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1.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轻徭薄赋,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2.史记记曰:“襄公(?前637年)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全唐文则说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A. 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治国B. 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C. 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D. 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答案】D【解析】根据“欲为盟主”“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看出,材料反映出春秋时期诸侯称霸、割据混战的情景,说明分封制崩溃、周王室地位衰落,故D正确;材料表明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实现称霸的需要,而非治国,A错误;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B错误;材料信息与宗法秩序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欲为盟主”“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联系所学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的知识分析解答3.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历史材料出处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A. 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B. 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C. 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D. 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答案】B【解析】从材料“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中可以分析出,汉代皇室比较重视儒家思想,平时注重儒家教育,故B项正确;A项只符合汉书武五子传,排除;“四书”出现于宋朝,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排除。4.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5. 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法律应该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材料说明黄宗羲A. 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 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C. 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D. 具有近代民主法治的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仅是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涵盖全部意思,排除;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B项表述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的是古代的民权思想,排除D。材料关键信息明确指出:国家和法律起源的“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故只能选择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人物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2)思想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6.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A.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反对弃本求末B.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认为农业是天下最重要的行业,应加以重视C.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不可偏颇D.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强调工商为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A材料说的是重视农业,反对弃本求末,排除;B项说的意思和A项类似,排除;C项说的是农业和商业二者互相依赖,不能厚此薄彼,排除;D意思是当今人们太不明智,把工商作为末业,无知的加以抑制,主张工商皆本,而非“工商为末”,故选D。7.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D.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答案】D【解析】【详解】“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出自王阳明;“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反映的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实质上要统一思想,符合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出自顾炎武。故排除ABC,选D。9.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A. 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非绝世之贵,非无事之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顾炎武的主张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爵禄制度的合理性,故A项排除。当时西方启蒙思想没有在中国传播,故B项排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0.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A. 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 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 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骑士制度实质上是中世纪的代名词,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十四世纪末,所有劳动人民都成为了骑士,说明新经济下其实已经变得平常化,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被人们嘲笑正代表着传统观念遭到冲击,所以本题选B选项。A、C选项没有办法解释“嘲笑”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的是新旧观念的冲突,并未说明混乱。11.在古希腊,从事绘画、雕塑的人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中世纪时,画师一般与鞋匠、理发师、面包师等手艺人为伍,著于14世纪的佛罗伦萨城的起源与其著名公民传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 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B. 文艺复兴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C. 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D. 艺术的人文性获得社会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将一些画师归入著名公民之列”,反映了文艺复兴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故选D;题干强调的是艺术的人文性获得重视,而非意大利的手艺人蜕变成艺术家,排除A;题干强调画师由“卑下的体力劳动者”变为“著名公民”的变化,没有强调人文主义贯穿西欧的各个时期,排除C;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是现象而非实质,排除B。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世界D. 文艺复兴全盘否定天主教神学,宗教改革全盘肯定天主教神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要求选择所采取的不同的手段,而“追求美”和“追求真理”是关于追求目的的描述,故A错误。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它并非研究上帝的旨意,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宗教改革对抗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封建、愚昧和专制的统治,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反对的是封建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等宗教思想,它们仍旧肯定神的存在,并尊敬神,故D项错误。13. 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 三权分立思想B. 人民主权思想C. 天赋人权思想D.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律是理性的体现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思想,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人民主权思想,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天赋人权思想,故C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思想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未反对上帝,故A错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出现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B错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信仰就能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这就使人们获得了信仰的主动权,不必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所以C项正确;启蒙运动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故D错误。点睛: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从材料中的“因信得生”以及“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刻感到自己已经获得重生,”等得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从而打破了教会的独裁,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15.“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 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C. 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答案】D【解析】材料“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服从的永恒的法则”指的是近代科学,“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指的是科学的发现与发展,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伏尔泰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有自己的运行法则,人类无视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而行动,是非常怪异的,故AB项不是伏尔泰的主要意思,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点睛:材料“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是指近代科学的兴起有利于人们认识自然界;“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坚定了启蒙思想家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信心。16.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都具有反封建的作用,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具备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作用,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具备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作用,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不具备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作用,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1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18.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 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 九章算术、罗马法C.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 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九章算术是东汉时期的数学成果,罗马法是大秦的法律成果,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东汉的,但日心说不是大秦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繁露是西汉的而理想国是希腊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文化成果记准时代、记准国别,都是识记的问题。19.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排除A;同样的道理,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排除BD;C项根据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的情况得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所以答案选C。20.宋人邢某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材料意思是宋人邢昺年幼时,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学生学习很不方便,效果不好;后来,雕版印刷术得到普及,真是儒生的幸事。由此分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选C。其他各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21.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掌握。依据图中诸侯国名称,以及图中显示的十五个国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来自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被称为“十五国风”,因此可知该作品为诗经。与其时间相对应的诗句只有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符合条件。B项诗句涉及到的时间为汉代和东晋,出自元代费唐臣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C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汉代,化自宋代辛弃疾的卜算子千古李将军;D项诗句涉及的时间为秦代,出自唐代李显的幸秦始皇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时期时代特征文艺成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教化德行,屈原创作离骚抒发情怀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最终形成唐诗繁荣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发展明清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22.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A.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B. 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C.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D.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出文艺作品在展示故事的同时与国家兴衰结合起来,反映文艺作品承载历史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是小说的原型源于市民生活,故B错误。材料反映明清文学作品不仅讽刺腐败现象,而且联系国家兴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文艺作品,不能体现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故D项错误。23.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 为迎合读者篡改了历史B. 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 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时候用了“奸雄”一词是受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为迎合读者篡改了历史,排除A;三国演义人物是真实的,部分情节是虚构的,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排除C。所以选D24.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 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 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 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也就是发挥了教化的功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教化功能而非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儒道佛的合流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戏曲具有教化功能。25. 刘知几史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在其中提出“史才三长论”和“书法直笔论”,前者指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史才、史学、史识,后者指修史在善恶必书,清代史学家将此概括为史德。史才是史料收集、整理和著述的能力,史学即广博的历史知识,史识即历史观。在中国和苏联,“左”倾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一些史家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随意取舍历史史实,甚至虚构历史,有违史家必备的A. 史才B. 史学C. 史识D. 史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史德是指修史时善恶必书,不隐晦,不虚构,“书法直笔”。因此,史家为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随意取舍历史史实,甚至虚构历史,违背了“史德”的要求。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关于“史德”的定义不符,排除ABC项。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理论治史的要求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28题18分,总计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保持着一种共同点,他们都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强调个人的领悟能力,然而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揭露了宗教的腐败,但是艺术家们的创作需要来自教会的各种支持,因此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正如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一样。而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材料二 赵林教授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林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的主要理由。(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答案】(1)不同:文艺复兴宣传希腊文化和异教文化,宗教改革则反对异教文化;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与原基督教会仍有联系,宗教改革则要摆脱原基督教会的控制。(2)理由: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甚至还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3)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解读材料信息,从“宗教改革却似乎更像是对文艺复兴中的希腊化和异教文化的反动”、“文艺复兴强调古典文化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从圣经中继承的遗产则要求他们反对异教文化对基督教的渗透,强调神的伟大”“文艺复兴难免抱着与教会和解的态度”“宗教改革则进一步将文艺复兴从中世纪特征中剥离出来”等分析信息,并综合回答。(2)注意解读材料信息,从“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等分析信息,并综合回答。(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宗教改革影响,从促进思想解放和摆脱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较【名师点睛】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要求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从思想内容上看,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作用都起了思想解放作用,打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异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产阶级形成(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大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兴起发展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斗争矛头封建教会封建制度活动范围主要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就在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等多方面成绩显著斗争武器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斗争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抛弃宗教外衣影响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流派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也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7.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化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示例二: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塑像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解析】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故本题结合所学中国秦朝时期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分析中西艺术风格的不同。如政治方面:秦朝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方资产阶级力量的兴起,反对基督教会的禁欲主义,倡导人文主义;经济方面:秦朝时期发展小农经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人文主义兴起,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图片材料的不同艺术风格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尚新建启蒙与人性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和近代中国启蒙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1)概述:宋明理学时期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揭示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2)不同:理学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束缚人的发展,压制人的本性,维护专制统治;理性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否定权威,倡导独立自主,张扬人的个性。(3)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国: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学东渐的刺激和推动;近代中国科技和教育落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专制主义的阻碍。【解析】【详解】(1)第一问,材料“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结合所学知识宋明理学的含义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根据材料“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可以得出其积极意义。(2)由材料“因为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可以知道宋明理学的特点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束缚人的发展,压制人的本性,本质是维护专制统治。据材料“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可以得出西方强调人的理性和人性的解放。 (3)第一小问,结合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特征要抓住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的基本特征,从政治、阶级、教育、思想和外部冲击等方面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