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电 产品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名称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工作滑台与丝杠传动设计 设 计 人 陈治宇 学 号 201060507 班 级 机电 071 所 在 院 系 机械工程学院 完成日期 2011 年 1月 19日 1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 3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 3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 3 3、课程设计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实物样品等要求 . 3 二、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滚珠丝杠选择与设计 . 5 1. 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滚珠丝杠选择 . 5 2丝杠选择数值计算过程: . 7 三、机器人工作滑台与滚动导轨副选择与设计 . 15 . 15 . 15 . 15 . 16 . 17 . 18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 . 19 . 19 . 19 . 20 . 20 2 . 22 五、参考资料 . 23 3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对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 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任务书指定的任务进行设计,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以及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工程 问题的能力 。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1、 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丝 杠 选择 与 设计 设有 一塞拉门框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见 塞拉门 框架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简图(附后),由于塞拉门框较长,故需将 焊接机器人 置于二维 工作滑台 之 上,以加大 焊接机器人 的工作范围,满足塞拉门框 焊接 的需要。 滑台总质量 Q=2+中 507N, 滑台质量600N, 滑台质量 300N, 下 滑台移动 速度为 120mm/s, 下 滑台移动最大距离L=2507向移动误差小于等于 用 寿命为 15000h, 试 选定丝杆传动形式,精度等级选择,间隙调整与预紧方式选择,止动方式选择,支撑方式设计选择,润滑和密封的设计选择, 计算 选择丝杠型号 , 校核 系统 压杆稳定 性 。 2、 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 与滚动导轨副 选择 与 设计 机器人本体底面为矩形 350底座厚度为 60用的螺栓为10018 螺栓中心距 4 余同上。 3、按( 1)中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及所涉工况,试设计其 工作滑台 总装配图, 简述其 设计 过程与计算 说明 (选作)。 4、按( 1)中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及所涉工况,试设计其控制系统。 1)步进电机选择计算,确定 步进电机的型号 ; 2) 进行控制系统初步设计与方案论证。 注: 每位学生学号的末三位,请在设计时使用。 3、课程设计任务及工作 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实物样品等要求 1、 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丝 杠 选择 与 设计 : 1)选择、 设计 过程与计算 说明 ; 2) 机器人工作滑台丝杆副运动简图 (参见教材 , 粘贴在计算 说明 书 内 A,图中标出各构件号 1、 2、 3. 3) 丝杠支承结构图 (参见教材 , ,按装配图要求, 有明细表, 标题栏有设计,校核,批阅 栏等 ,粘贴在计算 说明 书内。 2、 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 与滚动导轨副 选择 与 设计 1)选择、 设计 过程与计算 说明 ; 4 2) 机器人工作滑台丝杆副运动简图 (参见教材 , 粘贴在计算 说明 书内 ,图中标出各构件号 1、 2、 3. 3) 丝杠支承结构图 (参见教材 , ,按装配图要求, 有明细表, 标题栏有设计,校核,批阅 栏等 ,粘贴在计算 说明 书内。 3、按 题 1 中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及所涉工况,试设计其 工作滑台 总装配图( 选作 ) 绘制 工作滑台 总装配图(结合上述 2 装配图) , 1 图,按装配图要求,有明细表 ,标题栏有设计,校核,批阅 栏等。 4、按 题 1 中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及所涉工况,试设计其控制系 统。 1) 控制系统的设计 ; 2)控制 程序编制与调试分析 。 5、应提交的成果形式: 1) 机电 产品课程 设计 说明书 1 份 ,打印文挡(含目录,所编程序附后,5千字); 2)图纸册 1 份 ,打印文挡(含 图 纸目录, 2张 ); 3)上述所有内容的电子文挡(各班每人按 班级、姓名 为文件名刻录 1 张光盘)。 5 二、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滚珠丝杠选择与设计 1. 焊接机器人工作滑台滚珠丝杠选择 1) 丝杠传动形式选择 丝杠螺母机构又称螺旋传动机构,它主要用来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变为旋转运动。有以传递能量为主的 ( 如螺旋压力机 、千斤顶等) ,也有以传递运动为主的 (如工作台的进给丝杠) ,还有调整零件之间相对位置的螺旋传动机构等 (如螺旋传动机构) 。 丝杠螺母机构有滑动摩擦机构和滚动摩擦机构,滑动丝杠螺母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底,具有自锁功能,但其摩擦阻力矩大,传动效率底( 30%。滚珠丝杠螺母机构虽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但其最大优点是摩擦阻力矩小,传动效率高( 92%其具有螺旋槽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装有中间传动元件 滚珠。丝杠与螺母相对运动的组合情况有四种基本形式: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丝杠转动螺母移动;螺 母转动丝杠移动;丝杠固定螺母移动并转动。 滚珠丝杠副是由丝杠、螺母、滚珠等零件组成的机械元件,其作用是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它是传统滑动丝杠的进一步延伸发展。这一发展的深刻意义如同滚动轴承对滑动轴承所带来得改变一样。滚珠丝杠副因优良的摩擦特性使其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工业设备、精密仪器、精密数控机床。尤其是近年来,滚珠丝杠副作为数控机床直线驱动执行单元,在机床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极大的推动了机床行业的数控化发展。这些都取决于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良特性: 滚珠丝杠副发热率低,温升小以及 在加工过程中对丝杠采取预拉伸并预 ; 紧消除轴向间隙等措施,使丝杠副具有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 传动效率高、定位精度高、传动可逆性、使用寿命长、同步性能好等优点 。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 所选传动形式为丝杠转动,螺母移动的滚珠丝杠。特点是需要限制螺母的传动,需要导向装置。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丝杆刚性较好,适用于工作行程较大的场合。 2)滚珠循环方式的选择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内循环方式的滚珠在循环过程中始终与丝杠表面保持接触。内循环方式的优点是滚珠循环的回路短、流畅性好、效率高、螺母的 径向尺寸也较小。其不足是反向器加工困难、装配调整也不方便。外循环方式中的滚珠在循环反向时,离开丝杠螺纹滚道,在螺母体内或体外做循环运动。 因为该丝杠用于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其往复运动较频繁,负载不大 。 内循环中的螺纹预紧螺母式滚珠丝杠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容易制造,精度符合要求,所以选用此方式。 3)精度等级的选择 根据 准,对滚珠丝杠副的精度分成六个等级,即 C, D, E, F,G, 高精度为 C 级,最低精度为 H 级;而 1, 2, 3,4, 5, 7, 10 共七个等级 ,最高为 1级,最低为 10 级。 6 500 500 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12 3,4,5 7,10 16 1,2 3,4,5 7,10 20 1,2 3,4,5 7,10 25 1,2 3,4,5 7,10 32 1,2 3,4,5 7,10 40 1,2 3,4,5 7,10 50 1,2 3,4 5 7,10 63 1,2 3,4 5 7,10 80 1,2 3,4 5 7,10 100 1,2 3,4 5 7,10 由于是采用开环进给系统,丝杠传动距离为 2734 ,由上表可得:根据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可选用 4 级。 4)间隙的调整与预紧方式选择 滚珠丝杠副在负载时,其滚珠与滚道面接触点处将产生弹性变形。换向时,其轴向间隙会引起空回,这种空回是非连续的,既影响传动精度,又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五种调整预紧系统方法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式,双螺母螺纹预紧式,双螺母齿差调整预紧式,弹簧式自动调整预紧式,单螺母变位导 程自顶紧式和单螺母滚珠过盈预紧式。双螺母 螺纹调整预紧式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刚度高、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 考虑到本次设计精度要求不高,可以尽量选择较简单的预紧形式,故本设计采用双螺母螺纹预紧式 。 5)支撑方式选择 丝杠的轴承组合及轴承座以及其它刚性零件的连接不足,将严重轴承丝杠副的传动精度和刚度。为了提高轴向刚度,常用以 推力 轴承 为主的轴承组合来支承丝杠,当轴向载荷较小时,也可用角接触球轴承来支承丝杠。支承方式有单推 单推式,双推 推 简支式,双推 下图: 单 推 - 单 推双 推 - 双 推双 推 - 简 支双 推 - 自 由其中双推 简支式两端可预拉伸安装,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高,试用于中速传动精度较高的长丝 杠传动系统。 本设计中滑台距离较长,即丝杠传动系统较长, 故选择这种传动方式 。 因轴向载荷较小,选择角轴承作为双推支点,简支端7 为深沟球轴承 。 因转速不高,轴承采用脂润滑。 6)止动方式的选择 因滚珠丝杠传动效率高,无自锁作用,故 在垂直安装状态,必须设置防止因驱动力中断而发生逆传动的自锁、制动或重力平衡装置。常用的制动装置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的超越离合器。本运动无垂直运动,无需制动装置。 7)润滑和密封方式的设计选择 滚珠丝杠副可用防尘密封圈或防护套密封来防止灰尘及杂质进入滚珠丝杠副,使用润滑剂来提高其耐磨性及传动效率,从而维护其传动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密封圈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将其装在滚珠螺母的的两端即可。接触式密封圈用具有弹性的耐油橡胶或尼龙等材料制成,因此有接触压力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矩,但其防尘效果好。 为使滚珠丝 杠副能充分发挥机能,在其工作状态下,必须润滑,润滑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 1) 脂润滑 : 润滑脂的给脂量一般是螺母内部空间容积的 1/3, 部分 滚珠丝杠副出厂时在螺母内部已加注 #锂基润滑脂; ( 2) 油润滑 : 润滑油的给油量标准如表 16所示,但是随行程、润滑油的种类、使用条件(热抑制量)等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请注意使用。 在这里选用润滑油。润滑油的给油量标准(间隔 3分钟) 轴 颈 (给油量 (4 8 0 14 5 18 0 25 8 32 6 40 5 50 5 63 0 100 00 160 丝杠选择数值计算过程: ( 1)上滑台丝杠的设计计算 焊接机器 人质 量 5071 , 上 滑台质 量 003 ,最快 速度120m ,滑台移动最大距离 2507 ,使用寿命 5000 , 丝杠副的工作载荷: 8 0 73001 5 0 731 ( 1) 丝杠副的设计计算: 滚动丝杠摩擦系数: 009.0f 滚动丝杠摩擦力: 1 5 0 7 8 设:让滑台在 内加速到 m/s 由 0即 a 2/2.1 牵引力: 总工作负载: 设传动效率: %92 m 8/ 轴向载荷计算公式: 式中 下表查得,取 荷性质 无冲击平稳转动 一般运动 有冲击和振动运 转 1K 下表查得,取 道实际硬度 58 55 50 45 40 K 下表查得,取 度系数 C、 D E、 F G H 得载荷 ( 2 )根据寿命条件计算额定动载荷初选导程 ,可得m i n/1 4 4 060*5/1 2 0/ m 9 ( 3)根据必须的额定动载荷择丝杠副尺寸 ,由aC 启东市华森公司丝杠标准手册 得如下规格: 考虑各种因素,初选 3 内循环浮动式垫片预紧滚珠丝杠副 ,其中: NC a 13000 NC 0600 公称直径: 0导程: 0 螺旋角: 162)40/(5a rc t a n ( 滚珠直径: 数列数: 1 3 螺纹滚道半径: R =偏心距: e = )=()=丝杠底径: 1d =e = 40+2 ( 4)稳定性验算: 假设为双推 因为丝杠较长,所以用压杆稳定来求临界载荷 22 式中 E 于钢 E =206 杠危险截面的轴惯性转矩,44d = 464 100 8 6 3 6 4 6.0 m; 端用铰接时, =2/3; 取丝杠长: l =所以 22 = =410 N 故 S=考下表 ),丝杠是安全的不会失稳。 10 临界转速速运转时,需要验算其是否会发生共振的最高转速,要求丝杆的最高转速 临界转速可按公式计算: 910 2129910 1719.8 r 440 r ,所以不会发生共振。 支撑方式 有关系数 双推 自由 F O 双推 简支 F S 双推 双推 F F 稳定系数 S 3 4 长度系数 2 2/3 5)刚度验算:滚珠丝杠在工作负载 F(N)和转矩 T(同作用下引起每个导程的变形量 20 式中 A= 2214 惯性矩,)(32 441 G 于钢 G = T )ta n (2 mm 中 为摩擦角, ,即 048 )ta n (2 mm 240 )048162ta n (10 3 最不利的情况,即取则 11 412221201642 )05(9223293 m 丝杠在工作长度上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导程误差为 通常要求丝杠的导程误差 L 应小于其传动精度的 1/2,即 L 该丝杠的导程误差 L 满足上式要求,所以器刚度可满足要求。 ( 6)效率验算: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 为 = 48162t a n ( )162t a n (t a n t a n p 要求在 90%95%之间,所以该丝杠副能满足使用要求。 经上述计算验证, 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可以选用。 ( 2)下滑台丝杠的设计计算 焊接机器人质量 5071 , 上滑台质量 003 ,下 滑台质量002 ,最快速度 120m ,滑台移动最大距离 2507 ,轴向移动误差小于等于 ,使用寿命 5000 , 丝杠副的工作载荷: 4 0 73006001 5 0 7321 ( 1) 丝杠副的设计计算: 滚动丝杠摩擦系数: 009.0f 滚动丝杠摩擦力: 0 7 设:让滑台在 内加速到 m/s 由 0即 a 2/2.1 牵引力: 0 7 12 总工作负载: 9 46 6 设传动效率: %92 m 轴向载荷计算公式: 按 上 表查得,取K=K=得载荷 0 89 1 ( 2 )根据寿命条件计算额定动载荷初选导程 ,可得440 rn m ( 3) 根据必须的额定动载荷择丝杠副尺寸,由aC 启东市华森公司丝杠标准手册 得如下规格: 考虑各种因素,初选 3 内循环浮动式垫片预紧滚珠丝杠副 ,其中: NC a 13000 NC 0600 公称直径: 0导程: 0 螺旋角: 162)40/(5a rc t a n ( 滚珠直径: 纹滚道半径: R =偏心距: e = )=()=丝杠底径: 1d =e = 40+2 ( 4)稳定性验算: 假设为双推 因为丝杠较长,所以用压杆稳定来求临界载荷 22 式中 E 于钢 E =206 杠危险截面的轴惯性转矩,44d = 464 100 8 6 3 6 4 6.0 m; ,两端用铰接时, =2/3; 取丝杠长: l =所以 22 = =410 N 故 S=考 上 表 ),丝杠是安全的不会失稳。 临界转速速运转时,需要验算其是否会发生共振的最高转速,要求丝杆的最高转速 临界转速可按公式计算: 910 2129910 1719.8 r 440 r ,所以不会发生共振。 ( 5)刚度验算:滚珠丝杠在工作负载 F(N)和转矩 T(同作用下引起每个导程的变形量 20 式中 A= 2214 J= )(32 441 G 于钢 G = T )ta n (2 mm 中 为摩擦角,这里取14 ,即 048 )ta n (2 mm 240 )048162ta n (10 3 最不利的情况,即取则 412221201642 )05(9223293 m 丝杠在工作长度上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导程误差为 通常要求丝杠的导程误差 L 应小于其传动精度的 1/2,即 L 该丝杠的导程误差 L 满足上式要求,所以器刚度可满足要求。 ( 6)效率验算: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 为 = 48162t a n ( )162t a n (t a n t a n p 要求在 90%95%之间,所以该丝杠副能满足使用要求。 经上述计算验证, 005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可以选用。15 三、机器人工作滑台与滚动导轨副选择与设计 1)特点: ( 1)摩擦系数小,运动灵活; ( 2)动静摩擦系数相同,因而启动阻力小,不易产生爬行; ( 3)可以预紧,刚度高; ( 4)寿命长; ( 5)精度高; ( 6)润滑方便,可以采用脂润滑 ,一次装填,长期使用 ; ( 7)由专业厂生产,可以外购选用。 2)基本要求:( 1)导向精度;( 2)耐磨性;( 3)刚度;( 4)工艺性 由于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垂直向上、向下和左右水平四方向额定载荷相等(见图) ,且额定载荷大,刚性好,刚度高,三个方向抗颠覆力矩能力大,适用于各种载荷机床。本次设计选用此型号的滚动直线导轨副。 2滚动导轨副的分类 直线运动滚动导轨副的滚动体有循环和不循环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又将导轨副分成多种形式。 按照滚动体不循环的有滚珠导轨副,滚针导轨副,圆柱滚子导轨副等;滚动体循环的有筏子导轨块,滚动花键副,直线运动球轴承及其支承,滚珠导轨块。 直线滚动导轨副包括导轨条和滑块两部分,主要功用是导向和承载。导轨通常为两根,装在支承件上。每根导轨条上有两个滑块,固定在移动件上,如移动件较长,也可在一根导轨条上装 3 个或 3个以上滑块。如移动件较宽,也可以用3根或 3 根以上的导轨条。如果 移动件的刚度较高,则少装为好。 在两条导轨条中,一条为基准导轨,上面有基准面,滑块上有基准面;另一条为从动导轨。导轨材料选择低合金铸铁。 16 ( 1)上滑台滚动导轨副计算 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滚动轴承相仿,以在一定的载荷下行走一定的距离, 90%的支承不发生点蚀为依据。这个载荷称为滚动导轨的额定动载荷从产品样本中查到。直线滚动导轨副的主要参数,其中这个行走距离称为滚动导轨的距离额定寿命,它可以根据滚动导轨的额定动载荷 滚动体为球时 3)(50f 式中: L 为滚动导轨副的距离额定寿命( N),初选滚动导轨型号后,可以从样本中查出 初选导轨为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 的 导轨。额定动载荷定静载荷轨参数如工程图。 F 为每个滑块上的工作载荷( N); F= = f 为硬度系数,由下表查得:取 轨面硬度 8 64 55 50 硬度系数 f 为温度系数,当工作温度不超过 100时, 1;由下表查得 工作温度() 100 100 150 150 200 200 250 温度系数 每根导轨上滑块数决定,下表查得 每根导轨滑块数 二个 三个 四个 五个 接触系数 速度系数,由下表查得,取击、速度情况 无冲击振动 5 轻冲击振动 m 0m 5 有冲击振动 m/60 17 载荷 /速度系数2 算可得 : 7 5 7 7) 7 0 0(50)(50 33 如果把距离额定寿命 L 换算为小时额定寿命 )( )( 4 8 6 9 09 7 5 7 7602 1033 式中 S 为移动件行程长度( m); n 为移动件每分钟往复次数( 为安全起见,取 5.0n ,可得 5000h ,满足设计要求,初选的导轨可用。 ( 2)下滑台滚动导轨副计算 初选导轨为 南京工艺装备制造 厂 的 定动载荷轨参数如工程 图。 F 为每个滑块上的工作载荷( N); F= 4 = ( 1)的表格,取 1,f=算可得 : 3 9 2 8) 7 0 0(50)(50 33 如果把距离额定寿命 L 换算为小时额定寿命 )(则 )( 5 9 0 7 02 3 9 2 8602 1033 式中 S 为移动件行程长度( m); n 为移动件每分钟往复次数( 为安全起见,取 5.0n ,可得 5000h ,满足设计要求,初选的导轨可用。 要注意工作环境与装配过程中的清洁,不能有铁屑、杂质、灰尘等粘附在导轨副上。若工作环境有粉尘时,除利用导轨的密封外,还应考虑增加防尘装置。如下图所示。 润滑的主要目的是减小磨擦和磨损以防止过热,破坏其内部结构,影响导轨副的运动功能。当滚动直线导轨副的运行速度为高速时( V 15m/,推荐使用 滑油( ,40时 相当于旧标准的 20 号机械油,定期润滑或接油管强制润 滑(如下图所示)。低速时( V15m/荐使用18 锂基润滑脂润滑。本次设计的最高时速为 2m/以选用脂润滑。 6滚动导轨装配图 19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 1负载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 1)工作台是移动部件,其移动质量折算到滚珠丝杆轴上的转动惯量 222220 )2( 滚轴丝杠的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丝杠材料选用钢材) ).(10*2700*40*(10* ( 2) 折算到电机上的总等效转动惯量 (电机与丝杠直联 ) J = kg 2步进电机的选择 ( 1)初步选择混合式步进电机( 列)四相八拍,步距角为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取安全系数 K= 则 电 机 所 需 输 出 转 动 惯 量1 . 3 7 . 4 7 9 . 7 1 2kg 初选电机型号: 110术参数:步距角为 相八拍,转矩 13,转动惯量 kg 电机传动比公式: 已知所选,电机直联 , 0 =得脉冲当量: 脉冲/01.0 误差 可选此电机。 电机步矩角运算公式: 6060360 000 03600 0 . 7 5 53 6 0 3 6 0 1 i 20 ( 2)电机转矩验算 查表得, 齿轮传动效率: ,丝杠传动效率 总的传动效率: 传递 功率 : 334 7W 电机所需功率: 7 电机 转矩 : 132400108495509550 3电机电机3步进电动机的驱动与控制 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与配套使用的驱动电源有密切关系 ,驱动电源由脉冲分配器、功率放大器等组成。驱动电源是将变频信号源送来的脉冲信号及方向信号按要求的配电方式自动地循环供给电动机各相绕组,以驱动电动机转子正反向旋转。变频信号源是可提供从几赫兹到几万赫兹的频率信号连续可调的脉冲信号发生器。连续可调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4程序的编制 ( 1)四相八拍分配状态 转向 1通电 C B A 代码 转向 正 A 0 0 0 0 1 01H 反 0 0 1 1 03H B 2 0 0 1 0 02H 0 1 1 0 06H C 4 0 1 0 0 04H 1 1 0 0 0 6 1 0 0 0 08H 1 0 0 1 09H A 8 0 0 0 1 01H ( 1) 该电动机是四相八拍,控制精度 。 所以转动 一圈移动 因为滑台最大移动距离 2516所以移动到另一端转动圈数为 31325 圈。 157 200=31400 可赋值 57=0900=01 运行速度 v=2m/制精度 可得延时时间 t=83虑到程序运行时间,可用指令延时 66寄存器 值 #23H ( 3)程序 000H 000H 3,#08H 1, #86H 2, #0(赋步数值) # , A+查表 1) 1,A 0,#23H (赋延时) 0, (正转指向下一步) 3, 2, 1, 1, #86H 2, #0 # , A+(查表 2) 1, A 0, #23H 0, (反转) 3, 2, 1, 1H, 03H, 02H, 06H, 04H, 008H, 09H 9H, 08H, 004H, 06H, 02H, 03H, 01H 22 驱动器 051 相 B 相 C 相 D 相 23 五、 参考资料 1张建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信义 . 机电一体化 技术手册 . 第二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徐泳龙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焦振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5 徐灏 第二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6马秋成 韩利芬 罗益宁 谢瑛 .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7钟建琳 . 数控加工实用教程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8徐锦康 吕慧瑛 刘极峰 . 机械优化设计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9马秋成 韩利芬 罗益宁 谢瑛 .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0程周 . 电机拖动与电控技术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1 朱思洪 主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年 12 张君安 器工业出版社, 1997 年 13 邱士安主编 术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 2004 14 朱喜林、张代治主编 础 . 科学出版社 . 2004 年 15 赵松年 , 李恩光 , 裴仁清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