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6097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届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1.1.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他在延安时期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再次会见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表明( )A. 中国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 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赖美国支持C. 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中国 D. 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灵活态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可知毛泽东愿意改善中美关系,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依靠第三世界的支持,故B项错误;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中国和美国双方,故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2.2.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A. 中央集权原则B. 自由平等原则C. 分权制衡原则D. 司法独立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反映了权力部门各司其职、互不侵犯、分权制衡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中央集权原则,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自由平等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信息并未专门针对司法独立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3.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江西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得对南京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湖南的计划。”与电文中的“情况”相关的史实是A.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D. 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红军的长征。解答关键是时间“1934年”。分析选项A是1927年,B是1927年,C是1934年,D是1935年。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十年对峙4.4.肖德甫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A. 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B. 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C. 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D. 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光荣革命”的意义。A项中的“开始”不符合史实; C项中的“被各国借鉴”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最终确立起责任制内阁是在18世纪初,D项不是“光荣革命”的意义;由“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可知B项理解亦正确,故本题选B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名师点睛】 欧美主要国家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都有各自的特点。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我们说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美国的特点就是没有议会,三权分立;法国的特点就是封建势力顽固,民主道路艰辛漫长;德意志特点就是不彻底。日本和俄国都是改良运动,所以有很多封建残余。这些国家的特点是判断各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的重要手段。5.5.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 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B. 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 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D. 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一定程度上说明”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不是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政治文明特征6.6.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这说明太平天国A. 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B. 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C. 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D. 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会试、乡试、县试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宣扬儒家传统文化”,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封建化问题,排除B;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的描述,正确。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概况及认识7.7.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A. 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B. 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C. 统一度量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D. 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秦律十八种之工律和金布律均为法律,就法律条文来看体现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故D。其他对材料的解读不当。考点:历史研究方法点评:历史选择题有多种解题思路。本题而言,由材料来自法律条文;由“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由材料中的细节与选项的对照等手段均可作为判断选项的途径。8.8.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的首要问题是A.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 克服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D.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A【解析】【详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故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的首要问题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故A错误;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克服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并不是“首要问题”,当时的首要问题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保存革命力量,故C错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革命道路的问题,与大革命的教训无关,故D错误。故选A。9.9.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D. 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194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出现美苏冷战,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剧了冷战局势,而中国胜利会扩大社会主义阵营,遭到美国的极力排斥,故B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出现后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0.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一规定旨在A. 保证国会绝对权威B.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C. 防止封建君主专制D. 保障民主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说明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体现出的是共和主义原则,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美国联邦中央实行的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排除;B项提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11.11.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A. 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B. 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都享有民主权利C. 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全体国民的民主D. 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对于广大奴隶来说是不平等的。所以由材料中的内容,题意要求选择的是能表明雅典民主制不平等性的内容,BCD三项都是能证明雅典罗马政治的公平性,与题意要求不符合,所以答案选择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腊、罗马的不平等的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材料比较简单,设问平和,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有参考答案来看,似乎材料信息并没有完全用到,建议平时备考复习时加强对古代希腊、罗马这部分试题考生解题技巧的培养,特别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2.12.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A.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 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上的德国四分五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结束四分五裂局面。但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又形成了军国主义传统,为以后德国的发展埋下隐患,特别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13.13.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 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B. 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C. 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D. 启迪民众,参与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三幅图片“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保民”“反对帝国主义”中可以看出,这些图片在当时起到了启迪民众,参与革命的目的,故D项正确,B项比较片面;A项是对后世的作用,故排除;C项不符合第三幅图片。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14.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唐初重视法律制度建设B. 唐初明确划分官员职责C. 唐初重视选官制度建设D. 唐初注重监察制度建设【答案】D【解析】谏官负责监察君臣,谏官地位的提高,体现出唐初对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视。15.1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A. 民主团结意识增强B. 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民主平等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及其相关状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国旗、陆军旗、海军旗分别是五色旗、十八黄星旗和三色旗。注意这些旗帜原先分别是属于沪军都督府、共进会及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这说明革命阵营内部存在斗争,但终达成妥协,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易误选,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的意义等,但这并不能从题干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共和观念,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民主平等,排除D。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及其相关状况16.16.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A. 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B. 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C. 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D. 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日本是为寻求自身利益,并不是为发展世界和平,排除A;20世纪80年代日本随着实力的增强,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包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从材料来看,这一目标当前难以实现,即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故B为正确答案;C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日本也不会确立这样的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国际社会不存在对日本的歧视。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7.17.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A. 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 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 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提问中的“首要”任务,联系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的国家主权,因而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政治上救亡图存。所以A项是正确答案;B项是结果;C项是新文化运动;D项是错误选项。18.18.五四运动后,鼓吹新思潮的刊物有400多种。新思潮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各种各样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这时的情况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说明当时A. 学生运动放弃游行示威方式,转向进行理论思想宣传B. 进步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走上了切实可行的道路C. 新思潮庞大混杂而无主流思想D. 进步人士开始放弃资产阶级思想,转而向往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之痛,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帝国主义的侵略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A、B、C都与“学生运动倾向于社会主义”的信息不符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19.19.(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开始实行分封制B. “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C. “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自主权受限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不仅仅是西周的分封制度,还包括宗法制度,所以本题选A是不合适的,材料的主旨是解释西周政治里有深厚的贵族色彩的原因,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礼乐征伐并不是自诸侯出,西周时期的“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自主权并未受到限制,所以CD两项其实本身就是错误的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20.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B.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C.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D. 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讨论的重点是中日强弱的原因,论证的是中日向西方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所以其本质意图是在说明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能使中国强大,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行,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梁启超的思想主张21.21.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A. 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B. 同西方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C. 与半殖民地工业发展密切联系D. 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上海于1842年成为中英通商口岸,随着法、德、俄、日、美等国的不断入侵,造成了在上海的外籍人比例也不断发生变化,故 B 项正确;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相联系,并不准确,故 A 项错误;半殖民地工业发展从本质上还是属于西方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表现,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华22.22.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历史依据一历史依据二历史结论甲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乙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A. 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 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 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 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因此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B项错误,农民家庭出身并非说明毛泽东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代表;C项明显错误,甲的历史依据是准确的;D项错误,乙同学的结论不准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23.23.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指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中央集权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儒家学说在分封制实行的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所以排除A项;B、D两项内容是C项的一个组成部分,郡县制、行省制都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制度,C项全面,故排除B、D,选C。24.24.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科学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正确理解是A. 不仅要创造科学成就,而且要组织工人运动B. 把科学理论用于解放生产力C. 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D. 要在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中都获得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深入到运动中去”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投身工人运动,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创造科学成就和组织工人运动的问题,而是将科学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学术领域的认可问题,故D错误。故选C。25.25.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备战日寇D. “围剿”红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30年代中国抗战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故B项错误;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故C项正确;1933年红军仍然在南方地区反抗国民党统治,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国民党备战日寇【名师点睛】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的显著特点。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形成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订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长达8年持久性反侵略战争,是所有法西斯战场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7.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6.26.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A. 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B. 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C. 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D. 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说明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D 项说法符合题意和史实,1792年法国建立了第一共和国,废除了君主制,A项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791年不符,B C两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考点:法国大革命点评: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7.27.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A. 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B. 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 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D. 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并没有反映出清政府的财赋减少,故A错误;地方政府截留中央财政,不符合材料“大吏率多自筹”,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道光到咸丰时期清政府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的变化,“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说明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地方政府获得财政自主权,而是说明清政府中央财政体制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咸丰以后大吏率多自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的破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8.28.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此演说A. 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B. 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C. 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D. 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这体现了核战争对人类的威胁,故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强调美苏两国“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故A正确;当时处于美苏争霸时期,肯尼迪的演说并不是要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故B错误;1963年美国的霸权并未衰落,故C错误;美苏争霸时期美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政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63年肯尼迪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争霸的时代背景与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出发,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9.29.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这反映了A. 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B. 公民道德素质的下降C. 古希腊缺乏法制传统D. 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即直接民主。直接民主既有很大的积极性也有其自身的消极性。从题目中可以看出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会损害民主自由,因此正确选项是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权与轮番而制30.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 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 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答案】B【解析】材料中“走相反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B正确;A属于社会性质分析;C中领导权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相反道路不符合。31.31.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 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 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结论型材料选择题。材料中的“可怜购得假共和”一处可以看出此处作者要表达的应当是对辛亥革命消极的评价,假共和说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依据选项的内容,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32.32.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内阁如不同意、拒绝拟旨”等字眼足以证明在明代内阁对皇权还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代君主专制是加强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根本就没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的内阁和近代的内阁有质的区别,明代内阁并非近代内阁的雏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内阁如不同意、拒绝拟旨”体现的是内阁对皇权的制约。33.33.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A. 认识到帝制的危害B. 经历时帝制的腐朽C. 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D. 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制已经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梁启超说“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这说明梁启超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C正确;“帝制的危害”并不是帝制不再重演的原因,故A错误;“经历过帝制的腐朽”并不能突出时代潮流和民心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梁启超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D错误。故选C。34.3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从秦朝的历史来看,对其解读不恰当的是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 秦朝可能统一了文字C. 秦朝推行分封制D. 秦朝曾设丞相、御史等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图片“皇帝信玺”反映了秦朝创立皇帝制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四幅图片的字体都是小篆,说明秦朝可能统一了文字,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C错误,符合题意;“右丞相印、御史丞印”说明秦朝曾设丞相、御史等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应该抓住“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相关制度的史实出发,注意逆向思维,即可得出答案。35.35.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里的“同”不包括A.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B. 大多曾遭受过殖民侵略C. 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D. 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亚非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由于亚非国家大多曾遭受过殖民侵略,有相同的历史经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取得民族独立后,亚非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这也属于相同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面对冷战的紧张格局,亚非国家都要求维护和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6.3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 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B. 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C. 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D. 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答案】A【解析】从材料“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可分析得出:法国的总统无单独权力制定法律,须与参众两院一起创制,故C项错误;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制衡原则,故选A项;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参众两院权力的大小,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可分析出法国的总统无单独权利制定法律,须与参众两院一起创制;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制衡的原则。故选A。37.3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专制王权强大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集体观念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姓氏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是受到家族宗法观念的影响,故C正确;女性也有姓氏,故中国人重视姓氏并不能体现男尊女卑思想,故A错误;重视姓氏与专制王权无关,故B错误;姓氏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不是集体观念,故D错误。故选C。38.38.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话说明美国A. 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B. 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C. 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D. 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明,美国反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并认为中国谋求亚洲霸权,同时准备放弃对华高压政策,承认中国合法国家利益,这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A项观点片面。B、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39.39.“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清政府代表A. 精明强干B. 软弱无能C. 不顾自身利益D. 不谙近代外交【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人在华犯罪由英国领事处理,由此使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不符合国际惯例,反映了清政府代表不谙近代外交。40.40.恩格斯曾说:“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巴黎公社革命C. 辛亥革命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革命以急风暴雨的方式荡涤着旧制度的污泥浊水,但它主要解决政权转移的问题,新制度由此出现,而新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又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决非一次革命能一蹴而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光荣革命”之后逐渐采取和平的改革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41.41.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A正确;材料主要是关于高层行政区名称的变化并没有涉及数量问题,排除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层行政区的演变42.42.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A. 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 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C. 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D. 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租界43.43.下表选自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此可以反映抗日英烈都牺牲于相持阶段国共两党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战火蔓延到东南亚和北美抗战历史得到了应有的尊重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左权是共产党人,张自忠是国民党人,二者都是英烈,所以是能体现出国共两党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当然这样做本身也就体现了抗战历史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抗日英烈当然也不是都牺牲于相持阶段,不是反映战火蔓延到东南亚和北美,而只是反映北美的医生白求恩牺牲在中国战场而己,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英烈和英雄44.44.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A. 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 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权力改归到县、再到州、监司,最后到朝廷,这反映出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结果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A项正确。宋代设转运使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项错误;宋代人浮于事的原因在于分化事权,实行一职多官,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45.45.“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常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A. 英国君主立宪制B. 法国共和政体C.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D.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可知,这种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排除BC。再根据题干中“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可知君主在政权中还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无实权,排除A。在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拥有很大权力;依据“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可知,这是说德国的政体有效维护了新生的德意志帝国的统一,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46.46.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终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皇权专制C. 世袭传承D. 政务繁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中呈不得休息”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即“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即体现“皇权专制 ”特征。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A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征47.47.清代官方著作历代官职表说:“内阁职司票拟,其官创自明初,原不过如知制诰之翰林,并非古宰相之职。”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在设立之初的共同点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D.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并不是法定的正式的中央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故A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没有决策权,材料也没有反映内阁负责朝廷日常事务,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内阁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故C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没有决策权,可以参与机要政务,故D正确。故选D。48.48.抗战时期,泰晤士报就中国某次战事发表社论:华军英勇抵抗,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此次两军作战,华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材料中所指战事应该是A. 百团大战B. 太原会战C. 淞沪会战D. 台儿庄战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正是淞沪会战激战十周,使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神话,所以材料中所指战事应该是淞沪会战而非其他的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淞沪会战49.4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 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打击了贵族势力;克里斯提尼用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并不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并不是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秦始皇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和行政部落50.50.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 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C. 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D.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A项应选;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故B项错误;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外部条件,自力更生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D从题中无法体现。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5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官员世袭制,并把“黜为农”作为对官员的处罚,这些规定表现了A. 建立平均、平等理想社会B. 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C. 形成了与清朝对峙的局面D. 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蜕变【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分许能力,难度较易。题干中“官员世袭制”,以“黜为农”惩治官员可知农民阶级始终无法摆脱封建束缚,太平天国宣扬的人人平等制度 已经开始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蜕变。故D符合题意。52.52.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 拟票者与皇帝拥有同等权力B. 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 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D. 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唐代由中书省拟定皇帝诏书,此种拟稿叫做熟拟;票拟是内阁大学生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正在积极进行,民主政治进程在加快。故而,民主政治进程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高考中的地位较前虽有所降低,但因与当前民主政治的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高考命题从未间断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部分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53.53.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下列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一辈子第一回宣传了1953年的全国基层普选B. 这张选民证反映了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C. 新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D. 图中选民证是依据1954年宪法统一印制发放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这次选举是为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准备的,依据的是1953年代选举法。故D项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普选制54.54.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它24小时内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A. 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B. 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C. 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D. 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实际上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相关内容法国舒曼计划中,英国的态度与应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等55.55.唐律规定: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