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孔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07993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9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致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致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致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致孔概述 1 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 TDDS 是指药物透过完整的皮肤 进入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最终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药物控释制剂 2 相对于传统给药方式的优势 1 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肠胃灭活 2 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3 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减少用药次数 4 降低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提高安全性 5 相对地减少个体差异 可自主用药 使用方便 3 透皮给药制剂的局限性 1 皮肤是限制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 由于角质层的存在 大部分药物透过皮肤的速率较小达不到有效治疗量 2 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也不宜采用透皮方式给药 4 改善药物经皮渗透性的方法和技术 1 物理方法 离子导入 电致孔技术 超声波等物理促透方法 2 药剂学方法 透皮促进剂 基质筛选 脂质体 微乳 5 电致孔技术 electroporation EP 是采用适当的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条件下 干扰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 产生暂时的 可逆性的电击穿 形成亲水性通道 从而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通透透性 以促进经皮给药的一种方法 6 电致孔技术的作用机制 亲水通道的形成 在高脉冲电压施加于细胞膜上时 类脂分子的有序排列被破坏 在细胞膜上产生直径为纳米级的孔洞 形成一个微小的 短暂的 可逆的亲水性通道 从而增加渗透性 在一段时间后 类脂分子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结构 孔洞消失 7 电致孔技术的作用机制 亲水通道的形成 皮肤在电致孔条件下形成的局部转运区域 8 电致孔技术的作用机制 电泳 电渗和扩散作用 在电致孔给药过程中 除了电致孔产生的皮肤渗透性增加外 荷电分子也受电场力的作用 在电场力作用下运转 因此药物可能以离子对的形式通过脂质通道 而对非离子型亲水性化合物的促透作用可认为是增加了孔径以及增大了膜间脂质流动性所致 9 电致孔技术的优势 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量 可增加1 4个数量级 能够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速率 没有离子导入法所产生的滞后效应 应用范围广 可应用于各种大分子 微乳 脂质体 中性分子 荷电分子 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等的透皮给药 可进行程序化给药 通过调节高电压脉冲的电学参数 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 达到控制药物经皮渗透的运转速率 从而实现控释给药 10 影响因素 脉冲电压 脉冲电压是决定药物透皮渗透流量的重要因素 所施加的脉冲电压越高 所产生的通道越多 药物的经皮渗透量越大 脉冲数 脉冲数增加 药物的经皮渗透量也随之提高 但是脉冲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药物的经皮渗透量不再随着脉冲数增加而增加 双脉冲对药物的经皮渗透量无显著性影响 低压宽脉冲比高压窄脉冲更能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 11 影响因素 脉冲时间 脉冲时间是指每个脉冲周期电压下降37 所需的时间 即时间常数 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脉冲时间增加呈线性递增 但是脉冲时间对药物经皮渗透量的影响比脉冲电压小 12 影响因素 脉冲波形 脉冲波形有指数衰减波 ED 和方波 SW 两种 在放电量相同时 指数衰减波 ED 和方波 SW 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在相同能量的情况下 指数衰减波 ED 13 影响因素 药物性质 药物的分子量 电荷量等理化性质的不同对药物的经皮渗透的影响也不同 电荷量大的分子的在电致孔给药后 以电场力作用的电泳为主 经皮渗透量更大 渗透效果更好 电荷量小的分子以扩散作用为主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