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10478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24分) (共4题;共24分)1. (4.0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立志当然要高远,所以要找一座高山去敬仰pn登;立志又往往失于虚空,所以还要找一座幽谷去承载容纳。谦虚虔诚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说到底,它是一种“自知之明”,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mio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的合一。于是法天行,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不可逾”。(朱光潜温和的修养)(1)划线字“载”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ziB . zi(2)根据语境给处选择最恰当的汉字( ) A . 建B . 鉴C . 渐D . 健(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nmio_登_小2. (14.0分)默写原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2)点明学习与宁静关系的句子是:_。 (3)点明才、学、志关系的句子是:_。 3. (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句渲染喇叭、唢呐极为响亮的声音,先声夺人,营造出一种乱哄哄的不安定的气氛。B .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对于喇叭声的反应,反映出当时腐败的官吏祸害百姓的行为已经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C .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用比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D . “水尽鹅飞罢”的意思是,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4. (3分)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把酒临风_颓然乎期间_太守谓谁_焉得更有此人_二、 阅读理解(53分) (共7题;共53分)5. (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C .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D .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明代作家曹雪芹。6. (4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选自儒林外史)(1)选文中马二先生本名叫什么?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 (2)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本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7. (1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去的舌尖蓝染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片子拍得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失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得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做的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有删改)(1)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 (2)本文第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 (3)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4)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8. (12分)阅读老鞋匠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坐在“马扎儿”上,为过往的行人和左右住户们修补鞋子。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汽车的外带和内胎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了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因为是小货仓,两扇玻璃窗子几乎终年都不打开,所以这几盆花都伸长脖子,够着,够着地争取阳光。因此,无冬历夏地开着它就自然成了老补鞋匠的背景,因为,老头儿也是无冬历夏地在补鞋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地叫他一声师傅罢了。墙上贴着一张纸条儿,上边写着:“快修,当时可取。”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修好,就好上路。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子了,有的因为鞋跟掉了,还有那些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人们把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钱,就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这个老头,曾经托人写了“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的方便,因为人都要走路的,穿着鞋的脚才能走得远些快些。老头儿,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人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的花看了一眼,感到,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流去时间漏洞的人。(1)文中所叙述的这个修鞋摊,特点是_和_。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老鞋匠极普通的? (3)你怎样理解“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4)从老鞋匠和“老王”身上,你读到了什么? 9.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10. (4分)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题目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休祲降于天长跪而谢之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A . 置人所罾鱼腹中B . 请广于君C . 优劣得所D . 夜篝火(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11. (13.0分)阅读幼时记趣选段 ,完成文后问题。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选段第一段写的是之趣,第二段写的是之趣。(2)解释加线字含义。常蹲其身 以土砾凸者为邱 盖一癞蛤蟆也 鞭数十 (3)翻译句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三、 作文(68分) (共2题;共68分)12. (8分)下面的征稿启事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各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 征稿启亊为了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我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以“阳光运动”为话题的文章。文体不限,千字以内。请将稿件送至我校文学社编辑部。此致敬礼圆梦中学文学社编辑部2017年5月10曰13.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片相距不远的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海边唱,充满了勃勃生机;另一片是死水,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鸟儿的鸣啭,更没有孩子们的欢笑。注入这两片海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为什么差距如此大?原来活海接纳河水但并不保守,海里每流进一滴水就流出一滴水,接受与付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死海则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一滴不放。懂得付出的,活着;只知接受的,死了。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如此呢?请联系生活实际,以“接受与付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24分) (共4题;共24分)1-1、1-2、1-3、2-1、2-2、2-3、3-1、4-1、二、 阅读理解(53分) (共7题;共53分)5-1、6-1、6-2、7-1、7-2、7-3、7-4、8-1、8-2、8-3、8-4、9-1、9-2、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三、 作文(68分) (共2题;共68分)12-1、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