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7266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考点25 我不孤独 的种群与群落 专题十生物与环境 依纲排查 1 种群的特征 1 种群有哪些特征 2 怎样运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完成种群密度的调查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1 种群数量增长的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 1 运用曲线和实例表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2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 有哪些演替类型 核心提炼夯实基础突破要点 题组突破剖析题型提炼方法 栏目索引 1 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1 种群密度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相关 2 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通过影响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 年龄组成 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数量 核心提炼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牢记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与 S 型曲线的产生条件 1 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 即理想条件 实验室条件 2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资源和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加等 3 关注K值与K 2值的含义与应用 1 在种群 S 型增长曲线中 K 2时种群增长速率 故对鱼类的捕捞应当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 2 在K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为 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 故对于有益动物的保护 应尽可能改善其生活的环境条件 提高种群的K值 最大 K 2 0 4 理清群落结构的 3 个易错点 1 不要把 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 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 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 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 属于群落范畴 3 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 从山顶到山脚下 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5 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 从起点上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演替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演替 2 从时间 速度上 经历的时间长 速度缓慢是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是演替 初生 次生 初生 次生 1 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1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014 江苏 5A 2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2015 江苏 9A 3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 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 则出生率会更高 2013 浙江 4C 题组一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判断 题组突破 4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 年龄组成 类型的种群 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2013 浙江 4D 5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 1 则出生率越高 2013 浙江 4B 6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2013 福建 3A 7 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012 海南 21D 8 在理想条件下 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2014 浙江 4C 2 2015 广东 4 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 可用数学模型Nt N0 t表示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值约为120000个 题组二抓住图表线 扫清疑难点 解析在酵母菌培养初期 酵母菌数量极少 酵母菌个体间几乎不存在种内斗争 所以A选项错误 由图像可知 在0 70h时间段内 为 S 型曲线 而数学模型Nt N0 t只适用于 J 型曲线 所以B选项错误 酵母菌等微生物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 所以一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所以C选项错误 由图像可知 该环境下的最大值为酵母菌的K值 K值为12 1000 10 120000 个 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3 不考虑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下列关于图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在a b段 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 大于1B b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C b 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D 性别比例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解析在a b段 种群的数量增长 但是以 S 型曲线的方式增长的 不存在 b点后该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说明其生存环境趋于稳定 b d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 性别比例的变化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 答案A 4 2014 福建 3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 一年生草本植物 的种群数量变化 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 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 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解析A项 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 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 B项 由图可知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 故死亡率更高 C项 统计种群密度时 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D项 在此5年间 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 答案B 5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 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可知 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 其中4至10月份 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 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 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A C两项正确 天敌迁入后 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 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 B项正确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从而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D项错误 答案D 6 如图表示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及作物产生的价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曲线 代表防治成本 曲线 代表作物价值B 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B点能获得最大收益C 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 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降低D 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 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 解析有害生物的密度越大 用于防治的成本越低 即投入的成本会越低 甚至低于作物产生的价值 且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 投入的防治成本会迅速下降 所以曲线 代表防治成本 曲线 代表作物价值 A错误 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差值最大时获得的效益最大 B正确 两条曲线均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下降 说明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C正确 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 两曲线相交时 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相等 D正确 答案A 1 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K值会下降 反之 K值会上升 2 增长率 增长速率 1 J 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 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2 S 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 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 易错警示 7 群落结构与演替的相关判断 1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015 海南 22B 2 就食性而言 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2015 江苏 9B 3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014 江苏 5C 4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014 江苏 5D 题组三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5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2011 海南 24B 6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 2009 广东 11BD 7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011 大纲全国 4D 8 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2011 安徽 6C 9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2010 大纲全国 3B 10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数量减少 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2009 全国 5D 8 2015 全国 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 避风等作用 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 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 故A错误 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 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 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 B错误 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 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C错误 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 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D正确 答案D 9 2014 广东 6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 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 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 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 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解析A项 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 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B项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 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 C项 对于活动能力较弱的昆虫 如蚜虫 跳蝻等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D项 从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幼虫密度增加在前 松针长度增加在后 有一定的滞后性 当幼虫密度减小后 松针的长度随之变短 答案B 10 甲 乙 丙是食性相同的 不同种的蝌蚪 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 甲 乙 丙各400只 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 一段时间后 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 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解析随着池塘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甲种和丙种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 说明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以甲 丙两种蝌蚪为主 A正确 三种蝌蚪由于相同食物来源或相同生存空间可构成种间竞争关系 但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可能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 B正确 池塘1中 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种蝌蚪存活率最低 说明乙种蝌蚪竞争力最弱 容易被自然环境所淘汰 C正确 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甲种和丙种蝌蚪数量减少 乙种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 故D不合理 答案D 11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 甲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 另一段边坡 乙 不进行移栽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本题只需读懂表格提供的数据信息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通过移栽植物可提高某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B正确 答案B 12 2015 四川 7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 调查了蜥蜴个体数 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 干重 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 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 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 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 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 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 有利于禾草植物的生长 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减弱 A错误 由坐标柱形图分析可知 距离石头越远蜥蜴的个体平均数越小 可推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 越不便于隐蔽 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B正确 距离石头的远近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C正确 草地上的石头越多蜥蜴就越多 蝗虫数量越少 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 D正确 答案A 13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R 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 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 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 R时之前和T时之后 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解析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 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故A正确 R S时间内 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 可能是人为原因 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故B正确 由图可知 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 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 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改变 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故C正确 群落演替在各时间段均会发生 故D错误 答案D 技法提炼 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 1 同步性变化 同生共死 互利共生曲线 2 不同步变化 此消彼长 捕食曲线 3 看起点 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 最终结果 一种数量增加 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 竞争曲线 14 2014 四川 9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 均种上水稻苗 28株 m2 和3种杂草 均为1株 m2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 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 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题组四以种群与群落为主的综合应用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 样法 2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 属于初级消费者 它与鸭舌草 生产者 之间是捕食关系 消费者 捕食 3 实验期间 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解析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 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 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 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 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 但由于实验环境条件 如捕食者福寿螺 竞争者水稻等 的限制 其种群数量应该呈 S 型增长 大于 S 4 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 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 时间足够长 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解析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 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 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 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 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 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 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 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次生 狐尾草 5 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 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解析如果实验结束后将福寿螺与杂草除去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将趋于简单化 其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 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