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蜀道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264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蜀道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蜀道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蜀道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蜀道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名称蜀道难科目语文年级高二适用班级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3、把握诗歌主旨、寓意。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能。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诗歌主旨和寓意。3、品味作者热烈奔放的感情,鉴赏诗歌艺术手法,感知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思路,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主旨、寓意。难点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能。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环节1导入新课1、以“诗仙”名称的得来导入蜀道难: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李白初到长安时,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1、请学生谈“诗仙”名称的由来2、听教师讲,顺势导入蜀道难。1、激发学生学习蜀道难的兴趣。环节2作者及背景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他和杜甫齐名,被称为“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认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如课文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742年正月之至756年7月)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国家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1、随着教师的讲解,回顾诗人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了解本诗写作背景。1、把握作者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便于把握作品主旨、寓意和艺术手法。环节3读准字音1、抽学生读关键字词。2、抽学生朗读课文。噫吁嚱(yxx)鱼凫(f)秦塞(si)萦绕(yng)石栈(zhn)猿猱(no)参(shn)峥嵘(zhngrng)抚膺(yng)巉岩(chn)飞湍(tun)咨嗟(zji)喧豗(hu)砯崖(png)崔嵬(wi)吮血(shn)1、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读关键字词和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掌握生字生词的形音义。2、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意境美以及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环节4疏通文句1、提出要求,巡视点拨。2、重点难点考点提示强调。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飞跃,横着飞过去。巅,顶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朱颜,红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通“非”。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1、自读诗歌,标注疑难点。2、小组讨论,解决本组疑难点,并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点。3、全班讨论各组不能解决的疑难点。4、听教师讲解分析,加深理解,并做好笔记。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疏通文句,理解字面意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环节5理解句义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巡视点拨。2、分析讲解。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起笔突兀而有气势。在强烈的感叹中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了豪放的基调,起到了统摄全诗的作用。“噫吁唏”三字都是惊叹词。“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峻。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人烟”叙述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的状况,已寓有高山阻隔之意;“西当峨眉巅”两句描写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意即无人能攀越。“地崩相钩连”叙述蜀道由来。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美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上有攀援”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些是点面结合。“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和夸张。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其中“问君不可攀”句,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但见愁空山”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蜀道难凋朱颜”用感叹语调读主旨句。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连峰万壑雷”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渲染了蜀道的惊险气氛,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嗟尔来哉”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暗含“何苦而来”之意。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剑阁峥嵘而崔嵬”句突然振起,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莫开”表明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所守狼与豺”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朝避如麻”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有惨绝人寰之意。“锦城还家”诚恳地劝说趁早还家。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1、小组讨论解答,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2、听教师点评,加深理解,并做好笔记。1、理解诗歌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环节6理清思路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巡视点拨。2、分析讲解。诗歌写作思路:诗歌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贯穿全诗的主线,依次写了: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1、小组讨论解答。2、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3、听教师点评,加深理解,并做好笔记。1、教学生学会分析各段内容,理清诗歌行文思路。环节7把握诗歌主旨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巡视点拨。2、分析讲解。归纳诗歌主旨: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贯穿全诗的主线,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和友人旅蜀的隐忧微愁。1、小组讨论解答。2、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3、听教师点评,加深理解,并做好笔记。1、教学生如何把握并归纳诗歌主旨。环节8领会写作寓意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巡视点拨。2、分析讲解。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出自唐末范摅(sh)所著云溪友议一书,为新唐书*严武传所采用,但不足信。按:严武镇蜀共两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761)冬至宝应元年(762)夏,如真有此事,则当发生在此期间,但除范说外,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找不到佐证。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764)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房琯亦病卒),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二说:为讽刺章仇(Qi,复姓)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也缺乏根据。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年(746)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755)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y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其说甚详,各句均依此作了解释。主要之点是,仿杜甫北征中以“君”称唐肃宗之例,认为这首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这就纯属臆测了。四说: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准确。如据文直解(尤其是最后一段)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就是告诫大家,要严防野心家据险叛乱。(此说比较有理,采用者较多)五说:诗歌表面写蜀道艰难,实则借此写人生旅程的艰难。反映了诗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1、小组讨论解答。2、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3、听教师点评,加深理解,并做好笔记。1、懂得分析、判断、领会文章深层寓意。环节9归纳艺术手法1、提出“归纳本诗艺术手法”的要求,巡视学生如何归纳,并加以点拨。2、教师总结完善。一、运用多种手法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想象,充满浪漫主义气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遥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二、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式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其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三、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1、学生自己归纳。2、提交小组讨论,形成本组结论。3、小组展示本组结论。4、听教师点评,做好笔记。1、教学生如何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懂得怎样解答该类诗歌鉴赏型题。四、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