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试卷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6443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将鼻孔凑到集气口闻气体气味B . 用剩的药品倒回试剂瓶C . 用手拿砝码D . 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2. (2分)如图所示为小科同学测量一元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 . 用药匙取用粉末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倾倒液体 D . 取用块状固体 4. (2分)某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3次,数值分别为12cm、11.6cm、12.2cm,应记为( ) A . 12.1 cmB . 11.93 cmC . 12.2cmD . 12.07cm5. (2分)如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置分别是( )A . 甲与乙、甲与丁B . 甲与丙、甲与乙C . 甲与丁、乙与丙D . 甲与乙、乙与丙6. (2分)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 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B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C . 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D . 家中天然气泄露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7. (2分)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米B . 分米C . 厘米D . 微米8. (2分)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 .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B .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的重力C . 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D . 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9. (2分)下列事故的处理措施中,合理的是( ) A . 实验室中酒精灯的酒精洒出并燃烧,立即用水灭火B . 实验中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C . 温度计不慎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D . 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10. (2分)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 .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 .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 .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11. (2分)实验前,小科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B . 小科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C . 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D .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12. (2分)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 .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13. (2分)学校体检,小明参加了一些项目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A . 质量50kgB . 身高160mC . 体温37D . 1min心跳75次14. (2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测量“测量七年级上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改变导体两端电压,多次测量“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8分)15. (4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该量筒的最小刻度为_。 (2)你做此实验将选择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3)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_,理由是_。 16. (5分)(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cm,体温计的示数是_(2)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导线下方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_ , 这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_发现电流的_(选填“热”“磁”或“化学”)效应现象17. (4分)我校九月份就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运动会上用_(填仪器名称)来测量跳远的成绩,在铅球项目上,身高是165_的小陈同学投掷出6.3_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小明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96_。 18. (3分)为保证安全,使用化学药品时一定要做到“三不”,即“_”、“_”、“_” 19. (2分)取一张水不易渗透的纸,将其折成图133所示的纸槽,用其盛装一定量的水,用小火在底部小心加热,不要让火焰碰到未接触水的纸边缘,(该实验应由老师指导完成,千万注意安全)观察水能否沸腾?_纸是否燃烧?_三、 简答题 (共2题;共6分)20. (3分)小米很小,直接测量直径有困难,我们可以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小米,将这些小米倒在浅盘上尽量铺开,使之只有一层小米紧接分布,在盘上放一有机刻度板,测出小米所占的面积S,利用d=V/S即可求出直径。 与此方法类似,我们可以用油膜法粗测出分子的直径。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在边长约40厘米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厘米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撒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厘米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1)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为_cm3 , 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_cm。(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在上述活动中,我们为什么要先将1mL的油酸溶解在大量酒精中配制成250mL油酸酒精溶液,而不是直接将纯油酸滴到水面上?_21. (3分)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两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组 1:将火柴梗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发现位于外焰部分明显碳化, 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2)小组 2:用 K 型热电偶温度探头伸入酒精灯火焰中,测定火焰温度,结果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3)结合两组的结论,你认为下列图中哪种加热方法最合理_(填字母)。四、 实验题 (共2题;共8分)22. (3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用3.1毫克、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1)步骤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是_。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_。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_。 23. (5分)某同学发现家里的铜质水龙头表面出现了一层绿色的锈渍.他依照钢铁锈蚀的探究方法进行如下实验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 (1)【査阅资料】【査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请完成“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CuO+CO2+_(2)【猜想与假设】经仔细了解了水龙头的使用环境后,据“铜绿”的组成和査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_作用而形成的。 (3)【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钢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 (4)【评价与改进】小明认为小刚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_。 (5)【拓展与应用】小红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铜合金)做的,发现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也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_。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8分)15-1、15-2、15-3、16-1、17-1、18-1、19-1、三、 简答题 (共2题;共6分)20-1、20-2、21-1、21-2、21-3、四、 实验题 (共2题;共8分)22-1、22-2、22-3、23-1、23-2、23-3、23-4、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