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190953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填写物质循环的概念图 知识梳理 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全球性 2 据图回答碳循环过程 图中 1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 2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摄食 呼吸作用 燃烧 分解作用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燃烧作用 3 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4 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产生CO2 植被破坏 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全球性 往复循环 重复利用 二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 信息的种类 特点 来源及实例 2 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生命活动 种间 种群的繁衍 有害动物 解惑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 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2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实施相应的投入 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干扰 物质能量 内部结构与功能 思考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 其恢复力稳定性是否一定很高 提示 不一定 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解惑 1 任何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圈 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2 强调 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 时 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 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1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 1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014 江苏卷 2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4 海南卷 3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 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2013 天津卷 自主检测 4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010 海南卷 5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010 全国卷 6 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2010 广东卷 2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 1 拟水狼珠是稻田中卷叶螟 褐飞虱两种主要害虫的天敌 害虫与拟水狼珠间的信息传递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3 四川卷 2 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 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012 山东卷 3 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 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2011 安徽卷 4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2009 海南卷 3 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叙述 1 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 提高了该试验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2013 天津卷 2 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 植物 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2012 浙江卷 3 与自然池塘相比 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2011 江苏卷 4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009 福建卷 4 1 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 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 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食草动物 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 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 夏初 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 结果表明 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 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 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 结果如图 据图回答 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4 2013 全国课标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 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与草丛相比 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 简单 或 复杂 原因是 答案 1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 信息传递 3 4 复杂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 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核心突破 1 物质循环分析 2 碳循环过程 1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 碳返回无机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易考明示 与物质循环有关的2点提示 1 物质循环的 物质 和 范围 参与物质循环的 物质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 2 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以CO2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在无机环境中 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命题预测 考向预测一碳循环过程和温室效应 1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 其中甲 乙 丙 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 甲 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 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而 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 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分析题图可知 甲是生产者 乙是初级消费者 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A 2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 图中甲 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 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 碳元素在甲 乙 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析丁为无机环境 甲为生产者 乙为消费者 丙为分解者 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A 方法规律 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1 图1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不能写 无机环境 也不能写 生物类别 再根据A D 确定D为分解者 剩下C为消费者 2 图2 根据A与C之间是双向箭头判断 A和C一个是生产者 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根据A B D的碳都流向E 可进一步判断 A是生产者 B是初级消费者 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是次级消费者 E是分解者 3 图3 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 即A和E 一个为生产者 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 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 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 E为生产者 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 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 所以C是分解者 剩余的B D F则为消费者 整个图解中 食物链是E F D B 考向预测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3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 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 网 流动B 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 能量 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 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C 4 2014 鄂州模拟 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A B C 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 1 2 3 4 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 B位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B 图1中过程1只代表光合作用 2 3 4 5过程是呼吸作用C 在图2的食物链中 的比值代表兔与狼 生物之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D 在图2中 和 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图1中 B为分解者 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A错误 图1中过程1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 3 4 5过程是呼吸作用 B错误 在图2的食物链中 的比值代表兔与狼 生物之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 C正确 在图2中 表示兔未同化的能量 表示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错误 答案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 核心突破 2 解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范围 2 形式 分为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3 来源 可来自于环境 也可来自于生物 4 方向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5 作用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6 过程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3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的比较 易考明示 对信息传递的几点知识点辨析不清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 如果通过行为传递信息给对方 则属于行为信息 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信息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2 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 若通过声音 尖叫 则属于物理信息 若通过特殊的动作 突然飞起 则属于行为信息 3 涉及声音 颜色 植物形状 磁力 温度 湿度这些信号 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 耳朵 眼 心或植物光敏色素 叶 芽等感觉上述信息 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 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 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5 信息传递的范围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性外激素 舞蹈等 异种生物个体之间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中的警示作用 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主要有物理信息中的光 磁等 命题预测 考向预测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及作用 5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 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 1 上述现象中 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解析植物释放出的物质X既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又能驱赶乙昆虫 故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和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 影响甲昆虫取食的信息来自生物 植物 影响甲昆虫在白天活动的信息来自无机环境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物质X是化学信息 影响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利用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属于物理信息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故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后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 1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和乙昆虫 2 生物无机环境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3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考向预测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6 2013 济南一模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 果树 饲养着家禽 家畜等 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 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A 圈养家畜 散养家禽B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 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 提高产蛋率D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 达到早熟 高产的目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 物理过程来传递的 如 光 声 温度 磁力等 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 如 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 动作等 肢体语言 来传递和表达的 圈养家畜 散养家禽不是利用信息传递的原理 答案A 7 2013 四川理综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 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防治稻田害虫 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 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故A正确 在食物链中 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 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 只能是10 20 之间 故B错误 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 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 故C正确 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 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 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 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 故D正确 答案B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核心突破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 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 2 生态系统中正 负反馈调节比较 3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命题预测 考向预测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因 8 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 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 被誉为广州的 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 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 受到很大的污染 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N P等无机盐也越多B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 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 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解析该污染为有机污染 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 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越多 溶解氧越少 A错误 答案A 方法技巧 巧辨两种反馈类型 考向预测二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应用9 有些人工林面积大 构成的树种单一 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 树冠密集 这种森林被称为 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植物种类单一 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 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 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 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群落结构简单C 营养结构简单 食物链短 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 生物多样性水平低 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 易爆发虫害 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 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 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同时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 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群落结构简单 导致营养结构简单 食物链短 生态系统的稳态很不容易维持 进而使生物多样性水平低 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 易爆发虫害 答案C 考点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 1 实验原理 1 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 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 2 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必须能够进行 3 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 生物的数量 核心突破 分解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不宜过多 四种 4 生态缸必须是的 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能获得充足的太阳能 当然 生态缸一定要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2 实验流程 透明 封闭 特别提醒 命题预测 考向预测一实验分析 10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计4个密闭 透明的生态瓶 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 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 表示有 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乙瓶中 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 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原因是 3 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 原因是 4 根据观测结果 得出结论 解析 1 乙瓶缺少光 藻类的种群密度将减小 2 丙瓶与甲瓶相比缺少泥沙 即缺少分解者 无法将更多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所以有机物会大量积累 3 丁瓶与甲瓶的条件相比惟一区别是丁瓶中含有小鱼 因为小鱼进行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 所以丁瓶中氧气含量较低 4 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 在光照条件下 水草 藻类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 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 释放出氧气 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为消费者 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 泥沙中含有微生物 分解者 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实现瓶内的物质循环 答案 1 减小缺乏光照 生产者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 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 少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 4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考向预测二实验装置1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 池泥 水藻 植食性小鱼 广口瓶 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 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 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 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 若想维持生态平衡 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答案A 易错易混 辨析生态系统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 据实例填充 1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两种 2 反馈调节实例模型对比分析 1 类型 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2 调节方式 实例一进一步增强效应 实例二抑制或减弱效应 3 调节结果 实例一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实例二使生态系统平衡状态 实例一 实例二 远离 达到并保持 4 举例归类 血液凝固 体温调节 排尿排便 血糖调节 胎儿分娩 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 生态系统中害虫数量与食虫鸟数量平衡 典例训练 1 2014 杭州模拟 某池塘演变早期 藻类大量繁殖 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 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因排入污水 引起部分水蚤死亡 加重了污染 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 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 早期 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早期 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判断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变化时 常结合图形 做以下分析 图示解读 1 抵抗力稳定性表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偏离正常作用范围就越小 反之 偏离正常作用范围就越大 而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因此 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 反之 抵抗力稳定性强 例如 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相同的干扰时 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2 恢复力稳定性表示受到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恢复原状的时间越短 反之 恢复到原状的时间越长 而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时间越长 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反之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3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 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 即y与x越大 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典例训练 2 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图的生物中 含能量最少的是 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 甲图的食物链中 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 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 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 这是一种 调节 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3 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 4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y越大 说明该生态系统 x越大 说明该生态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越大 该生态系统 解题关键 解析 1 甲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所含有的能量越少 此食物网中猫头鹰营养级最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2 草 兔 猫头鹰之间通过信息传递 维持相对稳定 这是一种负反馈 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乙图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两条虚线之间是生态平衡正常波动范围 也就是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4 在外来干扰作用下 y表示抵抗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 属 于抵抗力稳定性 y越大 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x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x越大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包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答案 1 猫头鹰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2 负 反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4 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总稳定性越弱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生产者 无机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全球性 信息传递 行为 抵抗力 高考体验 1 2012 海南高考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 甲 跟踪调查发现 五年来 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 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解析在五年内 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 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 由题干信息知 甲引进后 其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 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 甲的引进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 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 故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 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 包括所有生物 底泥 水及阳光等因素 答案A 2 2009 广东高考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 心猿意马B 飞蛾扑火C 花香引蝶D 老马识途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飞蛾扑火是通过光 属于物理信息 花香引蝶 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 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A 3 2012 重庆卷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有效防治蝗灾 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 b段 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 控制种群数量在d e水平 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由图中看出 该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增长曲线为 S 型 在a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为了有效防治蝗灾 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故A项正确 a b段 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 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二者不呈正相关 故B项错误 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 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 可用于防治害虫 C项正确 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既不使其灭绝 也不使其成灾 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 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项正确 答案B 4 2009 天津理综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解析从图中气候的变化情况来看 中间出现了急剧的变化 而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波动很小 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远高于乙生态系统 正确 如果是严重的寒 旱等气候引起乙生态系统生产者急剧减少 会导致种群类型数量减少 但并不能说明乙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简单 错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题目信息不能说明此现象 错 由于乙生态系统的S点处还有少数的生物 结合曲线可知S点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正确 答案B 5 2011 海南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 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 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 喜好群体活动 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 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 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 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 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解析由题意知 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 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且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 从而使该地区的物种数量减少 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答案D 6 2014 安徽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 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 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 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 相间种植 可提高土壤肥力 原因是 2 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 应采用 的方法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 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 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 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3 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 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 另一份煮玉米粥 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解析 1 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 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 因此共同种植可增加遗传 基因 多样性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 其中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 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 玉米螟幼虫为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 根据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共同取食玉米 可知两者为竞争关系 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 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 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 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3 发酵过程会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 故所含能量会减少 因此玉米馒头的能量相对较少 答案 1 遗传 基因 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 具有固氮作用 2 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 3 玉米馒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