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焘在全国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座谈会上强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9613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光焘在全国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座谈会上强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汪光焘在全国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座谈会上强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汪光焘在全国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座谈会上强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o1-2008 总第162期2008年1月15日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颁布新规划北京规划建设6条市郊铁路什刹海改造将再现明清盛景房价上涨与供不应求发达国家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措施京城老街“新生”,前景有待后人评汪光焘讲话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呈现新亮点北京十一个新城规划正式发布全国规划院院长达成共识认清使命 把握方向 承担重任岁月回响年终小结会议纪要本 期 要 目汪光焘在全国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座谈会上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重新审视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国建设报11月14日讯 记者李兆汝 安治永报道11月12日,全国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座谈会在京召开。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会上强调: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汪光焘说,城乡规划法修改是党中央关心的重大事项,是近十年来城乡规划管理最新实践的集中梳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讨论,按严格程序完成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大家共同的期盼。城乡规划法已正式公布,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依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汪光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城乡规划法出台的背景情况,并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 重要意义的认识。汪光焘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巨大变迁,需要我们研究相应的各项法律制度;二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城乡规划工作至关重要;三是依法行政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深化。认真学习和理解城乡规划法是落实好这部法律的基础。就此,汪光焘提出了五条意见:首先,坚持城乡统筹,这是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首先要贯彻的思想;其次,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这是城乡规划法明确的重要原则;第三,坚持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体现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要求;第四,坚持强化规划的实施监督;第五,坚持落实政府职责和责任。汪光焘要求,城乡规划法即将实施,当前,各地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让全社会了解城乡规划法、(下转第6页)城乡规划法呈现新亮点“城市规划通讯”21期讯 10月28日,备受期待与关注的城乡规划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城乡规划法,呈现出诸多亮点。亮点之一:迈入城乡一体规划新时代城乡规划法规定“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本法中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这就意味着,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目前,中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可用“一法一条例”来概括。除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城市规划法外,还有1993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衔接不够,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城乡规划纳入一体化管理,必将谱写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篇章。亮点之二:乡村规划管理有望得到加强城乡规划法对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作出了明确规定,乡村规划管理有望得到加强。相对于城市规划,当前,乡村规划管理非常薄弱,现有的一些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严重。城乡规划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亮点之三:严格实施禁乱改为了防止“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现象,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未按法定程序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城乡规划法规定,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方可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隋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也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亮点之四:民权民意强化监督赋权于民、强化监督可说是又个鲜明特色,城乡规划法特别强调规划公开,特别重视民权民意的落实与表达,增强了人大监督和民众参与的环节。城乡规划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亮点之五:注重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建设中大拆大建,自然资源、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破坏。在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如何保护自然资源,体现文化特色?城乡规划法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法律还将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内容。关于城乡规划的实施,城乡规划法也作出明确规定:在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中,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在旧城区 改建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亮点之六:编制单位更负责编制单位也要负起法律责任,不能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与城市规划法相比,这可以说是城乡规划法的一大新意所在。城乡规划法第62条明确规定: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约定的 规划编制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是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二是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另外,编制单位未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以及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也要被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还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北京积极修改完善城市规划条例中国建设报12月7日讯 记者贺慧宇报道 城乡规划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立即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城乡规划法的精神实质,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已经上报市人大审议修改的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一直密切关注城乡规划法的修订工作,早在2003年,该委就主动与城乡规划法的修编单位联系,了解新法的修订情况,学习条款的有关内容,领会修订的主要思路。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同步启动了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前期修订研究工作。目前,该委正在进行条例的修订工作;同时,他们将按照市人大的工作部署,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认真研究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已经上报人大审议修改的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草案)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列入市人大明年上半年的审议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开工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开工项目过多,特别是一些项目开工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加剧了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矛盾,扰乱了投资建设秩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维护投资建设秩序,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北京十一个新城规划正式发布北京日报11月8日讯(记者刘扬)11月7日下午,市规划委发布了经市政府批复同意的北京十一个新城规划(20052020),这11个新城分别是昌平、大兴、怀柔、密云、门头沟、平谷、延庆、房山、顺义、通州和亦庄。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新城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门头沟将构建生态屏障在规划中,这11个新城将建成11个环境优美的绿色“明珠”,组成环绕京城的“碧玉项链”。犹如京城额上一颗翡翠,昌平位于中心城北部的上风上水地区,已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旅游服务区,这里既要以山区生态林工程建设为重点,构筑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要加强水源保护区、深山绿化与水土保持区、浅山景观生态区、风沙治理区、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区以及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昌平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城市,为首都构筑生态屏障。门头沟将是在今后13年中改变相当大的一个区域,这里将以生态建设为核心,构建西部生态屏障。根据门头沟区地形地貌、生态资源分布和土地利用功能格局,规划提出门头沟的生态建设任务分为深山原始生态系统、浅山村生态系统和城镇人工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门头沟将在未来的13年中,初步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首都西部生态屏障。顺义要建通风廊道通风廊道是个新词汇,建立通风廊道是为了保护新城的组团式城市形态,维护生态通透格局,有效扩散大气污染物。顺义新城将建立这样的通风廊道。据了解,顺义的城市通风廊道分为主级廊道、次级廊道和第三级廊道进行控制。主级廊道包括潮白河生态廊道、温榆河生态廊道、沿六环路绿化带、沿京密公路绿化带,以生态作用和防护功能为主。次级廊道包括城市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及结合高压走廊绿化带、大型林荫道等生态廊道系统,连接一级生态廊道及大型生态斑块,防止热岛效应。第三级廊道包括城市主要干道绿化带等构成网状生态廊道系统,也包括低密度开发地段以及具备集中生态效应潜力的特殊类型用地。新城开发基础设先行新城的开发首先进行以轨道交通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政府将授予一级开发公司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的专营权,由该公司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后进入二级市场。通过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增值获得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由该一级开发公司组织轨道交通建设。亦庄新城规划中特别提到,新城的发展强化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和引导作用,实现土地和公交整合,保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良性发展,轨道交通将贯通各中心区和次中心区,实现用最短的时间通达新城各主要功能区,同时创建北京面向京津走廊的亦庄转运门户,站前规划服务北京、面向区域的大型公共中心。通州新城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最终确定后,即冻结沿线两侧800米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并对土地进行预征,重点控制轨道交通现有节点、现状轨道交通线两侧800米范围用地,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连片土地。新城人口由居住型向就业型转变新城人口如果形成“钟摆式”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既给交通增加压力,中心城城市功能又不能得到分散。为了不成为“睡城”,通州将以增加就业量、提高就业稳定性来确定主导产业政策,鼓励通州新城居民多种渠道就业,多种形式创业;鼓励发展中小型服务企业,鼓励灵活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增加就业渠道。通州今后将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改变就业结构,使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提高到70-80,使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重点在服务业、文化产业、社会事业与社区就业、老年服务等4类行业中提供就业机会。此外,政府还将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从事社区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商业服务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职业技能;尽量做到当地就业,引导他们在新城周边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新城都将建立快捷交通体系交通是新城规划的一件大事,按照规划,各个新城都将建立快捷的交通体系。无论是城内交通还是与中心城的交通,在13年之后都将变得十分便利。以亦庄为例,除了要建立同首都国际机场的快捷联络方式,还将有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由京津城际铁路、地铁M12线、市郊铁路S6线、L2线、L5线和亦庄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网骨架,贯穿新城南北及东西,有机连接新城各组团,并连接北京中心城、通州、顺义、密云、大兴等新城。此外,还要建立京津第二通道、京津城际铁路复合交通走廊、加快黄亦路、大容量公交、东部发展带联络线和市郊铁路S6线等。房山区域内未来将形成网络快速交通走廊,京原公路、王三路接丰良路、京良路西延线、南六环路、京周路接长虹路、京周路绕城线、房黄亦联络线、东南过境通道、西六环路、京石高速公路、京保公路、长韩路、燕房东绕城线、房易路,同时预留京石高速第二通道。北京市规委公布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第21期讯 北京市规委日前公布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根据避难场所用地的不同功能和性质,可以分为公园型、体育场型和小绿地型,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标准为1.5到2.0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人均用地(综合)面积标准为2.0到3.0平方米。市规划委有关人士表示,考虑到四个老城区的实际用地情况,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可以略低些,但最低不应少于1.0平方米。对现状避难场所用地严重不足,达不到人均面积标准的地区,要制定将该地区居民疏散转移到其他地区避难的应急疏散预案。紧急避难场所要离住宅区较近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的用地一般分为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和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用地。市规划委负责人表示,要尽可能在大型商场、超市,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企事业办公建筑等周围规划安排避难场所。 (下转第7页)全国规划院院长达成共识认清使命 把握方向 承担重任中国建设报 记者 李兆汝 通讯员 丘柳玉11月26日2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的全国规划院院长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规划院院长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城乡规划法,研讨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纵议共同关注的问题,展望我国规划事业发展的走向和前景,共商规划咨询设计机构和行业改革与发展大计,形成了若干共识。共识之一:认清形势任务,承担历史责任把握城市规划工作方向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院长们认为,在面临“黄金发展期”带来的发展机遇之时,也应看到同时面临的“矛盾凸显期”蕴涵的多种挑战和风险。强化城市规划的调控能力,破解发展进程中的多重矛盾和约束,引导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和城镇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是历史赋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重大使命。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理念和模式的转换、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体制和体系,彰显城市规划的社会调节和公共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于调控和配置资源、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城乡建设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作用,是规划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要充分认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明晰城市规划改革和发展的走向,认清规划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始终把握城市规划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方针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更加自觉地为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和统筹协调作用、实现健康城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共识之二:转变规划认知,明确规划定位突出体现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属性从过去偏重于作为经济发展的技术工具向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的转型,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也是当前城市规划工作者转变观念和转换工作思路的基本指导思想。城市规划特别是法定规划,是体现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据。院长们提出,要明确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的属性和职能定位,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意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咨询设计工作对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的技术支撑功能。体现城市规划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的作用,促进城镇化和城镇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和规划编制工作者要充分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以依据法规、政策编制规划为支撑,以维护公共利益为职责,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和设计咨询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宏观调控的要求,注意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和整体作用的发挥。强化和深化城乡就业、产业结构、人口转移、社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区域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注意研究和合理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联度最大的人居环境改善、旧城拆迁改造、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热点问题,从而为实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有效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提供坚实基础。共识之三:端正价值取向,秉持职业操守恪守城市规划职业道德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必然具有鲜明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城市规划职业的公共性和社会性,要求规划师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作为内在支撑。随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分化的深化和社会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化,城市规划分配、调节和平衡社会利益的功能日益凸显,从而将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衔接的城市规划价值观、职业道德的任务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院长们指出,城市规划工作者要牢固确立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主旨、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在突出公共利益优先的前提下,依法协调和平衡政府、公众和开发主体的利益关系;要发挥规划师作为城市规划相关主体间关系的协调、沟通、服务的功能,掌握在复杂的利益背景和环境下辩识与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要遵循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相匹配的职业伦理准则,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编制好规划。共识之四:创新规划理念,推进技术进步建设中国特色规划理论和技术体系我国独特的国情和发展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社会变迁、城镇化和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呼唤着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以紧密贴近规划实践、注重理论应用为特点的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在推进城市规划技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城乡规划理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院长们明确,城市规划咨询设计机构要顺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规划观念,创新规划思路,从注重技术、空间和物质环境转变到技术、空间与政策的结合,从单一的经济导向转变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统筹和协调,从注重城市发展转变到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注重规划的实体内容转变到实体内容与科学程序相结合。要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积极参与和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体系的改革,实行“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完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促进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鼓励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借鉴国外城乡规划理论、方法和经验,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多学科多专业交叉和融合,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编制和研究的水平,推进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发展。共识之五: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咨询业健康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规划体制的改革乃至社会的发育和发展,都要求规划设计咨询行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院长们表示,要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行业发展。要正确处理自身经济利益与事业发展的关系,把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规划咨询机构不论实行何种体制,都要将为政府城市规划公共职能和社会提供服务作为其基本要求,高度重视为政府服务的职能建设,切实承担相应的为不同层级政府提供技术支持的职责,履行规划咨询的社会责任。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和改进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入才队伍的成长;推进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要积极推进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促进规划设计咨询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开放规划服务贸易的机遇,在与境外规划咨询机构的合作和竞争中,壮大自身实力,促进我国规划咨询行业的成长和发展。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的广泛交流和合作,强化行业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发挥行业在完善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要加强机构和行业自律,自觉遵守中国城市规划行业自律公约和全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自律公约,接受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自觉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行为,抵制不良市场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纪律和秩序,促进规划设计市场的健康发展。规划编制单位自律公约出台中国建设报12月7日讯 记者李兆汝 通讯员丘柳玉 报道为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及从业人员自律,促进规划行业健康发展,日前,经全国规划院院长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简称中规协)推出全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自律公约(简称公约)。公约提出,倡导树立正确的规划工作价值观,各规划编制单位要担当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责任,依法、科学、民主编制规划。要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加强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提高规划的公正性、公平性和严肃性;坚持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的方针,坚持城市发展以资源、环境、生态和历史传统文化保护为前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协调的原则,积极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之路;结合各地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规划方法;积极开展规划理论、规划专题、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研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同时,倡导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按照合法、公平、互利和有偿服务的原则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建立和维护良性的市场环境。公约明确,禁止不按照法定程序、技术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编制法定规划,以及为委托方提供有悖于法规政策、技术规范的规划技术服务及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行为。禁止在规划编制和提供规划技术服务过程中收受贿赂。反对通过商业贿赂、恶意压价、抬价、诋毁他人、提供虚假信息等违反法规或道德的手段排斥正当竞争和招揽、承接规划业务或谋取市场地位。不超越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规定承接规划业务。不接受无规划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以挂靠或合作等方式承接规划编制业务。不出借、转让、出卖有关图签、用章、证照等,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的规划设计业务提供便利。不为谋取私利或为他人营利泄露个人在公务活动和规划编制中获取的重要信息。不得随意侵占他人的规划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公约由中规协负责组织所属专业委员会和地方规划协会共同推动实施,并定期检查。(上接第1页)遵守城乡规划法;二是加强城乡规划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四是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五是要做好新法老法的衔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的城市规划处和村镇建设处处长参加了会议。大家就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好城乡规划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副司长孙安军等主持座谈,并介绍了有关情况。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场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牲和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干部需要七种科学精神我国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比例排在青年学生等人群之后据中国科协近年来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我国领导干部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为455,排在了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人员、办事人员之后,居第五位。从对领导干部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来看,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知识老化,对传统知识了解较多,对当代前沿科技知识了解较少;使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能力较低:部分领导干部科学精神缺失,盲目决策、弄虚作假、腐败等现象严重。不信科学却信迷信。领导干部应有七大科学精神现代领导干部除了具备政治、品德、业务、身心等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领导干部应具备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精神,要提高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把握科学方法。其中,科学精神包括: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崇尚科学,努力按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结论,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讲究严谨,追求精致卓越;破除迷信,抵制伪科学,反对邪教;加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技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两大媒介、多种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领导干部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这两种大众传播媒介,渠道比较单一。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利用现代科技的传播手段,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效果,如开设科普专栏,增设广播和电视科普频道、栏目,加强网上科普和远程科普的建设力度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常年联系,定期举办各种内容的培训班、科技讲座和报告会;与科协、科委、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合作,邀请领导干部参观科技馆、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和参与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增强领导干部科技意识和对科学的兴趣之目的。(摘编自解读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原载11月12日北京科技报)(上接第4页)按照要求,紧急避难场所要距离住宅区较近,服务半径定为500米,即步行5到15分钟内到达为宜。长期固定的避难场所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服务半径定为2000米到5000米,即步行0.5到1小时内到达。避难场所须考虑市民如厕问题,“规划纲要”要求,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应平坦,易于搭建帐篷及临时建筑,并配备自来水管等基本设施,以满足临时避难及生活需要,特别是要考虑设置厕所的可能性,若在场所内无法解决,应制定就近如厕的方案。长期固定的避难场所除达到一般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还要有较完善的所有“生命线”工程要求的配套设施,如配套建设应急供水、应急厕所、救灾指挥中心、应急监控、应急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供应用房、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消防器材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洗浴设施,设置应急停机坪。据了解,北京市中心城每年要完成20到30处应急避难场所,可接纳150万到200万人,各新城每年完成3到5处,可接纳6万到10万人,奥运村、CBD地区是规划的重点地段,2008年奥运会前,要完成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各奥运比赛和练习场馆以及奥运官员、运动员宾馆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市、区级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 (京京)学会召开岁月回响年终小结会议纪要2007年12月20日,规划学会召开了岁月回响编辑工作年终小结会,参加会议的有储传亨部长、宣祥鎏主任、曹跃进委员及参与岁月回响编辑工作的老规划工作者和各区县规划分局、市政院、勘察院、测绘院负责同志将近六十人。学会理事长赵知敬主持会议并作了汇报:“岁月回响”工作是由储部长、宣主任发起的,要写城市规划和管理案例,也有人说是北京城市规划图志的解读。从5月23日开第一次动员会到现在已半年多了,今天主要是汇报一下工作进展情况。这件事已列入市规划委工作日程,经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努力,本来说是100例,但现在已经收到近200篇文章了,可以说初见成效。提纲已经列了六稿,二十多个题目。另外还编了一个规划工作者名单,将凡是在局、院工作过(过去和现在)离退的老同志都列出来,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曾为首都城市规划工作做出的贡献,这个名单发给大家再作补充完善。来稿中勘察院写的不错,首先有一篇五十年的总结,然后有七篇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典型时代、典型工程为背景的文章,看了这些文章很受感动。所以我把这些文章以信息的形式印发给大家,能不能作为样板供大家参考。赵知敬还分别对二十个题目的内容作了介绍,并且将提纲发给了参会人员,请大家分头落实和补充,本次会议也是一次再动员的会。同时对明年这项工作也进行了安排: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明确任务,请各位撰稿的老同志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明年2月份春节前后交稿,3月份改稿补图,5月份定稿,7月份出版向奥运会献礼。曹跃进委员总结发言:第一,这本书很有意义,是对我们规划老领导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后来人的启迪;第二,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篇幅数量也很多,半年来,付出了很多努力;第三,我们会落实赵主任的具体安排,委里各部门、各处室也会全力给予协助。最后储传亨部长讲话:首先,这件事属于抢救性质。城市规划是实践性的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有很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在中国特色条件下,别的国家做不到,从规划到实践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很长时间,在我国却实现的很快,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编辑岁月回响这件事非常好,委领导很支持,调动了千军万马,现实意义深远。第二,我们应该有司马迁的精神,秉笔直书,对事不对人,也不直呼其名,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是追究责任。另外,建议考虑在规划过程、规划管理过程中还有哪些战略性的工作需要注意。当事者很容易被当前利益束缚,而城市规划工作比较冷静,要考虑长远,几十年的实践中能够检验,这是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 2007年12月21日 创新旧房改造思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北京日报评论员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旧城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旧房改造格外引人关注。从已收到的成效来看,居民满意,专家首肯,为古都风貌保护惠及广大群众提供了又一鲜活经验。人们之所以格外关注这次大规模旧房改造,是因为在保护北京旧城风貌这笔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其生活品质,是北京城市发展中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在建设现代化新北京中,两者并重、两全其美,是众望所归。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认识逐渐深化,思路逐渐清晰,手法逐渐圆熟,终于走出了一条微循环、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的新路。事实再次证明,惟有符合城市发展科学规律的创新思路、稳妥方式,方能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惟有统筹兼顾,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方能使城市发展彰显勃勃生机。贯穿于此次旧房改造的主线是以人为本。不难设想,如果危旧房不改造,居民依然生活在房屋院落破旧杂乱、基础设施匮乏落后的环境中,该有多么困难。这次旧房改造,优先考虑的就是居民意愿和实际需求,重点解决的就是居民取暖、如厕、上下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安全隐患问题。在胡同肌理和原有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既改善了环境,也方便了居民居住,群众普遍受益,真正做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生动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将为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这次旧房改造,初步实现了旧城街巷集居住、使用、保护和延续为一体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得益于公共财政的大力投入。今后,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满足民生需求,顺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下转第9页)古都历史文化保护颁新规划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扩展到市域范围北京日报记者 刘 扬 董少东昨天,北京市规划委发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今后5年北京城的文化保护确立了方向和原则。规划不仅关系到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保护区扩展到市域范围与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发展规划相比,“十一五”规划的范围、内涵和观念上都有了新的拓展,并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首次扩展到市域范围。规划提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整体与全方位保护、以人为本、保护与社会发展兼顾、政策保障、多手段保护、公众参与等几项全新原则。规划适用于北京市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在“重点实施旧城的整体保护”基础上,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扩展到市域范围,扩展到历史人文资源与历史景观资源的全方位保护。在对历史景观资源的保护上,不但旧城区内,整个市域的历史景观资源都纳入了保护,并将得到逐步修复。京郊风景名胜重现历史景观规划提出重现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逐渐形成的京郊风景名胜区。具体措施包括:对颐和园已恢复的“耕织图”景区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对香山公园内外进行环境整治。还将全面激活交通要冲中的长城保护工程、整治周围环境,建立长城保护档案,签订长城保护协议,建立长城保护基金,划定长城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对三家店历史文化保护区,将制定古村民居和寺庙建筑修缮方案,逐步拆除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不相适应的建筑。将出第三批旧城外保护名单“十一五”期间,本市将选择旧城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未划入保护区的传统街区中有典型意义的类型做补充性深化研究,明确区域范围、整体格局、空间尺度、市政设施及实施方案,形成实施性的详细保护规划。“十一五”期间,本市将推出第三批旧城外保护区名单划定保护范围,并编制第三批旧城内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旧城内不再建加油站由于旧城用地极为紧张,除安排与提高广大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市政设施外,不再安排其他市政设施。规划特别指出,加油站等与旧城风貌不协调的市政设施,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不再新增,并考虑适当减少站点设置,扩大服务半径,以节约用地。需要增加的停车场等设施尽量设置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避免造成对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的破坏。规划还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适应旧城空间尺度的公共交通工具、组织方式,坚持公交优先,加快加大地铁规划建设,推动旧城内出行逐步向以地铁和地面公交为主的方式转变。五年疏解旧城20万人口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北京旧城人口从180万降低到110万,平均每年疏解4万人,以此推算“十一五”时期疏解人口20万左右。规划提出,人口疏散需要认真研究人的生态系统,并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引导和控制,避免不利于维护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出现。可结合旧城内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整治,以及其他地段的改造,相应提出逐步疏解人口的目标和措施。(11月20日北京日报)老旧楼节能改造本市将全面铺开北京青年报1月7日(记者梁琦) 继老城区的旧房改造大面积展开之后,本市老旧楼房的节能改造也即将全面铺开。市建委副主任冯可粱透露,惠新西街小区12号楼的改造经验将会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惠新西街小区12号楼建于1988年,由于保温效果差,室内温度低,成为百姓投诉重点。改造后,除了重新粉刷,楼外墙还贴上一层保温板,它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让楼里冬暖夏凉。改造后的12号楼与结构完全相同但未经改造的另一栋楼相比,采暖水流量降低一半,平均室温却高出6到8摄氏度。此外,此次改造主要是政府买单,居民只负担十分之一的费用,大约每户2000元左右。(上接第8页)要,集中财力优先安排最急需、受益面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仍然是本市各级政府应当努力追求的一个“硬目标”。保护古都风貌与改善民生和谐共进,京城更宜居,市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最大鼓舞。四城区的街巷综合整治和旧房修缮改造,展示了古都风貌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良好前景,我们要继续为此全力以赴,让古都神韵在不断改善民生中薪火相传。(12月14日北京日报)旧城区胡同危旧房今年内将完成改造本报讯(记者 柳剑诏)没有开工仪式,但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旧城区规模最大的旧房改造,正在北京的胡同里低调而坚决地进行着。2007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府分别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拨付2.5亿元资金,启动街巷综合整治修缮改造工程,对旧城区涉及9635户居民的40条胡同、1474个院落进行修缮和整治。在计划今年完成的这次旧房改造工程中,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买单”、院落危房原拆原建、保留居民生活必需的自建房、居民自愿决定搬迁、文物部门首次全程参与、旧城修建详规先行、胡同改造前先确定市政改造方案等一系列新举措,显示着这次的危旧房改造比以前已有了很大区别。从关注房子到关注民生“如果说以前的旧城危改关注更多的是房子、土地资源,那么这次更多关注的是人。我们已经把每年列入市政府实事计划的危改指标进行了调整,从以往的房屋拆除量、居民动迁量调整到了居民排险解危户数。”市建委副主任张家明介绍说,这次旧房改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基本改造完毕现存的五类危房,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消除胡同院落脏、乱现象,使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提高。所谓的“五类房屋”,这是房管部门的行话,指的就是危险房屋,“主体结构构件的强度严重不足,稳定性很差。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根据2004年房屋普查的数据,北京城四区共有五类危险房屋21.2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万户。“用危、破、挤、乱来形容过去的四合院毫不为过,许多危破房屋难以承受雨水长时间浸泡,很多四合院被自建房、棚子、煤堆占满,两户人家打开窗户窗框就碰到了块儿,百姓居住其中,条件非常差。”东城区房地中心主任张和平说,“所以,此次旧房改造的指导原则是解危先行,修缮为主,完善市政,适当疏散,以人为本被要求落实到所有房屋修缮方案的制定之中。”“比如东四四条的一个试点院落,居民原来的厨房就是自己用废料搭建的,雨天下厨房还要打伞。”张和平说,“在这次改造中,不但保留了厨房、厕所等居民生活必需的自建房,而且,对存在危险的或过于残破的,还在统一规划、设计后进行了统一施工,那间由废料搭建的厨房改为砖砌的了。”“以人为本”还体现在许多细致规定中。从“拆迁式疏散”到“申请式疏散”市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李西燕说,2004年后,北京的危改方式已由原来的危改立顶的“拆迁式疏散”改为居民“申请式疏散”,并撤销了36片位于皇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的危改项目,这次旧房改造采取居民自愿原则,如果不愿意往外搬,房子整修完毕后,居民仍可回原地居住,愿意迁出的,政府则提供三种方式安置。李西燕说,符合保障住房供应条件的居民,可以优先供应保障住房;不符合保障住房供应条件的居民,可由各区通过货币补偿、定向安置房(包括部分两限房)产权置换等方式,协商疏散;此外,市政府还为四城区划定了定向安置的土地,用于疏散旧城人口。对于居民外迁腾退后的房源的处理,这次改造方案中也有涉及。李西燕说,是外迁比例不大的院落,适当拆除院内违章自建房,并将腾空房屋进行改造后作为厨房,具备条件的还可以改造为厕所;二是外迁比例较大的院落,除拿出部分房屋改造成厨房、厕所外,还可以集中安置其他院落留住居民,并适当扩大其居住面积。这次旧房改造只是开始“这次旧房改造并不是一次阶段性的战役,只是长期工作的开始。”据张家明介绍,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资金管理、公开招标与政府采购、工程设计、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后续管理等一系列程序和细则,建立旧城保护及修缮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加快完善房屋保护修缮、房屋土地流转、旧城人口疏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北京旧城保护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今年1月3日,负责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把关”的十人专家组成员、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对北京的新探索表示了肯定:“对以前的危改方式,专家组成员之间总有意见分歧,对这次改造,所有的专家致赞成,就是大好事!北京以政府主导、财政出资的方式,制定了系列全面、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改善居民生活之间终于找到了一条令人满意的出路。”旧房换“新貌”不比楼房差1月4日,当记者走进西城区福绥境胡同56号院居民刘仕沧的“新家”时,扑面而来的温暖顿时驱散了身上的寒冷。与外面看到的青砖灰瓦相比,刘仕沧的家里现代的装修很难让人想象他家住着的这个院子和房屋曾经破旧不堪的样子。“因为住平房习惯了,以前我老想要是不拆迁,还能接着住这儿,那我就最满意了。没想到现在政府真的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刘仕沧的老伴陈玉英边引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房子边介绍说,房间的地面上过去都是水泥,现在铺着一水的瓷砖。“如今做饭、洗澡、如厕都不用出家门,楼房有的我家也全都有了,而且一点都不差。”北京350万平米保障房将靠近地铁北京参考12月11日讯 记者昨日获悉,在今年开工的6条地铁线周边,北京市规划委建议将350万平方米的土地作为保障性住房及两限房用地。北京市今年开工的6条地铁线分别是4月份开工的地铁9号线和12月8日开工的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亦庄轻轨、大兴线。北京市规划委将进一步调研地铁沿线周边布局,改变以往轨道交通和住宅用地互不相接的情况。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总共规划保障性住房3000万平方米。为配合地铁的建设,北京市规划委对目前已开工的各条地铁线周边土地进行了调研,统计范围为站点周边中心城500米范围内,新城750米范围内。北京规划建设6条市郊铁路市规划委日前透露,率先启动研究的两条市郊铁路中,通往西部郊区的S1线,设计已达到总体方案的要求;通往西北部郊区的S2线,则已经具备报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有关部门将于近期对这两条铁路的走向、站点及周边用地规划进行研究。北京具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线网资源,既有的10条对外放射的铁路干线,走向与新确立的11座新城方位十分吻合。规划委负责人表示,市郊铁路将主要选择那些利用不充分、处于半闲置状态的线路进行规划。据了解,目前北京地区的铁路总运营里程为1140公里。按照现有规划,北京将在2020年之前建设5条市郊铁路总干线和1条市郊铁路主支线,干线网络总长度为360公里。这些市郊铁路将分别通往北京的西部、西北部、东北部、东部、南部和西南部6个方向。按照规划指标北京地铁系统的运营速度为每小时35至40公里,轻轨系统的速度则为每小时25至30公里,而市郊铁路的运营速度却可以达到每小时50至70公里,能够比地铁的运营速度快出近1倍。在高峰时期,市郊铁路每小时的单向运输能力将达到2万至5万人次。规划委负责人表示,将会根据实际交通情况,对现有的铁路线位进行调整,同时确定停靠站点,并对其周边进行研究,使其更加符合市民的出行需求。而对线路进行调整的最主要方面,是要使市郊铁路的站点与现有的公交及轨道交通站点实现接驳,让市民在换乘时更加方便。另外,除这两条线路外,北京还将根据客流需要,逐步建设通往各新城的其他干线;在远郊新城内,还将有望建设独立的市郊铁路。本市新增194块特级绿地乔灌木比例需达到70植物种类不少于20种北京日报11月15日讯 日前,笔者从市园林绿化局绿地管理处获悉,今年本市又有194块绿地被评为特级绿地。至此,全市特级绿地已达389块,总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今年是本市第二次对全市绿地进行等级评定,从今年5月至9月,共评出特级绿地194块。其中,朝阳区新增特级绿地32块,总量居全市之首;郊区县中通州区和怀柔区各增5块特级绿地。首次参评的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平谷、密云、延庆七个区县共有103块绿地被评定为特级,总面积577多万平方米。根据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的规定,本市绿地建设质量分为4个等级,即:特级绿地、一级绿地、二级绿地、三级绿地。评定出的特级、一级绿地中乔灌木比例需达到70,绿地内植物种类不少于20种;绿地中植物的层次和色彩需配比合理,树间株距符合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设计要求,高度、干径、树形近似,树木保持直立,无倾斜,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