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docx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3369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学设想:师:如果你是一个农民,让你在中国随便选一个进行农业生产,你们会选哪一个地方?A:珠江三角洲 B:黄河流域 C:长江三角洲 D:潮汕平原师:很好,大多同学都选了南方作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方。众所周知,今天南方是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那么是不是中国从古代以来就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呢?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教师:问答式教学,讲解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及其经济特点教师提问:“山东山西这一中原地区大体相当于黄河流域地区,历史以来一直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大家能不能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原因,各组可以相互讨论一下。”设想: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透过历史的现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间的融合与知识的理解。A组: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的七八月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组: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多雨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学生:归纳出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图片提取历史信息,学会古代与今天的比较。教师:用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提问:“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从而过渡到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教师:利用表格展现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的变化状况,讲解人口迁移的形式及其原因教师:重点讲述第三次人口迁移的情况,引入潮汕区域史,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历史来理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所带来的影响。设想过程:(打出“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师: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人口主要由黄河流域往南方迁移。现在大家把目光集中到这一个箭头,这是哪里?(指着右下角的箭头)师:对,就是闽南潮汕这片地区。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些老屋大门上挂着“陕西世家”、“颖川世家”或“颖川旧姓”之类的牌匾?有没想过这是为什么?师:我国的姓氏都有自己的发祥地,就拿这个“颖川世家”来说,陈姓的发祥地是河南颖川,这个“颖川世家”就是要说明他们是祖先从河南颖川迁移过来这里的名门望族,他们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忘了自己的老家。我们所熟悉的灵山寺的大颠和尚,他就是河南颖川人,俗名叫陈宝通。现在还挂“颖川世家”的屋子,这户人极可能就是姓陈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调查下。师:这大批南迁的人口给南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师:对,不仅有量,还有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来的是一大批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师: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还有其它的变化吗?师:还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课本里举了一个南方人学北方人吃笼饼去皮的风俗习惯,事实上潮汕地区过年吃春卷的习惯也是北方人带来的。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属于那一个民族的?师:大家都非常肯定自己是汉族人,而我不敢确定你们是不是“纯正”的汉人,除非你能确定你祖先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从刚才“全国南北方人口户数对比”的表格中看到,南迁的人口是巨大的,甚至占了压倒性的多数。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有可能是古代百越民族和南迁的汉人通婚结合而成的“杂种”。(学生笑)从生物学意义上说,我们继承了父亲和母亲各自一半的遗传基因,所以叫“杂种”没错。南迁带来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它带来了民族的融合。学生:阅读以下史料材料1:(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2: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分析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学生归纳:由于中原人口的南迁,南方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迁移到南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从社会环境和江南地区自身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师:显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学生:通过对词作历史背景的分析,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文化重心的南移造成的影响。设想:通过分析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融合词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文化的影响,达到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与情感愉悦相互统一的境界。教师:结合潮汕地方历史做进一步说明师:中原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的南移,其对江南文化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课本24页左边(唐)张籍永嘉行中“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就说明了中原文化对南方语言系统的影响。事实上,潮汕方言跟古代中原地区的语言也是有着历史渊源的,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潮汕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的特点。可以说,在唐代,潮汕这一地区是一个“蛮荒之地”,潮汕地区往往是作为朝廷流放不同政见者的地方,我们都熟悉的韩愈就被流放到这里来。生齐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师:对,韩愈来到这“鸟不拉屎”当时是非常郁闷的,(学生笑)说这里的人“不知礼仪”。然而正是中原人口的不断迁入,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最终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教发达的区域,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随着历史的演变,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迁,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些列深刻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