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世界人口.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27838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地理世界人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0届高三地理世界人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0届高三地理世界人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考世界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03 世界人口 世界的人口 1 人口增长及原因 1 人口数 1987年7月11日 50亿 1999年10月12日 60亿 2006年1月64 9亿 目前约65亿多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 中国人口数量达12 9533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 2129万人 2 人口增长三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3 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及原因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 人类出现之初 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婴儿死亡率的减少 人的寿命的延长 世界人日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尤其是二战以后 人口增长呈直线上升 时间差异 地区差异 缓慢增长快速增长速度下降 中国 人口出现1949年70年代现在 世界人口的增长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 人口增长模式 人类社会初期 农业社会时期 产业革命时期 后工业化时期 极高 极高 极低 高 高 较低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生产力极为低下 劳动力不足且无节制生育导致极高的出生率 而频繁的战争 食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奇高 农业经济条件下 生产力水平提高 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改善 死亡率下降 但因劳动力缺乏 出生率居高不下 代表性国家如尼日利亚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死亡率下降 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极大提高 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 出生率开始下降 代表性国家如巴西等 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 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 出生率很低 死亡率因人口老年化而有所上升 代表性国家如德国等 拓展练习 1 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 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 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 2 1 阶段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这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 3 5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人口年龄结构呈现 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 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 向 的转变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高 高 低 三低 老龄化计划生育高 低 高 三低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一 三低 特征 二 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 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零增长 德国 波兰 奥地利接近零增长 英国 比利时 芬兰负增长 意大利 匈牙利 瑞典 中国人口 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人口政策 中国人口增长类型 高 低 高 型 三低 型 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下列国家中 与a b c d四曲线相对应的一组是 A 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B 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C 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D 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 B 3 人口密度与分布 1 人口密度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平方千米平均人口数 2 分布 稀疏与密集 及原因 从大洲看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 就大州而言 非洲是世界土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达2 7 其次是拉丁美洲 达 1 7 和亚洲 1 5 欧洲是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为0 2 其次是北美洲 1 0 和大洋洲 1 4 自然增长率 速度 非 拉 亚 大 北 欧增长绝对数 亚 非 拉 大 北 欧 从地区看 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 欧洲的大部 北美洲的东部稠密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 原因分析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历史悠久 又是目前世界上工业 交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 工交 城市发达 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人口 稀疏地区 在严寒的苔原带 冰原带 以及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未开发的热带雨林 干旱荒漠 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地区人口稀少 下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国家看 就国家而言 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依然增长缓慢 尤其是欧洲的许多同家出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如 德国 意大利 瑞典等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拨较快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许多发展中同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 中国 印度 日本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 尼日利亚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墨西哥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决定性因素 政治 军事 历史因素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人口分布不平衡是由于各地区自然 经济 历史 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密集地区成因分因 东亚 南亚 人文因素 世界古老文化中心 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自然因素 地处中低纬度 气候条件优越 沿海地带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河流中下游地区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西欧 人文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工业发达 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自然因素 气候温暖湿润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水陆交通便利美国东北部 人文因素 工业发达 城市密集 商贸金融活动频繁自然因素 地处五大湖区 矿产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水陆交通便利 气候条件湿润 稀少地区 北美 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撒哈拉 中亚 澳大利亚沙漠地带 亚马孙河 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带 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共同的原因 自然条件差 较不适宜人类生活 衡量人口分布合理的标准 一定历史时期和生产力条件下 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 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密度在500人 平方千米以上的省份 江苏 山东 河南 台湾 4 世界人口迁移 了解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迁移状况 人口迁移也称人口的机械增长 世界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特点和方向不同 二战前 19世纪以前 人口迁移的特点以集团性的大批移民 定居 为主 方向主要是从 旧大陆向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国家 欧洲向美洲 大洋洲 非洲向美洲移民 其意义在于开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文明 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以后 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在方向上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区变成人口迁出区 人口大量流入美国 加拿大和西欧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西亚和北非也由于石油的大量开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二战后人口迁移形式主要有三种 即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1 国际人口迁移 2 世界国内人口迁移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危机 自然灾害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 西部 南部有新资源 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大规模西迁 由乡村流入城市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3 中国历史人口迁移 案例2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 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 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 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3 中国改革前后的人口迁移 中国改革后 民工潮 现象分析 A 成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剩余劳动力过多 就业压力大 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经济收入差距悬殊 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B 特点 流动依据经济定向 流动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特征突出 文化素质偏低 C 利弊 利 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弊 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局部 城市 就业压力 民工流入地区常因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 二次大战后 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 北美洲B 欧洲C 大洋州D 拉丁美洲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 其中图序与选择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 A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拉美B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拉美C 拉美 中国 俄罗斯 美国D 中国 拉美 俄罗斯 美国 D D 5 人口问题 世界的人日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即 亚拉非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和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 1 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生态方面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 过多 容易造成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如森林减少 草原破坏 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等 社会方面 粮食不足 医疗教育很难改善 就业紧张 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 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尤其是提高育龄妇女的受教育水平 努力发展经济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 2 增长过慢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容易造成劳动力不足 老年人生活困难 孤单 如西欧有的国家停止或负增长 导致劳力短缺 兵源不足 老龄化等问题 解决的措施 实施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接受国际移民 3 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 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 以上 发展中国家30 左右 问题 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居住条件差 绿地面积少 社会秩序混乱等 总结 无论人口增长过快还是过慢 都会影响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 控制人口数量 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 经济发展相适应 与环境 资源相协调 6 人口合理容量 1 环境承载力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 1 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2 特性 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 科技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 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在假定的相关条件下 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 3 影响因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 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 地区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外部资源的利用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的消费水平 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大 3 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假定条件不同 估计方法不同 结果不同 悲观者认为现在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观点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联合国认为球最大人口容量是110亿左右 我国科学家对我国的环境容量估计是按粮食指标是6 8亿以下 按水资源计算约为6 5亿 按土地资源最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 4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即在不产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人口容量 全球人口合理容量 为60亿 中国人口合理容量 8 9亿 5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a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及引发的其他问题 b 不同地区所出现的问题 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a 就整个世界来说 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另一方面 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b 就各国 各地区来说 不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 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的战略 既保持好生态平衡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