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4186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一、选择题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2.有学者认为,同为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却比义和团运动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 )A.建立了自己的政权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D.在中国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4.1907年荷兰议会通过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针对荷兰的归化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这一举措表明A.传统宗法观念成为立法的重要依据B.清政府的近代法制观念逐步增强C.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D.清政府注重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5.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历中条件决定了革命与改良在互相对立中又互相联结,在不同一性中具有有同一性。“同一性”体现在( )A.发展实业B.变革方式C.领导阶层D.变革道路6.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B.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C.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D.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7.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8.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B.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C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D.“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的决策9.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10.蒋介石日记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据此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B.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C.蒋介石希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敌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11.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12.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13.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14.张赛群中国近代“国进民退”现象分析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作者认为“三大改造”导致国进民退的理由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B.农业和农民付出太多 C.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单一D.公有制经济没有活力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xx年、xx两次修订。这表明( )A.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16.如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A.葡萄牙、西班牙 B.葡萄牙、荷兰C.英国、西班牙 D.荷兰、英国17.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18.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 工人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B.元老院的地位无足轻重C.皇帝的专制地位进一步巩固 D.民选议会政治地位提高19.巴黎公社曾经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合作社来经营。这一做法( ) A.开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先河B.是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尝试C.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继承C.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20.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6年,支持国会通过赫本法案,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推动国会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对养畜和肉类加工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生标准。这反映当时美国( )A.整顿社会经济秩序 B.放弃自由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功能失效D.探索出经济发展新模式21.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放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22.1934年1月的华盛顿星报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B.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C.立法权人属于行政权D.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23.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这能看出(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24.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25.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的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26.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 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D.全球化不断加强27. 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 )A.社会主义垄断倾向明显B.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C.浪漫主义色彩比较突出D.民族性和统一性相结合28.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29.“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这部巨著的产生( )A.标志着近代天文学开始产生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进步C.鼓舞了人类运用理性寻找社会运行的法则D.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30.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编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xx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一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物价指数11.9%7%8.8%20.7%16.3%据巨变1978年一xx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1)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5分)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材料二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材料三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共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xx年)(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东西”,并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7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1 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做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概括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历史参考答案1-5CBCBA6-10CBACC11-15CBBCC16-20BBDDA21-25CDDCD26-30CDBCC31.(1)相同: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日时期;物价亡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2分)不同: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大幅度增加;西欧物价上涨加剧了社会分化。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价格机制改革(经济改革),市场的初步放开;同时,民众的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6分)(2)影响:西欧: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2分)中国: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3分)32. 参考答案(1)“新东西”: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如果答最低工资和最高:厂时;成立工会;实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等亦可)(2分)局限:美国人的观点只看到了新政政策中有利于工人、农民的内容,但对整个新政的目的、性质、结果认识不足。(2分)中国人的观点虽然看到了美国经济干预政策和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但没有看到新政已经放弃传统钓自由放任政策;也没有看到新政的效果和作用。(3分)(2)依据:1978年以前认为李鸿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2分)1978年以后认为李鸿章主持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物。(2分)原因:1978年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较为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4分答对2点即可)33. (12分)参考答案观点: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应客观评价这一时期。实例: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的春天”,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加快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