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6687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及教学反思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两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二)整体感知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三)深入研读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水、云、花、草_远景,静景莺、树、燕、泥_近景,动景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2.这样写有何好处?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四)拓展延伸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行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五)小结作业总结文章内容,请同学将上述口头描述写成一篇200-300字的习作。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名家名作,用真实生动的语言高度还原了真实的西湖美景,朗朗上口,可读性强,在课程中加设更多朗读的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和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这个部分应该改进。另外,在解释修辞手法时,应多多举例,不但要举本诗中的例子,还可以举一些学过的诗文中的例子,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修辞使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主动使用修辞。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采用圈点批注阅读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重点)3通过揭示文本矛盾、联系文化背景等阅读方法,讨论、评价、领会鲁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批注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接触了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请用一个词概括藤野先生给你的印象。(生答:认真、负责、严格、严谨、朴实等)那么,鲁迅又是怎样评价藤野先生的呢?找找。(生找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二、感受人物品质鲁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学,与藤野先生相处仅仅只有两年时间。但是时隔20年,鲁迅却“总还时时记起他”。1. 鲁迅记起什么呢?首先,鲁迅记起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呢?(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脚/惜别)2. 当鲁迅记起藤野先生,记起这些事时,说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一件件小事,何以让鲁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回忆,仔细地探索探索:鲁迅还记起藤野先生的什么?“我”总是还时时记起他的 。(要求:选择两人交往中最有感触的细节,点评批注,体会我的情感)A 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强调:藤野先生是一个医学老师,有必要改文法错误么?他是一时兴起么?他是不是吃饱没事干太闲了?所以他添改背后,我们看到是怎样的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热忱真心)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热忱真心。感激!)B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严格要求。这样对学问严谨的态度也影响鲁迅以后作文做事。对鲁迅而言,确实是言传身教的鼓励。比读: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你给喜欢哪种表达?语气委婉,循循善诱。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循循善诱。)C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换词:敬重 迷信/相信身为医学教授,他知道有没有鬼呢?既然知道没有,何用敬重一词?我的感觉怎么样?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尊重与牵挂。D 裹脚:叹息E 惜别:欲言又止。总:有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热情诚恳、无微不至而又尊重学生的老师,无怪乎作者会充满感激之情;有这样一位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老师言传身教,无怪乎作者会感受到满满的榜样鼓励。三、激发矛盾1.鲁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师,可这位老师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却这样写道:对于周君,我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亲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经历,两人的感触为何截然不同?2.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和鼓励?3. 那么鲁迅呢?他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渴望什么?和身边同学关系怎么样?请看所发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处环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材料一:去东京前:“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提示:锁记中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因此鲁迅打算离开南京前往日本求学。鲁迅期待的是怎样的学习环境呢?)材料二: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提示:此段写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对国民的认识:愚昧麻木。在课文看电影事件中是否有体现?)材料三: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那怕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日本人还写中国人做猪头三。因此有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一群,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进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过汉语,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回忆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境遇。结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鲁迅渴望什么?)4. 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么?得到了么?因此.他发出了感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读出心情:失落/无奈/鄙夷)到仙台呢?这个时候作者又处在怎样的环境下?和同学关系好么?匿名信事件。作者的发出怎样的评论:中国是弱国(愤慨,觉得屈辱)5. 其实藤野先生也知道这种情况。藤野先生明知6.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为?总:此时的中国就是弱国,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国人,肆意凌辱国人自尊,而国人自己呢麻木软弱,落后迂腐.似乎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就理应被歧视,被欺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对弱国学生及其国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关心和鼓励,真诚和公平,就显得尤其难得可贵了。这样无民族偏见的,坚持真善的品质,怪不得作者要冠以伟大一词呢!四、总结先生给我了最需要的东西,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经意的东西,就越显珍贵。正如钱理群所说: 某种程度上,鲁迅要写这篇藤野先生,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 钱理群鲁迅如何写老师齐读最后段,收束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