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采暖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569372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水采暖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热水采暖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热水采暖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工程 GONGREGONGCHENG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王艳 第三章热水采暖系统 前言 热水采暖系统 以热水作为热媒的采供暖系统 民用建筑多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前言 热水采暖系统分类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1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图 循环作用压力 P 第1节传统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1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l 总立管 2 供水干管 3 供水立管 4 散热器供水支管 5 散热器回水支管 6 回水立管 7 回水干管 8 膨胀水箱连接管 9 充水管 接上水管 l0 泄水管 接下水道 ll 止回阀 图1 2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a 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b 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 1 2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基本型式 图1 2中 a b 是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型式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上 回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型式1 1 3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其它型式 型式3 型式2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自然循环系统的特点 1 在供水立管 系统最高处安装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的作用为 1 容纳系统里热膨胀水 2 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主要为水中溶解的空气和系统里的空气 2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维护管理简单 不需消耗电能 但由于其作用压力小 管中水流速度不大 所以管径就相对大一些 作用范围也受到限制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一般情况下 自然循环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2 通常宜采用上供下回式 锅炉位置应尽可能降低 以增大系统的作用压力 3 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上升的流向 其反向坡度为0 5 1 0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取1 0 4 回水干管应有向锅炉方向的向下坡度 5 不论采用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 自然循环的膨胀水箱应设置在系统供水总立管顶部 距供水干管顶标高300 500mm处 1 4设计注意事项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5重力循环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上层 P2 g h1 h2 h g 下层 P1 gh1 h g P P2 P1 gh2 h g P2 P1 Pi gHi h g 1 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双管系统特点 由于各层散热器与锅炉的高差不同 将形成上层作用压力大 下层作用压力小的现象 如选用不同管径仍不能使各层阻力损失达到平衡 由于流量分配不均 必然要出现 上热下冷 的现象 在供暖建筑物内 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温度 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 称为系统 垂直失调 1 各层散热器的供 回水温度相同 2 供水温度较单管高 散热器面积相应小 3 可进行局部调节 4 垂直失调严重 机械循环系统也是如此 双管系统垂直失调的原因是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不同 而且楼层数越多 垂直失调越严重 所以双管系统不宜用在超过4层的系统中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重力循环单管系统 循环作用压力 结论 每一根立管只有一个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而且即使最低层散热器低于锅炉中心 也可能使水循环流动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i 流出第i组散热器的水的密度 单管系统回水温度的求法 计算依据 在整根立管中 流过每一管段和每组散热器的流量都相等 ti 流出第i组散热器的水温 Q 立管所担负的全部热负荷 Qi 沿水流方向 在第i组 包括i组 散热器前的全部散热器的散热量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单管系统特点 1 在单管系统中 各层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是不相等的 越到下层进水温度越低 因而各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也不相等 越到下层越小 所以单管系统散热器总面积一般比双管系统的稍大些 2 单管系统运行期间 也会出现垂直失调 其原因是由于各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随各层散热器平均计算温度差的变化程度不同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实质上水的温度和密度沿循环环路不断变化 它不仅影响各层散热器的进 出口水温 同时也增大了循环作用压力 由于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不大 在确定实际循环作用压力大小时 需考虑水在管路中冷却所产生的作用压力 在工程计算中 首先采用简化计算方法 先只考虑水在散热器内冷却时产生的作用压力 然后再考虑在不同情况下 由于管路散热 水温沿途变化 而加上一个附加压力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6附加作用压力 pf 水在循环环路管道中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 与系统供水管路的布置状况 楼层高度 所计算的散热器与锅炉之间的水平距离等因素有关 见附录3 2 jiyhu 例题3 1 P71 一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1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2 1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 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 膨胀水箱 集气罐和散热器等设备 现比较机械循环系统与自然循环系统的主要区别 1 循环动力不同 机械循环系统靠水泵提供动力 强制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循环水泵一般设在锅炉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 该处水温最低 可避免水泵出现气蚀现象 2 膨胀水箱的连接点和作用不同 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设置在系统的最高处 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 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外 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 保证采暖系统压力稳定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 1为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1 热水锅炉 2 散热器 3 膨胀水箱 4 供水管 5 回水管 6 集气罐 7 循环水泵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 排气方式不同 机械循环系统中水流速度较大 一般都超过水中分离出的空气泡的浮升速度 易将空气泡带入立管引起气塞 所以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水平敷设的供水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 坡度宜采用0 003 不得小于0 002 在供水干管末端最高点处设置集气罐 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流动 集中到集气罐处排除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分类采暖工程中 按供回水干管布置的方式不同 热水采暖系统可分为图2 4所示的上供下回式 上供上回式 下供下回式和下供上回式 另外 还有中供式系统 2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型式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a 上供下回式 图2 4按供 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1 上供下回式系统 如图a 的供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统最上面和最下面 布置管道方便 排气顺畅 是用得最多的系统型式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上供上回式系统 如图b 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上面 采暖干管不与地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地矛盾 但立管消耗管材量增加 立管下面均要设放水阀 主要用于设备和工艺管道较多的 沿地面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车间 图2 4按供 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c 下供下回式 3 下供下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面 与上供下回式相比 a 供水干管无效热损失小 可减轻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 沿垂直方向各房间的室内温度偏离设计工况称为垂直失调 b 上层散热器环路重力作用压头大 但管路亦长 阻力损失大 有利于水力平衡 c 顶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 可以分层施工 分期投入使用 d 底层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两根干管 e 要在顶层散热器设放气阀或设空气管排除空气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d 下供上回式 图2 4按供 回水方式分类的采暖系统 1 锅炉 2 循环水泵 3 膨胀水箱 4 散热器 5 跑风门 6 阀门 4 下供上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在系统最下面 回水干管在系统最上面 如供水干管在一层地面明设时其热量可加以利用 因而无效热损失小 与上供下回式相比 底层散热器平均温度升高 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 有利于解决某些建筑物中一层散热器面积过大 难于布置的问题 立管中水流方向与空气浮升方向一致 在四种系统型式中最有利于排气 当热媒为高温水时 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 回水静压力也大 有利于防止水的汽化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 5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1 中部供水管 2 上部供水管 3 散热器 4 回水干管 5 集气罐 5 中供式系统 它是供水干管位于中间某楼层的系统型式 供水干管将系统垂直方向分为两部分 上半部分系统可为下供下回式系统 如图中a的上半部分 或上供下回式系统 如图中b的上半部分 而下半部分系统均为上供下回式系统 中供式系统可减轻垂直失调 但计算和调节都比较麻烦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分类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将热水采暖系统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 如图2 6 垂直式采暖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统 如图a 水平式采暖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的系统 如图b 图2 6垂直式与水平式采暖系统 a 垂直式 b 水平式1 供水干管 2 回水干管 3 水平式系统供水立管 4 水平式系统回水立管 5 供水立管 6 回水立管 7 水平支路管道 8 散热器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水平式供暖系统特点 水平式系统可用于公用建筑楼堂馆所等建筑物 用于住宅时便于设计成分户热计量的系统 a 该系统大直径的干管少 穿楼板的管道少 有利加快施工进度 b 室内无立管 比较美观 c 设有膨胀水箱时 水箱的标高可以降低 d 便于分层控制和调节 e 用于公用建筑如水平管线过长时容易因胀缩引起漏水 为此要在散热器两侧设乙字弯 每隔几组散热器加乙字弯管补偿器或方形补偿器 水平顺流式系统中串联散热器组数不宜太多 可在散热器上设放气阀或多组散热器用串联空气管来排气 如图2 7所示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 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按连接相关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将热水采暖系统分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 如图2 8 单管系统是用一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依次串联起来的系统 双管系统是用两根管道将多组散热器相互并联起来的系统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图2 8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的基本组合体 a 垂直单管 b 垂直双管 c 水平单管 d 水平双管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4 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按各并联环路水的流程 可将采暖系统划分为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 图2 9 热媒沿各基本组合体流程相同的系统 即各环路管路总长度基本相等的系统称同程式系统 如图a 热媒沿各基本组合体流程不同的系统为异程式系统 如图b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各种型式的特点 单管系统节省管材 造价低 施工进度快 顺流单管系统不能调节单个散热器的散热量 跨越管式单管系统采取多用管材 跨越管 设置散热器支管阀门和增大散热器的代价换取散热量在一定程度上的可调性单管系统的水力稳定性比双管系统好 采用上供下回式单管系统 往往底层散热器较大 有时造成散热器布置困难 双管系统可单个调节散热器的散热量 管材耗量大 施工麻烦 造价高 易产生垂直失调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机械循环系统作用半径大 适应面广 配管方式多 系统选择应根据卫生要求和建筑物形式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 在系统较大时 宜采用同程式 以便于压力平衡 3 由于机械循环系统水流速度大 易将空气泡带入立管造成局部散热器不热 故水平敷设的供水干管必须保持与水流方向相反的坡度 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集中排除 2 3设计注意事项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确定高层建筑供暖系统型式应注意的问题 1 与室外热水网路的连接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水静压力较大 因此 它与室外热网连接时 应根据散热器的承压能力 外网的压力状况等因素 确定系统的型式及其连接方式 2 在确定系统型式时 还要考虑由于建筑层数多而加重系统垂直失调的问题 2 4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1 分区式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分区式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是将系统沿垂直方向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系统的型式 即将系统分为高 低区或高 中 低区 其分界线取决于集中热网的压力工况 建筑物总层数和所选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等条件 低区可与集中热网直接或间接连接 高区部分可根据外网的压力选择下述型式 分区式系统可同时解决系统下部散热器超压和系统易产生垂直失调的问题 2 4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高区采用间接连接的系统高区采暖系统与热网间接连接的分区式采暖系统 向高区供热的换热站可设在该建筑物的底层 地下室及中间技术层内 还可设在室外的集中热力站内 室外热网在用户处提供的资用压力较大 供水温度较高时可采用高区间接连接的系统 图2 10高层建筑分区式采暖系统 高区间接连接 l 换热器 2 循环水泵 3 膨胀水箱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高区采用双水箱或单水箱的系统 外网供水温度较低 高区采用双水箱 在高区设两个水箱 用泵1将供水注入供水箱3 依靠供水箱3与回水箱2之间的水位高差 如图a中的h 作为高区采暖的循环动力 利用非满管流动的竖管6将系统高区与外网分离的作用 图2 11高区双水箱或单水箱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a 高区双水箱 1 加压水泵 2 回水箱 3 进水箱 4 供水箱溢流管 5 信号管 6 回水箱溢流管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高区采用单水箱的系统 在高区设一个水箱 利用系统最高点的压力作为高区采暖的循环动力 室外热网在用户处提供的资用压力较小 供水温度较低时可采用这种系统 该系统简单 省去了设置换热站的费用 但建筑物高区要有放置水箱的地方 建筑结构要承受其载荷 水箱为开式 系统容易进空气 增大了氧化腐蚀的可能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双线式采暖系统双线式采暖系统只能减轻系统失调 不能解决系统下部散热器超压的问题 分为垂直双线和水平双线系统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 垂直双线热水采暖系统图中虚线框表示出立管上设置于同一楼层一个房间中的散热器 按热媒流动方向每一个立管由上升和下降两部分构成 各层散热器的平均温度近似相同 减轻了垂直失调 立管阻力增加 提高了系统的水力稳定性 适用于公用建筑一个房间设置两组散热器或两块辐射板的情形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2 水平双线热水采暖系统为水平双线热水采暖系统 图中虚线框表示出水平支管上设置于同一房间的散热器 与垂直双线系统类似 各房间散热器平均温度近似相同 减轻水平失调 在每层水平支线上设调节阀7和节流孔板6 实现分层调节和减轻垂直失调 二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该系统中将散热器沿垂向分成组 每组为双管系统 组与组之间采用单管连接 利用了双管系统散热器可局部调节和单管系统可提高系统水力稳定性的优点 减轻了双管系统层数多时 重力作用压头引起的垂直失调严重的倾向 但不能解决系统下部散热器超压的问题 图2 13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1 概述 1 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 以集中供热为前提 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和计量手段 实现用热量的按户计量与收费 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的特点是 便于分户管理及分户分室控制 调节供热量 为实现分户计量供热 多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水平式独立系统 2 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的形式 垂直式系统和分户水平式室内供暖系统 垂直式系统主要用于既有供暖系统的供热计量改造 分户水平式供暖系统适用于新建住宅供热计量收费系统 第2节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 2 户内供暖系统的形式 1 垂直式系统 a 垂直式单管系统 第2节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 单管上供下回室内热计量采暖系统图 b 垂直式双管系统 第2节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 双管上供下回室内热计量采暖系统图 2 水平式系统 水平双管热计量室内采暖系统示意图 第2节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 水平单管跨越式热计量室内采暖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管路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使系统构造简单 节省管材 各个并联环路压力损失易于平衡 便于调节热媒流量 排气 泄水 便于系统安装和检修 以提高系统使用质量 改善系统运行功能 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3 1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 3 2环路划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环路划分方法 图3 1为无分支环路的同程式系统 它适用于小型系统或引入口的位置不易平分成对称热负荷的系统中 图3 2为两个分支环路的异程式系统 图3 2为两个分支环路的同程式系统 同程式与异程式相比 中间增设了一条回水管和地沟 但两大分环路的阻力容易平衡 故多被采用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图3 1无分支环路的同程式系统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图3 2两个分支环路的异程式系统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图3 3两个分支环路的同程式系统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室内采暖管道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 一般民用建筑与工业区规划厂房宜明装 在装饰要求较高的建筑中用暗装 敷设时应考虑 1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顶层梁下和窗顶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供水干管的坡度 图3 4 和集气罐的设置要求 集气罐应尽量设在有排水设施的房间 以便于排气 3 3管路敷设要求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图3 4在楼板下方敷设的管道应保证一定的坡度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回水干管如果敷设在地面上 底层散热器下部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也应满足回水干管敷设坡度的要求 如果地面上不允许敷设或净空高度不够时 应设在半通行地沟或不通行地沟内 供 回水干管的敷设坡度应满足 暖通空调规范 的要求 2 管路敷设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局部向上凹凸现象 以免形成气塞 在局部高点处 应考虑设置排气装置 局部最低点处 应考虑设置排水阀 3 回水干管过门时 如果下部设过门地沟或上部设空气管 应设置泄水和排空装置 具体做法见图3 5和图3 6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图3 5回水干管下部过门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图3 6回水干管上部过门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两种做法中均设置了一段反坡向的管道 目的是为了顺利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4 立管应尽量设置在外墙角处 以补偿该处过多的热损失 防止该处结露 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 应单独设置立管 该立管上各组散热器的支管均不得安装阀门 5 室内采暖系统的供水 回水管上应设阀门 划分环路后 各并联环路的起 末端应各设一个阀门 立管的上 下端应各设一个阀门 以便于检修 关闭 第3节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热水采暖系统热力入口处的供水 回水总管上应设置温度计 压力表及除污器 必要时 应装设热量表 6 散热器的供 回水支管应考虑避免散热器上部积存空气或下部放水时放不净 应沿水流方向设下降的坡度 如图3 7坡度不得小于0 01 图3 7散热器支管的坡向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一 膨胀水箱1 膨胀水箱的型式膨胀水箱一般用钢板制成 通常是圆形或矩形 2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用来贮存热水供暖系统加热的膨胀水量 恒定供暖系统的压力 在重力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 起排气作用 圆形膨胀水箱型号和尺寸 圆形膨胀水箱型号和尺寸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圆形膨胀水箱接管管径尺寸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3 膨胀水箱的结构 4 膨胀水箱各接管的连接 1 膨胀管 在重力循环系统中 应在供水总立管的顶端 在机械循环系统中 一般接至循环水泵入口处 此接点的压力是恒定的 因而称为定压点 2 溢流管 当系统水位超过溢流管口时 通过溢流管自动溢流 溢流管一般接到附近下水道 3 信号管 用来检查膨胀水箱是否存水 一般应接到易于观察到的地方 4 排水管 用于清洗水箱时放空存水和污垢 也接至附近下水道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5 循环管 在机械循环系统中 应接到系统定压点前1 5 3m的水平回水干管上 使水箱内的水可以循环流动 6 膨胀管 溢流管 循环管上严禁装阀门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二 热水供暖系统的排气设备1 集气罐集气罐一般是用直径100 250mm的短管制成 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顶部连接直径15mm的排气管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 集气罐应设在系统各分环环路供水干管的最末端的最高处 在系统运行时 应定期打开阀门将空气排除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2 自动排气阀 自动排气阀大都是依靠水对阀体的浮力 通过杠杆机构传动 使排气孔自动启闭 实现自动阻水排气的功能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3 冷风阀冷风阀适用于工作压力 600kPa 工作温度 130 的热水及蒸汽供暖散热器或管道上 冷风阀多用在水平式或下供下回式系统中 它旋紧在散热器上部专设的丝孔上 以手动方式排除空气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4 锁闭阀锁闭阀是随着既有建筑采暖系统分户改造工程与分户采暖工程的实施而出现的 主要作用是关闭功能 是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的手段 阀芯可采用闸阀 球阀 旋塞阀的阀芯 有单开型锁与互开型锁 有的锁闭阀不仅可关断 还具有调节功能 此类型的阀门可在系统试运行调节后 将阀门锁闭 既有利于系统的水力平衡 又可避免由于用户的 随意 调节而造成失调现象的发生 第4节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及附件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采暖系统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 系统 轴测 图 详图 设计施工说明 目录 图例和设备 材料明细表等 1 平面图 是利用正投影原理 采用水平全剖的方法 表示出建筑物各层采暖管道与设备的平面布置 内容包括 1 标准层平面图 应表明立管位置及立管编号 散热器的安装位置 类型 片数及安装方式 2 顶层平面图 除了有与标准层平面图相同的内容外 还应表明总立管 水平干管的位置 走向 立管编号及干管上阀门 固定支架的安装位置及型号 膨胀水箱 集气罐等设备的安装位置 型号及其与管道的连接情况 5 1采暖施工图组成及内容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3 底层平面图 除了有标准层平面图相同的内容外 还应表明与引入口的位置 供 回管的走向 位置及采用的标准图号 或详图号 回水干管的位置 室内管沟 包括过门地沟 的位置及主要尺寸 活动盖板和管道支架的设置位置 平面图常用的比例有1 50 1 100 1 200等 2 轴测图 又称系统图 是表示采暖系统的空间布置情况 散热器与管道空间连接形式 设备 管道附件等空间关系的立体图 标有立管编号 管道标高 各管段管径 水平干管的坡度 散热器的片数 长度 及集气罐 膨胀水箱 阀件的位置 型号规格等 可了解采暖系统的全貌 比例与平面图相同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3 详图 表示采暖系统节点与设备的详细构造及安装尺寸要求 平面图和系统图中表示不清 又无法用文字说明的地方 如引入口装置 膨胀水箱的构造与管 管沟断面 保温结构等可用详图表示 如果选用的是国家标准图集 可给出标准图号 不出详图 常用的比例是1 10 1 50 4 设计 施工说明 说明设计图纸无法表示的问题 如热源情况 采暖设计热负荷 设计意图及系统型式 进出口压力差 散热器的种类 型式及安装要求 管道的敷设方式 防腐保温 水压试验要求 施工中需要参照的有关专业施工图号或采用的标准图号等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1 室内采暖图样的画法1 平面图样画法a 采暖平面图上的建筑物轮廓应与建筑专业图一致 b 管线系统用单线绘制 c 平面图上散热器用图例表示 画法如图5 1所示 柱式散热器只标注片数 圆翼型散热器应注明根数 排数 串片式散热器应注明长度 排数 图5 2 5 2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图5 1平面图上散热器画法 图5 2圆翼型 串片式散热器标注法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d 散热器的供回水管道画法如图5 3所示 2 系统图的图样画法 采暖管道系统图通常45 正斜面轴测投影法绘制 布图方法应与平面图一致 并采用与之对应的平面图相同的比例绘制 a 系统图上图样画法及数量 规格的标注如图5 4所示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图3 3散热器的供回水管道画法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图3 4系统图上散热器的画法及标注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b 系统中的重叠 密集处可断开引入绘制 相应的新断开处宜用相同的小写拉丁字母注明 c 柱形 圆翼形等散热器的数量应标注在散热器内 串片 光面管等散热器的数量 规格应标注在散热器上方 3 标高与坡度 采暖管道在需要限定高度时 应标注相对标高 管道的相对标高以建筑物底层室内地坪 0 00 为界 低于地坪的为负值 高于地坪的为正值 a 管道标高一般为管中心标高 标注在管段的始端或末端 b 散热器宜标注底标高 同一层 同标高的散热器只标注右端的一组 c 管道的坡度用单面箭头表示 坡度符号用 i 表示 箭头指向低处 箭尾指向高处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4 管径与尺寸的标注 a 焊接钢管用公称直径DN表示管径规格 如 DN15 DN40 b 无缝钢管用外径和壁厚表示 如 D219 7 c 管径标注位置如图5 5所示 应标注在变径处 水平管道应标注在管道上方 斜管道应标注在管道斜上方 竖管道应标注在管道左侧 当管道规格无法按上述位置标注时 可另找适当位置标注 但应用引出线示意 同一种管径的管道较多时 可不在图上标注 但需用文字说明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图5 5管径标注法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d 管道施工图中注有详细的尺寸 以此作为安装制作的主要依据 尺寸符号由尺寸界线 尺寸线 箭头和尺寸数字组成 一般以 mm 为单位 当取其它单位时必须加以注明 如果有些尺寸线在施工图中注明的不完整 施工 预算时可根据比例 用比例尺量出 5 比例 一般采暖管道平面图的比例随建筑图确定 系统图随平面图而定 其它详图可适当放大比例 但无论何种比例画出的图纸 图中尺寸均按实际尺寸标注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2 采暖施工图的识读识读施工图时 应将平面图 系统图对照起来 首先看标题栏 了解该工程的名称 图号 比例等 并通过指北针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建筑层数 楼梯 房间及出入口等情况 然后进一步了解管道 设备的设置情况 a 查明入口的位置 管道的走向及连接 各管段管径的大小要顺热媒流向看 例如供水 由大到小 回水 由小到大 b 了解管道的坡向 坡度 水平管道与设备的标高 以及立管的位置 编号等 c 掌握散热设备的类型 规格 数量 安装方式及要求等 d 要看清图纸上的图样和数据 节点符号 详图等要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认真识读 为更好地了解采暖施工图的组成及主要内容 掌握绘制施工图的方法与技巧 并读懂采暖施工图 现举例加以说明 下图为某三层办公楼采暖施工图 该采暖施工图包括一层采暖平面图 二 三层采暖平面图和采暖系统图 比例均为1 100 该系统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双管热水采暖系统 供回水温度95 70 看图时 平面图与系统图要对照来看 从供水管入口开始 沿水流方向 按供水干 立 支管顺序到散热器 再由散热器开始 按回水支管 立管 干管顺序到出口 5 3采暖施工图示例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采暖引入口设于该办公楼西侧管沟内 供水干管沿管沟进入西面外墙内侧 管沟尺寸为1 0 1 2m 向上升至9 6m高度处 布置在顶层楼板下面 末端设一个集气罐 整个系统布置成同程式 热媒沿各立管通过散热器散热 流入位于管沟内的回水干管 最后汇集在一起 通过引出管流出 系统每个立管上 下端各安装一个闸阀 每组散热器入口装一个截止阀 散热器采用M 132 片数已标注在各层平面图中 明装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第5节采暖系统施工图 小结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原理与形式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原理与形式 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与安装 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等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热水采暖系统管路布置和敷设 掌握一般建筑物采暖施工图设计方法 步骤 了解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工作原理 掌握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基本型式 重点是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施工图的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 1 什么是自然循环采暖系统 什么是机械循环采暖系统 2 简述自然循环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试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3 自然循环单管采暖系统 双管采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如何计算 4 单管系统 双管系统型式各有什么特点 5 常见的自然循环采暖系统 机械循环采暖系统型式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6 什么是同程式采暖系统和异程式采暖系统 7 什么是垂直失调 水平失调 为何产生 8 室内采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原则有哪些 热力引入口如何布置 9 热水采暖系统管路如何布置 10 采暖系统施工图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读懂施工图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