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707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诀别(ju) 菡萏(hndn) 狩猎(shu) 花团锦簇(c)B . 倏忽(sh) 肥硕(shu) 峰峦(lun) 惊慌失措(cu)C . 竦峙(zh) 感慨(ki) 啜泣(cu) 小心翼翼(y)D . 滑稽(j) 静谧(m) 酝酿(ynnin) 津津有味(jn)2. (2分)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尽管功勋卓著,但并不是一个妇儒皆知的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是他的光辉写照。B . 鲁迅先生做事是非常严谨的,青年人写信或写文章倘若写得太潦草,太敷衍,他是深恶痛疾的。C . 那天上课,我感到十分诧异。教室没有一点宣闹,先生在教室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D . 我对关东原野怀着挚痛的热爱,常常想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丰绕的粮食,嗥鸣的蒙古狗,斑阑的山雕。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高尔基对它们夸大其词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B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C .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D . 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 ,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 . B . C . D . 5. (2分)与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代鲁迅朝花夕拾B . 望岳杜甫唐代杜诗详注C .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宋吴均集校注D . 组歌(节选) 纪伯伦黎巴嫩泪与笑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 (5分)品味多彩生活,积累多彩诗文。客路青山外,_。 (王湾次北固山下)角声满天秋色里,_。 李贺雁门太守行)_,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_。 (范仲淹苏幕遮)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_,_。龚自珍己亥杂诗“_,_”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否无私幂顽的精神。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7. (3分)请任选角度赏析下文中对联的妙处。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正举杯畅饮之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春天里种植自己王清铭三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厉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从此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他问母亲:爸爸种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强装笑容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去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娘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来一爿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师,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里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认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的一只母鸡卖了,凑足他的学费。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里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也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第段中父亲死后“他黑着脸,就是不哭”与第段中母亲死后“但他不哭”,两次不哭的原因一样吗?请简要分析。(3)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强装笑容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可还是没能看见父亲从土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4)文中的村民们都很照顾他,那么,他又做了哪些事来报答村人的恩情呢?(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结尾一段中“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这句话的理解。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张音“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3)“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2016年4.653.215.603.612017年4.663.125.833.35(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A . 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B . 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C . 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D . 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骆。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 , 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风月繁华之述备矣,明我斋读而羡之。(选自袁枚随园诗话)【注释】驺。(zo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这里指马匹。不相中(zhng):不合。明我斋:人的名号。(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观玩不已_风月繁华之述备矣_(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观玩不已_风月繁华之述备矣_(3)曹练亭拥八驺而出,手不释卷非为学,请谈谈他携书的用意是什么?(4)曹练亭拥八驺而出,手不释卷非为学,请谈谈他携书的用意是什么?(5)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更令人称道,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6)选文着重刻画了曹练亭为人所重的形象,尤其他对待陈鹏年的做法更令人称道,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_,它抒发了作者 _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_。(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写作: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刚刚结束了六年的小学生涯,迈入了初中的大门,开始人生新的旅程,在未来的日子里陪伴我们的将有亲情、友谊、理解、知识、叮咛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内容健康积极,有真情实感。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7-1、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1、8-2、8-3、8-4、8-5、9-1、9-2、9-3、9-4、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1分)10-1、答案:略10-2、答案:略10-3、答案:略10-4、答案:略10-5、答案:略10-6、答案:略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1、11-2、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