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7257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2.解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答题卡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必须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卷上书写。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老师将答题卷按套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材料评论的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来看,宗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避免权力的争夺的,权力的更替能够和平的进行,从而使政局稳定,体现了宗法制积极的历史作用,故选C;世袭制是世代承袭官位爵位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A. 监察制B. 皇帝制C. 察举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在分封制下,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贵族的政治权利按等级世袭,因此分封制恰恰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故A项错误。 秦朝实行王位世袭制,皇帝制也是一种政治权力的世袭制度,故B项错误。 察举制在西汉时开始施行,在察举制之前,秦的郡县制已经成为官僚政治的开始,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故C项错误。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制下的各级地方官吏均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开始了官僚政治。因此,秦朝郡县制的推行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分封制,故D项正确。3.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阜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笫,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賜葬地,赐冥器等。这反映了当时A. 皇帝亲近管理人才B. 丞相发挥辅君职责C. 丞相位高权重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消除【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皇帝对丞相的敬重态度,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才都是丞相,且皇帝对丞相的敬重属于表面现象,故A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出丞相的辅君职责的问题,故B错误;由于西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故皇帝对丞相敬重,故C正确;古代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故D错误。故选C。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B.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D. 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信息反映了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B符合。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等方面的内容,故排除ACD。5.李治安先生在其行省制度研究中认为:“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这说明A. 行省制使地方失去一切自主权B. 行省制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C. 行省制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产物D. 行省制最早开创于秦始皇时期【答案】C【解析】“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说明中央集权使得元朝相对于秦汉以来的历史来看是加强了,但并不是使地方失去了一切自主权,故排除A,而选择C;使地方消除了割据根源的是北宋时期转运使的设置,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行省制开创于元朝,故D的说法错误。点睛:在选择题里有一类题,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的,就是选项中会有若干个说法比较绝对的选项,这种选项一般情况下是违背史实的,只要是看到类似“全”“都”“最”“完全”“彻底”“一切”等类的词汇时,考生需要特别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很轻易的判断其对错,如果将错误的直接排除掉,就可以大大减小试题的难度,甚至于排除之后直接就出现了正确答案。这一题就可以据此排除掉ABD,直接出现正确答案了。6.阅读下表,该表说明了A. 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B. 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C. 科举制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D. 科举制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中“进士”可知表格反映的是科举制,根据表格材料“任官前出身为平民”“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认为科举制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项察举制不符合题意;表格未体现选官标准,故B错误;D项中“完全”过于绝对,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7.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A. 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B. 民主政治的完善C. 农耕经济的发达D.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法律至上原则由罗马法体现,而且材料也不能反映法律至上原则,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可知是民主政治的完善,故B正确。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农业欠发达,故C项错误。此时基督教还未形成,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8.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A. 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B. 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C. 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D. 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答案】A【解析】“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表明雅典民主为公民民主,人们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一定官职,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制约权力”主要针对的是统治者,故B项错误;实行法治不能说明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C项错误;“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与民主政治无关,更不能体现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所学验电民主政治的特点-轮番而治分析解答。9.柏拉图则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材料说明古代雅典A. 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B. 公民才能无法施展C. 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D. 民主导致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的话可知,他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下,个人利益没有集体利益重要,往往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陶片放逐法就是一个例子,其初衷虽是保护民主政治,但这种直接民主有时会产生多数暴政,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公民才能无法施展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的信息,排除C。10.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观点的主要理由是A.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 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D. 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答案】A【解析】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它是成文法,这就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即贵族不能再随意曲解法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是它是成文法而非法典规定债务法规、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以及内容有大量的扩充等选项,即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1.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中指出:“所谓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是罗马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罗马国家用强制力保证实行的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法律。”该法律A. 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B. 表明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 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D. 确立了人民主权的法律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万民法使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区别不复存在,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适用有效,能够适应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从而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故选A;罗马法体现最终完成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B;万民法有利于缓和矛盾但不能消除矛盾,排除C;罗马法没有确立人民主权的法律原则,排除D。12.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A. 体现正义和理性原则B. 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C.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 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答案】A【解析】题干是想强调自然法是使得罗马法能够在后来影响世界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自然法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重视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它体现了公平和正义,是理性原则的体现,故选A;BC的说法本身符合史实,但是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罗马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故不应该是资本主义法制先导,所以排除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是在考查罗马法与自然法的概念区分。13.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B. 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C. 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D. 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答案】C【解析】材料“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反映了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还不健全,国王仍然有行政权,这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C正确;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有权限制国王的权力,故A错误;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基本确立,不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故B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英国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故D错误。故选C。14.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于xx7月13日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下列对英国的首相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B. 首相由下议院的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C. 首相由国王任命,也可以被国王罢免D. 首相有权任免文官、制定宪法【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内阁首相受到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故B项正确,C项错误。英国首相无权制定宪法,故D项错误。15. 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这说明英国宪政A.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B. 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C.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D. 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题干材料“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说明英国的政体经历一个“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的过程。故应选B选项。A选项错误,光荣革命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前;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含义;D选项与此无关。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发展过程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 共和制B. 联邦制C. 分权制D. 民主制【答案】B【解析】【详解】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题干只提到宪法对州权力的限制,并未涉及专制与共和,故A项错误。 从题干宪法规定的内容看,各州的军事和外交权受到国会限制,有利于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建立强大统一的美国,可见,题干体现的是美国的联邦制,故B项正确。 分权制指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牵制,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民主制与君主制相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制原则指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排除D。17.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他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A. 该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B. 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C. 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 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热情不高【答案】A【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和斗争的产物,双方都不大满意,故在一片冷漠中通过,故A正确;左派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故B错误;右派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没有体现右派的主张,故C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和斗争的产物,不能说明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故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和斗争的产物,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18.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B. 议会拥有否决权C. 设立责任内阁D. 实行联邦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德意志的权力中心是皇帝,因此皇帝权力受到制约的说法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联邦制是美国首创,德国的联邦制应该是得益于美国,故D项错误;德国并未确立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德国议会也拥有立法权,因此可以说是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故B项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9.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B. 使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C. 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D. 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旅顺、台湾、海面、水师”等信息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改变,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项表述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20.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 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C.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飞跃D. 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答案】B【解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均属于政治领域的事件,特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所以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传统文化、近代文化的问题,也不涉及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问题,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制度近代化而不涉及技术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1.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A. 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C. 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答案】D【解析】【详解】A项错在“首次”,应排除。B项不能体现“更新的时代烙印”,应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没有成立,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领导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由此可以知道,“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22.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这种情况A. 反映出中国扭转了抗战的局势B. 奠定了中国抗日战场胜利的基础C. 反映出西方国家援助中国抗战D. 有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方媒体对中国抗战的关注,有利于让西方了解中国坚持抗战和全民族抗战,改善外部环境,因此D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显然不能扭转抗战的局势,A错误。抗战胜利主要是全民族抗战,材料中并不是奠定基础,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国家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C错误。23.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B. 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矛盾激化C. 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D. 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的爆发原因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屈辱的条约,又想解除工人武装组织国民自卫队,结果被群众发现,巴黎公社革命随之爆发,可见巴黎公社革命是民族矛盾尖锐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故B正确。“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是原因之一,不全面,排除A;据材料“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C;“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是条件之一,排除D。24.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A. 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 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D项错误。25.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A. 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 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 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 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答案】B【解析】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26.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A.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B. 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C. 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D.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可知,院系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法律应服从政治,C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反应院系调整以服务于政治需要,无法体现“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B错误;院系大调整与“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无关,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分析解答,排除与关键信息无关选项即可。27.1954年宪法起草工作刚刚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1)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2)1918年苏俄宪法;(3)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4)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5)法国1946年宪法。以上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A. 对旧中国宪法的继承和发展B. 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和历史的眼光C. 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制宪经验D. 以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为主要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说在1954年宪法制定前,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中外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以及不同阶级属性政权颁布的宪法,体现出长远的历史视野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故B项正确。“对旧中国宪法的继承”,“学习苏联的制宪经验”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A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28.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解析】注意题中时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以及题干信息“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使中国国际地位获得提高,故A正确。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排除B。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排除C。抗美援朝后南北朝鲜仍然维持对峙分裂局面,至今尚未实现半岛统一,排除D。故选A。【点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题即是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29.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30.xx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A【解析】中国同美国、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关系,表明当今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以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满分40分。(请不要在试卷上答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探究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探究二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探究三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请回答: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2)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3)“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科举选拔官员;民本思想。(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3)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如何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4)指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针对在一个大国建立民主共和的需要,创立了联邦制国家。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中央政府的构建实行三权分立制。同时实行民选制度,扩大享有民主的范围等。总统和议员采用间接选举方式产生,体现民主性同时克服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强大的中央集权、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即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体现“民本主义”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2)雅典民主的特点在材料二中可以总结出人民主权的特点,而其特点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常见的特点即可,例如,轮番而治、直接民主等。(3)“光荣革命”创造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所以完美的政治设计就是指实行君主立宪。“控制者”指的是君主,有效控制“控制者”指的是通过议会、内阁等去限制君主的权力,而使君主成为虚君。(4)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是从政治角度来讲的,就是说美国并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也就没有专制的传统。美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改变主要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美国实行选举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32.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材料二: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xx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3)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举措。【答案】(1)学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效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2)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3)举措:完善三大民主制度;建设基层民主;1982年修改宪法;xx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体。但由于当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又实行责任内阁制。(2)新中国得以进行民主建设的前提在材料一中的体现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即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要反驳“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就要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民主法治方面的建树。(3)依据材料三“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举措有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33.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墩)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综上所述,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答案】(1)中日甲午战争。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2)依据:中国战场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在国际场合争席位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远东国际法庭席次理应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排列。因素:综合国力、人民的斗争、外交官的努力等。 【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可知事件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关于 马关条约 的内容可知,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结合材料“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与尊严”和所学知识可以归纳梅汝璈斗争的依据是: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顺序,国家的地位与尊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等。依据所学知识,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外交官的努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