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建设和经营的主要途径.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8731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森林建设和经营的主要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森林建设和经营的主要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森林建设和经营的主要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 州 学 院课 程 论 文题目: 城市林业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途径 以西安城区森林公园为例 城市林业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途径 以西安城区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城市森林是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主体,具有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能提高城市国有生态资产,减少绿地养护管理费用,丰富城市景观。因此,城市森林建设是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由口号变成实际行动的生态工程,也是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需要对城市森林进行合理有效的经营,最大限度地正常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关键词:城市森林;城市林业建设;城市林业经营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猛增,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日益严重,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整个地球的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其维护生态平衡方面。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欧一些科学家根据现代城市出现的一些弊端,提出在城区和郊区发展森林,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外科学家主张大力营造城市森林,利用森林的特殊功能和效益来解决部分或大部分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此,“城市森林”才得以萌生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我国较大城市的绿化所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西安逐渐转型为国际化大都市,绿化、生态与环境的问题也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绿色”与“环保”已成为各级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安作为国际都市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构建绿色空间、营造城市森林,拥有与其匹配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而改善人居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大力发展城市森林的建设是从十几年前开始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城市森林的研究不是很多,其中适用于西安城市森林建设方面的文献也相对较少,通过调查研究,可为西安城区城市森林的构建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这也是积极响应,2006年我国制定的城市林业发展要“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的战略目标。1 城市森林概述1.1 城市森林的概念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城市森林”(urban forest)这一名词。随后相关方面的学者、专家不断地给出城市森林的含义,但众说纷纭,城市森林概念始终没有统一。国外,以美国学者Miller为主的学者认为,城市森林是人类密集居住区内及周围所有植被的总和,它的范围涉及市郊小社区直至大都市。也就是说,一些散生树木的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关注性的研究。德国学者Flack认为,“城市森林是包括城市周边与市内的所有森林”,但此定义不包括传统的城市绿地、公园、庭园、行道树等。由于欧洲国家的大多数城市范围内保存着较多的自然或近自然的森林 ,所以这些地区对城市森林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城市郊区的森林或城市内部比较大的林地,即一般意义上的森林。我国对城市森林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有许多专家对城市森林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王木林等认为,城市森林是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包括公园、街头和单位绿地、垂直绿化、行道树、疏林草坪、片林、林带、花圃、苗圃、果园、菜地、农田等绿地。彭镇华则认为城市森林包含市区公园绿地和效区公园绿地。市区公园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市内环境保护区、道路及河流沿岸的绿地、机关企业等专用绿地、居民区绿化美化为主体的绿化等;郊区公园绿地主要包括郊区环境保护林、自然修养林、森林公园等城市近郊林。张庆费等将其概括为,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这样的定义,突出了城市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特别把森林的生态功能放在第一位;在范围上也超越了城市绿化的传统范围,即把市区、郊区及远郊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城市森林的建设;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实现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有利于城市的远期发展。具体说来,城市森林应以乔木为主体,并且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覆盖度,面积应不小于0.5hm树冠覆盖度应在10%以上,与各种灌木、草本以及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等一起构成的一个生物集合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1.2 城市森林构成及效应“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城市森林主要包括:城市行道树、社区片林、功能区之间隔离林带、郊区环城绿化林带城区或城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中心城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森林,包括风源沙源、水源林,其范围从城区、近郊延伸至远郊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是相同面积的一般绿地的数倍。它所产生的效益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生态效益。城市森林可以改善小气候、净化大气、减弱噪音、保健效应、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文条件。(2)社会效益。美化环境、有益健康,促进城市房地产增值,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游憩、娱乐、文化教育、科普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城市森林给人们一种愉快、服的感官享受,有助于平衡都市人的紧张生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3)经济效益。市森林的经济效益实质就是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经济上的量化。一般说来,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可概括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木材、药材、苗圃、果实的生产以及公园旅游收入等,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遮阳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防水、蓄水保土和净化环境带来的损失的减少,绿地的存在所带来的财富增值以及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1.3 国内其他地区城市森林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全国各地均非常重视城市森林的实践和研究,发展城市森林已成为建设生态市、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沈阳(图1.3.1)、长沙(图1.3.2)、成 图1.3.1 图1.3.2都、包头、许昌及临安等7个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这一荣誉称号。在城市森林建设的方式与发展趋势上,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珠海市将城市森林建设划分为中部城市中心区森林、西部城市发展区森林、东部海岛区森林三大块,以城区公园、附属绿地为点,以城市道路及海河岸带为线,以城郊山地片林为面,构成点、线、面镶嵌相连的城市森林建设格局。长沙市基本按环城生态、“西文东市”的两大功能区,建设山、水、洲和35个公园融为一体的城市森林格局。2008年,借着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各大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包括杭州在内的广州、郑州、重庆、青岛、大连、武汉、西安等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申办2008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活动,“国家森林城市”竞争激烈。1.4 西安城区建造城市森林的重要性西安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居多的中西部都市,其生态环境,尤其建成区的城市生态体系比较脆弱。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条件的功效如净化空气、吸附粉尘、吸收有毒物质、分泌杀菌物质、调湿降噪、涵养水源、提高地下水位、防治沙尘、防灾减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都是西安当前发展所需要的。西安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城市森林建设是西安涵养水源的重要途径。有关研究表明,林地的蓄水能力是非林地的2倍左右。建设城市森林,涵养水源,将是解决西安城市水危机的长远和根本之计。据有关研究,林荫下的柏油路温度比裸露地面低8.020.5,片林的制氧功能是草坪的5倍,吸尘量是草坪的3倍。建设城市森林,降低城市温室效应,将是供给新鲜空气,提高西安市宜居指数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2 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途径2.1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现状我国许多城市正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的城市规划新理念来建设城市新的景观。近年来有人提出“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中”,即把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森林城”。“森林城”的构成要素类似于一般城市,但“森林城”更强调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流动方式,确保城市的良性生态循环和优美的人居环境,达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森林城”绿化系统是保证“森林城”良性循环的坚实基础,它包括建成区绿地系统和周边区域绿化系统两个部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试点始于1988年,当时,吉林省的长春市率先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并列入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建设的国家森林城建设试点之一。随后相继有安徽合肥、辽宁阜新、湖南娄底市开展了城市森林建设试点,除此之外,广东省先后有东莞、广州、珠海、南海、深圳、潮洲等十多个城市制定并实施了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近年来,北京市结合绿色奥运建设实施隔离区绿化林带、五河十路防护林带等城市森林建设。最近,北京市政府规定“今后的城市规划要多种树、少种草,新建绿地乔木比例不得低于70%”。城市森林建设不断推进,上海、兰州、大连、无锡、长沙、宜昌、牡丹江、遵义、湘潭、濮阳和河北省许多城市也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城市森林建设。我国不少城市已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上海、合肥等市。上海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城市的热岛效应极为明显,在夏季,市中心的温度要比市郊高45,要减弱热岛效应仅靠小面积的一般绿地很难奏效。在这种条件下,要大面积造林。上海市宽阔的外环路外侧是百米宽的外环林带,高大的香樟、女贞、意杨连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这就是上海市目前最大的人造森林。因是开放式的,市民可以随意去观光、休憩,所以又称为都市森林。上海最近已开始实施外环线环城绿带第一期工程,在外环线建成500m宽、97km长的环绕市区的大型绿化圈;南京利用近郊30km半径内的水体、山林、防护林及其他植被构成城市生态防护网;合肥已建成长817km,规划总用地面积达13616hm的环城公园;西安沿绕城高速公路拟建100300m宽、6715km长的林带。应用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广州市城市森林以两山(白云山、越秀山)、两河(珠江、流溪河)为核心,辅之以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功能、多类型的网络式结构。近郊建设风景旅游林以及环绕卫星城镇和重点工业镇的生态公益林,远郊森林保障“菜篮子”工程,促进森林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都说明环城林带、森林建设正成为绿化规划的趋势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所采用。2.2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途径城市森林建设不仅要遵循自然界的“道理”,符合森林自身固有的内在规律和城市独特的生境条件,也要遵循人类活动的“事理”和人类行为的“情理”,符合地域文化习俗和市民的行为观念,因地制宜,将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提高生态服务功能。2.2.1 合理进行城市森林系统的规划布局,通过绿地点、线、面、垂、嵌、环和廊相结合,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城市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有限,尤其一些大城市更应进行合理布局,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布局不仅要“小、多、均、精”,满足和方便广大市民的游憩需求,协调城市容积率和环境的矛盾,也要发挥绿地的规模效应,降低人为干扰强度和边缘效应。城区尽量增加乔灌草复层群落绿地,大力发展特殊空间绿化,提高绿量;同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协调城市的总体规划,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绿化生态网络体系,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敞空间的连接度,尤其要加快城市边缘和近郊带状和嵌型森林绿地的建设,并根据气候特点,建设绿色通风廊道和野生生物通道。2.2.2 遵循生态学原理,以植物群落为绿地结构单位,构筑乔、灌、草、藤复合群落城市森林应以乔木为主体, 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 根据各类植物生态适应性和生态位, 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 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 从整体上展示地域风貌; 在树种选择和种植设计营造上, 构建乔、灌、草、藤复合群落,保证充足的绿量, 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土肥等资源; 并充分考虑森林群落的发展和动态演替规律, 依照森林系统内各组分共生、寄生、竞争、他感、捕食和机械等作用相辅相成的原理, 建立和谐的结构,栽植蜜源等植物, 促进有益生物的寄生和繁衍, 趋利避害, 发挥森林群落植物的耐害补偿与抗逆性功能,提高绿地的稳定性。2.2.3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构建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森林体系生物多样性是发挥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我国城市绿化树种比较单调和趋同,缺乏地域特色和变化,制约了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园林部门虽比较重视引种驯化工作,但仍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这与城市特殊生境的胁迫有关。因此,应重视抗逆性和适应性的试验,加强种间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选择和筛选,重视栽培变种的引进和培育,增加城市绿地的适应性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决定于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因此,应扩大物种间的种群规模。在植物种类选择应用上,还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遵循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城市性质、功能、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习惯和历史沿革等因素,突出个性特征和特色,尤其在城市森林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上,更应选择地带性物种节制外来树种,突出城市森林格局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形成鲜明地方特色景观和可识别性。同时,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种植设计,促使城市森林群落与潜在天然植被特征相接近,形成接近自然的森林状态,增加总体物。种潜在的共存性,并从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上丰富生物多样性。当然,城市土壤在人为长期的扰动和组装下,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物质组成多样且多变,结构紧实,通透性差,土壤污染严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土壤和环境状况,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污染、容易成活和能粗放管理的植物。2.2.4 发挥城市森林的园林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休闲、娱乐和身心再生的重要场所,它毕竟不是自然森林,离开了美学和景观效果,也就失去在城市存在的基础。因此,城市森林应汲取传统造园思想和技法,吸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高超意境和含蓄美感的表现手法。 在追求自然美的前提下,融合艺术美,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尽量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多采用开放的自然式园林设计,通过多样的种群、灵活的配置和丰富的层次结构,优化树种、群落外貌、形态、色彩等组合,产生丰富的色相、季相变化, 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自然生物属性得到文化体现,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也要强调开放性与外向性,与城市景观特色、不同造型和结构的建筑物相协调融合,并考虑教育、文化、环境、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要求,营造生态位分异得宜,生态、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具有艺术性外貌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聚居境域,使市民虽置身现代城市环境,却享有回归大自然的乐趣。2.3 西安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途径2.3.1 西安城市森林发展的现状西安城市森林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m,生态条件显著改善,建成山区、平原及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西安要以保护和改善现存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化、园林化城市为目标,体现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的特色,让森林包围城市。从2003开始,西安市进行“大绿”工程建设 ,其中包括营建环抱全城的2.7万hm森林。数据显示,到2005年,西安市林业用地504725hm,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28.5%增加到2005年的42.2%,提高了13.7%。大面积植树造林,形成浐、灞、渭、沣河沿岸绿化和沿三环的2个“U”字型绿化林带,在西安向外辐射的9条干线两旁形成各200m宽的观赏林带,旨在把西安建成最适宜人们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化城市。西安市的良好天气由原来的约 140d增加到现在的280d,沙尘暴天气出现的频率降低。西安市营造的生态防护林大部分已经郁闭成林,正在发挥着防风固尘、防止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状况等生态功能,已初步形成了局部的城市森林绿色景观。古汉城遗址、沣镐遗址、白鹿塬、杜陵塬等城市近郊塬己形成每片达万亩的城市森林,市内建设较早的原有绿地也在良好的养护管理下呈现出繁茂的城市森林景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些年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工作有了丰厚的成果。截至2006年底,西安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61.4km,建成区人口326.25万人,建成区公园51个,小广场、街头绿地241个,人均公共绿地7.59m,建成区绿地率31.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但和国家森林城市标准相比,还尚显不足。国家林业局最新颁布的森林城市建成区评价指标为:建成区绿化覆被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m以上。从全市范围来看,目前西安市土地总面积1010800hm,其中,林业用地504725hm,占总面积的5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2.2%。其中包括有林地397914.9hm,疏林地6870.7hm,灌木林地50772.3hm。全市天然林中,乔木树种有栎类、油松、桦类、华山松、杨类、冷杉、侧柏、落叶松等;灌木主要种类有黄栌、胡颓子、蔷薇等。全市人工林中的乔木以刺槐面积最大,其次为油松、杨类、板栗、核桃、柏类、落叶松和其他果树等;人工灌木树种主要有葡萄、花椒、猕猴桃等。在西安城区,主要绿化植物共计52科98属138种,其中,木本植物43科85属124种,占城区绿化植物科、属、种的84.69%、86.73%、89.86%;草本植物9科13属14种,占城区绿化植物科、属、种的17.31%、13.27%、10.4%,大多数是各地大量应用的传统绿化树种西安城区行道树4万余株,大部分为国槐、法桐和毛白杨,占行道树总数的80%以上。在居住区绿地中,大部分为樱花、红叶李、紫薇、月季,绿篱多为大叶黄杨和小叶女贞。几乎所有的广场都是由金叶女贞、小蜡、紫叶小檗等组成的模纹图案,机关和学校的绿地树种应用和居住区差不多。乡土树种的应用仅限于国槐、榆树、悬铃木等 ,常绿树种比例较,彩色叶树种也比较缺乏。在绿化结构方面,2002年西安市园林局对所管辖的公共绿地(包括广场,街头游园)、道路绿地抽取54处进行了普查,据统计,绿地面积为138.4hm,而乔木仅有44061株,相当于100m3棵乔木,虽然这几年补植大树的工程缩小了这个比值,但植物配置结构中缺乏大树的现象依旧存在。总之,西安市建设的人工森林和自然森林从规模、物种多样性、层次结构和树龄比例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局部绿化还有好的范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首次城市规划中,城市主干道中央隔离带都比较宽,像大庆路西段宽度超过30m的隔离带,长安中路小寨段宽约20m的中隔带等,这是值得学习与继承的。2.3.2 西安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途径(1)填充西安市内绿地有机间隙,组合较近斑块绿地成为一体西安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绿地破碎化程度高,进行大块地的森林建设是不现实的,故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大面积”绿化概念,只能在现有的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机关、医院、学校等企事业附属绿地等邻近的绿化斑块之间的合适位置填充绿化,连接成大片城市森林绿地。如在兴庆公园、革命公园、植物园等周围,结合城市拆建工程辟出空地,布置零星分布的小绿地,用小块森林将临近的几片较大绿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使隶属不同单位及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绿地在改善环境的作用中相互交融,其生态功能也会远远大于原初的几个绿地之和。这与哲学中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会产生比部分总和更多及部分所没有的整体功能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结合组团内主要公园形成各自的绿地系统,将建成区不同部分的公园、游园、专用绿地等用恰当的绿块串连起来,共同构成城市“绿块生态廊道生态基质”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形成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提供生态依据。(2)增加植物密度,提高林冠覆盖率及立体复式植物配置绿化结构的比例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乃喜教授认为,目前西安城市绿化中乔 、灌、草的比例大致是532,这一比例应该调整到公认的721的合理标准。因为对城市来说,草坪虽然美观漂亮,但增荫效果和改善小气候的作用远不如乔木。提倡森林乔、灌、草立体复式结构绿化,并不是要摒弃一切其他的绿化形式,而是从生态环境和西安城市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在西安市,除一些特殊景观场地需要大面积且空间开阔的绿地,如集散作用明显、体现开敞大气的楼前广场和需要视线通透的场所外,其他森林绿地应逐步扭转以草坪等单一植物配置结构为主的设计模式,加大乔木种植比例,提高林冠覆盖率,多栽植如皂角、杨树、椿树、柳树、梧桐、刺槐、国槐、雪松、油松等大树(要有相当规格,但不一定都要大规格),并且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比例也应科学合理的搭配。优化已建成的唐城墙遗址公园、张家堡广场公园等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结构,提高市内、郊区拥有较宽绿带道路的绿化质量,减低已建成园林绿地中较明显的人工痕迹,合理增加乔木数量,提高其近自然模式,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增强建成区已有的大型城市绿地的植物密度及物种多样性,尤其是乔木数量,建成类似森林的绿地体系,增强其改善环境的作用,构建乔、灌、草立体植被类型,形成较为复杂和稳定的植物群落。在三层复式配置中,适合作上木(大乔木)的落叶乔木主要有国槐、法桐、毛白杨、钻天杨、皂角、垂柳、旱柳、家榆、白蜡、臭椿、桑树、洋槐、山桃、银杏、栾树等,常绿乔木有雪松、云杉、侧柏、桧柏、油松、华山松、刺柏等;适合于作中木的(小乔木和灌木)主要有红叶李、樱花、紫薇、连翘、红瑞木、木槿、冬青、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雀舌黄杨、玫瑰、月季、紫荆、紫叶小檗、石楠、法国冬青等;适合于作下木的(花草地被和藤本)主要有大花萱草、一串红、马兰、麦冬、地锦、草地早熟禾、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等。另外,主要体现春季景观的植物群落模式:旱柳+油松(上层)山桃+金叶女贞+连翘(中层)二月兰+鸢尾(下层)和主要体现夏季的植物群落模式:栾树+刺槐+华山松(上层)大叶黄杨+连翘+紫薇+月季(中层)大花萱草+宽叶麦冬(下层)以及主要体现秋季的植物群落模式:元宝枫+山楂+白皮松(上层)黄栌+木槿+法国冬青(中层)五叶地锦+一串红+葱兰(下层)都是很好的植物配置选择。(3)从整个城市的动态发展考虑,做到全局规划,逐步实施,实现绿化目标城市森林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急功近利。城市森林建设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实施规划,这种规划应该被明确确定下来,一经规划确定为绿化生态用地,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应以合法的形式得到保证。建设西安城市森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编写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具体纲要和方案实施计划,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划分部分、分步骤建设,避免因为房地产、工业区等其他方面的因素而随意影响规划好的城市森林用地数量、位置与建造质量。另外,在西安城市森林建设实施之初,最好完成一套适合西安城市森林建设的自我评价体系,以便进行阶段性的建设经验总结,指导以后的建造工作。(4)结合城市新建区的建设,以重点工程为载体,构建大面积城市景观生态林根据西安市的现代化规划建设目标,结合城市市域扩大化发展,在适合的地方建设生态新区,构筑邻近西安的绿色生态屏障,着力开发城市森林天然氧吧,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时期自然森林植被“予城于林”的宜居生态景观。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应先行栽植主要树木进行绿化,森林建设的预留面积应比老城区有所增大,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平衡建成区的环境质量,提升整个西安市的宜居指数。在新的城市森林生态区的建设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发展与保护相协调,是城市森林发展建造的原则。以西安地区东郊正在建设开发的浐灞生态区为例,这个位于西安城市正东,总计面积约129km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历史人文景观的西安城市新辟地域,具有巨大的可利用土地空间。加之“万亩森林,万亩水域”的宣传语,可以预想到结合酒店、展览中心的游憩性城市森林景观,是与现代城市扩大建设相辅相成的。区内计划绿化率达到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6m,将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生态补偿区、天然氧吧和城市“绿肺”。对于西安的生态建设来说,像浐灞生态区这样关系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个是远远不够的。在西安近郊其他合适地域如未央区的渭河南岸、西北部西咸两城相邻区等,建设开发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新型区域,构建城市森林,将是西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3 城市森林经营的主要途径美国城市林业,正从纯手工劳动向机械化作业和从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过渡,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对城市森林的抚育,已从只满足半技艺要求,发展到城市绿化务必与自然环境因素融为一体及必须维护自然环境因素的专门化管理。城市林业的经营措施有:(1) 建立行道树木管理系统。(2) 建立害虫综合管理系统。(3) 建立资源调查系统。(4) 控制树根上浮。(5) 控制树高伸展。(6) 钻孔埋管线。(7) 建立苗圃。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公共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增强,居民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相当多的城市处于风沙危害、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生态困扰之中,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断加剧。城市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愈来愈加重。城市各种污染源不断加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城市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受到的威胁加深。传统的城市绿化,无论在空间和效能上都已不能满足城市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需要,不能满足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多功能生态消费需求。人们不仅要求城市增加绿色量,体改档次,更要求走进森林,呼吸新鲜空气,亲近自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不仅要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还必须加大城市林业建设力度,必须营造城市森林,建设城市“绿肺”。只有建设与城市相适应的,与之配套的城市森林体系,充分发挥森林抵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段满足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功能生态消费的需要。城市林业建设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于森林之中,回复森林与人类本来面貌。依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建设具有城市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全面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的城市森林体系,实现城区花园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使城市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加快城市林业发展,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城市森林建设。从城市森林经营方针来看,应分地段和不同森林类型区分处理。3.1 城郊结合部森林在城郊结合部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城市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里的森林可以直接为失去居民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吸纳二氧化碳,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吸附粉尘,降低噪声,防风固沙,是城市的一道绿色防线。3.2 市区森林在注重营造和经营城郊结合部森林的同时,对城市建成区森林营造和经营应给予特别重视。在市区,无论是老市区,还是新建市区,绿地都是不多的,城区内各种绿地类型要多栽植乔、灌植物,扩大城区森林面积,增加绿量,充分利用绿色环境用地,增加绿地的生态功能。还要利用墙壁和屋顶等,开展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城市尤其要重视围墙的绿化,乔灌林带形成的围墙就是很好的立体绿化。3.3 城市的通道绿化林带通道绿化林带是城市林业建设又一直重点。城市道路、城乡间的连接通道等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因地制宜实现道路林荫化。3.4 城市远郊森林城市远郊森林是城市生态圈重要的生态屏障,远郊森林主要是营造防护林。风景林,开辟国家森林公园,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果园和花卉等经济林生产基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干鲜水果,林副厂品,畜产品、应时鲜花和木材,特别是薪材。4 结语西安地区的城市森林生态建设,作为新时代的一项城市基础建设,需要在科学规划、领导重视、政府实施、部门推动、政策支持、全民参与等方面的共同协作下,才能顺利实施。城市绿色GDP对城市经济的贡献非常大,为了建设和谐而又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西安要继续大力加强城市森林建设的力度。同时,应构建西安地区具有地域风格的城市森林,在恢复原有的城市周边地域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应结合城市文化遗产和悠久历史,突出古城西安的城市特色,形成独特的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森林生态体系,逐步实现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化,人居环境优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化的前景目标,适应西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张庆费,徐绒.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J.大自然探索,1999,18(2):82-86.2王成,蔡春菊,陶康华.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25-27.3王木林,缪荣兴.城市森林的成分及其类型J.林业科学研究,1997,10(5):531 -53.4彭镇华.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城市点的建设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54-61.5刘常富,李海梅,何兴元,等.城市森林概念探析J.生态学杂志,2003,22(5):146-149.6杜广民,寿安,熊毅.西安市城市森林资源评价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8(1):23-27,46.课 程 论 文 成 绩 评 定 表项目分值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学习态度15学习态度认真,科学作风严谨 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科学作风良好 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态度一般学习马虎,纪律涣散,论证能力50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能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知识,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很强,并具有科学的前瞻性论点正确,论据可靠,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材料比较翔实可靠,有一定的说服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观点正确,论述有依据,对所学知识能进行一定的运用,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材料能说明观点观点正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材料基本能说明观点在运用知识上存在概念性错误或主要材料不能说明观点创新10有独特见解,学术水平或价值高有较新颖的见解,学术水平或价值较高有一定的新见解有一定见解缺乏见解观念陈旧论文撰写质量及规范化25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语言准确、生动,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文章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结构合理,层次较为分明,文理通顺,用词比较准确,达到规范化要求,书写比较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结构基本合理,逻辑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达到规范化要求内容空泛,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达不到规范化要求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10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