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3466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 油气井生产动态主要是指油气从油藏流到井底的动态 油藏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较准确地预测油气从油藏流到井底的流量 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单井试井测试资料作出油气井产能曲线 然后确定出油气井产油指数 产水指数 油井最大潜能 气井绝对无阻流量 油气藏的产能指数数据以及GOR和WOR等油气井生产数据 除了分析得到油气井的产能数据外 还必须分析研究油气井试采过程中油气产量和地层压力的递减情况以及含水上升情况 并以此为基础预测油气生产动态 研究确定相应的开发措施 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第二节油井的产能第三节气井的产能第四节产量递减规律分析 第四章油气井生产动态分析 生产动态分析亦称单井生产动态分析 是油田生产管理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国家标准中生产动态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 注水状况分析 分析注水量 吸水能力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形势的影响 提出改善注水状况的有效措施 分析分层配水的合理性 不断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 搞清见水层位 来水方向 分析注水见效情况 不断改善注水效果 第一节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2 油层压力状况分析分析油层压力 流动压力 总压降变化趋势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分析油层压力与注水量 注采比的关系 不断调整注水量 使油层压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搞清各类油层压力水平 减少层间压力差异 使各类油层充分发挥作用 第一节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3 含水率变化分析分析综合含水 产水量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提出控制含水上升的有效措施 分析含水上升与注采比 采油速度 总压降等关系 确定其合理界限 分析注入水单层突进 平面舌进 边水指进 底水推进对含水上升的影响 提出解决办法 第一节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4 气油比变化分析分析气油比变化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提出解决办法 分析气油比与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的关系 确定其合理截面 分析气顶气 夹层气气窜对气油比上升的影响 提出措施意见 第一节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5 油田生产能力变化分析分析采油指数 采液指数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分析油井利用率 生产时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分析 自然或综合 递减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分析油田增产措施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分析新投产区块及调整区块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第一节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一 产能指数 第二节油井的产能 二 油层产能指数 三 产能试井求产能指数 图4 1油井生产指示曲线 第三节气井的产能 气井的产能 即气井的产气能力 是指在特定的压力条件下气井的日产气量 包括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和不同井底压力下的产量 要确定气井的产能 首先必须确定气井的产能方程 气井产量与气井压力之间在稳定条件下的关系方程 由于气井的产量比较高 特别是一些高产井 产量每天可达数百万方 因此 气体流动破坏了线性渗流规律 气体的非线性渗流规律在气井稳定试井中已被广泛应用 特别是新井产量的预算 确定生产能力及合理的工作制度等 稳定试井已成为目前采用的重要手段 由于气体渗流一般服从非线性渗流规律 所以可分别按二项式和指数式公式来整理试井资料 因此 常用的气井产能方程有两种基本的形式 二项式和指数式 一 气井产能方程 图4 8气井生产指示曲线 pwf pwf 二 常规产能试井 为了获得气井的产能方程 必须对气井进行测试 由于产能方程是气井稳定渗流条件下的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方程 因此 气井稳定试井是产能试井的标准方法 气井稳定试井通常称做常规产能试井或常规回压测试 气井的常规产能试井与油井的系统试井十分类似 在进行试井之前 需做产能试井设计 试井设计包括测试程序和测试时间等内容 气井常规产能正序测试产量和压力变化 三 等时试井 常规产能试井要求每一个流量都要达到稳定状态 因此通常被称做标准的产能试井方法 但由于气井需要生产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对于低渗透气层需要更长的生产时间 这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做到的 而且由于探井产能试井期间的产气量一般都要烧掉 管网建设尚未开始 因此 这就要求试井时间越短越好 为了缩短试井时间 1955年M H Cullender提出了一种叫做等时试井的测试方法 等时试井要求每一个气嘴开井生产的时间相等 在开井之前 把压力计下入井底 首先测量气井的静压数据 一般为原始地层压力 pi pe 等时试井的测试程序为 第一步 让气井以较小的气嘴生产一定时间 未稳定 然后关井让井底压力恢复到原始状态 第二步 把气井换成较大的气嘴继续生产 生产时间与第一个气嘴相同 然后关井让井底压力恢复到原始状态 如此进行3 4步 由于流量是逐步增大的 因此每个流量的关井恢复时间也是逐步加长的 最后把气井换成一个适中的气嘴继续生产 直至井底压力稳定为止 最后一个流量被称做延时流量 延时流量的测试时间最长 然后 把由前4组测点数据得到的产能曲线平移到第5个测点 图4 13 将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曲线 由于两直线的斜率不发生变化 只是截距发生了变化 因此很容易由第5个测点数据确定出产能方程的截距a 将a和b代回到式 1 即得到气井的二项式产能方程 由产能方程通过式 2 可以计算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根据测点数据 很容易确定出方程 7 的产能曲线常数c1和产能曲线指数n 由于前4组测点并没有稳定 因此 方程 7 并不是气井的真正的产能方程 然后 把由前4组测点数据得到的产能曲线平移到第5个测点 图4 14 将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曲线 由于两直线的斜率不发生变化 只是截距发生了变化 因此很容易由第5个测点数据确定出产能方程的截距c 将c和n代回到式 5 即得到气井的指数式产能方程 由产能方程 可以计算出计算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四 修正等时试井 在非常致密的低渗透气藏中 若采用等时试井进行测试 在每一个流量测试之前 需关井很长时间才能使地层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的水平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 为了进一步缩短试井测试时间 1959年D L Katz和D Cornell等人对等时试井进行改进 提出了修正等时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要求每一个气嘴开井生产的时间相等 关井恢复压力的时间也相等 但是开 关井时间可以不相等 一般情况下关井的时间长于开井生产的时间 但开井的时间必须足够长 以消除井筒储存效应的影响 在开井之前 把压力计下入井底 首先测量气井的静压数据 并用符号pwsl 表示 修正等时试井的测试程序为 第一步 让气井以较小的气嘴生产一定时间 未稳定 测量第一个井底流压pwf1 然后关井让井底压力恢复到pws2 第二步 把气井换成较大的气嘴继续生产 生产时间与第一个气嘴相同 测量第二个井底流压pwf2 然后关井让井底压力恢复到pws3 关井恢复时间与前一个气嘴相同 如此进行3 4步 最后 把气井换成一个适中的气嘴继续生产 直至井底压力稳定为止 最后一个流量被称做延时流量 延时流量的测试时间最长 测试完成之后 关井 关井时可以选择进行一次压力恢复试井测试 待测试完毕之后 从井底取出压力计 然后 把由前4组测点数据得到的产能曲线平移到第5个测点 图4 16 将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曲线 由于两直线的斜率不发生变化 只是截距发生了变化 因此很容易由第5个测点数据确定出产能方程的截距a 将a和b代回到式 1 即得到气井的二项式产能方程 由产能方程通过式 2 可以计算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然后 把由前4组测点数据得到的产能曲线平移到第5个测点 图4 17 将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曲线 由于两直线的斜率不发生变化 只是截距发生了变化 因此很容易由第5个测点数据确定出产能方程的截距c 将c和n代回到式 5 即得到气井的指数式产能方程 由产能方程可以计算出计算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五 单点测试 常规的多点稳定流动测试不但需要较长的稳定流动测试时间 而且也常因探井测试缺少集输流程和装置 而将大量天然气放空烧掉 同时也会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而得不到正确的能成线性关系的数据 达不到预期目的 为改进这一状况 陈元千提出了单点产能测试方法 该方法只需在关井测得地层压力的条件下 开井取得一个工作制度下的产量和流动压力 第四节产量递减规律分析 无论何种储集类型 也无论何种驱动类型的油气田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和发展 都会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根据递减阶段的产量和累积产量数据 利用产量递减分析法 既可预测油气田未来时间的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 又可对油气田的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做出有效的预测 本节将介绍产量递减规律和油田产量递减的分类 递减类型的确定和递减规律的应用 油气田开发的实际经验表明 进入递减阶段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油气藏的储集类型 驱动类型 稳产阶段的采出程度 以及开发调整 细分层系 打加密井 和强化开采工艺技术的效果等 历史统计资料表明 对于水驱开发油田 当采出油田可采储量的60 左右时就有可能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前苏联23个水驱砂岩油田的无量纲产量 不同年份的产量除以最高年产量 与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的关系见图4 20 这些油田的采出程度已达80 99 8 从图4 20可以看出 对于水驱开发的油田来说 大约采出可采储量的60 左右 就有可能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图4 20 二 产量递减的几个基本概念 1 产量递减率油气田产量递减阶段 产量递减的大小通常用递减率表示 即单位时间内的产量递减分数 如图4 21所示 图4 21递减率定义示意图 其表达式为 三 油田产量递减分类 五 递减规律的应用 表2生产数据和计算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