑。(5)施工机械作业半径内不得站人。3.3 基坑的开挖与支护(1)设计基坑施工支护方案。(2)坑壁支护或放坡应与设计相一致。(3)有专人负责对基坑支护变形或透水先兆进行监测。(4)做好基坑边坡的稳定测量工作,发现事故苗头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5)基坑应设置有效排水措施,坑外降水有防止临近建、构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6)坑边荷载(积土、料具堆放,机械设备作业)与槽边距离符合规定。(7)设置人员上下专用通道。(8)坑内应有足够照明。(9)在基坑内进行电焊作业时,严禁将电线及用电设备浸泡水里面,以防漏电。(10)基坑开挖及土方运输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注意采取措施,避免产生施工扬尘。(11)基坑开挖完毕后,由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基坑的安全条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3.4 爆破作业(1)施工中如需进行爆破作业,要由专业化队伍进行施工。(2)爆破工程施工前应指定专人负责,爆破工作人员必须受过爆破技术训练,熟悉爆破器材性能,并经县、市公安局考试合格,方可参加爆破工作。(3)爆破工程所用的爆炸材料应根据使用条件选用,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及相关的地方标准。(4)爆炸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保管,应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5)由专业化队伍根据需爆破地点的环境及地质条件,制订出施工技术措施,报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门审批,并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由安全监察部门备案。(6)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工程施工需要,统筹安排爆破工程的施工。(7)爆破工程爆破完毕后,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核对,确认无危险隐患后,方可开展下一步施工工作。十三、季节性施工措施1、雨期施工保证措施合理调整施工计划和施工工序,安排不受季节影响的备料、钢筋加工及场地道路、排水等工作。作好充分的材料储备工作,以防雨季材料短缺而停工。针对本施工区段降雨量多集中在5、6、7月份,承台施工受雨季影响较大,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联系,疏通既有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对工地周边的不良地质地段加强观察,防止塌方对施工造成影响;钢筋原材或半成品必须存放于料棚内并进行覆盖,防止雨淋;加强拌和站地面排水系统建设,沿四周作排水明沟,堆场内作排水盲沟,确保地面不积水。粗、细集料搭防雨蓬存放,雨后要及时测定集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各种配合比。2、冬期施工保证措施(1)施工准备冬季施工前,结合工程进度安排,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冬季施工现场准备方案和各分项工程在不同的冬期施工阶段中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并进行论证,确保措施可靠、合理、节能降耗。针对不同结构混凝土和以往的冬季施工经验,做好混凝土的试配工作,确定水泥型号、外加剂型号、掺量,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的出罐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入模温度等,采取加热养护时的温度。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冬季施工技术、施工规范,掌握具体施工方法和措施。测温人员还要掌握各种测温方法,深刻理解测温的意义和测温数据的重要性。编制冬季施工设备、材料计划,保证设备、材料按时进场。(2)混凝土拌制和运输的保温措施施工中如遇气温骤降或安排冬季施工时,则采取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以每年第一次连续3天出现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或日最低气温-3以下的第一天起,为冬季施工期,其用料及工艺除按一般有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冬季施工的规范和要求。冬季来临前,混凝土冬季生产采取保温措施,搭建暖棚将拌合站置于棚内,棚内生火加温或设置蒸气锅炉取暖。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根据热工计算结果,对水和骨料采取加热措施。以拌合好的混合料温度来控制各种材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搅拌时,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搅拌时间延长50%。混凝土结构物,应加强养生,采用蓄热法养生时不得低于10。混凝土温度的测量:按要求布置测温孔并编号,按规定测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的初始温度,升温、恒温、降温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根据养护测温记录,推算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决定同条件试块试压时间、混凝土拆模时间以及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自然温度差不能超过15。选定冬季混凝土配合比,掺加防冻剂,经现场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冬季养生时间不小于28天,同时拆模时间应适当延长。(3)钢筋工程的冬季施工措施雪天不得在现场施焊,必须焊接时采取有效遮蔽措施,室外风力超过4级,焊接时采取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焊接位置和施焊环境,选择适宜的焊接工艺和焊接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