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165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4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8题;共4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邮票(pio) 腐(f)烂 轻灵(lng) 忧戚(q)B . 坟墓(m) 风骚(so) 鲜妍(yn) 摇曳(y)C . 海峡(xi) 莽莽(mn) 呢(n)喃 逝(sh)去D . 黎(l)明 悲愤(fng) 丰润(rn) 枉(wng)然2. (2分)(2014鄂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冥思遐想 孤陋寡闻 尽态极妍 一反既往B . 迥乎不同 姗姗来迟 委屈求全 叱咤风云C . 获益匪浅 恪尽职守 不言而喻 文彩藻饰D . 更胜一筹 左右逢源 迫不急待 妇孺皆知3. (2分)读七律长征,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只等闲:( )。A . 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B . 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罢了。C . 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4. (2分)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着力刻画的“硬汉子”形象是( ) A . 杰克B . 圣地亚哥C . 亨利D . 曼努埃尔5. (2分)没有语病的是 ( )A . 他是个训练成绩很拔尖的士兵,在各科竞赛中多次频繁获奖B . 深秋的夜晚,野外寒气袭人,我们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C . 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D . 装备研究院原院长参观了院史馆,并对我们学院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6. (9分)按要求填空。 (1)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 (3)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4)温庭筠的望江南中,充分体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句子是_,_。 (5)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人民苦难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6)初中毕业的你们,即将路上一个更高的阶梯,这正如登楼。请写出连续两句古诗词,且其中至少一句带有“楼”字_,_。 7. (13分)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2016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春晖学校开展“爱护地球 保护环境”的语文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间。(1)【制作展板】请为展板内容拟写标题。(不超过十个字)(2)【欣赏漫画】品析漫画标题“快跑!”的妙处。(3)【举办讲座】学生会拟邀请环保局的朱局长来校做“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的主题讲座,希望得到学校团委的批准。为此,学生会给学校团委草拟了一份申请书,请你帮助完善。申请书正文中有一处病句,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横线上。_根据申请书的格式要求,按序补全缺漏的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A._ B._。8. (12分)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 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材料二】见字如面受众调查年龄段1823岁2429岁30岁以上观众的人数比33%42%25%【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9. (17分) 父亲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B . 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C .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D .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2)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3)“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4)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10.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1)阅读文章-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反面论证: (2)请选出第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答:不恰当的论据是 , (填序号即可)原因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11. (17分)阅读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 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吾日三省吾身 鞭数十(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学而时习之B . 故时有物外之趣C . 观之 , 兴正浓D . 鞭数十,驱之别院(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12. (6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1)诗中“_”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2)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2016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8题;共44分)1-1、2-1、3-1、4-1、5-1、6-1、6-2、6-3、6-4、6-5、6-6、7-1、7-2、7-3、8-1、8-2、8-3、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9-1、9-2、9-3、9-4、10-1、10-2、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11-1、11-2、11-3、11-4、12-1、12-2、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