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教案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373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教案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教案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教案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月光曲word教案4一、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贝芬谱定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简单介绍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本课继续训练用“回答问题,再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重视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语句优美、意境优雅的段落。二、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秀、纯熟、霎时”等词能够运用。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同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四、 教学准备: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五、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2了解贝多芬是位伟大的音乐家。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二) 教学过程1.听音乐揭题。(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2)简单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2.学习生字词语。(1) 为生字“券”设计一个文字游戏,记住它的音、形、义。(2) 运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区别意思相近的词语:幽静、恬静;区别意思相近相反的词语:陌生、纯熟、陶醉、苏醒;辨析意思有交叉的词语:清幽、清秀。先交流方法,再理解词义:琴键、霎时、波涛汹涌、谱写、断断续续、水天相接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 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做上记号。(3) 交流,把课分成两段。(4) 读第1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5) 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4.完成作业本第1题。熟读课文。第2课时(一) 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题1的问题,学习全文。2.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对话。(二)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学习课文。(1) 复习:说说自己读了第二段,读懂了什么。(2) 用上“曲子”这个词语说一说。(3) 这两首曲为什么样的人而弹?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量词,填一填,读读:一( )茅屋一( )蜡烛一( )旧钢琴 能用上这里的词语说说贝多芬为谁弹了两首曲子吗?(4) 出示课文中的语句:“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中的“刚才”分别指什么时候?(第一句中的“刚才”指的是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前:第2句中的“刚才”是指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第一首曲子,盲姑娘听出他是贝多芬之后。) 为什么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谈话之后,他会为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当盲姑娘听出他是贝多芬之后,他又弹一首,而且十分激动地飞奔回客店录曲子呢?这也是课后习题后1提出的问题。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把握这两个“刚才”,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5)再读课文,想想划划,并与附近的同学交流探讨一下。(指名说,教师归纳) 盲姑娘酷爱音乐: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盲姑娘懂音乐:虽然双目失明,尽管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盲姑娘体贴兄长:尽管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哥无能为力。 贝多芬同怀盲姑娘和她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2.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情。3.回答课后题1的问题。4.完成作业第2、4题。第3课时(一) 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能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2.继续学习课文,知道月光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二) 教学过程1.运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1) 指名分别读第二段的三个部分,再指名回答后习题1的三个问题。(2) 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人人说完整,说清楚。(3)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按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3.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1)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图、体会美妙意境。(2) 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3) 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4) 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背诵第9自然段。4.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1) 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变化一致。5.完成作业第3、5题。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桂林山水word教学实录1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播放桂林山谁美景图,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生:赞叹:师:看到这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由衷的发出赞叹,我们就随同作者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那秀丽的风光,同学们把书打开看课文听录音朗读课文并画出中心句。生: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师:你们找的很准确,这是作者听到的,(出示图)师: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这时我们乘着木船,荡舟在漓江上,来观赏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师:先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生: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师:好,在这谁能给课文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3.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师:这时我们乘着木船,荡舟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和水,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和水呢?同学们默读第二部分写水的这一段,并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生: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生:质疑:可作者为什么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呢?”是什么意思呢?师:哪个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1:说明作者第一次见过这样的美景。很吸引人。生2: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和西湖更独特,更美丽。师:你真聪明,语言也挺丰富,这里有动的美,也有静的美,有漓江的美与它们都不一样。师:用什么方法写的呢?生: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师:课文写了漓江的水哪些特点?生:“静、清 、绿”板书三个特点。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来欣赏画面。(2幅一幅体现清静,一幅体现绿)用什么方法来写静的呢?静的怎么样呢?生: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生: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写绿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看画面) 生:写绿是用比喻来写的绿的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师:文中用比喻把内容写的更具体,那么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师;漓江的水多美呀,这时作者乘船时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生:船在前行岸在后移。师:我们乘船看见漓江水的美,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欣赏这种美,把这种美能不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呢?谁来读?师:指生读,引读,配音朗读。(注意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二、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山这一段。1.指生读第三段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2.师:提问:生: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师:写出了哪些特点?生:桂林山的奇秀 险。板书师:我们看图:齐的怎么样呢?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像老人、 像巨象用的是什么修辞?生:比喻。师:说的很好也是排比句式,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山比做老人、骆驼巨象。师: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奇特的山峰分布在各处。生:这种山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师:你们理解的很正确,在这抓住山的形态来写,从哪些可以看出山秀,生:像翡翠。师:在这抓住了明丽的色彩。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山的秀比作屏障,竹笋。师:这山险的怎么样呢?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师:站在这山顶上向下看真担心呀,好像危峰兀立又是什么意思?生:山峰高高的突起。生: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师:下面我们把山的这种奇秀 险的美有感情的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生:想象情境读,比赛读、配音读。(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1.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她的静、淸、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以她的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意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齐读最后一段。2.这是作者的感受。板书:画中游。看画面: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非常形象的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这句话与文中的那句话相照应。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师:好,这也是总结全文的作用(出示帯字的图画)四、板书小结: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桂林山水的描绘,文章的写作特点,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顺序,详略有序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秀美画卷。文章的另一写作特点是多样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更传神。师: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我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热爱祖国,生:热爱祖国河山板书。五、拓展延伸师:最近,我也去了一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音乐展示图文并茂的山水图)六:同学们,看到这奇特秀丽的景色,你们想不想去桂林呢?(图片展示,欣赏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