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187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1. (12分)经典诗文积累。 (1)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写完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依据课文填空。_,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亭记)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升序)工欲善其事,_。(传统文化论语)(3)根据提示默写。阳春三月,你参加“最美乡村行”活动,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 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此处美景的句子:_,_。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_,_。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2. (7分)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B . 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C . 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D . 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3. (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髑 , 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 , 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竞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成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日玄英。乐安孙邻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注】散拙:(为人)散淡粗疏。闼:同“秘”,幽深。偕计:随同计吏。(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器重)B . 家贫,蓄古琴(留存)C . 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邀请)D .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冒犯)(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A .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B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C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D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B . 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C . 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D . 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4. (2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_在不人_(2)解释下列划线字。与友期行_ 尊君在不_相委而去_ 元方入门不顾_(3)如何理解“友人,下车引之”中的“引”字?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5.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从苦读到乐读张明源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旁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这两种读书的形式本应是互补的。现在人们多认同后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事半功倍。因为有兴趣,读时心无杂念,感受深,记忆牢,且流连忘返。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曾说:“幼对酷嗜小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害余不浅。”可见读书全凭兴趣,不加选择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个人兴趣狭窄,读来读去就是那么几种书,容易使知识结构畸形。对此,鲁迅早有论述:“先前的丈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得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一个人要读自己“厌恶”或毫无兴趣的书;当然会觉得“苦”,但若不放弃地“苦”上一阵子,自然有所收获。尝到了“苦”的滋味也就会有了兴趣的萌芽,再“苦”下去,发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当然,苦读和乐读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无人问”,苦读的目的是“一举成名天下闻”,既是为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头地,更是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过,无论是苦读还是乐读,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应用,要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身本领或者自身修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书呆子”。“读书莫畏难”,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总是能够从读书中受益,从苦读达到乐读的佳境。(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中划线的“这样”具体指什么?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读书感受。(不少于50字) 6. (18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奇迹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那晚,文对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夫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1)选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_(2)选文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选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_(4)选文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构思技巧是:_。(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面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 (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材料二:朗读者节目将文字、声音和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文字、声音以及情感之美。有研究表明,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大声朗读会使脑神经处于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思考;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再现文章的“诗性美”。材料三: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材料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1)探究以上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回答不超过30个字)(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碰撞”,请你围绕它写一段开场白,表达形象生动,句式大体匀齐即可。(3)以上材料中四个划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1-1、1-2、1-3、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2-1、2-2、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3-1、3-2、3-3、4-1、4-2、4-3、4-4、4-5、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5-1、5-2、5-3、5-4、6-1、6-2、6-3、6-4、6-5、6-6、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1、答案:略7-2、答案:略7-3、答案:略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