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技法提分点17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5160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技法提分点17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技法提分点17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技法提分点17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法提分点17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步骤赏析字词三步骤赏析句子三步骤赏析表达技巧读文支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写诗人仰天射鸿,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欲凭借出众才华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箭”“弓”喻指诗人的才华,“衔芦鸿”喻指折桂。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图景。然而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诗人内心极其苦闷、悲愤,弯弓射鸿也可以看作诗人在排解心头苦闷。,诗人以麻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不羁的方式表达对黑暗社会环境的极大愤慨。“黑”字渲染了压抑和阴森的氛围,“北风”借指炎凉的世风。是诗人不甘沉沦、坚守志向的宣誓。尽管诗人为“枯荣不等”的残酷现实而感到沮丧、懊恼,责怪起上天,然而仍能够“屈穷心不穷”,坚守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写时令景物的转换,冬天过去终将迎来春暖柳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自信,相信自己终将走出困境,施展抱负。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对点解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解析第一步,理解诗句含意: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第二步,指明特点与手法:“寒风”实际上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第三步,概述作用: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答案B一、(2018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点绛唇阻风江口陈维崧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浊浪堆空”,侧面渲染了江风的猛烈巨大,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B.“冰车铁柱”,状写江上巨涛,化柔性的水波为刚性的冰车和铁柱。C.“独眺君山”,词人终于出现,他极目远眺,看到了洞庭湖里的君山。D.“且共春申语”,此时词人思接千载,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深情交谈。解析C项,“词人终于出现”说法不当,词人开始就出现了,“看到了洞庭湖里的君山”说法有误,“眺”不是“看到”义,这里是虚写,并不是真正看到了君山。答案C2.本词中的“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好处。答:解析先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酹”可联系“一尊还酹江月”理解,“蛟龙”用的是比喻修辞,把翻滚的江涛比成“蛟龙”。“愁如许”如何排解?和春申君“同看蛟龙舞”。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我用一杯酒深情地祭奠春申君,让我们一同欣赏这蛟龙狂舞般的滔天巨浪吧。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涛翻滚的宏大气象。以景结情,词人将万千愁绪含蓄地寄寓在眼前蛟龙狂舞的巨浪之中。想象与春申君同看浪,寄托愁思。二、(2018广东湛江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D.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解析C项,写山谷中的鸟儿的叫声是为了衬托出山谷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答案C4.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解析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感。答案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三、(2017湖南十三校重点中学一联)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56题。临江仙牛希济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注】下,有路暗相连。【注】 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解析B项,“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答案B6.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答:解析本词写了眼前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景,后文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注意要结合词中具体句子分析。文中两处虚实结合,这两处虚实结合要分别通过具体诗句指出哪是实哪是虚,第一处虚实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第二处虚实结合要答出思想情感。答案虚实结合。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一、(2018重庆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渔家傲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到击桨的声音,女伴顷刻间便来寻访,显示出她们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B.采莲女的饮酒场面颇富生趣,她们围坐一起,轮传酒杯,面对荷叶饮酒。C.采莲女醉后小眠,醒来却发现船已搁浅,场景不仅不悲伤,还有诙谐之处。D.整首词多处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段,写出了采莲女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解析B项,“酒盏旋将荷叶当”意思是“随手摘下荷叶当酒盏”,所以该项的“轮传酒杯,面对荷叶饮酒”理解不对。答案B2.“时时盏里生红浪”构思精妙,请简要赏析。答:解析考查的是炼句,分析句子的精妙之处可以从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分析。这句话是说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这是一语双关,既写荷花的颜色,也写出了姑娘的娇艳。整句诗是侧面烘托,融情于景,写出了酒会的欢乐。答案不直写酒会的欢愉,而以酒杯泛起的波浪来侧面衬托,诗歌表意婉转精巧。“红”字一语双关,既写姑娘醉酒时的脸色,又写周围荷花的色彩。用酒杯将景与人巧妙地统一在一起,使整个景象和谐融洽。二、(2018重庆八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而“临牖”,上承临窗暮坐;思而“悠”哉,下领抒发怀友之情的三联。就全诗所抒之情来看,“思”是全诗之眼。B.“稍沾阶下苔”一句,既写出了傍晚霜露之重,又巧妙地写出了诗人生活清静简朴,少与人游。C.绿琴之上已生尘埃,是说已经很久不弹琴,意在表明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心灰意冷。D.全诗先写微风惊醒自己,继写微风动竹坠露,终写望微风拂去琴上之埃。微风是结构全诗的线索。解析C项,“意在表明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心灰意冷”理解有误,“为拂绿琴埃”的意思是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诗人运用此典故,意在说明朋友许久不来了,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盼望朋友前来的心意。答案C4.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答: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开门复动竹”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微风吹来,竹丛的响动惊动了诗人,写出了没有朋友的到来而环境寂静。“疑是故人来”是诗人的幻觉,这里是想象,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这正写出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盼望故人来到。答案微风吹动,虚掩之门发出轻微的吱嘎声,竹叶摇动,簌簌作响,诗人借助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思念之情。门动声,竹叶摇动声,实为风使然,但诗人却想象成是友人推门而入,穿林而过。这种误想,实是心中思友的自然反应。(也可答虚实结合)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56题。蝶恋花旅月怀人宋琬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以听觉渲染出作者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解析A项,“一样”“都是”说法错误,本词是极写其近,望月怀远是极写其远。另外“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分析也是错误的。答案A6.“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答:解析“墙角芭蕉”“亏伊遮掩窗儿黑”等是运用了前人诗句,属于用典;“伊”指芭蕉,属于拟人手法的运用;“亏”与“欺”形成对比;“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则属于以景结情。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答案巧妙用典。“墙角芭蕉”句化用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的词句,抒写离愁别绪;“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无法排遣愁思的心绪。(能举出此处用典即可)“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答移情亦可),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词人离情难耐的心情。“亏”字与前文的“欺”字形成对比,突出芭蕉之有情有义;“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中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四、(2018黑龙江哈六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怡人。B.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C.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D.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解析D项,“托物言志”说法错误,作者只是借马的再三嘶鸣,抒发内心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答案D8.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答:解析颈联写出了鹊在傍晚的“禾地”鸣叫、蝶在秋天的“草畦”上飞舞的场景。运用了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的手法。“鹊噪”“蝶飞”为动景,更表现了秋天傍晚野外送别场景的安静;“鹊噪”是听觉描写、“蝶飞”是视觉描写,整句视听结合,描写形象生动。答案(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2)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五、(2018山西太原实验中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吴城览古陈羽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馆娃宫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9.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诗首句点明“旧国”,照应诗题“览古”,并营造冷清空寂的氛围。B.陈诗第二句承上启下,既承上文“水烟空”,又引出后文“年年先发”的感慨。C.皮诗首句,从侧面着笔,一个罗衣轻飘、芳香四溢的倩影便跃然纸上。D.皮诗后两句,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羞耻的。解析D项,“批评嘲讽勾践送去一个美女西施便赚来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羞耻的”有误,并非是嘲讽“勾践”,此处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这种写法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答案D10.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解析“结合标题”,就要先分析标题,看两者有何不同,再具体分析。答案陈诗扣“览”展开,借景抒情。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皮诗扣“怀”展开,叙事议论。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闻琴孙氏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D.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B项,“拟人”应为“比喻”。答案B1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答:解析运用了烘托,烘托出人沉浸在音乐中的状态,从侧面描写了演奏者的技艺高超。从写法上(结构上)也属于以景结情,这种以景结情在抒情上又属于寓情于景,月光之下,兰花却被露水打湿了,蕴含着作者的惆怅之情。答案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