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经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8281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经验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11号)中,逐步构建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科教结合为纽带,信息化建设为先导,科技特派员、示范园区和专家大院为补充,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已经形成具有贵州特点的一些模式和经验。为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模式和经验主要是:1.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工作,我省已经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初具规模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现有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乡镇1455个乡镇均设立了农技推广站。有1428个乡镇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立乡镇畜牧站1027个、乡镇农经站209个。乡镇农推、农经、畜牧“三站”定编20058人,实际在职人员15971人。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组织实施“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引进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超级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项目”、“贵州省动植物育种专项”等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以实施农业科学技术项目为载体,突出需求导向,加强项目衔接,强化管理创新,推动科研新突破,配套组装并推广一大批先进农业技术,为科技兴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8年,全省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首次分别突破1000万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普及率分别达到93.69%和88.67%;超级稻达到213万亩,比上年增加75万亩。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普及率分别达到64.58%和73.42%。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分别达到2397万亩和3173万亩。完成牛输配改良52万头,三元杂交猪比重达到66%。完成草地建设82.55万亩,其中人工种草61.62万亩,草地改良20.93万亩。完成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196万亩、比上年增长45.2%,冬春反季节蔬菜109万亩、比上年增加9%,特色辣椒255万亩、比上年增加9.4%。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16个县实施,推广主导品种66个,主推技术87项,示范区主导品种覆盖率达98.65、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46%。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推进科技进步的主要措施,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和“农业科技年”活动,及时启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举办新技术试验示范样板,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3年来,在全省23个县(市、区)实施,项目区覆盖15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培育示范户1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户20万户,推广主导品种181个、主推技术70项,项目区主导品种覆盖率、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7%以上,示范户平均增产19.81%、增收31%。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三个直接”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建立起省、县、乡、村、户的快捷信息和成果快速转化平台,初步形成科研推广机构带动,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拉动,示范户、辐射户和农户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今年初凝冻灾害发生后,我省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形成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依托网络体系优势,快速组织开展灾情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和分类技术方案,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省农技推广部门以两杂良种为突破口,着力抓好保温育秧、旱育稀植、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和地膜、地膜覆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各项技术,结合“高产示范工程”“种子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粮食总产连续跃上800、900、1000、1100万吨的四个台阶。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8万吨,比2007年增长5.19;粮食亩产量达到265公斤,比2007年增长1.92,实现了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发挥了主导和带动作用2. 农科教结合推进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研、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起到了支撑作用。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和省内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起到了支撑作用。据统计,全省累计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573个,其中,“十五”期间选育新品种208个,为前21年所选育的总和。在油菜隐性核不育利用的研究和大面积生产实践的运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的“油研”系列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3个,已覆盖长江流域及陕西等14个省(市、区),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新增产值近50亿元。我省油菜隐性核不育利用的研究成功,在全国开创出一条油菜新的育种途径,在油菜杂交育种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全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快速发展。在水稻优质育种、玉米生态育种等领域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有3个水稻品种、5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目前,我省自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占全省杂稻种植面积的20%左右,自育的杂交玉米品种占全省杂交玉米播种面积的70%左右,还在云南、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得到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此外,我省还系统研究总结出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飘浮育苗新技术,稻田生态渔业技术和玉米高赖氨酸分子标记研究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开发应用,在部分领域和行业也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08年,我省投入1400万元在20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150个行政村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建设20个万亩粮食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的的配合下,高产创建项目以优良品种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核心,通过集约资源、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提高我省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并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推动全省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全省粮食生产有效供给。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农科教结合不仅培训和锻炼了农技干部,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还培养了一批农民科学种田能手,使项目区广大农户对高产栽培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改变了传统栽培观念,自觉接受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集成了水稻和玉米整套高产创建技术模式,摸索总结了一套高产创建机制,为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奠定了基础。3. 科技特派员制度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在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科特派试点县的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首席科技特派员、蔬菜专家李桂莲研究员带领下,组织省、地(州、市)、县(市、区)、乡(镇)科技特派员成为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团队,利用贵州农科院1998年以来研究成功的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在大方、绥阳等县进行创业示范,大规模建立了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好评,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特派员创业行动中,他们采用公司或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相结合;建立科技特派员、农户、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和配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同时采取公司(大方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天阳食品有限公司等)与农户签定定单,保证产品收购和销售工作。科技特派员也通过组织产品的销售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科技特派员受益的多赢局面,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使大水乡接受服务的农户户均年增收500-800元。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科技人员走向农业生产主战场,推广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农科院选育的黔甘一、二、三号、黔茄一、二、三号、黔白一、二、三号、黔椒一号等蔬菜新品种,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将这些新品种、新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活动,培育一批科技脱贫致富典型;推进了贵州特色蔬菜产业化发展;建立了一批优质特色蔬菜示范基地,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实施,为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最新的科研成果尽快地直接应用于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特派员提供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单位、农技部门、蔬菜专业协会、公司和农民的联合,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对实现多赢的局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创新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黔南、安顺、遵义、铜仁、贵阳等地也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黔南州的12个试点县,科技特派员创办了86个协会或合作社、46个公司。近两年来,推广新技术112项,引进新品种165个,培训农民95030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31.40元。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重点是县(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园区、乡镇的骨干企业。独山县科技特派员围绕奶牛、特色蔬菜等重点优势产业深入乡镇开展服务,实施7项科技开发项目,建立起“黄桥仔猪”等产业基地工作站。三都科技特派员通过示范、技术指导、新品种引进等,使特色水果发展到7万多亩、辣椒2.2万亩、甜茶0.4万亩,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省农科院和贵州大学的12名专家被黔南州聘为首席科技特派员,选拔州、县级科技特派员553名,为黔南州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特派员以独资创业、技术资金入股、技术服务等方式与农户等需求方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试验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创办实体农户”、“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5种服务方式。瓮安县通过“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培育了湘安牧业等13家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雍阳、平定营等乡镇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同时,完成了“瓮安县畜牧科技信息网”建设。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样板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O年代初期。它是加快科学技术在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探索有效提高农业资本效率,拉近“农、科、教”、“产、供、销”距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的一种新形式。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乌当试点)的建设,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园区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主要有: “试验示范+市场+核心农户+科技人员”引导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工作站”支撑模式;“特色孵化+基地”催生模式;“市场+科技+基地+协会”的膨大模式。这四种模式中,政府的帮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政府的帮就是帮助项目的选择牵线搭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对参与农民、业主的帮助;而政府的扶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好参与农户、农民协会、业主,为他们的技改资金,小额农代贴息,基本农业投入品技术等进行投入扶持,从而使单家独户的农民联合起来,以克服耕地的经营分散、规模效益的局限以及农产品利益分配的缺陷,最终形成了“市场引路+政府帮扶+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贵州贵阳(乌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农业经济运行模式,提高了园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乌当农业园区建设,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平台”开展各项工作。一个核心就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核心;两个平台就是通过努力把园区建设成农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人才培训的平台,建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平台。近年来,“一区多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三区互动。5. 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国家科技部、省、市、区科技局的支持下,园区开展了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于农业科技园区这一集成创新平台,通过对农业专家大院建设中的组织建设、运行机制与社会化服务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加快农业科研和科研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的步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吸引农业专家和人才到科技园区创业,提高科技与农民、科技与企业的对接度,提高科技园区的培训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这一目的,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完善专家大院建设。专家大院的主要任务是:(1)参与制定区域内农业技术计划并实施。(2)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3)提供区域农业发展所需技术与信息服务。(4)开展区域农业所需技术的试验、示范。(5)指导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为农民科技组织、农民技术员服务,充分体系现乌当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办园区,依托特色建园区、依托农民建园区、依托法律法规办好园区的思想。通过专家大院的建设,在农业专家与农业科园区之间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和互动式工作平台,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尽快向生产转化。按照乌当农业发展布局的需要,结合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聘请了3O名专家,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搭建了可操作平台。建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天麻、奶牛、花卉及优质水稻6个专家大院,有工作室和实验室面积1 960m2,并配置了相应的办公设备与检验检测设备。专家大院给科技人员提供了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实施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天麻GAP栽培管理规范、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非洲菊、兰花、石蒜等特色花卉栽培管理技术等12个技术规程(规范、方案);总结了奶牛养殖技术;建立蔬菜、水果、天麻、饲草等基地7431 hm ;建成蔬菜、果树、本土花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63hm ;引进示范和展示品种139个,筛选出一批适宜的优良品种;建立奶牛示范养殖场1个,养牛8O头,占地2hm ;制定和实施蔬菜、果树、花卉等病虫害以生物农药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方案和奶牛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展天麻栽培原料替代品、奶牛胚胎性别鉴定、花卉组织培养等试验研究,总结出花卉种苗快繁技术操作方案;组织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果树修剪技术、奶牛饲养技术、天麻及花卉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班28期,共培训3 810人次,推广技术成果2O多项,生产天麻密环菌8000瓶,发展户养奶牛I 192头,指导农户种非洲菊68hm ,石蒜33hm ,绿化苗木100hm。,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667hm ,使6000多农户、2万农民直接受益,新增产值4480万元;开发有机生物复合肥产品1个,并获发明专利“阿栗”牌杨梅,“永”牌艳红桃被评为贵州省优质农产品,“非洲菊引种试验示范及栽培”获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探索了“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民协会+企业”、“企业+基地+农户”、“专家+农技推广+农民”等生产经营方式和专家大院的运作管理方法。专家大院建设是对市场经济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一种补充,主要经验;一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探索了一种机制通过专家大院的中介服务,在农业专家与农业科技园区之间搭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互动式工作平台,让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尽快向生产力转化。二是聘请了一批专家。引进了一批技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6个专家大院共聘请3O多位省内知名专家为首席专家,组成蔬菜、果树、天麻、奶牛、花卉、水稻6个专家组,带来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果树修剪、奶牛饲养、天麻、花卉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先进技术。三是转化了一批成果,形成了一批基地。专家大院的建立,使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密环菌生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园区得到转化,形成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杨梅、天麻等基地。四是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了一方经济。专家大院的建成,促进了园区果、蔬、畜、花、药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五是总结了一批经验,培训了一批人才。在专家大院建设过程中总结了如“贵阳地区非洲菊栽培及管理技术”、“莲藕无公害栽培技术”,帮助农民组建了“非洲菊协会”、“水田苗木协会”、“阿栗养猪协会”、“东风蔬菜营销协会”等,做好农民与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和示范户,发挥龙头企业、协会、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六是整合了一批资源,探索了多种经营方式。通过专家大院的建设,整合了产、学、研,农、科、教资源,突出了园区内果、蔬、畜、花、药五大支柱产业的优势,提升了五大支柱产业的技术含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6. 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多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省内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普遍采取生产原料基地建设的“四统一”、“五统一”、“六统一”等模式。主要目标是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体制。“统一”就是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方法、统一肥料(饲料)品种、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产品销售等。在威宁马铃薯生产基地、遵义县的优质油菜、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关岭断桥养猪协会、“天阳公司”蔬菜生产基地等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都是采取以工业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来实施农产品生产的管理。既要统一,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实施新技术的转化。这种产业化生产模式的实施对技术规范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十分有利于大面积形成标准化、先进技术的传播和普及,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重要补充;同时也是未来贵州特色农业发展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多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7. 农业科技人员承包技术推广项目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补充目前,我省各地推行农业科技人员承包技术推广项目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补充。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农经发200629号)明确提出:“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20072008年,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同遵义县农发办、农业局签定了关于执行省农发办黔油系列高产优质示范推广项目的合同书和项目实施方案。合同书明确了各方的义务、责任和权利,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执行中的新品种布局、技术经济指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时间和经费等细节作了详细安排,并取得了一致意见。经过一年的工作,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项目实施面积一万亩,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增产油菜籽16万公斤,其中示范区增产油菜籽1万公斤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1.6。统计结果:本项目推广示范10143亩,覆盖农户4082家;辐射带动面积48562亩,带动农户19821家,示范区油菜综合平均产量为214公斤/亩,大面积测产按照0.85的缩值系数处理为182公斤/亩,较堰河村前三年油菜平均亩产155公斤增加27公斤,共增产27.3861万公斤,比合同指标高11.3861万公斤,超计划71.16,推广示范10143亩的增产量按照每公斤油菜籽平均单价5元计算,农民增收136.93万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35元,是当地农户前两年年均油菜增收67元的5倍;辐射带动面积48562亩的增产量为131.12万公斤,按照每公斤油菜籽平均单价5元计算,农民增收655.59万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31元,是当地农户前两年年均油菜增收67元的4.94倍。示范区油菜籽亩产达到214公斤,共增加油菜籽1.45万公斤,比合同指标高0.45万公斤,超计划45,农民增收7.25万元。按照油菜种植定点调查结果,农民亩产182公斤油菜籽收入910元,投入(包括项目投入经费)为360元,投入产出比为1:2.53。主要的经验是:项目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优势明显,方案可行,依托可靠,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户数量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一丝不苟,认真落实,确保了项目技术方案的实施。投资估算合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领导重视,组织有序,管理严密、保障有力。项目组组成有威信、有技术、有能力、有实干精神的领导班子和实施小组,采取行政任务承包和实施技术承包的方式,层层落实,形成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管理严密、保障有力的组织结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实施技术推广项目和实现科学种田的实惠。8. 其它方式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信息网建设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方式。特别是贵州农经网、贵州新农网、农村远程教育网、贵州农业信息网等网站的建设和发展,为传播党的“三农”政策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销售,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党校、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同地方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研讨班、短训班对农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对农民进行专题培训、定向培训等,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产生了重要作用。附录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采购项目配置清单仪器采购情况(部分)序号名 称型号数 量1台式电脑联想16台2传真机佳能16台3打印机佳能16台4文件柜16个5数码摄像机索尼5台6投影仪索尼17台7幕布17个8笔记本电脑联想8台9电视机36台10桌椅100套11土壤养分速测仪托普TPY-6PC16台12手持GPS面积测量仪TMJ-201216台13土壤取样器16台14农残速测仪托普NY-5D16台15病虫测报灯托普TPCB-II-C16台16病虫调查统计器托普TPTJ-216台17孢子捕捉器TPBZ-116台18电子天平国产14台19恒温培养箱DHG-9053A12台20振荡器HY-418台21蒸馏水机YA.ZD-1019台22冰柜海尔15台23移液器大龙15台24水分速测仪PM8188new15台25显微镜60台26手持放大镜80个27种子培养箱托普RTOP-Y18台28科技入户摩托车10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施条件建设仪器根据项目要求,浙江托普仪器特整理出仪器配制清单,仅供参考。有任何问题欢迎来电咨询!仪器设备名称仪器型号用途说明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TPY-6PC可测量土壤养分含量,准确的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可以指导农民正确测土施肥,精确的施肥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过量施肥而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两个型号可任选其一。TPY-6A土壤墒情速测仪TZS-W土壤水分、温度是土壤墒情的重要指标,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物的生长、节水灌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掌握土壤的水分(墒情)的分布状况,为差异化的节水灌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精确的供水也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药残留速测仪NY-8D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该农药残留速测仪可以快速检测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农药的使用量。NY-5D植物病害检测仪TPH-II植物产生的病害主要由细菌、真菌和病毒所引起,但是因为农民不知道病害是由何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会“病急乱投医”,喷洒大量农药,如果没有针对性的用药,那对于农民来讲,浪费了大量的买农药的钱,而且种出的蔬菜及农作物农药残留也过高,因此植物病害检测仪的问世,可在植物染病初期准确诊断植物染病源,帮助农户快速准确确定所用农药的品种,给农民减少了损失也增加了效益。植物营养速测仪TYS-3N植物氮素含量、叶绿素和叶片温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和生理参数,是反应植物生命体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植物施肥和灌溉的重要依据。自动虫情测报灯TPCB-III牧业、蔬菜、园林、果园等领域。频振式杀虫灯TPSC2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广泛应用于农、林、蔬菜、园林、果园、城镇绿化等。孢子捕捉仪TPBZ1可检测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主要用于监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动、传染提供可靠数据。TPBZ2TPBZ3温室环境监测仪TNHY-5可在温室中指导生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可自动记录出数据,不同的蔬菜水果有不同的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参数,有了这个仪器就可以科学的指导生产和种植。土壤硬度计TYD-2测土壤的紧实度,紧实的土壤可阻止水分的入渗,降低化肥的利用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得知土壤的紧实度显得尤为重要。水果硬度计GY-1测水果的成熟度。数字式糖度计TD-45测水果的含糖量。谷物水分仪TDS-1G谷物水分速测仪在收粮的时候可以直接检测出含水量的高低,指导储藏和收购价格。双目解剖镜PXS-1040给植物病害做诊断时用。生物显微镜XSP-2CA给植物细菌做诊断时用。电子天平SL202N交直流两用,带到野外称量很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