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57252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项目来源和起草单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8 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 (桂质监函2018258号)的文件精神,我单位申请制定的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 (项目编号 2018-0319)于 2018 年 7 月获得立项。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二、项目背景1、规程编制必要性中国和越南都是水稻大国,且中越两国陆地相邻,迁飞性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两国水稻重要的害虫。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初始虫源主要是从中南半岛迁来,而中南半岛与我国迁飞性害虫迁入量关系最密切的是越南。每年上半年大量迁飞性害虫迁入我国,对我国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下半年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往南回迁也给越南水稻迁飞性害虫的防控造成压力。因此,如何有效防控水稻迁飞性害虫成为两国共同关切的问题。害虫发生的异地预测预报、害虫生物型异地监测和害虫抗药性异地监测是迁飞性害虫有效防控的几个关键因素。水稻迁飞性害虫在中越间跨境迁飞,通过国际间虫情资料和气象资料收集交换,做好害虫异地预测,利于准确掌握迁入害虫的种类、迁入期、峰次及数量等,利于迁入地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控。对水稻迁飞性害虫生物型进行异地监测,及时掌握迁出地迁飞性害虫生物型的变异动态,利于迁入地针对性地选择抗虫品种、科学地进行品种布局。异地监测水稻迁飞性害虫的抗药性,及时掌握迁出地迁飞性害虫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分化趋势,利于迁入地科学选择杀2虫剂,避免滥用农药,以免抗药性更强的品系变为优势种群后爆发成灾,造成被动。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订有 4 个以上与水稻迁飞性害虫有关的标准,分别是国家标准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793-200X)和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4-2009) 、广东农业标准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稻纵卷叶螟 (NYT 2737.2-2015) 、广东农业标准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稻飞虱 (NYT 2737.1-2015) 。越南与水稻迁飞性害虫有关的标准有S tay hng dn s dng phng chng bnh la ln sc en v ry lng trng (译:白背飞虱和黑条矮缩病防治指导手册 ) 。以上规程或标准中对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都是以本国、本省或本地区的虫情为基础,没有对异地(迁出地)迁飞性害虫发生情况、害虫生物型变异动态和害虫抗药性水平进行监测,规程或标准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目前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综合防控生产实际,需进行制定(修定) 。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适合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的技术标准,指导迁飞性害虫发生的预警与防控,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2、规程编制的基础研究广西农业科学院长期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生物型、水稻品种抗虫性、害虫抗药性、害虫迁飞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的工作基础,完全有条件编制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 。广西农业科学院先后主持了“八五” 、 “九五” 、 “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研究有“褐稻虱生物型的监测和控制对策研究” 、 “国际稻试验圃在中国的评价和利用” 、 “八种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特性鉴定与评价” 、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基因鉴定和种质创新” 、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等。1992 年起,开始从事水稻抗药性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 11 项水稻害虫抗药性研究课题,系统地监测了广西水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对各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褐飞虱对噻嗪酮的田间抗性监测和抗性风险评估,测定了稻纵卷叶螟对 21 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明确了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和抗性变化规律,掌握了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方法并监测了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2000 年经国家科技部3批准,广西农业科学院与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中越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基地” ,该项目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中越两国政府间合作的农业科技项目,为国际间虫情资料交换提供了平台。2009 年,主持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我国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爆发与越南虫源的关系及可持续防控策略”研究了我国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爆发与越南虫源的关系;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的监测及异地预测预报;中越两国“两迁”害虫抗药性时空监测和治理方案;中越两国褐飞虱、白背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抗虫品种鉴定利用;中越两国水稻“两迁”害虫可持续防控策略。2012 年,主持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合作研究”进行了中越主要稻区白背飞虱灾变因子研究;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筛选、鉴定、创新与利用;合理化药剂防治研究;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白背飞虱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2014 年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项目“水稻“两迁”害虫防控关键技术在越南集成与示范推广”在越南中部、北部分别设立 3 个技术试验示范区;对防控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优化;进行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不同配套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益,提出一套优化的适合当地条件的“两迁”害虫防治综合配套技术。以上研究为本规程编制打下坚实基础。三、规程编制的目标依据和编写过程1、规程编制的目标本标准规定了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越冬,成虫、幼虫发生程度普查,灯光诱测,田间虫量方法,防控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等技术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测报调查及防控。2、规程编制的原则和依据本标准制定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本标准制定的每一项内容都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是遵循“科学、适度、合理、可行”原则,参考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内容力求完整、标准、深入浅出、易于操作,以以往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力求做到规范科学,原则分明,指标准确。规程编制依据:规程编制按照国家标准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4的规定进行编写。主要技术依据:1)多年来,广西农科院对中国广西、云南、河南、湖南、重庆、贵州和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和九龙江等主要稻区迁飞性害虫进行研究,掌握了个稻区田间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规律。越南北方、南方、我国、广西历年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发生为害程度如图1-1图1-10 。根据图中数据,得出越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与我国的关系如表1-1、表1-2。表1-1可见,越南南方稻飞虱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越南北方稻飞虱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我国广西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越南北方发生面积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越南南方、北方稻飞虱的发生同我国发生的关系很密切。表1-1 越南稻飞虱发生与我国的关系(1)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1425.6079+22.6616XY 为我国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6854 F 值=8.8573 p 值=0.0139(2)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111.4945+0.9445XY 为我国广西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8187F 值=22.3527 p 值=0.0006(3)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Y=3.3955+0.0160XY 为我国广西发生程度,X 为越南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8905F 值=34.4921 p 值=0.0002(4)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741.3860+60.7363XY 为我国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7618F 值=13.8278 p 值=0.0040(5)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92.8755+2.1451XY 为我国广西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7740F 值=19.4237 p 值=0.0007(6)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Y=3.0277+0.0422XY 为我国广西发生程度,X 为越南北方的为害面相关系数R=0.8087F 值=20.7858 p 值=0.00085积。(7)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之间的关系:Y=-4.7105+1.5572XY 为越南北方为害面积,X 为越南南方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6925F 值=11.9770 p 值=0.0042表1-2可见,越南南方稻纵卷叶螟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我国广西发生面积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程度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越南北方稻纵卷叶螟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我国广西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越南北方为害面积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说明,越南南方、北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同我国发生的关系很密切。表 1-2 越南稻纵卷叶螟发生与我国的关系(1)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66.2673+59.5513XY 为我国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7644 F 值=16.8722 p 值=0.0015(2)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46.5985+2.1635XY 为我国广西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6843 F 值=9.6845 p 值=0.0099(3)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Y=1.8436 +0.0548XY 为我国广西发生程度,X 为越南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6400 F 值=6.2439 p 值=0.0339(4)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1082.2337+10.9231XY 为我国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6042 F 值=6.9005 p 值=0.0221(5)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面积之间的关系:Y=84.1447+0.4052XY 为我国广西的发生面积,X 为越南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6315 F 值=7.2982 p 值=0.0206(6)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我国广西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Y=2.4786+0.0161XY 为我国广西发生程度,X 为越南北方的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7171 F 值=9.5248 p 值=0.0130(7)越南北方为害面积与越南南方为害面积之间的关系:Y=21.0808 +0.1154XY 为越南北方为害面积,X 为越南南方为害面积。相关系数R=0.5936 F 值=5.1874 p 值=0.04156图1-1 越南北方历年稻飞虱发生情况图1-2 越南南方历年稻飞虱发生情况7图1-3 我国历年稻飞虱发生情况图1-4 广西历年稻飞虱发生情况图1-5 广西历年稻飞虱发生为害程度8图1-6 越南北方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图1-7 越南南方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图1-8 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9图1-9 广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图1-10 广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程度图1-11 越南北方稻飞虱第二代发生量10图1-12 广西稻飞虱第三代发生量图1-13 越南北方稻纵卷叶螟第二代发生量图1-14 广西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发生量通过国际间虫情和虫源及气象资料交换,建立了以越南虫情为基础的“两迁”害虫异地预测预报方法: (1)Y=-9362.6402-17.4625X1-11.2671X2+220.2714X3+418.3608X4 (R=0.9055*)式中 Y 为广西第三代稻飞虱的发生量。X1、X2 分别为越南北方 1 月份、211月份的降雨量;X3、X4 分别为越南北方 1 月份、3 月份的平均气温。(2)Y=1.6507-0.1613X1+0.2546X2 (R=0.9138*)式中 Y 为广西早稻稻飞虱发生程度。X1、X2 分别为越南北方 1 月份、3 月份的平均气温。(3) Y=-938.5070-1.4297X1+49.0680X2-17.265X3+25.1261X4 (R=0.8887*)式中 Y 为广西第 3 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X1 为越南北方 2 月份的降雨量;X2、X3、X4 分别为越南北方 1 月份、2 月份、4 月份的平均气温。(4) Y=-2.5829+0.0106X1+0.0029X2+0.2667X3 (R=0.9149*)式中 Y 为广西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X1、X2 分别为越南北方 1 月份、4 月份的降雨量;X3 为越南北方 3 月份的平均气温。2)通过多年监测,明确了中越两国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物型变异动态中越两国褐飞虱生物型变异动态结果如表 2-1、表 2-2。表 2-2 结果表明,2009-2011 年监测,上述监测点的褐飞虱种群对 TN1、IR26、IR42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云南开远(2009 年) 、贵州独山(2009 年) 、越南顺化(2009 年、2010 年)种群对Mudgo 表现为中等致害,其余种群对 Mudgo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云南开远(2009 年)种群对 IR36 表现为中等致害,其余种群对 IR36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云南开远(2009 年、2010 年) 、越南顺化(2009 年)种群对ASD7 表现为中等致害,其余种群对 ASD7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河南信阳(2009 年) 、湖南长沙(2009 年) 、贵州独山(2009 年) 、越南顺化(2011 年)种群对 IR56 表现为中等致害或低致害,其余种群对 IR56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云南思茅(2010 年) 、越南胡志明市(2010 年、2011 年) 、越南九龙江(2010 年、2011 年)种群对 RHT 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其余种群对 RHT 均表现为低致害或中等致害;除了云南思茅(2009 年、2010 年) 、越南河静(2010年) 、越南胡志明市(2010 年、2011 年) 、越南九龙江(2010 年、2011 年)种群对 Babawee 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其余种群对 Babawee 均表现为低致害或中等致害;上述监测点该虫对 Ptb33 均表现为低致害或中等致害。褐飞虱致害性群体测定,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最强,对含 Bph1、bph2、Bph3、bph4 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其12它代表点褐飞虱对含 Bph1、bph2 基因的鉴别品种均表现为致害。在我国进行水稻抗褐飞虱育种亲本选择时,不要选择含 Bph1、bph2 基因的品种。褐飞虱致害性个体测定,除了云南思茅、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以+ 型的比例多,其它代表点均以型的比例多。目前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均表现感虫,褐飞虱生物型的变异同这些感虫品种的关系不大,而同虫源地越南水稻的品种结构关系很大。表 2-1 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群体测定结果各鉴定品种的受害级别采集地年份TN1 IR26 Mudgo IR36 IR42 ASD7 IR56 RHT Babawee Ptb332009 8.6 8.8 7.2 7.2 8.1 7.2 7.4 3.3 3.6 2.22010 9.0 9.0 8.8 8.9 8.9 9.0 8.9 3.7 5.5 3.0广西南宁 20119.0 9.0 7.9 7.9 7.4 8.3 8.2 3.4 4.1 3.0广西合浦2011 9.0 8.7 7.1 8.2 7.6 6.2 8.6 3.6 3.8 3.32009 8.7 8.5 7.6 8.0 8.3 8.8 7.9 5.2 7.2 3.12010 9.0 8.9 8.5 8.0 9.0 9.0 7.6 7.0 8.3 4.2云南思茅 20118.8 8.4 6.8 7.5 8.6 7.6 8.3 5.8 5.1 3.42009 8.4 7.5 5.0 5.4 6.8 4.6 6.4 3.5 3.7 2.62010 9.0 9.0 6.8 8.6 8.3 5.4 7.7 4.3 5.2 3.7云南开远 2011 8.9 8.3 6.07.9 8.4 7.1 8.0 4.5 4.8 3.52009 9.0 8.8 6.5 6.2 6.3 7.9 4.4 3.2 3.7 3.1河南信阳 2010 9.0 8.9 7.8 7.2 6.4 6.8 6.2 3.8 3.6 3.2湖南长沙 2009 8.9 7.8 6.0 6.8 6.7 7.2 4.0 3.6 4.6 3.22009 8.8 8.6 6.1 6.6 6.8 7.7 6.9 3.6 5.6 3.3重庆秀山 2010 9.0 9.0 7.2 7.3 6.7 8.9 9.0 3.4 4.3 3.32009 8.9 8.6 5.5 6.1 6.6 6.9 3.5 4.1 4.1 3.6贵州独山 2010 9.0 8.7 8.0 8.7 8.4 6.9 8.3 4.1 4.1 4.1越南河内2011 9.0 8.8 7.3 7.3 8.2 6.2 7.2 3.1 3.8 3.02009 8.9 8.9 6.5 8.2 8.2 6.9 8.8 3.2 4.7 4.22010 9.0 8.9 8.1 8.5 8.5 8.7 8.3 4.7 6.2 3.1越南河静2011 9.0 8.3 8.3 8.2 8.3 8.9 8.9 3.7 3.42009 8.9 8.8 4.5 6.0 8.7 5.9 8.0 2.8 3.6 2.02010 9.0 8.5 5.3 6.2 7.4 8.5 6.4 3.9 4.1 3.3越南顺化2011 9.0 7.4 6.3 6.2 6.2 6.6 5.5 3.1 3.0越南胡志2010 9.0 9.0 8.1 9.0 9.0 8.4 8.8 6.9 6.7 5.313明市 2011 9.0 8.7 8.4 8.3 8.7 8.5 8.6 8.4 8.3 3.92010 9.0 8.9 8.6 8.8 9.0 8.9 8.9 8.2 8.1 5.2越南九龙江 2011 9.0 7.6 8.2 7.1 8.0 7.9 6.6 6.7 8.2 4.5表 2-2 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个体测定结果生物型(%)采集地 年份 测定雌虫数型 型 型 + 型2009 274 40.15 41.24 7.30 11.312010 334 17.37 31.14 19.16 32.33广西南宁2011 277 24.91 53.07 10.47 11.55广西田阳 2011 168 38.69 44.64 11.31 5.36广西永福 2011 161 30.43 42.24 20.50 6.83广西合浦 2011 144 29.17 47.22 20.14 3.472009 317 6.31 27.13 13.88 52.682010 219 7.31 25.57 24.20 42.92云南思茅2011 235 13.19 22.98 20.85 42.982009 308 25.00 42.86 12.66 19.482010 255 27.84 45.49 11.37 15.30云南开远2011 280 37.14 28.93 27.14 6.792009 282 32.98 48.23 6.38 12.41河南信阳 2010 295 16.27 64.07 5.08 14.582009 269 18.59 41.64 19.33 20.44重庆秀山2010 281 25.98 50.18 11.03 12.812009 280 20.00 60.00 5.34 14.64贵州独山2010 191 38.22 45.55 9.95 6.28湖南长沙 2009 263 21.29 48.67 17.11 12.93越南河内 2011 284 29.23 45.77 14.08 10.922009 338 19.23 47.63 16.57 16.572010 215 20.00 33.02 19.07 27.91越南河静2011 251 25.90 47.81 15.94 10.352009 280 2929 34.64 20.00 16.072010 191 31.41 35.60 19.90 13.10越南顺化2011 253 19.37 39.13 22.13 19.37142010 329 7.90 15.81 26.14 50.15越南胡志明市2011 259 13.90 20.85 29.73 35.522010 341 8.80 17.60 33.72 39.88越南九龙江2011 318 9.75 18.55 30.50 41.20白背飞虱生物型变异动态结果如表 2-3、表 2-4。表 2-4 结果表明,2009-2011 年监测,上述监测点的白背飞虱种群对 TN1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广西龙州(2011 年) 、广西田阳(2010 年) 、广西永福(2009 年) 、云南开远(2009 年) 、河南信阳(2009 年) 、湖南长沙(2009 年)白背飞虱种群对 N22 表现为中等致害,其余种群对 N22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广西龙州(2009 年、2011 年) 、广西田阳(2009 年) 、广西永福(2009 年) 、云南开远(2009 年) 、湖南长沙(2009年) 、越南河内(2010 年)白背飞虱种群对 ARC10239 表现为中等致害,其余种群对 ARC10239 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除了广西龙州(2010 年) 、广西合浦(2009 年) 、广西容县(2009 年、2010 年、2011 年)白背飞虱种群对 Ptb33 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其余种群对 Ptb33 表现为中等致害或低致害;除了广西龙州(2010 年) 、广西合浦(2009 年)白背飞虱种群对 N Diang Marie 表现为致害,其余种群对 N Diang Marie 表现为中等致害。表 2-3 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群体测定结果各鉴定品种的受害级别采集地 年份TN1 N22 ARC10239 Ptb33 N Diang Marie2009 8.7 7.3 6.8 5.5 5.62010 8.3 7.0 7.4 4.3 4.5广西南宁2011 8.4 6.2 8.1 5.5 4.12009 8.2 6.7 5.7 5.0 4.72010 8.8 7.2 7.1 6.7 6.2广西龙州2011 7.3 5.6 5.4 4.5 4.12009 9.0 7.2 7.2 6.8 6.72010 8.8 8.2 8.1 4.9 5.1广西合浦2011 8.3 6.0 6.5 4.1 4.52009 8.9 8.2 8.0 8.4 5.6广西容县2010 8.5 6.9 6.5 6.0 5.2152011 8.7 7.4 7.1 6.1 4.12009 8.5 6.7 5.8 5.9 5.62010 8.8 5.7 6.1 4.3 4.5广西田阳2011 8.8 6.7 6.8 4.8 4.72009 8.3 5.9 5.6 4.7 5.02010 8.8 8.0 7.3 8.0 5.7广西永福2011 8.8 6.7 6.9 4.8 4.82009 7.6 5.9 5.9 5.1 4.8云南开远2010 7.5 6.1 6.0 3.9 4.6河南信阳 2009 7.6 5.7 6.2 4.8 5.0湖南长沙 2009 7.2 5.6 5.9 5.1 5.3越南河静 2010 9.0 7.4 6.9 4.0 5.4越南顺化 2010 9.0 8.3 8.4 4.4 5.3越南河内 2010 8.9 7.3 5.8 5.2 4.8表 2-4 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个体测定结果生物型(%)采集地 年份 测定雌虫数型 型 型 + 型2009 196 48.47 34.18 12.25 5.102010 94 38.30 17.02 40.43 4.26广西南宁2011 102 57.84 29.41 11.77 0.982009 142 47.89 31.69 16.90 3.52广西龙州2011 201 23.88 25.87 41.79 8.462009 197 44.67 25.38 25.38 4.57广西合浦2011 87 62.07 22.99 14.94 0.002009 161 40.99 42.24 13.04 3.73广西容县2011 50 68.00 12.00 18.00 2.002009 156 37.82 34.62 23.08 4.48广西田阳2011 101 45.55 31.68 20.79 1.982009 61 40.98 44.26 13.12 1.64广西永福2011 76 43.42 35.53 18.42 2.63云南开远 2009 133 45.11 16.54 36.09 2.262009 119 44.54 26.05 21.85 7.56河南信阳2010 154 33.12 29.87 25.97 11.04湖南长沙 2009 197 39.59 26.40 24.87 9.14重庆秀山 2009 120 58.33 21.67 20.00 0.0016越南河静 2010 228 38.16 21.93 33.33 6.58越南顺化 2010 190 30.00 16.84 47.37 5.79越南河内 2010 116 25.00 31.90 34.48 8.62白背飞虱致害性的群体测定,所监测的代表点白背飞虱的的致害能力表现不一,总的表现为对含 Wbph1、Wbph2 基因的鉴别品种的致害能力较强。在水稻抗白背飞虱育种亲本选择时,不要选择含 Wbph1、Wbph2 基因的品种。白背飞虱致害性的个体测定,所监测的代表点白背飞虱以型的比例多。目前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均表现感虫,白背飞虱生物型的变异同这些感虫品种的关系不大,而同虫源地越南水稻的品种结构关系很大。3)通过多年研究,明确了“两迁”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及变化动态 褐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及变化动态2009-2011 年采集了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云南、河南、贵州和越南 60 个褐飞虱种群,并测定了大部分种群对 7 种杀虫剂(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毒死蜱、吡蚜酮、噻虫嗪、异丙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褐飞虱种群中,对吡虫啉表现为高-极高水平抗性,除雷州(2010 年)、武汉(2009 年)、丹阳(2009 年)、思茅(2010 年)和河内(2011 年)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为高水平抗性外,其他种群均为极高水平抗性,2011 年抗性水平迅速提高,开始出现上千倍的抗性种群,最高达 3446.83 倍;对噻嗪酮表现为低-极高水平抗性,2009 年以中等和低水平抗性种群为主,2010-2011 年出现高和极高水平抗性种群,抗性水平逐年缓慢上升;对氟虫腈为低-极高水平抗性,2009 年只有两个种群刚达到高水平抗性的标准,2009 年 7 月 1 日起我国境内停止使用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但 2010 年抗性仍然维持在 2009 年的水平,没有明显下降,2011 年有两个种群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各种群的抗性水平也在明显上升;对毒死蜱为低-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蚜酮为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嗪为中等-极高水平抗性;对异丙威为敏感降低-高水平抗性;年度间各药剂的抗性水平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 3-1)。表 3-1 不同褐飞虱种群对 7 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抗性倍数虫源 采集日期吡虫啉 噻嗪酮 氟虫腈 毒死蜱 吡蚜酮 噻虫嗪 异丙威广 南宁 09.04.24 186.71 9.11 13.53 1709.07.15 462.51 18.23 31.04 09.09.10 200.91 4.15 22.29 10.04.27 503.25 11.49 9.55 5.14 0.85 60.93 8.9710.07.20 518.36 22.14 9.08 7.55 0.96 36.80 11.5410.10.12 430.49 15.22 12.60 6.31 1.29 15.79 10.6211.05.12 285.05 6.66 26.68 7.52 2.77 21.36 11.07.15 613.76 25.26 161.50 27.17 5.74 11.11.02 3446.83 366.91 244.79 36.22 40.03 09.07.21 358.71 24.69 29.71 10.05.22 316.93 106.43 22.29 14.09 3.60 37.36 13.51永福11.09.06 2577.01 65.44 23.69 灵川 11.08.24 1787.23 36.52 54.48 12.53 17.41 09.10.05 349.98 20.85 61.77 柳州10.05.21 374.73 125.84 42.21 9.56 1.76 69.41 13.64西合浦 11.09.21 835.69 29.99 31.54 13.27 4.01 09.07.16 440.88 14.91 31.87 09.10.16 202.27 14.46 32.56 韶关11.10.20 1978.57 28.74 18.21 14.78 21.25 09.07.09 416.82 5.10 8.66 09.10.28 7.04 16.28 11.07.07 782.56 63.71 64.11 27.01 7.81 阳江11.10.20 1104.19 76.40 136.14 10.51 09.06.15 265.07 7.25 25.11 09.09.28 182.31 12.79 16.22 10.07.08 143.21 13.10 17.68 5.26 0.17 66.83 44.74广东雷州11.06.19 430.66 20.55 20.90 21.98 2.56 29.1809.08.05 409.01 14.28 91.00 四川 重庆秀山 10.08.10 304.17 36.27 14.33 16.28 2.22 50.36 32.4709.09.25 447.93 31.25 27.56 攸县11.09.15 714.92 63.85 57.26 28.29 12.56 09.09.09 168.09 14.35 40.28 10.09.20 240.85 8.03 23.99 11.12 0.26 44.73 3.63永州东安县11.10.09 860.44 44.02 31.52 12.24 18.77 湖南长沙 09.07.15 306.46 11.15 31.07 湖北 武汉 09.10.05 109.97 7.43 10.15 09.09.29 63.08 5.96 28.08 江苏 丹阳 10.09.20 169.30 8.00 22.91 10.83 1.74 29.82 3.9309.08.12 467.21 6.72 2.66 10.08.03 230.61 7.03 9.75 13.00 1.14 37.04 5.35西双版纳州11.08.24 694.14 74.81 170.36 16.86 22.00 09.07.26 253.14 9.87 21.53 云南思茅10.06.20 105.87 7.79 10.33 24.48 2.99 232.06 2.461809.07.28 521.51 33.05 29.39 开远11.08.20 645.30 49.69 32.32 15.46 9.68 09.08.07 490.27 13.95 119.36 河南 信阳 10.08.15 159.12 21.75 16.52 19.43 0.92 46.76 3.6909.08.06 456.39 32.05 12.58 贵州 独山 10.07.25 261.52 14.97 10.70 6.27 0.53 32.90 6.0709.04.15 195.72 9.43 6.00 10.03.26 191.28 6.20 8.93 5.92 0.92 39.78 4.44顺化11.05.25 578.44 117.86 72.48 19.17 10.07 09.04.16 128.74 6.41 21.13 10.03.27 165.65 3.88 76.44 8.59 0.92 23.01 3.84河静11.05.26 672.20 54.34 75.78 8.70 10.56 10.04.29 453.83 66.71 32.85 5.82 6.46 36.16 10.53胡志明11.05.28 521.91 223.11 116.73 18.83 16.6410.04.30 353.03 39.69 16.36 8.68 1.45 49.53 8.19九龙江11.05.27 382.18 178.90 81.08 22.35 9.08 越南河内 11.06.30 45.22 7.61 147.60 15.09 注“”表示没有测定,下同。白背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及变化动态2009-2011 年采集了广西、湖南、云南、河南和越南 33 个白背飞虱种群,并测定了大部分种群对 7 种杀虫剂(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乙虫腈、氯噻啉、吡蚜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白背飞虱种群中,对吡虫啉,除龙州(2009 年)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外,其他种群属敏感性下降-中等水平抗性,2009 年开始出现高水平抗性种群,2010-2011 年均为低-中等水平抗性,但总体抗性水平逐年提高;对噻嗪酮,除开远(2009 年)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和柳州(2010 年)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外,其他种群属敏感-低水平抗性,但敏感种群逐渐减少,敏感性下降的种群逐渐增多,低水平抗性种群的数量基本不变;对氟虫腈,除南宁(2010 年)和龙州(2009 年)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外,其他属敏感-低水平抗性,2009-2011 年敏感性下降和低水平抗性种群逐年增加,抗性水平逐年提高;对噻虫嗪,除容县(2010 年)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外,其他种群属敏感-低水平抗性,2009-2011 年敏感性下降和低水平抗性种群逐年增加,抗性水平逐年提高;对乙虫腈抗性水平分化较大,属敏感性下降-高水平抗性,抗性水平逐年提高;对氯噻啉属敏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水平分化较大,以低水平抗性种群的频率最高,2009-2010 年不同抗性水平种群出现的频率变19化不大;对吡蚜酮,除容县(2010 年)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外,其他种群属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年度间该药剂的抗性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 3-2) 。表 3-2 不同白背飞虱种群对 7 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抗性倍数虫源 采集日期 吡虫啉 噻嗪酮 氟虫腈 噻虫嗪 乙虫腈 氯噻啉 吡蚜酮09.04.10 7.37 9.44 1.79 2.60 10.20 5.29 09.09.10 3.14 3.30 2.01 4.68 3.88 5.66 10.04.18 14.18 4.44 5.26 6.22 4.80 4.73 9.6010.08.18 7.09 4.73 13.05 6.51 10.93南宁11.05.12 3.62 1.90 3.27 1.15 12.4009.05.04 10.39 5.38 8.16 4.26 10.40 8.86 10.3609.09.15 13.93 5.52 8.71 4.97 6.29 6.68 10.05.11 5.64 5.55 7.70 3.38 12.84 1.00 永福11.05.25 17.91 3.03 1.68 13.3109.05.23 3.61 5.48 9.85 2.45 21.95 1.09 1.2709.09.12 5.00 8.21 6.70 2.14 9.89 9.33 柳州10.05.20 14.76 16.35 4.53 2.43 8.30 14.38 09.05.13 6.01 2.17 1.99 15.99 3.57 2.43 09.09.18 6.27 3.15 4.27 6.42 4.74 7.49 10.05.12 7.93 4.33 9.07 1.00 8.91 2.97 12.3610.08.27 38.09 9.66 7.04 3.01 3.98 2.61合浦11.07.07 26.49 2.60 3.60 23.3909.05.12 8.42 4.91 8.42 3.27 16.02 2.68 3.14田阳10.05.06 9.46 5.96 4.46 5.94 17.28 2.44 田东 11.05.07 30.00 3.39 4.36 20.2109.05.05 2.39 6.26 9.12 2.87 38.62 1.28 10.05.10 19.55 8.28 6.29 14.67 87.47 容县11.07.07 26.52 7.79 2.86 45.7009.04.29 75.07 3.97 13.66 4.10 18.84 3.67 12.54广西龙州10.05.04 11.18 4.17 3.89 3.25 40.96 3.94 12.54湖南 长沙 09.07.08 4.17 6.81 8.31 1.45 42.92 3.51 4.11曲靖 09.07.09 21.38 7.40 5.96 5.73 52.57 15.99 18.70云南 开远 09.07.28 4.40 66.06 2.74 1.97 9.11 5.08 5.9509.08.05 3.14 3.37 4.98 河南 信阳 10.08.10 5.01 7.63 5.08 8.35 5.96 6.72 河静 10.03.26 6.41 4.93 3.63 5.01 13.14 5.34 14.37越南 河内 10.03.28 11.98 9.59 3.60 9.02 4.90 14.32 20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及变化动态2010-2011 年采集了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种群,并测定其对(杀虫单、阿维菌素、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5 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单、阿维菌素等五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对阿维菌素 2011 年的 LC50是 2010 年的 3.36 倍,敏感性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杀虫单2011 年的 LC50是 2010 年的 2.64 倍,其余三种药剂 2011 年的 LC50是 2010 年的1.14-1.43 倍之间(表 3-3)。表 3-3 稻纵卷叶螟对 5 种药剂的敏感性药 剂 年份 毒力回归方程(y=)LC50(mg a.i./L)LC5095%置信限(mg a.i./L)相关系数(r)2010 年 4.4520+0.4816X 13.7375 0.4872-51.275 0.9629杀虫单2011 年 4.27710.4634X 36.3065 10.5463-108.6004 0.98252010 年 4.53980.6334X 5.3294 2.7231-4.3176 0.9920阿维菌素 2011 年 4.0270+0.7765X 17.9127 8.2836-50.2058 0.99962010 年 3.40350.8294X 84.1099 41.9977-181.8791 0.9891毒死蜱2011 年 3.46880.7724X 96.0449 45.7483-218.6718 0.97132010 年 4.3685+0.6709X 8.7371 3.7108-24.5753 0.9608辛硫磷2011 年 4.08760.8320X 12.4932 6.0193-25.2488 0.99692010 年 4.09190.5970X 33.1982 12.1295-154.6578 0.9910三唑磷2011 年 3.8216+0.7134X 44.8607 21.7740-120.7872 0.9829广 西 农 科 院 在 水 稻 迁 飞 性 害虫异地预测预报、生物型异地监测和抗药性异地监测方 面 取 得 的 成 果 , 成 为 中越水稻迁飞害虫综合防控导则重要技术依据。3、规程的编写过程2018 年 7 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8 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 (桂质监函2018258 号)的文件精神,我们成立了由吕荣华、梁天锋、黄所生、陈雷、唐茂艳、王强、高国庆、陶伟组成的广西地方标准化规程编制工作小组,部署了规程编制工作方案和小组成员分工安排,全面启动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顺化 10.03.27 5.08 8.42 5.94 5.53 21合防控导则广西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通过分工协作,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员整理历年研究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则等资料,严格按照广西地方标准撰写要求开展编写工作。2018 年 7 月至 2018 年 9 月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国内外有关水稻迁飞害虫防治方法的文献资料,结合项目组历史研究成果和多年来积累的水稻生产中对于迁飞害虫的防治经验,后经过项目组成员讨论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为本标准的起草奠定基础。2018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2 月 学习标准化制定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按照标准的编写要求编写广西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 按照要求将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供给相关单位行业专家审定,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后,进行认真修改并完成征求意见稿。4、规程编制参考文献下列文献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献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793-200X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4-2009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NYT 2737.2-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稻纵卷叶螟NYT 2737.1-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稻飞虱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 S tay hng dn s dng phng chng bnh la ln sc en v ry lng trng (译:白背飞虱和黑条矮缩病防治指导手册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编制小组2019年0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