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一 传统文化与社会转型.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066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一 传统文化与社会转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一 传统文化与社会转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一 传统文化与社会转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一 传统文化与社会转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学者普遍探讨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绝对对立的,因而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更多学者则认为: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是实现传统文化的自身价值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文化的较好方法。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地吸收其他学术和外来文化,在改造中发展,在交融中升华,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近代不同派别对待儒家的态度等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一直是高考的主要方向之一。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演变1.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创立儒家学派;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两人发展了孔子思想。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儒家思想无助于实现统一,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完善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获得“独尊”地位。3.吸收与改造:魏晋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儒学完成了更为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程朱理学提出“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理”“发明本心”。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依据。5.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李贽成为反理学的先驱;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提出了“学以致用”“工商皆本”的主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其实质是对儒学的反思、批判与发展,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二、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利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代表,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旨在宣传维新变法。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思想。四、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儒学思想中的道德规范意识、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等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借鉴作用。1.儒家思想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道德修养、重血亲人伦、重实践理性、重现世事功,这几个特征对个人、家庭、家族、社会、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2.一定时期的文化服务于一定时期的政治。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统治需要,侧重于加强中央集权,宋明理学适应统治需要更侧重于敦行社会教化。其能被统治者认可均在于能与时代同步,不断吸收其他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保持活力。3.中国文化要重新崛起,必须合理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必须建立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软实力;必须通过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从而树立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文化自信。4.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xx年江苏历史,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xx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3.(xx南昌一模)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D.怀念先贤,光大儒学4.(xx唐山一模)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提倡知行合一 B.强调社会责任感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5.(xx黄冈一模)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A.新思想的萌发B.资政新篇的提出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6.(xx太原模拟)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秉承临时约法“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的含义,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这一举措()A.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C.推动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D.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