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案苏轼.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44847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古代文学教案苏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 苏轼 苏轼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 思想与性情第二节苏轼之词第三节苏轼之诗第四节苏轼之文第五节苏轼的意义和影响第六节苏轼研究资料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 思想和性情 一 苏轼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期 一 王安石变法前 名震京师 初入仕途 初陈政见时期 1037 1069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秋文章八大家 二 熙宁变法时 出离中央 历任四州 乌台诗案 贬谪黄州时期 1069 1085 读书万卷不读律 致君尧舜知无术 杭州纪事诗 苏轼像 三 元祐更化时 重回中央 历任要职 但又不苛合于司马光 连放外任时期 1085 1093 四 哲宗亲政 新党复起后 贬至岭南 海南时期 徽宗继位 召其回京 病死途中 1093 1101 三次婚姻 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发妻王弗 王闰之 王朝云 苏轼 未出堂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 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 一丛哀草出唇间 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 忽闻毛里有声传 去年一点相思泪如今方流到腮边 佛印 碧纱帐里坐佳人 烟笼芍药苏小妹 清水池边洗和尚 水浸葫芦秦观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台苏小妹 双手推开窗前月 月明星稀 今夜断然不语秦观 一石击破水中天 天高气爽 明朝一定成霜 二 苏轼的思想 苏轼思想通达 融汇三教 而以儒为骨 自汉以来 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 多矣 晋以老庄亡 梁以佛亡 莫或正之 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 学者以愈配孟子 盖庶几焉 愈之后 三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 其学推韩愈 孟子 以达于孔氏 著礼乐仁义之实 以合于大道 苏轼 六一居士集叙 太夫人尝读 东汉史 至 范滂传 慨然太息 公侍侧 曰 轼若为滂 夫人亦许之否乎 太夫人曰 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 学佛老者本期於静而达 静以懒 达似放 学者或未至其所期 而先得其所似 不为无害 苏轼 答毕仲举书 初好贾谊 陆贽书 论古今治乱 不为空言 既而读 庄子 喟然叹曰 吾昔有见于中 口未能言 今见 庄子 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 深悟实相 参之孔墨 博辩无碍 浩然不见其涯矣 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 三 苏轼的性情 一 耿介率直 认真执着其于人 见善称之 如恐不及 见不善斥之 如恐不尽 见义勇于敢为 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 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 叔齐古之贤人 曰 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公实有焉 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 二 随缘自适 处逆如顺 通脱放达 谁道茅檐劣容膝 海天风雨看纷披 东亭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 已向闲中作地仙 更于酒里得天全 从教世路风波恶 贺监偏工水底眠 李行中醉眠亭三首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三 热爱生活 风趣幽默 苏轼优游于三教之中 虽然看透人生之空漠 但又始终善处人生 勘破红尘 却始终不舍红尘 始终保持着对人生的热情 峨冠正笏立谈丛 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 直将和气接儿童 参寥 东坡先生挽词 挽词从两方面归纳了苏轼的人格精神 既严正又平和 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 刚正不阿 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 又保持了士大夫追求超越世俗 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人格理想 把两者融为一体 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 入世与出世 社会与个人那一类在士大夫心灵上历来相互纠结缠绕的矛盾 并在其文学作品中加以充分的表现 苏轼为后来在类似社会条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 因而获得他们普遍的尊敬 苏轼像 第二节苏轼之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东坡先生非醉心音律者 偶尔作歌 指出向上一路 新天下耳目 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 碧鸡漫志 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 如诗 如文 如天地奇观 刘辰翁 辛稼轩词序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 以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也 刘熙载 艺概卷四 宋词 至轼而又一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一 题材 词 东坡乐府 362首37岁 首先 冲破 词为艳科 诗庄词媚 的樊篱 扩大了词境 提高了词品 凡怀古 感旧 纪游 寓理等题材都可入词 且挥洒自如 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的开拓的有二类 一类是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 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 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 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 如苏轼最著名的两首词作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寄 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怀古 词意 选自 诗余画谱 明汪氏所编 明万历年间刻本 其次 雄壮豪放的风格 开创豪放词 形成豪放派 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讴 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 柳郎中詞 只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 唱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 唱 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俞文豹 吹剑续录 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 固是英雄本色 徐釚 词苑丛谈 豪放派 宋词坛流派 其特点是创作视野广阔 题材广泛 气象恢宏 意境雄浑 不拘守音律 由北宋词人苏轼创始 南宋的辛弃疾将豪放派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往往以意为主 任情流泻 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 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岗 江城子 三 语言 再次 在语言方面 苏轼也是 以诗为词 当然 文人词在形成过程中 本来受了诗的很大影响 主要是使词的语言从俚俗浅易转向典雅华丽 苏轼的 以诗为词 实际就是为词的语言表现争取更大的自由 宋诗已有散文化的 讲究意脉流动的倾向 而词的特点就是句式长短不齐 所以苏轼很方便地把诗语 文语 口语都熔铸在词的体式中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归去来兮 吾归何处 满庭芳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最后 苏轼词中常运用典故 化用前人诗句 如 江神子 江景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 数峰青 出于唐代钱起 省试湘灵鼓瑟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青峰 有引发联想 扩充语言内涵的作用 在诗歌中 这本是常见的 而比较大量地用于词 苏轼却是第一个 对辛弃疾等后代词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少人对苏词 特别对其 以诗为词 的特点提出了批评 子瞻以诗为词 如教坊雷大使之舞 虽极天下之工 要非本色 陈师道 后山诗话 苏词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 李清照 词论 这些意见都是从词的传统标准 传统观念来提出的 而忽视了苏轼使词得到解放 成为与诗文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的独立文学体裁这一重大意义 苏门四学士 指黄庭坚 秦观 张耒 晁补之 因此四人皆出于元佑诗人苏轼门下而得名 第三节苏轼之诗 苏诗题材广阔 各体兼备 尤擅七言古体和律 绝 风格也富于变化 苏轼之诗 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天地万物 嬉笑怒骂 无不鼓舞于笔端 叶燮 原诗 诗歌 2700余首 苏黄体 成就最高 内容 一 社会政治诗 积极用世 关心国计民生 又长期作地方官 对社会 民生了解真切 代表作品如 吴中田妇叹 荔枝叹 山村五绝 等 山村五绝 其一竹篱茅屋趁溪斜 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 孤烟起处是人家 山村五绝 其四杖黎裹饭去匆匆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二 写景咏物诗 数量最多 抒情气氛浓 最能代表苏诗的特点 影响也最大 代表作品有 饮湖上初晴后雨 游金山寺 等 写杭州西湖 大处着墨 勾魂摄魄 为西湖题咏中的冠冕之作 三 理趣诗 苏诗以理取胜的佳作不少 这是对宋诗的一种贡献 如 题西林壁 和子由渑池怀旧 等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四 题画诗 题画诗或就画寄情 抒发感慨 或借题议论 发表艺术主张 如 惠崇春江晓景 等 在结构方面 苏轼继承了梅 苏 欧以来宋代诗人讲究意脉贯通的特点 但他的诗比之前人更少些拘谨 流动感更强 往往在跌宕起伏中 把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文为诗 自昌黎始 至东坡益大放厥词 别开生面 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 天生健笔一枝 爽如哀梨 快为并剪 有必达之隐 无难显之情 此所以继李 杜后为一大家也 赵翼 瓯北诗话 在篇幅较长的七言古体诗中 更多表现出苏轼性格中豪放的一面 我家江水初发源 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 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 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 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 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 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 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 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 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 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金山寺 苏诗的语言 最推崇自然平淡 对陶渊明抱有崇拜的心理 认为陶诗的成就在其他所有诗人之上 陶谢之超然 盖亦至矣 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综绝世之姿 凌跨百代 古今诗人尽废 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 亦少衰矣 李杜之后 诗人继作 虽间有远韵 而才不逮意 独韦应物 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 非余子所及也 书黄子思诗集后 但苏轼的性格 毕竟是相当活跃的 所以他虽然写了一部分比较平淡的作品 但并不能停留在这一种境界上 他有很多诗 还是写得神采飞动 色泽鲜丽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 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暴雨 此诗气势开张 声色喧腾 有典故 有丽藻 绝不是一种朴素平淡的风格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 苏轼弥补了宋诗过于平淡枯瘠的不足 第四节苏轼之文 一 苏轼的文道观 第一 苏轼在文道观上继承了 重道 的传统 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与实用价值 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第二苏文创作风貌 吾文如万斛泉涌 不择地而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 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 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 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 苏轼 文说 散文 东坡文集 与欧阳修 王安石齐名 成就最高 苏轼是唐宋古文的完成者 散文数量大 体裁多 成就高 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可分为非文学性散文和文学性散文两大类 非文学性散文是指他的议论文 包括政论和史论 如 进策 二十五篇 韩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等 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叙事 写景 抒情的文学性散文 包括杂记 杂说 书札 序跋 散文赋等 这类散文或写自然景物 或抒个人情怀 或论文艺 或谈人生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性格和识见才华 也最能显示他那平易流畅 豪放自如的风格 著名作品有 日喻 记承天寺夜游 喜雨亭记 石钟山记 前后 赤壁赋 等 第三 在语言风格方面 重视通过捕捉意象 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 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 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 长短错落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前赤壁赋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 履巉岩 披蒙茸 踞虎豹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 苏轼 后赤壁赋 又如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 一幅鲜明澄澈的月夜图景 一种空渺寂寥的感受 情与景与理化成一片 意味深长 这一类文章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第五节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一 苏轼最终确立了宋代文人融仕与隐 进与退 循理与和乐 为一体的新型人格构建 其人生态度成为后世文人景仰的范式 进退自如 宠辱不惊 二 苏轼的浩博人格与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范式 三 苏轼作为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 为后人留下了大宗的文化遗产 影响广泛 第六节苏轼研究资料 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王十朋注 四部丛刊初编 集部上海书店1989年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文诰辑注嘉庆间刻本 光绪间刻本 苏诗合注 冯应榴辑注光绪九年刻本 苏轼乐府笺 龙榆生校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 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1986年 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 王水照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苏东坡轶事汇编 颜中其编注岳麓书社1984年出版 苏诗汇评 曾枣庄主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0年1月 苏词汇评 曾枣庄主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 苏文汇评 曾枣庄主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0年1月 资料索引 苏东坡全集索引 佐伯富 京都市 汇文堂书店 1958年 东坡词索引 仇永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苏词索引 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编 1992年 一 苏轼在文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二 结合作品谈苏轼对诗 词 文的贡献三 写一篇鉴赏苏词的小论文 不少于1500字 手写 十六开纸 文前有摘要 关键词 10月11日交 思考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本课件所用资料除标明出处者 亦参考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整理 孙春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